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青城牧人乃孟

第124章 南阳

告别了张琴,韦雪和乐山一起踏上了前往南阳之路。此去南阳路原本最多只要十天,一路南下都是燕军增援南阳的大部队,为了绕开叛军,不得不又多花了些时间。

一路上乐山都在消化从张琴那里得来的信息,终于忍不住问韦雪道:“龙梦云会是『君子卫』的人嘛?”

“我记事以来,从未听说『君子卫』有龙梦云此人!”韦雪一直闷不吭声,她的心中也有很多疑问,“但我也不敢说龙梦云就一定不是君子卫的人。”

“抑或是龙梦云先杀了我阿爷,之后又被『君子卫』所杀,所以他的剑谱和青城宝剑才会落到你阿爷手里,而江湖中也再没了他的消息。”

“若龙梦云始终不出现,这听上去确是最解释的通的可能。”韦雪不想面对,却又无法回避。

这一日来到了来到南阳城西的卧龙岗,这里曾是诸葛亮躬耕隐居之地,也是刘备“三顾茅庐”处,魏晋以来便建有许多祠堂,只可惜多数已经在战火中湮灭了。

乐山和韦雪也顾不得欣赏古迹,爬上了卧龙岗向南阳城里眺望。南阳果然被叛军围了个水泄不通,田承嗣的军营绕着南阳城绵延数里,还不断的有增援的部队到达。

就这么杀过去嘛?自己武功再高,一个人想要挑战千军万马也不可能,何况还有伤势刚刚痊愈不久的韦雪。乐山看着黑压压的叛军,这是自己第一次面对两军交战的场面。

就在此时,西南方向突然出现了一支队伍,也向着小树林前来。乐山赶紧拉着韦雪跳到了一棵大树上藏了起来。

让乐山和韦雪吃惊的是,来的居然是一直大唐的部队,不仅如此,还带着粮草辎重。

“曹大人,前方便是南阳城了。”部队进行到树林里听了下来,有士兵向领头的将军报告。

“什么时候天黑?”将军讲话有些阴阳怪气,乐山马上明白了,此人是个宦官。

“不到一个时辰!”

“天一黑我们就杀进去,不能耽搁,时间一长叛军就会发现我们的行踪。”

“可是就我们这一千人?”

“怕什么?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当兵的不死在沙场上,想死在被窝里嘛!”这宦官说话的语调虽然阴阳怪气,但却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圣人要我们带给南阳的不仅仅是粮草辎重,更是信心,明白嘛!”

乐山听罢,心中一喜,居然是支援南阳的唐军,自己起码不会孤军奋战了。

“你们都给我听着,圣旨在此,今天只要有一个人进的了南阳城,把圣意带给鲁将军,就是我们的胜利。来之前颜真卿大人也和你们魏太守说了,‘此举功莫大焉’,死又何惧!”

这一路走来,乐山见到的大唐官员多是虚与委蛇,贪生怕死,却没想到一个宦官如此大义凌然,心中一时激动,从树上飞身而下,来到了宦官身前。

“什么人?”宦官和唐兵都吓了一跳。

“草民李乐山,愿随大人一起杀进南阳城去!”

韦雪看着乐山有些无奈,苦笑着一起跳了下来,他这冲动的脾气还是改不了。

宦官有些惊讶,弄不清眼前的人是敌是友,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

“颜真卿大人的侄子是我的师兄弟。”见到宦官犹豫,乐山急忙说道。

“此话当真?”宦官有些将信将疑。

乐山见状,施展内功,运气向着前方的小树林挥去,只见大片的树叶被瞬间击落,仿佛狂风大作,押送粮草的士兵也纷纷后退。

“我姑且信你!”宦官也知道,凭自己这些人想要杀进重围是煎水作冰,多一个帮手也是好的。

原来这宦官叫曹日升,肃宗李亨派他来南阳传旨慰劳,意在南阳太守鲁炅坚守城防,却又没有给他派一兵一卒。

曹日升到了襄阳,襄阳太守魏仲犀坚决反对他孤身犯险,却被恰逢此时遇到了路经襄阳的颜真卿。出乎意料的是,颜真卿居然支持曹日升以身犯险的决定,颜真卿对众人说:“朝廷的使臣不怕死,想传达皇帝的命令,即使遭叛军抓获,只是丢失一名使者;如果他进城慰问将士成功,那么我军的军心将得到大大的鼓舞,此举功莫大焉!”

