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7章

中午去食堂吃饭时,打菜的师傅多给刘晓雅舀了勺西红柿炒鸡蛋。

“刘书记,您尝尝这个。”师傅的围裙上沾着油烟,“我儿子就在组织部当干事,说周部长昨天还夸您呢,说您看案卷比他看合同还仔细。”

刘晓雅笑了笑,想起早上出门时,周志高正给乐乐换尿布,小家伙的小胖手抓着他的领带,把“组织部”的工作证扯得晃晃悠悠。

“爸爸要去选好人,妈妈要去抓坏人。”洛汐背着书包站在门口,小大人似的叮嘱,“你们都要加油哦。”

下午去组织部调档案时,周志高正在开干部任用听证会。

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他身上投下明暗交错的条纹,他手里的钢笔在名单上移动,停在那个黑州援建干部的名字上,笔尖轻轻点了点。

“嫂子来了。”组织部副部长老李迎上来,手里的档案袋上还沾着点灰尘,“周部长特意吩咐,您要的材料,都整理好了。”

他压低声音,凑近时能闻到淡淡的烟草味,“那个厅长的考察组组长,是前两年退休的张副部长,据说当年……”

“李部长,公事公办就好。”刘晓雅接过档案袋,指尖触到里面的纸张,厚度远超正常的干部档案,“有需要的话,我会按程序申请约谈。”

周志高散会出来时,正看见妻子站在走廊的宣传栏前。

玻璃后面,是张泛黄的照片,一群穿着的确良衬衫的年轻人,举着“干部下乡”的红旗,笑得露出牙齿。

他认出其中那个扎着马尾辫的姑娘,正是年轻时的刘晓雅,手里抱着摞宣传册,眼神亮得像星星。

“查到什么了?”他走过去,声音压得很低,生怕惊扰了这片刻的宁静。

“你看这个。”刘晓雅翻开档案,某页的民主测评表上,有个模糊的指印,正好盖在“优秀”那栏,“和技术科还原的指纹比对,是当时的县委办公室主任的。”

她指着另一份材料,“而这个主任,现在是那个厅长的副手。”

周志高的眉头锁了起来。他想起早上王建国说的,有些干部的考察,就像在给烂苹果打蜡,表面光鲜亮丽,里面早就坏透了。

“下周的市委书记考察,我把这个人排除了。”他拿出份名单,红笔在那个副手的名字上画了道斜线,“档案里写他‘协调能力强’,但黑州援建的同志说,他在任时,连牧民的草场补偿款都敢克扣。”

刘晓雅的手指在名单上轻轻拂过,像在抚摸那些被埋没的真相。

她突然想起刚认识周志高时,他在老街的公示栏前,用红漆把每个扶贫款的发放明细都写得清清楚楚,风吹日晒都褪不了色。

“部里的同志好相处吗?”周志高突然问,语气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紧张。

“王书记把他的派克笔都借给我用了。”刘晓雅笑了,眼角的细纹里盛着阳光,“林昊说,以后查案缺人手,他随叫随到。”

周志高刚要说话,口袋里的手机响了。是洛汐打来的,小姑娘奶声奶气地说:“爸爸,妈妈,老师说明天要带爸爸妈妈的工作证,我要告诉同学,我的爸爸妈妈都是抓坏人的英雄。”

挂了电话,两人相视而笑。

走廊里的阳光正好,照在宣传栏的照片上,那些年轻的面孔仿佛活了过来,在时光的长河里,与他们此刻的身影重叠在一起。

一周后,周志高的任命书下来时,刘晓雅正在查处那个交通厅长的窝案。

林昊抱着厚厚的卷宗进来,脸上的笑容比阳光还灿烂:“嫂子,周部长的任命书在京城新闻播了!”

“部里的同志都在说,这下好了,组织部和纪委联手,贪官污吏可没地方躲了。”

刘晓雅抬头时,正看见窗外的玉兰花开得正好,洁白的花瓣在风中轻轻摇曳,像无数双清澈的眼睛,注视着这片土地上正在发生的一切。

她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他们夫妻同心,只要还有无数像他们一样的干部,在各自的岗位上坚守着初心,就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周志高走进组织部办公室时,老李正带着同志们整理档案。

阳光透过窗棂,在“为人民服务”的匾额上投下金光,他想起王建国说的那句话:“组织部和纪委,就像车的两个轮子,只有一起转,才能跑得稳,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