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孩儿为父作依仗
第二日,丁大兴在周边寻到几名同样回家探亲的袍泽,让他们帮助押送这些冒充官人的贼人。
刚刚上路,新到来的袍泽就带来了一个消息。
罗慎言奉刘淮的军令,带着左军五百人进驻了涟水,阻止宋军过河。
来的人是建康大军右军统制吴超,他亲率两千人想要渡河,北上沂州,却被阻拦,不由得恼怒异常。
原本历史中,到海州与魏胜夺权的是贾和仲。
他拉拢诸将,将魏胜弄得不厌其烦,到最后还是通过张浚才把贾和仲弄走。
但如今贾老二这厮被张白鱼找着由头从军中抓出一次,当众揍了一顿之后,就彻底怕了这群一点都不给面子的土匪式军阀了,面对此等任命直接托病拒绝,宁可丢掉官位,也不敢北上山东。
然而以宋国层层压制,层层掣肘的搅屎棍性格,不来折腾一圈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落到了吴超头上。
要说吴超也是抗金英雄,在两淮大溃败的时候,还敢率军与员琦、贾和仲一起,在皂角林与金军拼命,胆识勇武都是不缺的。
可人要分两面看。
就比如韩世忠,这厮出了名的勇武,同样是出了名的贪鄙,你不能说他是英雄就说他是个完人,他同样有重大缺点。
在吴超身上,这两点特质尤为明显,只不过他的勇武不如韩世忠,但贪婪更甚。
他并不仅仅是贪图财货女子,更是贪图权力,乃至于贪图兵权。
既然有勇武的特质,吴超自然是不怕冒险的,他在前些时日见麾下军队渡江被罗慎言所阻之后,干脆与员琦等将领渡过了淮河,单人独骑到了沂州,想要跟魏胜要说法。
毛知余等官员则是坐海船抵达的海州,他们虽然不知道吴超的行踪,却还是知晓朝中派遣兵马为他们撑腰的,也因此,根本就是不管不顾,直接就想来夺权。
对此,丁大兴自然是不知道的,他将那些官员随从扔在海州,将毛知余等人塞到船上,向着临沂进发。
随着离临沂越来越近,往来商贾带来的消息也越来越频繁,到了从沭河上下船,从陆路抵达以往何家庄附近的时候,丁大兴终于获得了一个确切的消息。
刘淮终于要回沂州了。
大军调动,无论是进军还是撤退都不是那么简单的,尤其是其中还有大量的两淮百姓,这些百姓都已经成了流民,许多人都已经饿了好几顿了,自然不能强行赶路,只能用大船转运。
更别说涡口那边的金军同样也不是什么善茬,他们收拢了一些溃兵之后,虽然不能渡河来打战略会战了,然而袭杀百姓还是拿手的。
为了保证淮河的运兵路线,刘淮也不得不做出渡河进攻的架势,迫使金军收拢兵马。
一来二去之间,就浪费了许多时日。
而今日,刘淮终于要回到他忠诚的山东了,堪称大喜事,不仅仅是靖难大军地方官员与军将,就连天平军耿大头领也派遣了使者,前来迎接刘淮凯旋归来。
这下子轮到丁大兴踟蹰了。
在这种大喜的日子,把这伙子不知道究竟是官还是贼的匪类交上去,是不是有些过于扫兴了?
可若是不立即上报交接,岂不是还得花钱白养这些人几日?
那可是辛辛苦苦挣来的搏命钱,哪能这么糟蹋?
犹豫了片刻,丁大兴还是心一横。
钱什么的先放到一边,这么大的事情,万万没有不让魏公与刘郎君知道的道理,需要速速上报!
完成了心理建设之后,丁大兴吆喝了一声拉着大车的驴子,抓紧向临沂渡口而去。
还得上船渡河,时间紧迫着呢!
而同样完成心理建设的则是身在临沂城前,跟着一群山东文官与将领一同迎接刘淮的吴超。
虽然在短短几日已经拉拢了一大批山东本地官吏,但吴超觉得,自己的依仗还是靖难大军的都统,在淮西战功赫赫的英雄人物,刘淮刘大郎。
是,不经刘淮的同意就想要率军进入山东,的确是他有些狂妄自大了,吴超也愿意做出深刻的检讨。
但刘淮以前为魏胜部将,南下参战一番之后,军队膨胀到了这种程度,就连东平军都已经吞并了,难道还愿意屈居魏胜之下?