颜真卿的话给的给了众人信心,这才有了卧龙岗上乐山与曹日升一行人马的相遇。

乐山与曹日升商量了一下,一千人带着粮草辎重行进必然缓慢,不如找十几个身手最好的跟着曹日升和自己一道先杀敌人个措手不及。待进的城去,再让鲁炅派兵里应外合,把粮草抢运进城去。十余人吃完干粮,休息片刻,养足了精神,向南门冲杀过来。粮草来时要走东门,这次必须选不同的突破口,以免叛军在东门加强戒备。

乐山不放心韦雪的身体,让她和看守粮草的部队一起留下等候,韦雪知道扭他不过,只得叮嘱道:“答应我,一定不要勉强。”韦雪也不知道乐山此去生死会如何,但连一个宦官都视死如归,她知道乐山也不会绝仁弃义。

叛军已围困南阳数月,军心倦怠,没有想到会有人半夜闯营帐。乐山等十余骑飞驰到一半,敌营才开始大乱,人声、火把,瞬间鼓噪起来。

乐山一马当先,手持青城宝剑,如砍瓜切菜般杀出一条血路。曹日升紧随其后,也手握一把钢刀,骁勇异常。其余十人见二位主将如此勇猛,也纷纷不落人后,砍瓜切菜般斩杀着追兵。不到一炷香的功夫,一行人马已经冲到叛军营帐最靠近城墙的地。恰在此时,侧面杀出一票人马,为首一员猛将,身高马大,手舞一把宣花斧,迎面砍来。乐山一惊,侧身躲过,斧带风声,呼呼作响。

“来者何人,胆敢劫营?”来将一斧落空,大呵一声。

乐山并没有理他,脑子里却飞速转动,斧大且沉,自己的青城剑占不到便宜,沾不着身。想到这,乐山双脚一挫镫,催马迎面而上,两马擦身之际,乐山临空飞起,施展轻功,跃至胡将背后。来将还未来及反应,乐山已在空中剑花一转,剑气如虹,人头落地。

电光火石之间,大家都没看清是怎么回事,胡将的的尸体还在马上晃晃悠悠的向前,月光下,只是没了脑袋。追上来的敌军看的惊恐万分,以为煞星下凡,纷纷呆在原地不敢再近。乐山落回马上,头也不回,继续向前驰奔。曹日升等人也看的目瞪口呆,但未敢作片刻停留,随乐山绝尘而去。

叛军的营地距城墙还有半里之遥,乐山曹日升等人再未遇到阻拦,径直来到了城下壕沟之前。城墙上的守军也已听到了叛军营地的喧闹,亮起了火把,有军士正在张望。

“朝廷的信使到了,速速开门!”曹日升朝城上高喊。

城楼上的士卒未敢回应,也没人开门。围城已有月余,好不容易坚守到今天,万一是敌人的奸细,谁敢在此时冒然开城门。

乐山见势不好,这样耽搁下去,追兵一到,前功尽弃。不由分说,运真气于全身,脚尖一点马鞍,纵身向城头飞去。为抵挡叛军的骑兵,南阳城的壕沟修的很宽,乐山一跃竟无法到的了城头。乐山急中生智,青城剑向前一伸,插入城墙,再一借力,猛地弹上了门楼。守城兵卒刚要高喊,乐山已来到面前,从怀里亮出颜真卿给的大唐腰牌。

士兵们看见腰牌不敢耽搁,况城下只有十来人,放进来料也无妨,于是速速打开了城门。曹日升一行顺利进城,只有一两人受了轻伤,真乃神乎奇迹。

远处山坡上的韦雪,一直看着对面南阳城喊杀声震天,但是黑灯瞎火,却不知道乐山他们是否成功,一颗心一直悬着。

来到南阳府衙,太守鲁炅已在府门口严阵以待。叛军围城以来,鲁炅夜夜和衣而睡,时时准备临敌。闻报有人自称朝廷使节,破重围而入,不知道底细,噤若寒蝉。

直到曹日升拿出圣旨宣读,鲁炅都不敢相信眼前的十数人是天兵降临,赶紧跪拜接旨。第二日一早,又将肃宗旨意在全城军民面前宣读,全城上下为之沸腾。

更让军民振奋的是城外那一千人押运的粮草。南阳城早已食尽,煮牛皮筋角而食之;米斗至四五千,有价无米;鼠一头至四百文,饿死者相枕藉,惨不忍睹。听说有粮草补给,鲁炅立刻挑选出八百尚有体力的士兵,准备出城接应。城里士卒死伤过半,还有战力的一共只剩下三千,因为缺粮,也大多有心无力,居然对抗叛军几万人坚持了数月,守城的惨烈可想而知。

