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6章

刘晓雅站在纪委部三楼办公室的窗前,看着楼下的玉兰树抽出新芽,树影在台阶上投下斑驳的纹路。

桌上的青瓷茶杯里,碧螺春正缓缓舒展,茶味里混着淡淡的消毒水气息,这是纪委大楼特有的味道,带着点不容置疑的严肃。

“刘书记,这是去年的案件汇编。”林昊抱着厚厚的文件夹进来,黑色皮鞋踩在水磨石地面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他的袖口别着银色袖扣,是去年周志高在他升任纪委常委时送的,上面刻着“正心”两个字。

刘晓雅接过文件夹,指尖划过烫金的“绝密”字样。

她认得林昊的笔迹,在某起扶贫款贪腐案的卷宗旁,他用红笔写着“基层监督不能流于形式”,字迹力透纸背,像把锋利的刀。

“王书记呢?”她翻到某页,停在那个西部交通厅长的名字上,铅笔圈出的日期旁,还标着个小小的问号。

“在会议室开班子会。”林昊给她续上热水,蒸汽模糊了眼镜片,“刚才还念叨您呢,说那个厅长的案子,得请您把把关。”

他突然笑了,嘴角的梨涡里藏着点少年气,“嫂子,您别嫌我嘴快,部里的同志都说,您来了以后,连档案室的霉味都淡了。”

刘晓雅抬眼时,正看见纪委书记王建国推门进来。老人穿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胸前的钢笔帽闪着光,那是支派克金笔,据说是他刚参加工作时,老领导送的礼物。

“晓雅同志,来得早啊。”王建国把搪瓷杯放在桌上,杯身上“为人民服务”的字样已经磨得模糊,“昨晚看了你的案件分析,那个厅长的海外账户,你标的几个疑点很关键。”

他翻开笔记本,里面贴着张银行流水的复印件,红色的批注密密麻麻,“特别是那笔瑞士法郎的汇款,时间点正好在高速公路招标前三天。”

刘晓雅的手指在“瑞士法郎”四个字上顿了顿。

她想起周志高昨晚说的,组织部档案里,这个厅长的履历堪称完美,从乡镇秘书到交通厅长,每一步都踩着规定的年限,考核评语里写满了“能力突出”“群众基础好”。

“我让技术科查了汇款方。”她拿出份报告,卫星地图上,某家离岸公司的注册地址被红笔圈着,“和当年周志高在商务部查处的那个走私团伙,法人代表是同一个人。”

王建国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节奏和他思考时的习惯一模一样。

刘晓雅突然想起周志高说的,这位老书记当年在检察院当检察长时,曾顶住压力查办了某省的系列贪腐案,案卷堆起来比人还高。

“下午让林昊陪你去趟组织部。”王建国突然说,钢笔在报告上签了字,“调那个厅长的考察材料,特别是他任县委书记时的民主测评,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他看着刘晓雅,眼神里带着期许,“你和志高同志是夫妻,但在工作上,更要公私分明。”

刘晓雅刚点头,林昊就拿着份文件跑进来,脸涨得通红:“书记,嫂子,查到了!那个离岸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厅长的远房侄子,在海外留学的名义下,开了三家空壳公司。”

王建国的手重重拍在桌上,搪瓷杯里的茶水溅出几滴:“好个隐蔽的手段!”

他站起身,中山装的下摆扫过暖炉,“晓雅同志,这个案子就交给你牵头,需要什么人手,尽管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