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九章 军费
朱祁钰想了一会儿,接着说:“王将军,现在于谦负责军务,你去找他商量一下,朕只看具体的计划。”
打仗只是一个决定,但这个决定后面还有很多事要处理。
不是随便派个将军,军队就能马上出发。
比如要调哪边的兵,谁来协助军务,路上怎么筹粮等等。
这些军务,都是于谦在管。
“臣遵命。”
兴安低头应了一声,顺便用眼角偷偷看了王骥一眼。
之前在奉天殿外,皇上还问过张輗的仪仗,里面就有南方的军队和王骥。
“末将一定平定苗族的叛乱,不辜负陛下的重托。”
王骥单膝跪地,抱拳激动地说。
他也知道,之前在奉天殿外,皇上提到了自己的名字,但他其实没那个意思。
面对现在的皇上,何必自找麻烦去争呢?
而且那个在皇上身边的男孩,大概就是未来的太子,扶持德王?自己疯了?
不过他不知道当初皇上为什么偏偏点到自己,或许是想打压吧?
毕竟张輗是武将,胡濙是文臣,而自己是从进士转行当武将的,刚好合适?
但现在这些都不重要了,王骥想了好久才来见皇上,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看看皇上是否还愿意重用自己。
而答案,他已经知道了。
王骥从王府出来时,感觉特别轻松,整个人精神多了,好像年轻了不少。
皇上还需要他,皇上还信任他,皇上还是爱他的。
他坐上马车,一路奔波来到兵部衙门。
被小吏带到值班房后,就看见于谦从一堆文件里站起来,朝他走过来。
“王老将军,最近可还安好?”
于谦拱手问道。
“好!好!好!”
王骥连说三个“好”,然后拿出一张纸说:“皇上让我来平定蛮族,所以特意来这。”
于谦接过纸看了看,点头说:“确实,王老将军也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但我这边还办不了。”
于是两人离开兵部,一起去户部。
接着又把陈循叫出来,王骥已经有点晕了。
之后又从工部把周忱叫来,再从吏部把王直拉上,四个部的尚书聚齐后,一起去了城西。
王骥晕乎乎地下了马车,看向左边,是一堵墙。
“这是武备学堂,还没开课,现在在登记学生名额。”
于谦在旁边解释,然后用手朝另一边指了指:“这里是军事会议厅。”
于谦站在门口,拿出皇帝的亲笔信和御印,再加上自己兵部尚书和总督的身份牌,其他人也一样,经过详细登记后才被允许进入。
“于尚书,这是什么地方?”
不只是王骥,其他几位尚书也都不清楚。
“国家大事,一是祭祀,二是军事。祭祀是礼部管,军事是圣上命令,我们负责执行。”
于谦挺直身子走在石板路上,两边每隔几米就站着拿着枪和刀的士兵,神情严肃。
“这里就是作战会议室。”
于谦指着大厅,走进去后,坐在主位左边的位置,说:“各位请坐。”
陈循顺着于谦左边坐下,接着是王直,再是周忱。
当王骥要坐下时,于谦咳嗽了一声:“王老将军,坐对面。”
看着几位尚书坐成一排,对面确实没人,王骥也没多问,直接走到对面,拉出椅子坐下,问道:“接下来呢?”
“等。”
于谦只说了一个字。
没过多久,都督孙镗、居庸关守将罗通等人陆续进来。
孙镗刚进来看了一眼,就坐在王骥旁边。
而罗通现在是军务参赞兼右副都御史,所以他坐在于谦后面的椅子上。
大厅里的人越来越多,只有上首的位置还是空着的。
朱祁钰一进来,所有人都立刻站起来,弯腰行礼道:“参见陛下,陛下圣体金安。”
朱祁钰走到上首坐下,兴安和舒良站在他身后。
兴安现在是兵仗局掌印兼提督太监,舒良则是秉笔太监。
“坐下吧,开始吧。”
朱祁钰点点头,大家也都坐了下来。
“今天讨论的是平定苗人叛乱,王将军,你需要多少兵?”
不用皇帝引导,于谦直接问了出来。兵部负责调兵,五军都督府负责派将,但都要皇帝的命令才行。
自从胡惟庸之后,丞相制度就被废除了,严格来说,兵权归皇帝掌握,不过还得看皇帝有没有能力。
王骥没有太多犹豫,回答道:“请七到八万兵就行。”
“是七万还是八万?”
于谦接着问。
“七万。”
王骥咬了咬牙说,这是他第一次遇到这种场面。
于谦点点头:“调原来的征麓川官军七万人,可以吗?”
“京营不行吗?”
王骥以前带的就是麓川的官军,但比起这个,他更想带京营的兵。
于谦摇头:“京营的兵要派去辽东,我只说‘不行’,京营另有安排。”
二十万大军随时待命,有更重要的任务。
“如果是征麓川的军队,那我需要八万。”
王骥说话干脆,打仗不能含糊。
“陈尚书,粮草怎么安排?”
