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十媒
虽然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改革,但民族根源上的习气仍是浓重,引导着人民选择更简单方便的礼俗,嘴上可能说着不合礼数,但心里却对“胡服骑射”之类的事情搞快点。
这一点甚至略影响到了皇室之尊卑,高洋登基后迎娶段华秀,结果被段韶的妻子元渠姨以民间闹洞房的民俗戏弄了,洋子越想越气,之后对段韶说要做了元渠姨,吓得元渠姨躲到娄昭君家里,到高洋死前都不敢出来。
虽说高洋在接班前没什么根基,但也登基做了皇帝。皇帝尚被如此对待,那么贵族与平民之间就更礼崩乐坏了,祖珽这个道德真空就曾经用重金招揽元魏宗室的遗孀、孝静帝姑姑的女儿来家里跟宾客们轮流睡觉,这也是末法之世的一个侧面。
因此站在高殷的立场来看,这种事情最好还是不要让太多朝臣参与,盖因纳娶乃是人伦大事,这种时候皇帝也从统治集团首脑的身份脱离出来,暂时变回一个年轻男子,要跟他老爹一样被闹起洞房,会影响架构起来的新帝权威。
而根据臣子们对新君的性格推测,高殷在遵守礼法的同时,也会按照自己的意思进行修改,这时候顺着他,那自己作为大臣的立场就有些微妙了,谁知道他会突发什么奇想;不顺着他,难免要被出气,因此在这件高殷自己的私事上,诸多朝臣也乐得不出面,反正不是立后那样的国家大事,就让皇帝自己高兴去吧。
这也是高殷地位稳固的象征,若娄氏仍掌权,那么必然会跳出一些人来干扰高殷纳妃,或在婚仪上压制高殷的威望。
纳妾不是娶妻,因此不用经过“六礼”,但也有着三道程序,即经过男方家人的同意,有个媒人做中介,还有订立正式的契约。第一和第三道问题都不大,对高殷来说需要费心思的反倒是第二道,新妃家庭那边会出一个关系密切的朋友,而高殷这边也要请一个掮客,作为仪式上的见证人。
实际上,高殷的汉人文士基本盘并不怎么给力,他的大舅李祖升死因是强奸士兵的妻子被士兵杀死,二舅李祖勋是个出了名的贪货,底下几个重要的文臣班子也各自不服:
邢邵和许惇争官位,魏收诋毁邢邵、看不起阳休之,崔劼又觉得魏收写的《魏书》是垃圾,想自己重新写一本,阳休之又在乐安公主的公公崔暹向梁人炫耀自己儿子崔达拏才干的时候拆台,同时当初暗中支持过高演,各自为战,争夺杨愔垮台之后的权力鲸落。
高殷是他们的领袖,因此纳妾这种事也成为了他们的战场,以五妃的十名媒位为目标各自争夺起来。就比如宋黄花,高殷这边对宋家派出的媒人是郑颐,而宋家对应的媒人是“齐髯公”许惇,当初攻打王思政所驻守的颍川城时引水灌城,就是出自许惇的献策。他曾有一把漂亮的胡须,都垂到腰带处了,被呼作“长髯公”,结果洋子曾经借着酒醉拉着他的胡子,一边夸一边用刀割了,许惇害怕下一次割的是自己的脑袋,因此不敢再留长胡,便成了齐髯公。
现在这个时间,许惇正与中书监邢邵争夺中正之位,便依附于宋钦道,因此与宋家关系良好,主动赶来做这个人情。从这也可以看出,几个辅政已经与大臣们开始有了间隙,汉族的高门士子对于新君重掌兵权的倾向也忧心忡忡,生怕养出下一个“太武帝”,争先恐后地献上自己的干诚。
成为皇帝与后妃的媒人,本身就是在关系网中胜出的结果之一,突厥皇后不会长久,会随着齐国的强大被逐渐抛弃,而下一个皇后的人选,难道真的只会在李氏身上诞生吗?或信或不信的各方,纷纷寻了自己心仪的立场投资下注,为将来的政治斗争打好基础。
这阻止不了,也不用阻止,高殷只要确保权力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可以轻松地享受他们的献忠。
因此今日,在各家媒人四处乱跑、准备接驾与贺喜之时,高殷则在昭阳殿等候着准备工作的完成。
高长恭、高延宗和高殷是同日纳娶,只不过高殷是纳妃,他们则是迎娶正妻王妃,高长恭娶的同为郑氏,而高延宗娶的是李祖收之女。
因此,两人同样身着庄重的衮冕,只是图案比高殷少去一些,三人互相打量,忍不住哈哈大笑。
“竟不知谁是天子矣!”
