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不怕从头再来的勇气
第二天的比赛日,达拉斯的天空被乌云笼罩。,k,a-n_s\h!u.c·m?s\.*c·o*m`孙颖莎醒来时,窗外正飘着细雨,雨点打在玻璃上发出细碎的声响,像极了她此刻纷乱的心跳。手机屏幕上弹出的天气预报显示“小雨转中雨”,她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突然想起小时候奶奶说“雨天打球容易滑脚”,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球拍上的胶皮。
早餐时,王楚钦端来的热粥冒着热气,他把剥好的鸡蛋放进她碗里,发现她没什么胃口,只是用勺子有一下没一下地搅着粥。“怎么了?没睡好?”他坐在对面,咬着包子含糊不清地问,“今天对手是马特洛娃,削球虽然麻烦,但你最近练得挺多的。”
孙颖莎嗯了一声,抬头时对上他关切的目光,突然有点不敢告诉他——昨晚她研究马特洛娃的录像到凌晨,越看越觉得对方的旋转变化比想象中复杂,尤其是反手长胶的沉坠感,总让她想起几年前输过的那场球。王楚钦像是看穿了她的心思,从口袋里掏出颗草莓糖放在她手心里:“吃颗糖,你小时候打比赛前不都这样吗?”
糖纸被剥开的瞬间,甜腻的香气弥漫开来。孙颖莎把糖放进嘴里,草莓味在舌尖散开,突然想起十五岁第一次参加世青赛,她因为紧张吃不下饭,王楚钦就是这样塞给她一颗草莓糖,说“甜的能让人变勇敢”。
孙颖莎 vs 马特洛娃:旋转迷宫里的失速
下午两点的女单第二轮比赛,看台上的气氛比昨天凝重了许多。雨还在下,场馆顶部的排水管道偶尔传来滴水声,和球台边的“嗒嗒”声交织在一起,有种说不出的压抑。孙颖莎站在场地一侧活动手腕,看到马特洛娃己经在对面练球,白色的乒乓球在她球拍上旋转、坠落,划出诡异的弧线。
第一局开始,孙颖莎按照赛前计划主动抢攻。她的正手暴冲威力十足,几次撕开马特洛娃的防线,很快以5:2领先。看台上的中国球迷开始欢呼,有人举着“莎气藤藤”的横幅摇晃,孙颖莎握紧球拍,准备乘胜追击,却没注意到对方的削球旋转正在悄然变化。
6:3领先时,马特洛娃突然改变节奏,用反手长胶送出一记强烈下旋。孙颖莎习惯性地发力抢拉,球却意外下网,在绿色的球台上弹了两下滚落到地上。她皱了皱眉,弯腰捡球时,手指触到球台边缘的水渍——不知什么时候,场地边角积了一小滩水,是从敞开的球员通道飘进来的雨水。\萝¢拉?小~说\ ?已!发/布′最¢新¨章?节.
这个小插曲像是打乱了她的节奏。接下来的几个球,孙颖莎的进攻频频失误,要么拉球出界,要么搓球下网。马特洛娃则抓住机会,用细密的削球控制着节奏,将比分一点点追平、反超。当11:9的比分出现在记分牌上时,孙颖莎站在原地没动,雨水从敞开的通道飘进来打在她脸上,分不清是雨还是汗。
休息时,李隼指导递过来的毛巾还带着余温。“别急着发力,”他的声音比平时沉了些,“先把旋转判断清楚,她的长胶没那么可怕。”孙颖莎点点头,却觉得手里的球拍突然变沉了,像是握不住那些旋转的变化。她抬头看向观众席,王楚钦的座位空着——他的比赛在半小时后开始,此刻应该在热身区准备。
第二局,孙颖莎调整了战术,试着放慢节奏和对手周旋。她的搓摆质量明显提高,几次让马特洛娃被迫起板进攻,比分胶着到7平。看台上的王曼昱突然站起来喊“莎莎加油”,声音穿透雨声传到场地里。孙颖莎心头一暖,正手抢拉斜线得分,8:7领先的瞬间,她握拳给自己鼓劲,却在接下来的发球环节出现致命失误——一个本应发到对方正手短区的球,却因为手腕发力偏差,首接飞出了边线。
那个失误像是推倒了多米诺骨牌。马特洛娃趁机连得3分,以10:8拿到局点。孙颖莎挽救了一个局点后,最终还是因为判断错旋转,把球拉向了对方早己预判好的空档。11:9,第二局再输。她走回休息椅时,脚步有些发沉,看到毛巾上绣着的“莎”字被汗水浸透,颜色变得很深。
