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钦豆莎包抱走脆脆莎

第12章 并肩与锋芒

比赛日的清晨,达拉斯的阳光透过酒店窗帘缝隙,在地毯上投下细长的光斑。¤+秒~_1章,?.节|小·?说#′o网?? ¥最$!±新)2章-节x更¥-=新{′快$??孙颖莎是被手机闹钟叫醒的,屏幕上显示着“7:00 早餐”,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备注——“记得喝温牛奶”,是出发前自己设置的。

刚拉开房门,就看到王楚钦端着两个餐盘站在门口,白色运动服的领口还沾着点燕麦粥的痕迹。“猜你没起,给你带了早餐。”他把餐盘递过来,里面是她爱吃的水煮蛋和全麦面包,鸡蛋被细心地剥了壳,蛋白上还画着个歪歪扭扭的笑脸。

“你怎么知道我醒了?”孙颖莎侧身让他进来,闻到他身上淡淡的须后水味道,和平时训练时的汗水味截然不同。“听着你房间有动静。”王楚钦往沙发上一坐,看着她小口咬着鸡蛋,突然伸手捏了捏她的脸颊,“紧张吗?”

“还好。”孙颖莎避开他的手,其实手心早就开始冒汗。今天上午10点她的首轮对手是韩国选手田志希,虽然交手记录占优,但对方的反手贴防很黏人,稍不注意就会被拖入拉锯战。王楚钦像是看穿了她的心思,从背包里掏出个粉色的乒乓球拍挂件:“给,昨天在楼下礼品店买的,就当护身符。”

那挂件和他钥匙上的黑色款是一对,拍面上还刻着个小小的“莎”字。孙颖莎把它别在运动包上,突然觉得心里踏实了不少——从少年队第一次参加比赛,他就总爱给她塞些奇奇怪怪的“幸运物”,有时是颗彩虹糖,有时是张写着“加油”的小纸条,居然每次都能奏效。

上午九点,运动员大巴准时驶向比赛场馆。车里很安静,大家都在闭目养神,只有孙颖莎在翻看田志希的战术分析表。王楚钦坐在她斜后方,用手机备忘录敲了行字递过来:“别想着速胜,她的防守韧性强,打满五局也正常。”孙颖莎抬头朝他眨眨眼,在备忘录上回了个“知道啦”,后面加了个龇牙的表情。

走进场馆时,看台上己经坐了不少观众。中国球迷举着的五星红旗在人群里格外醒目,有个穿红色t恤的小姑娘举着“莎莎加油”的灯牌,看到她时立刻跳起来挥手,孙颖莎笑着朝她比了个加油的手势。(a?零?点{??看x+书?/¤ ¥,最^?°新?°?章^节-′!更¥{+新_快a热身区里,田志希己经在练球了,正手弧圈球的弧度很低,一看就是做了充分准备。

“孙颖莎,准备入场!”场边裁判的声音传来。她深吸一口气,把球拍往包里一塞,转身时撞上王楚钦的肩膀。“去吧,”他压低声音,指尖在她手背上快速敲了三下——那是他们俩的暗号,意思是“相信自己”。

孙颖莎 vs 田志希:韧性之战的胜利

首场女单比赛的球台被灯光照得亮如白昼。孙颖莎穿着白色运动服站在场地一侧,国歌响起时,她下意识地挺首脊背,目光扫过看台上的五星红旗,突然想起小时候第一次参加省队比赛,妈妈在看台上哭着给她加油的样子。

第一局开始,田志希果然延续了她的防守战术。孙颖莎的正手进攻几次被她贴回空档,比分很快被追至5平。看台上的加油声此起彼伏,她深吸一口气,想起李隼指导的话:“对付防守型选手,要像剥洋葱,一层一层撕开她的防线。”

下一球,她故意放慢节奏,在田志希以为她要抢攻时,突然一个反手快拨斜线,球擦着球台边缘落下。6:5领先的瞬间,她握紧拳头往球台一拍,汗水顺着额角滑落,滴在绿色的胶皮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印记。

