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来龙去脉
“什么叫德不配位,让老子好好跟你讲一下,而不是你所认知的那些酸臭腐儒讲的什么三从西德五经道义”。?x¨x*i.a,n?g*s+h¢u`..c+o?m\
李世民紧绷着脸听着父皇李渊的怒声喝斥。
“所谓君子以厚德载物,你太子大哥在你征战西方时为你筹措粮草,确保你三军粮草无虞,这便是德;你二郞虽然百战百胜,逐鹿中原立下大功,但大军过处,死伤的还是百姓,你可知你大哥殚精竭虑,抚慰了多少战场失孤的百姓,这便是德;你只顾及你长胜将军的名声,但你从来没有像你大哥一样,顾及整个大唐王朝的民生根本,民心是什么?民心是众望所归,民心是能够安安生生过好日子,这一点,你和你大哥相差甚远,他的德是泽被苍生的德,纵然小德有亏,那也不是德不配位,至于前朝的隋炀帝,他心里可装有他的百姓,纵使他有心开通运河,强国根基,那也不是造福百姓,只是满足他内心虚妄的欲望,只会搞的民怨西起千夫所指,你拿他和你大哥比,你觉得他配吗?”
秦王想不到父皇会竟说出这么一段大道至简的话,他不愿眛着良心否认大哥的德,所以迎着父皇凌厉的眼神,从容不迫的说道“儿臣说的德不配位并不是说大哥无德,恰恰相反,太子大哥德高望重,是大唐王朝能够定鼎中原的德之重器,然而此德非彼德,大哥犯的是伦理之德,将会导致李家皇室乱伦,从根本上违背了天条,违背了人和,违背了伦理,这如何是人君之选?所以儿臣才敢说大哥德不配位”。
“这么说你是认定大郞行那苟且之事了?”
“儿臣敢肯定”。
“那好,朕同意你和大郞对质,二郞,朕最后问你一次,你可知这个事情一旦对质便无可挽回?你真的要置父子兄弟情谊不顾吗?”
“孩儿不想李家二世而亡,儿臣愿背负这个千古罪名”。?三·8,墈¨书¨旺+ ^蕞·薪.蟑_結*哽~鑫!哙~
“好,好,好,很好”,李渊连说几个好字,任谁都能听的出来,李渊嘴里的好绝不是好。
“朕想知道,二郞你嘴里说的那个人证物证是什么?”
秦王一怔,他虽不想现在说出来,但父皇既然相问,那也是无可推脱的,便沉稳的说道“人证是东宫太子府的更率令王晊,他亲眼所见,并有现场物证”。
李渊听了倒吸一口凉气,脸上却是不动声色,冷冷的说道“好,明天辰时二郞把王晊带来,一并他的劳什子物证一起,朕要亲自讯问。”
“喏”,秦王拱手应道。
“没什么要紧事二郞先告退吧”。
“儿臣遵旨”,秦王恭敬的行个礼后退出了大明宫长生殿。
唐皇李渊看着李世民远去的背影,脸色复杂,心情更是五味杂陈。
李渊在寝宫里来回踱步,有心想召大唐宰辅裴寂来商议一下,但犹豫再三都没有下达这个敕令。
此事毕竟太过隐私,又涉及皇室乱伦,就算是多年知交,亦臣亦友的裴寂,李渊也觉得难以启齿,至于其他宰辅,像萧瑀、封伦、杨恭仁、陈叔达、宇文士及,那更是差着一层意思,李渊更不会召他们来商议。
这该如何是好?李渊踱着小碎步在长生殿里苦苦皱眉思索着。
大唐王朝能在十八路反王中脱颖而出,灭掉前朝,一举定鼎中原,这其间多少次的九死一生,李渊都没有眼前这般彷徨过。
现在这情况二郞是铁了心豁出去了,要与大郞当面对质,可就算二郞讲的是真的,难道以此种惹天下笑柄的乱伦之事扳倒了太子,朕就能改立他为太子吗?二郞未免太天真了吧?这不像二郞的风格,二郞到底是受了什么刺激,竟然做出这种下下策之事。~零`点`看_书! _醉.薪`蟑-节/埂\新-哙~
朕虽然是近年来有意打压他,剥夺了他的实权,只保留了秦王与天策上将军府的官职虚荣,但也不至于让他如此狗急跳墙吧?毕竟大郞的宽仁他是知道的,就算朕百年后,大郞也会善待他,难道他不了解他的大哥吗?
告密的竟然是东宫太子府的更率令王晊,此事甚是蹊跷,更率令是太子府名义上的管家,知道太子的私事并不出奇,但奇的是他为何要背叛太子倒向秦王去告密,既然能坐到更率令这个位置,那证明太子一定当他是心腹不会亏待他的,那他为何甘冒诛九族的风险去揭发这个事情?
“来人!”
“陛下”,一个执事太监赶紧从远处过来垂首应答。
“汝速去东宫太子府拿下更率令王晊到偏殿,记住,不得走漏任何风声,太子如若问起,便说朕有事相商。”
“喏”,那个执事太监急匆匆的接令而去。
那要怎么完美处理这个事情?
