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八章 树脂会融化
大明朝挺实在的,铸钱用生铜,再加上一点铅或者锡。
不够?那就把老百姓家里的铜器收来熔掉!
质量不统一?没关系,反正火耗分三七,就算铸出来的钱薄一点,也能赚不少钱。
各省的宝泉局,地处偏远,朝廷管不到。
现在京城的宝源局,闲得没事干。
圣人来了,把宝源局的正副使都吓了一跳。
正使是正九品,副使是从九品。
“属下参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千秋万代。”
正使苏大宝听说皇上来了,赶紧跑出来跪下迎接。
“起来吧。”
朱祁钰背着手走进了宝源局。
他平时很少来东城,在兴安和舒良的带领下才在胡同里找到宝源局。
原本这里应该热闹非凡,自从农具和火器从宝源局分出去后,除了铸钱,其他事情都不做了。
整条胡同都是宝源局的地盘。
朱祁钰进的是办事处,周围都是四方作厂。
每个作厂有十二座炉子。
因为很久没用,所以基本上没人。
朱祁钰参观了各种设备,问苏大宝:“如果现在开始铸钱,可是没有人,怎么办?”
苏大宝一脸富态,眼睛狭长,看起来憨厚地说:“回陛下,要是铸钱,可以从王恭厂、兵仗局调人过来。”
铸钱其实不难,模具都是现成的,还有专门的太监监督。
“舒良,去把王恭厂的炉师和雕刻师叫来。”
朱祁钰回头对舒良说,兴安虽然能下地走动了,但身子还没彻底恢复,跑腿的事儿现在就交给你了。
“对了,李老头也叫来,这里要重新开始动工。”
看着被墙隔开的作坊,朱祁钰又补充了一句。
“遵旨。”
舒良低头退下,苏大宝有点摸不着头脑,这是想干什么?
但皇上没多解释,只是背着手看着作坊里的工具。
以朱祁钰的眼光来看,仿制铜钱其实并不难,大明朝各地都有这种事。
朝廷早就没掌控铸币权了。
宝源局早就不顶用了。
没过多久,一帮工匠就进了作坊。
李老头走在前面,他的资历和吴老头差不多,只是吴老头性子急,带着一些工匠离开京城去另立山头了。
“属下参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千秋万代。”
见到皇上,李老头带头跪下磕头,现在可不一样了。
“起来吧,知道这里是哪儿吗?”
朱祁钰点点头,让李老头等人起身,接着说:“朕要改造这里,李老,你带人量一
一连串命令下去,工匠们纷纷散开。
只留下那个雕刻师傅,之前做的勋章就是他弄的。
“许工,这是铜钱的模具,叫钱范,你看怎么样?”
朱祁钰手里拿着一块铁板,递给许工。
许工看了一眼,就摇头说:“做工太粗糙,容易被模仿,陛下要是真想铸钱,还得改一改。”
他抬头对朱祁钰说:“勋章是分批冲压再加热粘合的,这部分工艺可以用在这里,你去想办法改进,先用钢做冲压模子,压几枚给朕看看。”
“卑职领命。”
许工弯腰应道。
这时,苏大宝才明白,这不只是重新开宝源局,还要全面换一套工艺。
心里有些发慌,这可是大事,怎么一点风声都没传出来?
整个过程,朱祁钰都没怎么跟苏大宝说话。
要知道,铸钱的工艺虽然简单,但一旦泄露出去,就会牵扯到模板、模具和工匠手艺的外流。
朱祁钰对苏大宝不太信任,所以觉得没必要多说什么。
“陛下,卑职斗胆问一句,是要铸钱吗?”
圣人的态度让苏大宝很紧张,东华门的事还记在心头,他可不想变成下一个。
“不一定,朕只是突然有这个想法,先试试看,以防万一。”
朱祁钰转身问苏大宝:“有问题吗?”
“没,没有。”
苏大宝赶紧低头,大冷天的,冷汗都冒出来了,这也正常。
缺铜少银,是历代中原王朝的老问题,但朱祁钰却不这么认为。
谁说大明没有银矿?
石见银矿本来就是我大明的地盘啊。
眼界要放得宽一些!
石见银矿距离大概有一百六十多海里,等处理完辽东那边的事情,那里自古以来就是我大明的矿山!
到时候,大明就不再是靠银子撑起来的帝国了。
现在的朝廷大臣,根本撑不起信用体系,过渡期自然有过渡期的法子。
要是朱祁钰愿意,现在用钢铁加上其他金属,再好好研究一下工艺,也未必不能当钱用。
不过,目前能稳定使用的金属,也就那么几种。
看着苏大宝诚惶诚恐的样子,朱祁钰摇摇头,双手抱胸等着结果。
朱祁钰摸着下巴,等着李老头他们来汇报。
整理好资料后,朱祁钰带着大家离开,只留下苏大宝几个人在风中发呆。
李老头他们先按数据去规划,而朱祁钰则回了王府。
没事干,他让人拿来铜丝和磁铁,小学手工课学过简单的发电机,他想试试看。
朱见济做完功课,知道父亲回来了,立刻跑过来缠着他。
“爹爹,你要做什么?”