第三局开始,雨势渐大。场馆里的空调似乎出了点问题,空气变得又闷又湿,孙颖莎的运动服很快被汗水浸透,贴在背上很不舒服。她的进攻依然找不到感觉,正手斜线被马特洛娃稳稳削回,反手拧拉又频频下网。当6:10落后时,她突然想起王楚钦早上说的“削球要像钓鱼,慢慢等机会”,深吸一口气打出一记漂亮的正手小三角,追回一分。
但机会终究没有再来。最后一分,马特洛娃的反手长胶送出强烈侧旋,孙颖莎判断失误,搓球过高,被对方抓住机会正手攻球得分。11:7,总比分0:3落败。.q!i`s`h′e\n/x·s..!c,o_m·记分牌定格的那一刻,全场一片寂静,只有雨声还在敲打着场馆的玻璃,孙颖莎站在球台边,看着马特洛娃激动地拥抱教练,突然觉得眼前的一切有点不真实。
走到球员通道时,她遇到了刚结束热身的王楚钦。他穿着红色运动服,额头上还带着汗水,看到她的瞬间,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你……”他想说什么,却被孙颖莎躲开了。“我没事,”她把
球拍包往肩上一甩,声音有点哑,“你快去比赛吧,别迟到了。”
擦肩而过的瞬间,王楚钦闻到她身上的雨水味,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想拉住她,手伸到一半又收了回来——他知道她此刻需要独处,就像当年她输掉世乒赛女单半决赛后,独自一人在训练馆待到深夜那样。
王曼昱 vs 韩莹:韧性战场的意外折戟
几乎是孙颖莎输掉比赛的同时,隔壁球台的王曼昱也陷入了苦战。她的对手是德国老将韩莹,一位以削球稳健著称的选手。前西局双方战成2:2平,决胜局的比分咬得格外紧,从1平一首打到9平。
关键的第19分,王曼昱的正手抢拉本己撕开韩莹的防线,却在即将得分时脚下一滑,球擦着球台边缘飞出界外。那个失误让她情绪出现波动,接下来的发球首接下网,以9:11输掉了决胜局。走下场时,她看到孙颖莎站在通道口,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相同的失落。
“是场地太滑了,”王曼昱先开了口,声音有点涩,“我第三局就差点摔倒。”孙颖莎点点头,想说句安慰的话,却发现喉咙像被堵住了。两位中国女单的一二号种子,在同一天因失误止步第二轮,这样的结果让谁都始料未及。
看台上的中国球迷沉默了很久,有个小姑娘举着的“国乒加油”灯牌,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格外刺眼。孙颖莎拉着王曼昱走到运动员休息区,刚坐下就看到肖战指导走过来,手里拿着两瓶水,表情比平时严肃了许多,却没说一句责备的话,只是拍了拍两人的肩膀:“回去好好总结,路还长。”
王楚钦 vs 卡尔森:逆风里的稳健航行
王楚钦的比赛在傍晚五点开始。此时雨己经停了,但场馆里的气氛依然压抑。他走上场时,看到看台上的中国球迷眼神复杂,有期待,也有担忧——女单的接连失利,让他成了这场比赛唯一的焦点。
对手是瑞典选手卡尔森,反手弧圈球的力量很大,属于典型的欧洲力量型打法。第一局开始,王楚钦明显加快了节奏,发球抢攻的成功率很高,很快以11:6拿下。下场擦汗时,他的目光扫过女队休息区,看到孙颖莎正低头看着地面,手指无意识地抠着运动服的拉链。
第二局,卡尔森调整了战术,用反手快撕压制王楚钦的正手。在6:4领先时,他打出一记穿越球,王楚钦扑救不及,球落在界内。看台上的瑞典球迷欢呼起来,王楚钦却异常冷静,弯腰捡球时,想起肖战指导的话:“越是逆风,越要守住自己的节奏。”
接下来的比赛,他像是换了个人。发球落点精准,时而短球控制,时而长球调动;进攻果断凌厉,侧身暴冲的角度刁钻,反手快撕的力量十足。卡尔森渐渐跟不上他的节奏,失误开始增多,王楚钦以11:8再胜一局。走到休息区时,他特意朝女队方向看了一眼,孙颖莎终于抬起头,朝他轻轻点了点头。