李渊还是觉得此事头痛至极,他内心是一万个不相信太子会行这个苟且之事,但二郞咬死了大郞不放,倒也甚是棘手,此事真相到底如何?李渊倒是没多大兴趣想知道,现在的症结是二子相争必有一伤,要大郞还是二郞,李渊实难抉择,这手心手背都是肉,让他狠下心彻底灭掉一个,李渊摇了摇头,他办不到,
所谓虎毒不食子,李渊没有办法下这个狠心。
裴寂曾经一早劝朕早做决心,扶持太子打压秦王,可他哪里明白朕的苦,这大唐江山一大半都是二郞打下来的,民望和军心甚高,岂能无故轻易罢黜,二郞手下的那些军头岂是易与的,一个处理不慎就恐引起轩然大波,他们要是造起反来,大唐立刻就不是大唐了,便算全部杀了,那大唐还有武力震慑宵小吗?到最后叫朕虎毒食子,自毁大唐长城,让朕如何下得去手,要说兑现承诺,废掉大郞改立二郞为太子,这也不可能,大郞仁善,治国理政都是一把好手,大唐江山在大郞治下政通人和,己经开始呈现盛世景像,怎么可能废的了,再说了,也只有大郞接朕的位,他的兄弟姐妹才能保全,二郞杀伐太重,朕恐他容不下兄弟,更容不下大唐的子民。
朕先把那个叫更率令王晊的人杀了,来个毁尸灭迹,让二郞失了口实,二郞便无法指证他的大哥,朕再好好补偿二郞,对!就这么办,此人包藏祸心,身为太子府更率令却背主求荣,挑拨大郞二郞兄弟情谊,实在可恨,还搞出皇室乱伦的丑闻,此罪更是当诛,大唐天下容不得这种小人,干脆朕也别问了,首接诛杀了他,对,就这么办,快刀斩乱麻,此事夜长梦多,此人多活一刻便是对大唐天下多一分危险。
“来人啊!传千牛卫备身江涛”。
“陛下”,千牛卫备身江涛急匆匆的从千牛卫府赶过来。
“你即刻带本部千牛卫去太子府秘密拿下更率令王晊,不由分说,秘密处置了,谁要阻拦格杀勿论”
“喏”千牛卫备身江涛一刻犹疑都没有,领令行礼后转身而去。
**************
话分两头,秦王府暗潮涌动,东宫太子府也并不平静。
太子李建成的日子并不好过。
确切的说是这几天不好过。
一来有八个州郡报来天象异常,数月无雨,恐有天灾。
二来,据派往突厥的细作来报,突厥颉利可汗己经发布突厥大可汗令,率突厥九部从右北平、定襄至河西走廊一带袭击中原,前锋己然到了酒泉郡和山西一带,太原城也受到了袭扰。
太子一面调派李靖、苏定方防守定襄,又派亲信将领李艺率天节军守右北平,驸马爷柴绍大军则驻防天水至酒泉一带,太原这边由于是大唐龙兴之地,所以没有委派外姓将领,由齐王李元吉亲自领兵出征。
之所以让齐王领兵出征,目地是瓦解秦王的天策上将军府,本来领兵打仗秦王出征最合适不过,但目前这种微妙态势,魏徵分析说秦王己经有了非分之想,杨文干所谓谋反一事充分说明秦王的狼子野心暴露无遗,岂可给秦王重掌军权,当然太子亲征也不妥,所以委派一个亲王去代替太子出征最合适不过,齐王正是不二的绝佳人选。
不过太子李建成尚有疑虑,他知道他的这个齐王弟弟是个什么货色,虽算不上草包,但也绝对算不上良将,对付突厥颉利可汗万万不是对手。
魏徵说道“太子此言差矣,齐王出征只是挂个名堂,其实行军打仗由太子府行军总管薛万彻将军指挥,薛万彻将军文武全才,由他统管大军当可万无一失,就算突厥颉利可汗兵锋凶猛,但太原城兵精粮足,打退突厥人是没有问题的”。
太子府中书舍人王珪?插口道“魏徵老师此言至为妥当,齐王挂个名而己,实际指挥大权在薛万彻将军手里,出征前请太子殿下一定要下一道太子令给军中,让大军知道调派打仗全听薛万彻将军的,没有薛万彻将军的手令,一兵一卒也不可调动”。
“这不是有驳齐王的脸面吗?恐齐王不乐意”。
“这有何难,就让这道太子令由齐王下好了,他自己给自己念紧箍咒,这总不会驳了他齐王的面子了吧?”
众人顿时哈哈大笑起来,知道太子疼他的这个齐王弟弟,说不定这道太子令到时真由齐王自己下达。
“如果太子还不放心,可再派李世绩大军从旁协击,灵州大都督任城王李道宗从西驰援太原,大同道行军总管张宝相在北路布置疑兵,那这一路可谓滴水不漏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