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几出老戏
白绍礼同样也知道老周说得不错,虽然梨园行现在是没落了,看的人也少了,但这戏服的价格,却是分文不少,甚至随着生活水平的变高反而水涨船高。′墈?书·屋_ ·哽*欣^醉-全¨
京剧作为一门艺术,有国家扶持和补贴,票钱可以定的少一点,可服装店就不行了,与旧时相比,现在的材料、工艺都越来越好,价格自然就上去了;再加上京戏的戏服只能供剧团使用,一般情况下除非是摔打的戏,大部分戏服是没那么容易损坏的,这也就让戏服做不到量产。
更何况京戏戏服的版型图和不同的制作方法都是每个店的秘方,价格自然就高。
沈歌张口一下子就要那么多套,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了,他一个十八九岁的孩子,哪来那么多钱!还是说十几年不见,他跟他师父霍绍翁一起,混发达了?一边想着,他一边思索着自己那点儿退休金......
“钱不是问题。”
沈歌开口说道。
说完他晃了晃神,什么时候也轮到自己说这种话了。
不过他目前卡里的钱确实还挺多的,定制几出戏的戏服应该还是够的,再多就要重新慢慢存钱了,重建梨春楼不是一件易事,七行七科可不止定制戏服花钱,后面用钱的地方不用想也知道肯定多的很。
“够不够?”
白绍礼在一旁插嘴问道:“不够的话我这里......”
“白老师这个你不用担心,肯定够,”沈歌急忙说道,“我在网上有几首歌,收益还是挺好的,做几套戏服没问题。”
“看来老白说的没错,今天还真是来了大单。不过这么多套戏服林林总总的我们瑞蚨祥的师傅一时间还真没那么快赶出来,如果有戏服急用的话你可以说一下,我们先加急做出来。”
老周开口继续说道。
沈歌沉吟一瞬,加急倒没什么加急的,他对老周道:“先做梅派戏《贵妃醉酒》、《霸王别姬》这些常演的,还有老黄忠、诸葛亮,其他的慢慢做。”
“好。”
老周也为剧团和戏班做过不少戏服了,知道沈歌什么意思,当即点头询问道:“那我现在让人拟合同?”
“行。”
沈歌点头。
见他如此痛快就答应下来,老周不由得多看了他两眼,“沈歌小兄弟还真是个痛快人,不知道你这戏班叫什么名字,打算什么时候开业,到时候瑞蚨祥一定前去捧场。”
现在有关这唱戏唱曲表演的,大部分都是剧团、团体、协会,或者换个老派一点儿的名称,叫什么社、什么堂,但不管怎么样,其实说到底都是从以前的戏班子转变成了娱乐公司、经纪公司、演出公司,干什么都要签合同,一些老旧的艺人规在法律面前没有效力,不值一提。
但老周还是很好奇明明是演出公司,却被这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叫做“戏班子”,想来他愿意花大价钱来定制戏服,大概是真正爱戏、懂戏的,现在这样的年轻人可不多了。+二\8/看*书.徃¢ *嶵·薪`章?踕.埂_鑫!哙?
“梨春楼。”
沈歌回道
听到这个名字老周眉梢一挑,没想到这名字还真像以前那种老戏班的名字,现在许多曲艺相声团体即便有许多老前辈坐镇,但名称也都逐渐年轻化了,原因无他,你除非是像相文社有粉丝基础那样的老牌相声团体,不然人家还真不一定愿意走进来。
就像老周他自己痴迷爱看的那些小说短剧,之前都叫什么《武神》、《武尊》、《兵王》、《艺术传奇》,现在都改名叫了什么《开局签到999,一拳一个小武神》、《互换非遗的我,怎么成了老艺术家》......
没别的原因,时代不同了嘛。
“梨春楼”这个名字,搁在现在,就跟他们瑞蚨祥一样与其他的洋文名字服装店格格不入。
只不过两者不同的是,他们瑞蚨祥有百年历史了,这听起来老派的名字象征着成熟的工艺和品牌文化积淀,代表的是传统国货,就跟那陈酿的酒一样,越放越香。
这梨春楼,名字是贴近老派了,人却是新的呀,他之前听都没听过,能想到的也是“庆春班”这个名字,但是庆春班早就散了,里面的老人都不知道去哪了。还是说这个年轻人是白绍礼介绍来的,他与庆春班有什么关系,能将庆春班的那些人聚拢重建?
如果是这样的话,凭借着庆春班留下的口碑,说不定还真能重新在梨园行打出些名气?
思来想去老周感叹自己操心那么多干嘛,接了这么个大单,自己好好做衣服就是了,不用想那些有的没的。
白绍礼思索了下,印象中也没有梨春楼这个名字,不过名字是个好名字,颇有以前戏班子的那种韵味。
“梨春楼,好名字。”
他开口赞道。
“梨园遗韵,承梨园之脉;春讯新声,万象归春,立楼台之基是为梨春楼。”
沈歌解释道。
“好,好一个梨春楼!”