乐山顾不上和鲁灵等人庆功,问了副使张文的情况,原来张副使之前守城负伤,正在家中休养,鲁太守即刻派人引着乐山前往张文府上。

得知是南阳的大救星到临,张文虽然有伤在身,还是在家丁的搀扶之下迎到了前厅。乐山说明来意,得知面前之人不仅是南阳的恩人,还是妹婿的故人,张文更是激动万分,也没什么可忌讳的,立刻让人去内堂请出了妹妹张氏。

张氏年纪不大,打扮的非常朴素,却和乐山脑海里的吴绪芝有着几分夫妻相。乐山见过礼,把自己如何认识吴绪芝,吴绪芝如何离开建宁王回敦煌驻守的前因后果向张氏一一道来,也表达了想要带张氏和吴僧统一离开南阳的意愿。

张氏心生感激,一时却不知道如何是好,望向兄长张文。张文心中明白南阳现在的情况,且不说曹日升的粮草能不能送进城,就算送进来了,但是叛军势大,围城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南阳每一天都可能危在旦夕。自己身为南阳副使,绝不可动摇军心,但妹妹一家如果有机会逃出生天,也算了自己一份心愿。所以当妹妹征求自己意见的时候,张文微微的点了点头,说道:“你们去把僧统接回来吧,问问他的想法。”

乐山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看了看张文,又看了看张氏,一脸的疑惑。

张氏看出了乐山的不解,赶紧说道:“小儿现在城中菩提寺为守城死伤的军民诵经超度,已有数日未曾回家了。”

“那就烦请夫人速速将公子接回来,我们还早做出城的准备。”乐山心里还是没有明白为什么要问这么小娃娃的想法,在他的心中,吴僧统还是当年那个不足半人高的小孩。

“这个,”张氏沉吟了一声,面露难色,对着乐山一作揖,接着说道,“可能还要请李大人同我一道前往,妾身一个人恐是无法说动这孩子。”

乐山越发不得要领,但也不便多问,请张副使备下车马,随同张氏一同前往城中菩提寺。

来到菩提寺,乐山从想起来这里竟然是故地。原来自己当年从长安流落到少林寺,承蒙王维大人救济,自蓝田至南阳,就是跟着王维的车马。这菩提寺正是分别之处,如今再见,已是十年之后。

菩提寺建于高宗永徽年间,由菩提禅师朱智勤主持营建,故而名之。南阳被围日久,城内死伤无数,菩提寺已无往日鼎盛之香火,但是乐山一行人来到山门前还是能够一窥残留的盛世庄严。

山门口并无人看守,张氏向乐山解释道,原来自从南阳被困,菩提寺里的僧人不是在寺里诵经超度,就是直接上了战场,并无多余的人手,连这寺里的几进厢房也成了救治伤患的所在,所有人都在为了守卫南阳抛弃尘俗,尽其所能。

一行人迈过前殿,四大金刚的张牙舞爪和弥勒菩萨的笑逐颜开仿佛把这世上的魑魅魍魉都隔在了外面。走进寺内,便听见梵音绕梁,仿佛清净世界。

梵音来自寺中正在进行的法会,数十个僧人盘坐在大殿前的石阶上,正在诵经,周围是匍匐在地的善男信女。此处正是当年神会讲经说法的地方,乐山定睛望去,正中的大和尚身边坐着一个留着发髻的少年,在一众和尚当中格外的醒目,此时正有一束光从乌云密布的天空里透射下来,照在他的身上。

这人必是吴僧统无疑,乐山和张氏却也不便打扰,只能在一旁默默的等待超度仪式结束。

所幸大约过了三柱香的时间,诵经声便停了下来,和尚们起身走回大殿,留下信徒们在原地叩首连连。似已有人通知了吴僧统,只见他走到一半,又折回身来,向着张氏和乐山的方向走了过了。不知为何,这小小的举动倒是引起了信众们不小的骚动,所经之处或有人合十膜拜,或有人伸手触碰,完全不像对待一个孩童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