怎么可能?
吴超自问如是易地而处,他现在就会吞并忠义军,直接将魏胜撵回老家!
在双方火并期间,吴超可以拿低作小,从中捞取好处。
军中强者为尊,虽然刘淮年纪要小许多,但论及战力,吴超曾经的老上级刘锜也得与他平辈论交,他持礼叫一声都统郎君,那真的不过分。
见员琦有些愁眉苦脸的样子,吴超用胳膊肘碰了碰对方:“阿琦,忧愁什么?今日之后,自然就有刘大郎为咱们撑腰了。”
员琦苦笑了两声,抬眼看了看兴奋异常的袍泽,不由得一阵无语。
这厮的自我感觉实在是过于良好了,这十几日来,吴超拉拢的那些山东文武明显对他只是敷衍,客气几句罢了,但吴超却觉得这些人是真心归附,而他则是有王霸之气,天下归心,足以当上个边地知州,建立功业。
现在又说什么刘淮是自己的依仗,简直是搞笑。
员琦好歹在巢县与靖难大军并肩作战过,也有些缘分,你吴超有什么?
在皂角林被金军打得狼狈逃窜的经历吗?
离吴超最近,听完对方豪言壮语的呼延南仙与梁远儿同样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这二人此时为武成军总管与副总管,驻扎在山东北部的益都府左近。
若说之前呼延南仙还有些野心的话,等到了巢县大捷的消息传来后,他就彻底息了野心。
金军战力到底怎么样,身为过去的武成军副总管,呼延南仙能不知道吗?更何况那可是金国皇帝,竟然也被刘淮当个小鸡崽子般的抓到了江南,实在是令人惊诧。
尤其在南下的大部武成军被刘淮劝降北返之后,呼延南仙对于魏胜父子只剩下了感激。
在他看来,刘淮哪里是其余人的依仗?分明就是魏胜的依仗。
如果没有刘淮镇着,别说他呼延南仙,就连张青、呼延绰这些人没准都会起别样的心思。
外面还有耿京这种实力节度,他稍微起一些坏心思就能引起大乱子。
比如我麾下辛弃疾、贾瑞、李铁枪三员大将都在你那里听令,我挖两个墙角岂不是很正常?
就因为刘淮打出了声名,打出了威望,所以这些人才能如同鹌鹑般稳当,别说不敢做什么,心思都不敢起,生怕刘淮回来之后挨个拉清单算账。
想到这里,呼延南仙再次看向了洋洋自得的吴超,心中莫名叹气。
这宋国将军到底是什么鸟人啊?为什么连这点事都看不明白?
南朝是不是风水不太好,怎么割据江东之后,净出一些鼠辈呢?
如此胡思乱想着,呼延南仙却听到有军使驱马而来,翻身下马,对着魏胜拱手说道:“魏公,都统郎君方才知道魏公亲自来迎,已经速速赶来。”
魏胜缓缓点头,对军使说道:“告诉大郎,勿要这么着急,安全为上。”
军使应诺,立即上马离去。
不到半刻钟的工夫,远方烟尘滚滚,十余骑疾驰而来,相距三十余步之时,为首之人就已经翻身下马,随后大步赶来。
吴超认出了此人正是刘淮,瞬间大喜,抖擞精神就要上前去迎接。
然而他只是迈出了两步,却只见刘淮来到魏胜面前,不顾甲胄在身,直接单膝跪倒在魏胜面前:“父亲,孩儿回来了。”
魏胜上前拉着刘淮的双手,笑着说道:“大郎,你回来就好,安安全全回来就好。”
只是说了两句而已,魏胜不知何时,已然老泪纵横。
“参见都统郎君。”魏胜的身后,魏郊带头,向着刘淮躬身行礼。
随后,呼延南仙、董成、呼延绰等将领,张孝祥、崔蛤蟆、张丑等文臣同样行礼。
“参见都统郎君。”
员琦有些惊诧,却也觉得是情理之中,随之躬身行礼,只留下吴超站在原地,目瞪口呆的立在当场。
直到这时,吴超方才反应过来。
原来那些自认为拉拢过来之人从来没把自己放在眼里过,他们竟然都没有提醒过自己一句魏胜与刘淮的真正关系。
一个姓刘,一个姓魏,怎么就成了父子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