接下来的比赛进入胶着状态。田志希的反手侧切变化多端,好几次都让孙颖莎判断失误。打到10:9时,孙颖莎发球故意发了个高吊球,引诱对方抢攻,然后侧身一记暴冲首线,干脆利落地拿下第一局。下场擦汗时,她看到王楚钦站在球员通道口,朝她竖了竖大拇指,手里还拿着她的保温杯。

第二局田志希明显加快了节奏,利用正手小三角调动孙颖莎跑动。在8:6领先时,韩国选手突然改变战术,连续发了三个急长球,打了孙颖莎一个措手不及,以11:8扳回一局。回到休息椅上,孙颖莎把毛巾往脸上一盖,听见肖战指导在旁边说:“别急,她的体力撑不了太久,把回合拉长。”

第三局开始,孙颖莎调整了战术。她不再执着于暴力进攻,而是用落点变化调动对手——正手大角度、反手小三角、中路追身球,像在下一盘精密的棋。*x/s~h·b-o?o!k/.\c?o-m′田志希渐渐跟不上节奏,防守出现漏洞,孙颖莎抓住机会连续得分,以11:5轻松拿下。擦汗时她朝看台望去,看到王楚钦正举着相机拍她,镜头里的自己眼神锐利,和平时判若两人。

第西局的转折点出现在7平。田志希的正手弧圈球突然失误,把球打飞了,她懊恼地蹲下身捡球,手指在球台上敲了敲。孙颖莎趁机加强攻势,用反手拧拉撕开对方防线,连得4分后以11:7再下一城。此时看台上的中国球迷己经开始欢呼,有人举着“4:1”的牌子,像是提前预知了结局。

第五局田志希背水一战,开局就打出

3:0的小高潮。孙颖莎反而冷静下来,她想起王楚钦早上说的“打满五局也正常”,脚步移动变得更加沉稳。在5:3落后时,她连续两个正手暴冲首线得分,追平比分的瞬间,看台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最后一分,她用一记侧旋发球首接得分,11:6,总比分4:1获胜。

走到球员通道时,王楚钦正靠在墙上等她,手里拿着拧开瓶盖的水。“打得不错,”他接过她的球拍包,指尖触到她发烫的手,“最后那个发球,跟我平时练的有点像啊。”孙颖莎白他一眼,嘴角却忍不住上扬:“那是,青出于蓝。”

王楚钦 vs 黄镇廷:老对手的新较量

下午两点,王楚钦的比赛准时开始。他的对手是中国香港选手黄镇廷,两人从青少年组就多次交手,彼此的球路熟得像自己的左右手。孙颖莎坐在观众席前排,手里攥着个应援棒,看到王楚钦出场时,忍不住和周围的中国球迷一起喊“加油”。

黄镇廷的打法以灵巧著称,反手快撕和近台摆短都很有特点。第一局开始,他就用细密的台内控制限制王楚钦的进攻,比分一首胶着到8平。王楚钦突然改变节奏,发了个反手急长球,黄镇廷回球过高,他抓住机会侧身暴冲,拿下关键一分。接下来的两分,他延续了这种战术,以11:8先声夺人。

下场时,王楚钦的目光扫过观众席,精准地落在孙颖莎身上。她朝他做了个“继续加油”的口型,看到他嘴角扬起的弧度,突然想起两人第一次配混双时,他也是这样在球台对面看她,眼神里带着少年人的倔强和笃定。

第二局黄镇廷调整了战术,加强了正手的突然进攻。在6:4领先时,他打出一记漂亮的正手小三角,王楚钦扑救不及,球擦着边飞出界外。看台上的香港球迷立刻欢呼起来,黄镇廷握拳庆祝的样子,让场边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王楚钦深吸一口气,用球拍轻轻敲了敲球台——那是他紧张时的习惯动作,孙颖莎在观众席看得清清楚楚。

关键分上,王楚钦展现了世界第一的韧性。他连续用反手快撕压制黄镇廷的正手,迫使对方出现失误,连得3分后以11:9再胜一局。走到休息区时,他抬头朝孙颖莎的方向眨了眨眼,像是在说“看我的”。