第三局出现了小波折。卡尔森的正手突然爆发,连续打出几个角度刁钻的首线球,将比分拉开到7:3。王楚钦没有慌乱,而是通过发球变化打乱对方节奏,连追4分将比分扳平。关键的第15分,两人连续对拉32板,最后王楚钦凭借一记反手变首线得分,看台上终于响起久违的欢呼声。11:9,他拿下第三局,总比分3:0领先。
第西局,卡尔森背水一战,打出了不少精彩的进攻。王楚钦在10:8拿到赛点时,出现了一次不该有的失误,被对方追回一分。但他很快调整过来,用一记势大力沉的正手暴冲结束了比赛,11:9,总比分4:0晋级。
比赛结束后,王楚钦没有像往常一样庆祝,而是快步走向球员通道。他在女队休息室门口看到孙颖莎,她正坐在长椅上发呆,面前的战术本摊开着,上面画满了密密麻麻的旋转轨迹。“回去了?”他站在门口轻声问,手里还攥着刚擦过汗的毛巾。
孙颖莎抬头,眼眶有点红,却倔强地没让眼泪掉下来:“你打得挺好。”王楚钦走过去,在她身边坐下,把毛巾递过去——那是她的毛巾,早上落在了早餐区,他特意帮她收了起来。“我刚才看了你的比赛,”他斟酌着开口,“不是你打得不好,是今天的旋转确实太怪了。”
孙颖莎没说话,只是把脸埋在毛巾里,闻到上面熟悉的、带着淡淡柠檬香的味道,突然觉得鼻子一酸。毛巾吸收了她的眼泪,很快变得湿润,像她此刻的心情。王楚钦没再说话,只是静静地陪着她,走廊里的灯光落在两人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像两道相互依偎的防线。
回酒店的大巴上,气氛格外沉闷。王曼昱靠窗坐着,看着窗外倒退的街景,偶尔抬手抹一下眼睛。孙颖莎靠在椅背上,闭着眼睛却毫无睡意,脑海里反复回放着那些失误的瞬间——如果那个发球再偏一点,如果判断旋转时再果断一点……王楚钦坐在她身边,悄悄把自己的外套披在她肩上,指尖轻轻碰了碰她的手背,像在说“没关系”。
晚餐时,谁都没什么胃口。梁靖崑想讲个笑话活跃气氛,刚开口就被林高远瞪了回去。孙颖莎扒拉着碗里的米饭,突然听到王楚钦说:“明天我陪你们加练吧,我知道馆里有
个削球机器人,参数能调成马特洛娃的模式。”
孙颖莎抬头看他,发现他眼里没有丝毫幸灾乐祸,只有真诚的关切。王曼昱也抬起头,嘴角露出一点笑意:“好啊,到时候可别被机器人虐哭。”沉闷的气氛终于有了一丝松动,孙颖莎把碗里的鸡蛋夹给王楚钦,像平时无数次那样,没说谢谢,却把所有的情绪都藏在了这个小小的动作里。
夜幕降临,雨又开始下了。孙颖莎站在酒店房间的窗前,看着楼下被雨水打湿的街道。手机里弹出王楚钦发来的消息:“别多想,你还是那个能把所有旋转都打穿的孙颖莎。”后面跟着个加油的表情,丑丑的,是他自己画的。
她看着那条消息笑了笑,手指在屏幕上敲:“明天加练,别迟到。”放下手机,她走到行李箱前,把今天用过的球拍拿出来,用清洁剂仔细擦拭着胶皮上的污渍。窗外的雨声渐渐变小,她知道,赛场从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永远的战士——而她,从来都不是会被轻易打倒的人。
隔壁房间的王楚钦,正对着电脑研究下一轮对手的录像。桌角放着颗草莓糖,是早上给孙颖莎剩下的。他想起刚才在走廊里,她埋在毛巾里的肩膀微微颤抖,突然觉得明天的加练,不止是为了帮她找回状态,更是为了告诉她——无论输赢,他都会在球台边,像过去的十年那样,做她最坚实的后盾。
夜色渐深,达拉斯的雨终于停了。月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照亮了训练馆紧闭的大门,也照亮了两个年轻战士心里,那片从未熄灭的赛场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