于谦点点头,回头问陈循。
“从北直隶到河南,京城运了四百三十万五千石粮食;各地交上来的一百五十三万九千八百七十石;还有减免各地官田等税粮,总共二十七万九千四百一十二石。秋税已经收完,沿途的粮仓也储备得不少。”
陈循回答。明朝的赋税分夏、秋两季征收,现在秋税已经收完了,只等着年底向皇帝汇报结果。
这也是大明打仗时的常态,军队在沿途州府领取粮草,省去了运输的麻烦。
“至于军饷,秋税收了三万八千九百三十两银子,如果不折成钞票,还得请陛下赐下来。”
夏秋两季的税银折成金花银,存在内库,而朱祁钰把内库的钱拿出一部分作为军费。
一手管人,一手管钱,这才是真正的兵权。
“除此之外,再加上免除的人丁徭役,朕特意赏每人每月二两银子,由军需库出,国库不插手。陈卿你负责发放,要是有人敢,就关进诏狱,太医院现在正缺人。”
朱祁钰说完。人体试验需要人,这些人都从犯人里挑出来的,这在大明并不是什么秘密。
“臣领命!”
于谦和陈循一起答道。
接着于谦看向王骥:“王将军这次出征,会由罗通协助处理军务。话先说在前头,一切行动听从指挥,不准扰民、抢百姓东西,所有缴获都归公,不准辱骂百姓、强买强卖,损坏东西要赔,不准打骂士兵,不毁庄稼,不欺负妇女,不俘虏,其他细节罗通会跟你详细说明。”
王骥有点愣住,朝廷什么时候管得这么细?
“王卿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朱祁钰见王骥有些困惑,便问道。
架子总得先搭起来,有问题再一个个解决。
给这些老派的士兵定下这么一套规矩,简直就是在逼着将领把手下变成关家军或者岳家军那样的私兵。
但朱祁钰却打算撕掉那层披着乡情和同袍情义的外衣,因为不管是关家军还是岳家军,都是靠老乡或亲戚关系维系的。
有时候这些兵只听将领的,不听朝廷的,做事也只为自己的利益。
时间一长,就会变成像某些嫡系部队那样。
就像现在沐王府带的沐家军一样。
看他盖楼,看他请客吃饭,看他楼塌了,沐家军却纹丝不动。
王骥没想到,带兵竟然会这么麻烦。
这需要严格的军纪,还要盯着每一个可能出问题的人。
更重要的是,不能让士兵发泄情绪。
对旧时的兵来说,这点很难做到,不然关家军和岳家军也不会脱颖而出。
但这种话,王骥不敢说出来。
可朱祁钰心里清楚,后世曾国藩的湘军,就是靠着屠城、烧杀抢掠来壮大自己的地盘。
“钱粮”这两个字,真的太重要了。
“没有。”
王骥叹了口气,他明白圣人想要建立一支文明的军队,但哪有那么容易?
“我知道,但你别忘了,除了粮草,朕还给了他们二两银子,这些都不算在战功里。如果你觉得有人不服气,你可以撤了他的职,送回京城问罪。”
朱祁钰站起来,环顾众人说:“朕绝不允许大明的军队在平叛的时候,趁机欺负百姓。如果发现,立刻砍头,不管是谁。”
“末将领命!”
孙镗站了起来,挺直身子大声喊道。
其他京营的将领也纷纷跟着应声。
看着一个个年轻的将领,王骥突然觉得自己被时代淘汰了。
这些将领身在京营,想必早就接受了圣人的想法。
“末将领旨!”
王骥慢慢站起,开口说道。
“好了,让人把湖广和贵州的沙盘搬进来,由王将军开始推演,你们提供作战数据。”
双手撑在桌上,这才是真正的战争会议重点——推演。
召集户部、工部和其他京营将领,就是为了这个。
一旦战争爆发,朝廷必须提前做好各种准备,才能更快地做出反应。
随着圣人的命令下达,几个士兵抬着巨大的沙盘走进大厅,开始拼接,最终呈现出湖广和贵州的地形以及周边州府。
朱祁钰带头走到沙盘前,看向王骥说:“现在,由王将军扮演苗军,孙镗作为明军,开始对演。天气情况以王将军的说法为准,敌情要尽量考虑周全。”
“假设孙镗带的是京营。”
听到这话,孙镗原本紧张的心情,一下子平静下来。
如果要细化战场,就需要更详细的地形勘察,目前大明还没有这个能力。
王骥盯着沙盘,听到自己被说成苗贼,本来想发火,但一听说对手是孙镗,便忍不住挑了挑眉毛。更何况,天气状况全由他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