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 担风险
林芳忍不住插话:王副厂长,秦浩他们的设计我看过了,完全是自主创新,不存在侵权问题。
你懂什么法律!王副厂长厉声呵斥,转向秦浩时又换上假笑,小秦同志,年轻人有闯劲是好的,但也要遵纪守法嘛。不如这样,你把技术转让给莱茵科技,既能拿一笔钱,又不用担心法律风险...
够了!刘厂长一声暴喝,老王,我看你是被莱茵科技收买了吧?整天替他们说话!
王副厂长的脸涨得通红:刘建国!你血口喷人!我要向上级反映!
去啊!现在就去!刘厂长指着门口,看上级是支持我们发展自主技术,还是支持你当洋人的走狗!
王副厂长摔门而去。刘厂长深吸几口气才平静下来,歉意地对秦浩说:让你见笑了。不过你放心,红旗厂我说了算。这个项目,我们干定了!
接下来的三天,秦浩和林芳带领的技术小组泡在车间里,日夜不停地修改设计图纸,调整生产工艺。刘厂长亲自督战,连食堂都特意为加班的工人准备了夜宵。
第四天凌晨,第一块在红旗厂生产的适配器样品终于下线。秦浩小心翼翼地将它连接到从京城带来的打印机上,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小小的电路板上。
开始测试。林芳轻声说。
秦浩按下计算机的回车键。打印机发出熟悉的嗡嗡声,接着,一行行清晰的汉字流畅地出现在纸上。车间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几个年轻工人甚至激动地抱在了一起。
成功了!林芳的眼眶湿润了,完全达到了设计指标!
刘厂长用力拍着秦浩的肩膀:好小子!真有你的!我这就安排批量生产的事宜。
就在这时,车间电话刺耳地响了起来。林芳接起电话,脸色骤变:什么?...什么时候的事?...好,我们马上过来。
她放下电话,声音颤抖:厂长,工商局和公安局的人突然来厂里检查,说要查走私电子元件!王副厂长带的路,现在已经到办公楼了!
刘厂长的脸一下子变得煞白:糟了!刚下线的样品还在测试间!
秦浩立刻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如果被查到他们在生产适配器,不仅项目会夭折,红旗厂也可能面临严重后果。
林工,秦浩迅速做出决定,你带大家继续测试,把数据记录好。样品我来处理。
不等回应,他已经拔下适配器塞进口袋,冲出了车间。身后传来刘厂长的喊声:从锅炉房后面走!那里有个小门!
秦浩在厂区错综复杂的小路上狂奔,耳边是自己剧烈的心跳声。转过一个仓库,他突然看见前方有几个穿制服的人影。秦浩一个急刹车,躲到一堆木箱后面。
仔细搜!每个车间都不要放过!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是王副厂长,他们肯定在偷偷生产那个适配器!秦浩屏住呼吸,悄悄后退。就在这时,他的肩膀被人从后面拍了一下。秦浩浑身一颤,差点叫出声来。
别出声,跟我来。是锅炉房的老张头,他做了个噤声的手势,拉着秦浩钻进了一条地下管道。
黑暗潮湿的管道里,老张头打着手电筒在前面带路:刘厂长是个好人,不能让他们得逞。他喘着气说,前面左转,有个出口通到厂外的小树林。
十分钟后,秦浩从一处隐蔽的窨井盖钻出来,已经是在厂区围墙外。老张头递给他一个布包:里面有两个馒头和十块钱。赶紧回京城吧,这里太危险了。
秦浩紧紧握住老张头粗糙的手:张师傅,谢谢您!请您转告刘厂长和林工,我一定会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老张头点点头,催促道:快走吧,他们发现样品不见了肯定会扩大搜索范围。
秦浩转身没入夜色中。他摸了摸口袋里的适配器样品,暗暗发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一定要让这个项目成功。这不只是一块电路板,而是东夏电子工业打破垄断的希望。
回到京城后,秦浩将情况告诉了张明远和沈薇。三人连夜开会讨论对策。
很明显,王副厂长是莱茵科技的内线。沈薇分析道,现在的问题是,没有红旗厂的生产能力,我们的适配器怎么量产?
张明远推了推眼镜:我有个同学在深镇电子厂工作,要不要联系看看?
秦浩摇摇头:太远了,运输和沟通都不方便。而且,谁能保证深镇那边没有莱茵科技的眼线?
一阵沉默后,沈薇突然说:或许...我们可以化整为零?
什么意思?秦浩问。
我父亲说过,抗战时期兵工厂被炸后,工人们把机器分散到各个村子里继续生产。沈薇的眼睛在煤油灯下闪闪发亮,为什么我们不能把适配器的不同部件分散到不同的小厂生产,最后再集中组装呢?
秦浩猛地站起来,激动地在狭小的房间里来回踱步:对!就是这样!赵国强不是说黎京厂能提供支持吗?还有,我们之前合作过的燕郊无线电元件厂...
张明远迅速在笔记本上记录:我可以联系我表哥在保定的厂子,他们能做塑料外壳。
三人越讨论越兴奋,一个分布式生产网络的雏形逐渐成形。凌晨三点,计划基本敲定:将适配器分解为五个主要模块,由五家不同的小厂分别生产,最后由华创科技进行最终组装和测试。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沈薇提醒道,资金从哪里来?这种分散生产方式成本会更高。
秦浩沉思片刻,突然想起什么:沈薇,你父亲上次提到的那个新技术发展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