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白马镇
日落西斜,大漠与戈壁之间,一座小镇孤零零伫立在光秃秃的土地上。
小镇唤作白马镇,位于西北战略要地,镇中官兵多过百姓。
由于连年战乱,物资匮乏,白马镇中稍微有些出息的年轻人都早早离开另寻出路了。
越后此处名为白马镇军司,一向由北川耶律一族把持。
诏国建立后,太祖皇帝率兵亲征,打下三座关隘,白马镇便是其中之一。
自此向北另有两座坚固城池,一座“黑水”,一座“黑蝠”。
白马镇西邻凉水,凉水起于北川三大河流之一的乌龙河,一路蜿蜒至诏国境内宣灵府。
镇子东边是银山山口,占据天险,自古就是兵家必争的咽喉要道。
白马镇民生凋敝,但并不妨碍里面的馆子赚钱,尤其是酒肆和客栈。
此处是军镇,常有大量官兵轮值换班,军令严苛,不许士卒招妓饮酒。
但这些莽汉累了一天,总归要发泄一下,看管太严是要闹出乱子的,于是将领对饮酒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酒喝多了自然免不了闯祸,情节轻微者少不得一顿鞭子,若是因醉酒误了军情,也别怪军法严酷。
曾就有一位骠骑大将军因饮酒延误军机,竟被直接砍了脑袋。
即便如此,依旧阻止不了军爷们闲暇之余贪饮几杯,酒肆生意反而比正常城镇要火爆许多。
相较于酒馆,客栈的气氛明显要冷清不少。
来此的大都是些生意人,横跨两国买卖货物。
一路走的都是少有人烟的小道,既要防范天灾,又要留意人祸,赚的是要命钱,来回还要被守城兵油子诈去一部分。
白马镇位于西北,天亮得晚黑得也晚。
大概辰时,客栈伙计打开大门,将桌上的长条凳一一放下,而后抄着手守在门边,等着老天爷赏饭吃。
今天运气不错,一支商队进了镇子。伙计显然与对方相熟,老远便招呼道:
“老贾,有些日子不见了。”
身穿黑色披风的老者笑了笑,挤出一脸褶子道:
“小已啊,准备七个房间。”
“七个?”
伙计似乎有些意外,在人群中打量了一遍,果真发现个生面孔。
对方长相普通,跟自己年纪差不多,穿着商队常见的披风,没有什么特别。
察觉到伙计的目光,老者咳嗽一声道:
“小已啊,别瞎打量了,赶快去把骆驼喂了,顺便把你们的招牌菜上上来。”
“哟,老贾,这趟大买卖啊?”
伙计玩笑一句,接过缰绳。
老人干笑一下,摇头道:
“什么大买卖,你要想做,带你一个,手脚勤快就行。”
“那还是算了。”小二缩了缩脑袋,“前些天戈壁滩起风沙,又活埋了好几个。
我可不敢去,我还要留着这条命攒钱娶媳妇呢。”
“小已,你胆子这么小,怎么赚大钱娶媳妇?”人群中一名汉子笑道。
伙计也不气恼,咧嘴露出一口白牙:
“你管我?就算我没钱,照样有人愿意嫁。”
话音刚落,客栈掌柜打里面走了出来,直接朝伙计后脑勺来了一下,吹胡子瞪眼道:
“别白话了,还不给几位大爷喂骆驼去?”
伙计揉了揉后脑勺,讪笑一下,牵着骆驼往后院走去。
一行人进了客栈落座,不大会儿功夫,打后堂走出一位二十左右穿花袄的姑娘,提着茶壶给众人倒茶。
西北的风沙太过粗粝,少见阴雨,姑娘皮肤被晒得黝黑,远不如江南水乡的姑娘水灵。
不过年轻人该有的灵气还在,一双眼睛黑白分明。
看到这姑娘,商队里有人开口道:
“掌柜的,不是我说,你们家丫头漂亮懂事,怎么就招了小已做女婿?”
姑娘闻言黝黑脸庞浮现出一抹红意,低着头不说话。
掌柜的笑着走上前,放下一碟小菜道:
“你们也看见了,这镇子里哪还能找到年纪差不多又像样的男人?”
“军营里不是有不少军爷吗?”
“唉,听说又要打仗了,我可不想让自己闺女刚嫁过去就守寡。”
“爹,你说啥呢?”
女子终于开口,脸上红意也比刚才更甚。
即便如此,她依旧声如细蚊,不敢大声说话。
这时名为小已的伙计从后堂撩开帘子走了进来,边走边擦手道:
“说啥呢?”
“就知道瞎打听,还不赶快给几位大爷上菜?”客栈掌柜再次训斥道。
年轻人显然早就习惯了,嬉皮笑脸道:
“我这不是好奇吗?”
不等其他人说话,花袄姑娘率先快步走向他,将其往厨房方向推搡道:
“不关你的事,赶紧上菜吧。”
年轻人被推着后退,不忘关切道:
“桂英,你脸咋这么红,是不是染了风寒?要不回屋歇着吧。”
大堂之中回荡起了众人的笑声……
吃过饭,商队回到楼上客房。
一名男人在桌上铺开地图,手指循着路线挪动着。
绰号老贾的商队头领一边捧着茶杯喝茶,一边道:
“自此往东北百里便是黑蝠关,大人若要去北川,那里是最安全的出关地点。
北川不比新城,他们对咱们诏国一向存有敌意,就连有经验的商队都不敢轻易涉足。
北川有三条大河,西边这叫乌龙,中间的叫竭剌,最东边那条叫拦江。
三大部族就聚集在三条大河旁边,李大人最先遇到的将会是北边的耶律一族。”
桌对面正在看地图的男人点点头。
北川部族以游牧为生,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王。
萧家、楚家、耶律势力最大,把持着草原上水草最丰盛的区域。
其他小族想生存,只能依附在三族之下,分上一块不算丰饶的土地,每年要进献大量牛羊。
确定好行进路线,男子收起地图,打开窗看向屋外景色。
远处戈壁与荒漠光秃秃一片,为数不多站立的东西,除了干枯的胡杨就只有灌木丛。
次日上午,商队一行人重新上路,循着一条不算路的路前进着。
晌午时分,他们在一处石碑前停下脚步。
领队老者摘下头顶兜帽,朝旁边男子道:
“大人,接下来就要分道而行了。
我们去新城,得走黑水关,您一路多保重。”
男子点了点头,转身看向东北方,平静道:
“或许有一天你们也能去北川做生意。”
“借大人吉言。”
老人朝男子施礼告别,目送对方离去……
“停!说到现在,一直还是您出使北川的经历,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李府书房内,李环打断道。
李丰年看了儿子一眼,不满道:
“你爹我当初出使北川多不容易,你费点时间听听怎么了?
再说了,这对你以后都有帮助。”
“再打住!孩儿我虽吃得了苦,但也不能没苦硬吃,北川我指定是不会去的。”
“等听完我的故事,再做决定也不迟。”
李丰年似笑非笑看了儿子一眼,似乎认定对方会去那鸟不拉屎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