他趴在桌子边,眨巴着眼睛,好奇地问。
“一种新东西。”
朱祁钰其实只需要组装就行,他的要求,工匠们都能直接给他做好。
先做一个“u”型的架子,然后在架子上钻两个对称的小孔,接着用一根细铁棍穿过这两个小孔,再一个绕着铜线的纸筒,中间再穿一块长方形的磁铁,最后穿过另一边的架子。
这样就是一个简单的手摇发电机了。
纸筒上引出的两条铜线,本身就有正负极之分。
怎么知道有没有电呢?
很简单,做个简易的电动机就行。
把铜线泡在树脂里,当成绝缘层,然后把它绕成一个厚厚的空心圈,两端保持笔直,没有涂树脂的部分留出来。
再用两根铜线做支架,一端弯成圆圈,另一端做成回形针的形状。
然后在上面放一块磁铁,只要给铜线通上电,那个绝缘的空心圈就会转起来。
朱祁钰做完后,对朱见济说:“这个叫发电机,可以发电。”
“电?是雷电吗?”
朱见济睁大了眼睛,一脸不敢相信。
电,就是阴阳互相作用产生的现象。
听到“电”这个词,人们总是想到闪电和雷声。
朱见济虽然不相信,但还是紧张地捂住了耳朵。
毕竟每次打雷都会响得很厉害。
“差不多吧。”
朱祁钰一边说着,一边开始转动手柄。
随着手柄带动中间的磁铁转动,朱见济看到连接铜线的架子上的圆环也跟着转了起来。
他刚想伸手去碰,就被朱祁钰大声制止了。
“你又不是老电工,干嘛用手去试!”
朱见济赶紧把手缩回来,回头问:“为什么?明明离得那么远,它怎么自己转起来了?”
他指着那个圆环,心里充满了好奇。
“这就是阴阳相互作用啊,缠绕的线圈形成一个闭合的电路,电流在其中产生磁场,而这个磁场和
朱祁钰解释着,朱见济却完全听不懂,一脸困惑。
只要朱祁钰停下来,那个圆环也会跟着停下。
因为它没有储存能量的装置。
而且这种发电量也就几伏而已,根本没法用来做工业用途。
不过既然这个小实验成功了,就可以送去学校,让老师和学生们好好研究一下。
这才是朱祁钰做这件事的原因。
说不定哪天,哪个聪明人能从中得到启发。
“爹爹,我能试试吗?”
朱见济盯着父亲的手,眼神里满是期待。
“可以,但不能太久,时间太长的话,电流会让铜线发热,树脂会融化。”
朱祁钰当然不会拒绝朱见济,有好奇心是好事,敢于尝试更值得鼓励。
“陛下,靖远伯王骥求见。”
兴安进来禀报。
现在兴安主要是在王府处理事务,同时也在暗中关注宫里的动向。
“让他进来吧。”
没过多久,七十二岁的王骥就走进了王府,直接来到大堂。
他首先看到朱见济正在用力转动轮子,然后才看见坐在上首的朱祁钰。
“末将王骥,参见陛下,陛下圣寿无疆,万。”
王骥对着朱祁钰行礼叩拜,等朱祁钰回礼后,他才站起身来。
“靖远伯这次来,有什么事吗?”
朱祁钰看着这位永乐年间的进士,如今的老将军,身穿细密铠甲,头戴金盔,身穿绣着蟒纹的红色官服,这些都是以前朝廷赏赐给他的。
他曾三次出征麓川,但没能抓住思机发,后来被朝中大臣弹劾,是王振帮他挡了下来。
所以朱祁钰当初在对张輗说话时才会提到王骥的名字。
“陛下,宫总兵曾请求支援,说苗人势力扩大,夷人不下二十万,请求调兵去平定,正好碰上土木堡之变,如今事情已经过去,但平越被围,情况紧急,末将愿意领将军印,去平定苗人的叛乱。”
王骥抱拳低头,向朱祁钰禀报。
朱祁钰听完后,手指敲了敲桌子,问道:“朕知道,但朕不明白,为什么苗人又了?”
王骥愣了一下,随即说道:“这些蛮人不服从教化,自然经常。”
“是因为兵役太重了吗?”
朱祁钰盯着王骥说道:“三征麓川,就是从贵州、湖广那边,兵役频繁,战事不断,所以才导致叛乱不断。”
“陛下看得真清楚,末将心服口服。”
这事情并不算什么秘密,不然为什么打完麓川之后,叛乱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
“兴安,起草圣旨,让宫聚回京,命令王骥佩戴平蛮将军的印信,担任总兵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