第564章 文侵

魏长贤的意思很明白,就像晋阳希望利用武事来影响邺中皇权一样,如今邺都的皇权稳固,天策府和禁卫军能够护住,那么就反过来,变成了皇权利用文事来侵扰晋阳兵事,给将士们洗脑,放在后世,那便是“文化入侵”了。

这或许就是至尊撰写小说的深意了,小说在先秦便有,魏晋时因为世家记录家族门阀履历和养望扬名的需要,也涌现出了不少记录奇闻轶事的小说,但到底是在上流小圈子内流转的产物,放到底层中,百姓也不是特别了解。

然而至尊选择了三百年前的汉末动乱为引子,不仅是天下数百年动乱的缘由,还奇迹般的再次划分出了三国,借前代之旧事隐喻今朝之格局,偏偏又不同于以往的小说格体,以回目将天下诸侯文武上千人串联到一处,形成一个大比托大格局的故事,可谓深深震撼了他们这些文人。

只此一项,就已经能在这个时代成为文坛魁首,这和司马相如、左思等人以某篇诗词歌赋闻名天下不同,高殷所做的是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文体,让后来人得以模仿,哪怕他不是太子与皇帝,也抹杀不去他在文化创作上的贡献,只能说身为太子,他的政治影响力能让《三国演义》更好更全面的向全国推广。

最难能可贵的,是里面的文本内容简单详实,说得直白些就是里面的角色都说人话,就连老百姓都容易听懂。要知道此时世说新语中记载的魏武帝梦中杀人的故事,原话说的是“我眠中不可妄近,近便斫人,亦不自觉,左右宜深慎此!”等一系列的拗口文言,对能够阅读的文士来说理解简单,但百姓可能就听不懂。

放在《三国演义》中,则变成了“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的通俗语句,且描写的场景较之世说新语更加清晰简洁,又刻画在曹操于汉中与刘备交战、诛杀杨修的过程中,进一步刻画了曹操奸雄的形象,节奏环环相扣,文笔流畅,极大地增强了推广的宽度。

而至尊又在这个基础上推行了评书之艺,这可谓是利于民生之举措,由此产生的评书、话本抄写等买卖让一些家境贫寒的文士得以借此养家糊口,又通过这些个故事,让百姓建立起对故汉的印象,从而对那个强盛的王朝产生憧憬,进而对如今的大齐移情。

百姓不知道大汉是什么,但听说奸雄曹操想要篡汉,英雄刘备阻止他篡汉,这汉就是一种好东西,一种能让人们向往的理想。最后的贤相诸葛亮鞠躬尽瘁、六出祁山,目的就是恢复大汉,他的失败令百姓难过、消沉,那么这时候,只要官面开始呼吁效仿汉朝,兴旺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汉室”,就容易引起大批齐人的共鸣:

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汉室!

这对晋阳的鲜卑人,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原因无他,邺都在三国时就是曹魏的国都,甚至当时修建的金虎、铜雀、冰井三台保存至今,在天保年间还加以修筑,成为高洋款待大臣的主要场所;高殷最早和高洋在放生时的对论,便是在金凤台发生的,在曹魏时期是金虎台,由于后赵的统治者叫石虎,因此避讳改为了金凤。

也许当时在金虎台,曹操和曹丕、曹丕与曹睿,也曾进行类似的辩论呢。

况齐国之前的朝代就是统一了整个北方的大魏,如今更是势分三国,对鲜卑人来说,代入感不能说极为相似,只能说身临其境。

因此高殷去往晋阳,会多举办一些类似的活动,如举行天子田猎,或是让诸将射辕门之戟,大宴铜雀台以奖武,不知不觉间,使诸鲜卑通过得赏而自比于关张吕赵、五子良将,从而让整个晋阳鲜卑的风向开始向自己倾斜,在他们的意识里刻下“国家必须一统”的概念。

一统天下,对许多人来说只是口号,不是一个必须完成的目标,毕竟打仗是要死人的,最好死的不是自己,自己永世享福,这么麻烦的事,相信后人的智慧就可以了。

压制皇权成功后的晋阳勋贵就有了这种惰性思维,毕竟皇权都被他们踩在脚下了,没有驱使他们的主人,谁会愿意为了皇权的兴旺而拼死杀敌呢?这也是先天比周国强的齐国居然被周国消灭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种思想必须加以调教了,若是再加上顺服的段氏协助,就能在意识形态上对鲜卑军人进行重塑,让他们为了“大汉”、“大魏”以及如今的大齐而战!

军人的最高奖赏应该是荣誉,田宅、官爵也是必须的,但荣誉能够重塑他们的灵魂,同时也减少统治的成本。这种奖赏用刀剑取不来,需要上位者赐予,若是他们不再在乎朝廷的认可,那神龟二年的羽林卫哗变之事将会卷土重来,日后演变成六镇之乱;而若是只用利益讨好他们,就会堕落成唐末、明末那样的藩镇军阀,不仅拿钱不办事,还觉得自己是大丈夫,时刻想着取而代之。

至于如何重塑礼法和统治合法性,让军人们找到荣誉,让人民拥有土地能活下去,让世间的秩序得以恢复,让资源的分配变得公平,就是上位者的责任了,做不到的,自是黯然收场。

以小说兴文,并借文中武事来指导现实的武人,重塑他们的价值观,让他们为了齐国的天命而战,就是高殷摸索的办法之一。

作为文林馆中较早待诏的一员,颜之推、魏长贤等人对于高殷的计划非常明了,乃至是整个大齐兴文计划的具体执行者,某种意义上比高殷的理解还要深刻;天下丧乱,礼崩乐坏,正是大英雄出世,令四海靖宁、再造衣冠的年代。

此前晋阳的军力在侧,令齐主心中惶惶,安抚妥协甚多,更遑论将其改造了;如今却在新主登位后迎来转机,不仅压制住了外戚宗勋,还可以对晋阳人心进行改造了!

上级的力量,就在于能够驱使部下,若至尊能越过中高层的将领,在底层士兵心中消除鲜汉之别,建立起自己的威望,哪怕只是浅浅的一层,只要在接受鲜卑上级的指令时能够产生犹豫,就算大功告成了。

如此,高殷也将彻底摆脱高欢、高洋时代被兵威胁迫的窘境,若再取得一场军事上的大胜,那齐国席卷天下的态势将不可阻挡!

到那时,他们也就会成为这时代的张良、诸葛亮!

诸葛颖听得心花怒放,齐国的皇权越强大,他们这些文士的力量也会随之上涨,未必不能转化成魏晋之时的世家高门。

实际上在唐朝,这些家族还真成了世代公卿,五姓七望就是如此。

虽然他自己是丹阳建康人,还曾出仕梁朝……那又咋了?不能改族谱吗?

等他们抱紧至尊的大腿直冲云霄,多的是人要攀附他们呢!

因此,虽然对魏长贤有着些许的嫉妒,但诸人都是文林馆的臣子,这时候更当抱团,不仅对抗晋阳,还要对抗文襄一派和关东本地文士的得势。

在这种节骨眼上,更是要尽力地辅佐至尊在晋阳收揽兵权功成,表现出比邺都的文襄和关东派系更强力的辅佐,甚至幸运的话,还能将晋阳的军事力量转化成他们的后盾!

“若一切顺利,吾等可谓再造大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