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 发展基金
第二天,沈薇带来了好消息:科委原则上同意给予五万元的无息贷款,条件是产品必须通过技术鉴定并实现批量生产。
与此同时,张明远也联系好了三家合作工厂。加上黎京厂和燕郊厂,生产网络已经初步成型。
就在一切似乎重新走上正轨时,一场更大的危机悄然而至。
那天下午,秦浩正在店里测试新到的一批元器件,一个穿着考究的中年女人推门而入。
请问是秦浩先生吗?女人的声音温和但透着不容拒绝的强势,我是《电子工业报》的记者苏雯,想就国产打印机适配器的事采访您。
秦浩警觉起来:您从哪里听说这个项目的?
苏雯笑了笑,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文件:科委的朋友透露的。这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啊,东夏终于要打破国外在打印机领域的垄断了!
秦浩扫了一眼文件,确实是科委的内部简报,上面明确提到了华创科技的适配器项目。他的警惕稍微放松了些。
苏记者,目前项目还在研发阶段,恐怕不适合公开报道...
秦先生,您太谨慎了。苏雯打断他,舆论支持对新技术很重要。您看,她又取出一份材料,这是我准备的报道提纲,绝对客观正面。
秦浩浏览着提纲,确实都是正面报道。就在他犹豫时,店门再次被推开,沈薇匆匆走了进来。
秦浩,科委的贷款批...她看到苏雯,突然停住了,这位是?
苏雯主动伸出手:《电子工业报》记者苏雯。您一定是沈教授的女儿吧?久仰大名。
沈薇没有握她的手,而是转向秦浩:能借一步说话吗?
后院里,沈薇的脸色异常严肃:我刚从科委回来,他们根本没有向任何媒体透露过我们的项目!这个记者有问题!
秦浩的心一沉:可是她手上有科委的内部文件...
只有两种可能,沈薇压低声音,要么她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要么...她没说完,但秦浩已经明白了——要么这个记者是莱茵科技派来的。
两人回到店面时,苏雯正在翻看工作台上的图纸。见他们进来,她若无其事地放下图纸:怎么样,考虑好了吗?这篇报道对你们很有帮助哦。
秦浩强作镇定:苏记者,我们还需要准备一些技术资料。不如这样,您留个联系方式,我们准备好后主动联系您?
苏雯的目光在两人脸上逡巡,突然笑了:好吧,这是我的名片。她优雅地从包里取出一张烫金名片放在桌上,希望尽快听到你们的好消息。
她离开后,秦浩立刻锁上门,和沈薇一起仔细检查工作台。
少了什么吗?沈薇紧张地问。
秦浩摇摇头:重要的图纸和样品我都收在保险柜里。但她可能看到了我们合作伙伴的名单...他指着桌上摊开的一份通讯录,上面有各家合作工厂的联系方式。
沈薇倒吸一口冷气:必须立刻通知他们!接下来的48小时,秦浩和沈薇马不停蹄地联系各家合作工厂,警告他们可能面临的调查和压力。大多数厂长表示会加强防范,但也有两家委婉提出要退出合作。
是黎京厂和燕郊厂。张明远挂掉电话,沮丧地说,他们说最近有工商局的人频繁检查,实在顶不住压力。
秦浩一拳砸在墙上:又是马库斯搞的鬼!
沈薇却显得异常冷静:不一定是坏事。这反而帮我们筛选出了真正可靠的合作伙伴。
就在三人重新调整生产计划时,一个意外的访客再次改变了局面。
那天晚上,秦浩正准备关店,一辆黑色轿车无声地停在门前。车窗摇下,露出马库斯那张棱角分明的脸。
秦先生,能谈谈吗?他的中文依然流利得不像外国人。
秦浩站在原地没动:我们没什么好谈的。
马库斯叹了口气:你误会我了。我是来道歉的。他打开车门走出来,手里拿着一个文件袋,这里面是莱茵科技最新打印机的技术资料,我想对你研发适配器会有帮助。
秦浩警惕地看着他:为什么突然改变态度?
因为我欣赏有才华的人。马库斯真诚地说,之前的做法是公司政策,但我个人更希望与你合作而非对抗。他递过文件袋,不看看吗?这可是价值连城的商业机密。
秦浩没有接:马库斯先生,如果这是你新的策略,那么我明确告诉你:华创科技永远不会成为莱茵科技的附庸。东夏的计算机产业,终将走自己的路。
马库斯的笑容僵在脸上,蓝色的眼睛逐渐变冷:秦浩,你太天真了。没有国际大厂的支持,你们那点小打小闹能成什么气候?
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秦浩转身准备回店。
马库斯突然提高声音:你以为沈教授为什么这么热心帮你?知道他女儿在国外留学是谁资助的吗?
秦浩的脚步顿住了。
没错,是莱茵科技的奖学金。马库斯得意地说,沈教授很清楚,真正先进的技术在哪里。他帮你,不过是为了获取东夏市场的第一手资料罢了。
秦浩猛地转身,怒火中烧:你胡说!
查查就知道了。马库斯耸耸肩,转身上车,最后给你一次机会,明天上午十点,长城饭店808房间。过时不候。
黑色轿车无声地驶离,留下秦浩站在夜色中,心乱如麻。
马库斯的话像毒蛇一样缠绕在他的心头。沈教授真的...不,不可能。但沈薇的留学资助又是怎么回事?
回到店里,秦浩辗转难眠。凌晨时分,他做出了决定:与其猜疑,不如直接问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