高殷忽然来了这么一句,围拢着吹捧夸赞他的近臣们都大惊失色,就连两个堂兄也都一时变了脸色,急忙下跪,高长恭甚至脱下了衮冕之袍,立刻请罪。
陈善藏磕头,随后拱手:“此言轻佻,请至尊收回!”
高殷将他扶起,连连道歉:“是朕误言,还请陈卿原谅。”又命侍者端来酒水赐予臣下,一齐饮过,表示酒濯妄言,近臣小团体才略略安心。
撞钟之声传来,一共七声。
“午时已到!”
有侍者来报,高殷点点头:“时候也不早,吾等该出发了。”
高殷让侍者来为自己与众臣们整理仪表,随后走出昭阳殿,散骑常侍、谏议大夫们纷纷乘上骏马,围拢着最中心的高殷,诸多禁卫骑乘健壮的黑马相随,形成了齐国最尊贵的游行团体。
午时对应的是后世的中午十一点左右,以往并不需要这么早,但高殷这次是娶五妃,需要的时间更多一些。
他当然也可以让各家与媒人带着新妇送进宫来,符合召纳的规制,民间也多是亲自迎接正妇,妾则自己上门。但高殷觉着自己毕竟是皇帝,自己的妃嫔待遇应该比普通人家的正妻要更高了,且纳的几个女子都是大族和重臣之女,亲自去迎更体现宠信,耗费些精力就能收获更多好感,辛苦一下也是值得。
对臣民来说,也能看到皇帝一日探五花的盛况,这可以称得上是邺中少见的大场面、大活动了,现在的天子英明仁慈,不仅不捶挞人民,反而还会多加赏赐,这种活动不参与,只怕死了也不甘心呐!
因此天子娶妇的消息传播到邺都,邺中万民便期待着这一天,自今日清晨开始,皇宫外就聚集了一大批的百姓围观,哪怕身外有寒风、空中有骄阳,也裹紧了衣服等着天子的御辇。
厚载、朱华、启夏三门缓缓开启,无数的贵公子骑在高头大马之上,趾高气昂地行进着,顿时引起城民的巨大欢呼。
“万岁!万岁!!万岁!!!……”
山呼海啸之声不绝于耳,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喊,但喊了高兴,仿佛在皇家的联姻程序中找到了一丝丝的参与感。
皇帝也没有让他们失望,华丽的金辂车被公子们保护着,只能隐隐绰绰地窥见片隙,仍是让臣民雀跃不已,统御万邦、给他们带来安全与幸福的皇帝,此刻离他们并不遥远,用肉眼就能探伺。
周围持着兵刃的禁卫让他们没有这个胆子,在最前方诵经开路的诸僧、比丘尼们更给了他们屈膝的理由,他们虔诚地跪拜,狂热地磕头,将高殷当成了神明,口中不断重复自己的心愿,甚至只是无意义的呓语:
“祈求大慈大悲的飞行皇帝,让我家的田庄丰收十年吧!”
“月光降世,万姓臣服,吾主君临天下,必为百世之主!”
“王德具足,能转宝轮……以四摄法,摄取众生!!!”
臣民兴奋地吆喝着,相信自己所相信的,过后记忆会自动修改。
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天子所举的御辇居然有了变化,七种珠宝自空中浮现,像是被神力所驱使,围拢在金辂车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