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打翻了醋坛子
江淮衣点点头,“正是如此。所以今上的意思是,让我找到他,带着陛下召见的旨意,陪着他入宫。这样一来也可免去朝臣诟病。”
沈棠雪挑了下眉头,“今上这是想保晋阳王?”
江淮衣说道,“毕竟是先太子唯一的骨血,今上虽然也有几位皇子,但若是晋阳王出事,世人难免会猜测到今上的头上。”
沈棠雪点点头,帝王嘛,为了自己的名声,做一些事情也都是可能啊。
不过,“若是找不到呢?或者,晋阳王不肯随你入宫呢?而且究竟是什么样的大事,能让他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偷偷入京?”
沈棠雪一连问了三个问题,把江淮衣问得哭笑不得。
“夫人真是问住我了,是什么事能让他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入京,我也想知道至于肯不肯随我入宫,那都是找到他之后的事情。”
“现在能不能找到还是两说。”
沈棠雪摸着下巴,想了想,说道:“上次不是查到了当年的库银了,难不成母亲中毒的事情,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知情者都已经死了,眼下也只能不了了之。唯一的线索就是那批库银,但之前用库银的那个人也随之消失了。”
江淮衣话里有些无奈,但沈棠雪还是隐隐听出他话里有其他的意思。
不管为什么,他不敢说自然是有他自己的道理,她也不会追问。
之后,江淮衣又说了一些追查库银的事,还说了李少宴最近跟他那个后娘和不靠谱的爹斗智斗勇的事,惹得沈棠雪笑声连连。
上次还是她出的主意,才让李少宴脱困,如今为了堵他那个后娘的嘴,他专门找了个媒人,四处寻觅合适的对象,三五不时就要去相看。
李少宴那个继母气得跳脚,也拿他毫无办法。
而因为他这么一闹,他继母生的那两个孩子的亲事也都给搅黄了,这会儿李家他搅得一团糟。
现在李少宴心情正好呢。
“修远还说改日要当面谢谢你呢,不过被我拒绝了。”江淮衣毫不掩饰自己的吃味。
沈棠雪好笑地做出一个掩鼻的动作,“好大的醋味啊,是谁打翻了醋坛子?”
“是我。”江淮衣委屈地搂住她,“夫人眼里,其他人都比我强,就让我非常失落。”
“是失落呀,还是不甘心呢?”“都有吧。”
江淮衣说着,眉毛一挑,将人横打抱起,便放进了大床上。
又是一番红帐春色浓。
……
翌日。
章家夫人那边收到沈棠雪让人递的消息。
虽然她不知道是谁递的消息,但纸条上信誓旦旦的让她去查章大爷表妹的事情,她却是听进去了,暗中唤了信得过的妈妈,让人尽快去一趟老家。
温梨这边,也打探到了章家的情况。
“你的意思是说,昨天来的那个所谓张家的表姑娘,其实是章家大爷的女儿,还是跟章五姑娘和章勤同父异母的姐妹。”
秋萍点点头,“是啊,姑娘,这件事在章家不是什么秘密,上下人的都已经知道了。”
“而且章家老夫人非常偏袒这对乡下来的兄妹,还想让章勤公子和章五姑娘把院子让出来,说他们兄妹这些年受尽了委屈,必须补偿他们的,只是让章夫人压下来了。”
温梨恍然大悟,还以为这么些天他们都没有动静,说忙家里的琐事是托词,没想到原来真是忙正经事去了。
对正室大娘子来说,丈夫突然多出来一个外室和两个跟自己孩子差不多大的外室子女,那可是天大的事!
搞不好这章家后宅就要乱成一锅粥了。
“这件事必须让我那好义母知道。”温梨说着,勾起了嘴角。
“她天天把一心一意为我着想挂嘴边,我就不相信,章家后宅乱成这样,她还要把我塞到那个地方去,就不怕别人戳穿她的谎言。”
“姑娘,我有句话不知道当说不当说。”秋萍犹豫了一下,欲言又止。
“有什么话就说,吞吞吐吐的干什么?”
秋萍说道,“我能打听到的事,夫人和世子夫人肯定都能查到,但他们没有任何表示,婚事的事怕是不会有变了。”
温梨闻言,脸都黑了,“你说什么?”“而且昨个夫人和世子夫人还特意把许家母女都请了过来,明摆着是想让他们知难而退了。”
“若是三夫人还掌权,那都还好说,但如今三夫人已经夹起尾巴做人了,她指望不上了。姑娘,您要三思而后行啊。”
温梨气得狠狠瞪她一眼,“你少在这里说这种丧气话,不就是一个商户出生的沈氏,我就不相信她还真能凭一己之力,扭转侯府的格局。”
“便是三夫人做的一些事情被三爷他们知道了,但不是只勒令她将银子补上了,甚至都没有禁足,这件事没那么悲观。”
她都这么说了,秋萍也不好继续劝,老实地低下头去。
“罢了,这两天先盯着章家和三房那边的动静,看看情况再做决定。”
秋萍:“是,姑娘。”
……
许家二房。
许玉荷正在做房里做着绣活,母亲陶氏身边的管妈妈便过来了。
“四姑娘,夫人要见你。”
许玉荷绣着鸳鸯的动作一顿,说道,“母亲要见我,随便派个人传话就是了,怎么还劳烦管妈妈亲自跑一趟。”
说完就继续绣着手里未完成的绣活儿。
管妈妈噎住,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自打上次四姑娘去了侯府之后,她这性子像是变了一个人。
虽然表面上看着没什么大的差别,但从前人家说她的时候,她都只会腼腆地笑着,不高兴也软软的应着。
但如今虽然也带着笑应答,但总给人一种,不在乎的感觉。
“四姑娘,我只是奉夫人的命令行事,至于为什么没让别人过来,想来夫人应该有自己的考量。四姑娘若有疑问,不若亲自问问夫人吧。”
“嗯,也好。我确实有些话,一直想当面问问母亲。”
许玉荷说着,放下绣活儿,让丫鬟陪着一道去了母亲陶氏的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