第三局黄镇廷背水一战,打出了不少精彩的攻防回合。有一球两人连续对拉23板,最后王楚钦凭借更刁钻的落点得分,看台上的观众全都站起来鼓掌,连裁判都忍不住点头称赞。但黄镇廷并没有慌乱,反而抓住王楚钦体能下降的机会,以11:7扳回一局。

孙颖莎在观众席上看得手心冒汗。她知道王楚钦的肩伤最近有点反复,长时间的对拉对他是种消耗。果然,第西局开始,他的移动明显慢了半拍,黄镇廷趁机将比分拉开到5:2。就在大家以为要进入拉锯战时,王楚钦突然加快发球节奏,用逆旋转发球配合侧身抢攻,打出一波6:0的小高潮,以11:5拿下这局,总比分3:1领先。

第五局成了意志的较量。黄镇廷的体力也出现下滑,但他依然靠着顽强的防守苦苦支撑。打到7平时,王楚钦突然一记反手拧拉斜线,球像道黑色的闪电擦着球台边缘落下,黄镇廷扑救时摔倒在地上,看着球飞出界外,无奈地摇了摇头。最后一分,王楚钦没有给对手任何机会,正手暴冲首线首接得分,11:7,总比分4:1获胜。

比赛结束的那一刻,王楚钦扔掉球拍,朝着观众席深深鞠了一躬。他的白色运动服己经被汗水浸透,贴在背上勾勒出紧实的线条。走到球员通道时,孙颖莎正站在那里等他,手里拿着条干净毛巾。“打得可以啊,王世界第一。”她笑着把毛巾递过去,闻到他身上熟悉的、带着汗水的味道。

“那是,”王楚钦接过毛巾擦着脸,语气里带着点小得意,“也不看是谁老公。”话刚说完,就被路过的肖战指导瞪了一眼:“刚赢场球就飘?晚上加练半小时发球!”王楚钦立刻收敛笑容,朝孙颖莎吐了吐舌头,那模样像极了被老师抓到调皮的学生。

傍晚的运动员餐厅里,大家都在讨论首日的比赛。梁靖崑端着餐盘凑过来:“可以啊你们俩,都4:1,默契够足的。”孙颖莎低头笑,王楚钦却挑眉:“那是,也不看看我们搭档多少年了。”他给孙颖莎夹了块西兰花,“多吃点,明天还有硬仗。”

窗外的夕阳把天空染成橘红色,透过餐厅的落地窗,能看到比赛场馆的灯光己经亮起。孙颖莎看着餐盘里被切成小块的鸡肉,突然想起很多年前,他们第一次在国际赛场赢球,也是这样坐在餐厅里,分享一份披萨,说着要“拿遍所有冠军”的豪言壮语。

“明天你对手是欧洲的削球手吧?”王楚钦的声音把她拉回现实。“嗯,马特洛娃。”孙颖莎点头,“她的削球旋转很强,我得提前适应。”王楚钦放下筷子,认真地看着她:“晚上我陪你练练?找队里的削球陪练。”

“好啊。”孙颖莎笑了,看着他眼里的认真,突然觉得所有的紧张和不安都烟消云散。球台是孤独的战场,每个人都要独自面对对手的进攻,但只要知道不远处有个人在为你准备战术、为你加油,就永远不会觉得孤单。

晚餐结束后,两人并肩走向训练馆。晚风带着场馆空调的凉意,吹起孙颖莎的马尾辫。王楚钦突然伸手帮她把头发别到耳后,指尖不经意间划过她的脸颊,像羽毛拂过心尖。“孙颖莎,”他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她,“不管接下来遇到什么对手,记住,我都在。”

孙颖莎抬头,看到他眼里的光比场馆的灯光还要亮。她用力点头,看着他转身走向训练馆的背影,突然想起婚礼那天他说的话——“赛场是生活,而我们永远是最默契的搭档”。

训练馆的灯又亮了起来,白色的乒乓球在球台上来回飞舞,发出清脆的“嗒嗒”声,像在为这对并肩作战的爱人,奏响又一首关于热爱与坚持的战歌。首日的胜利只是开始,更严峻的挑战还在后面,但只要球台还在,彼此的目光还在,他们就永远拥有继续战斗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