沈歌打算在京城搭台唱一出戏就已经让白绍礼兴奋不已了,此刻听到他打算组建戏班且戏班名已经确定的消息,内心更加的激动了。有了戏班子,就意味着他的生活又有了好去处,又有了可以常驻的地方,而且这戏班子还是霍绍翁的徒弟,生旦双绝的沈歌创的,唱的戏肯定符合他们这些老家伙的口味!
白灵溪看了眼面露激动之色的自家爷爷,心道没想到自家爷爷一把年纪了,又吃上好的了。
老周拱手笑道:“那我就提前祝沈歌小兄弟的梨春楼,生意兴隆,名满京城,再现梨园辉煌!”
沈歌微微一笑,“借您吉言,也希望以后能和瑞蚨祥有更多合作。,x.q?i_u\s·h,u¢b_a¨n`g_._c!o~m`”
“一定一定,沈歌小兄弟如此豪爽,以后只要有需要,瑞蚨祥必定全力支持。”
老周扶了扶眼镜,满口答应。
“老周叔,除了刚才说的那几出戏外,我这儿还有几身戏服需要专门定制。”
说着,沈歌拿出随身带着的那本泛黄的书。
“哦?”
老周顿时来了兴致,听沈歌话里的意思,这几身戏服不是现在通用的,而是专门设计的?
他走上前来凑近向泛黄的本子上看去,只见上面画着一幅幅京剧行头的设计图,第一幅图似乎是一位老生的行头。
“藏蓝色素缎为底,甲片暗纹鱼鳞甲绣,银线盘金,”老周越看越不对劲,他眯起眼睛,“边缘缀深灰色布边,腰部束明黄丝绦......”
他抬头看向沈歌,疑惑道:“这些年来我做过的京戏戏服没有上千也有几百套了,那些版型纹路早就了然于胸,可这幅图上绘的是哪位角色,为什么从来都没见过?”
白绍礼闻言也凑上前来观看。
老周继续道:“而且看这身行头的设计,也不是近代新编京剧的风格,倒更像是早年间将领的类型,从这明黄丝绦就能看出来......”
听完这番话,沈歌心中也不由得赞叹老周不愧是老手艺人了,仅从这绘本上的设计图中就看出了个大概。
“奇怪,还真没什么印象。”
一旁的白绍礼也开口说道。
说完,两人同时纳闷地转头看向沈歌。
沈歌平静一笑,这出戏他们当然没见过,因为这是早就随着梨春楼的隐没而消失的一出戏——“这出戏名为,《横屿破阵》!”
“《横屿破阵》?!”
老周和白绍礼两人异口同声重复了一遍,随后又立刻摇摇头,“没听说过、没听说过......”
“《横屿破阵》,横屿......”
一旁对京剧并没有深入了解的白灵溪自顾自地嘀咕一声,忽然眼睛一亮,“横屿之战!”
她兴奋地向沈歌问道:“可是跟戚继光有关?这图画上的人物就是戚继光?”
沈歌点点头,“正是戚继光。”
《横屿破阵》这出戏的内容正是取自戚继光的横屿之战:明嘉靖四十二年,倭寇占据福建横屿岛,构筑连环水寨,劫掠沿海百姓。戚继光临危受命,率戚家军跨海破敌,却因潮汐阻隔、地形复杂陷入苦战......
这出戏中既有《挑滑车》的靠旗功与《三岔口》的摸黑开打武打动作,戚家军夜渡横屿,持稻草铺路时的旋子、扫堂腿动作,也有青衣戚夫人在最终“凯旋”一场中以“南梆子”唱段表达对丈夫担忧的婉转柔情。
当年老爷子在教他时,先给他示范唱了一段经典的流水转快板片段。
念及至此,沈歌开口轻声快速哼唱道:
“倭寇逞凶犯海疆,
横屿贼巢似虎狼。
戚某奉命平倭患,
披肝沥胆保家邦!”
紧接着转快板。
“布下鸳鸯十二阵,
长枪短刀各有方。
涉水踏泥破敌阵,
杀得贼寇心胆丧!
凯歌高奏旌旗展,
千秋青史美名扬!”
这一段本就是流水板转快板,速度很快,再加上沈歌是快速轻声哼唱出来的,就显得更快了,一边的白绍礼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沈歌的唱腔便结束了。
“好!”
白绍礼下意识地叫了声好,“这味道正呐!”
“耶!就是戚继光。”
白灵溪看着白绍礼,“还是你孙女聪明吧。”
不过白绍礼此时无心顾及得意的孙女,他还沉浸在刚才沈歌的唱腔和对这出戏的疑惑中。
“为什么我对这出戏完全没有印象?”
他在脑海中搜索着,但每一次的结果都是查无此戏,“沈歌,难道说这出戏是你、或者你师父写出来的?”
“不。”
沈歌摇摇头,“是梨春楼的前辈写出来的。”
“梨春楼的前辈?”
听到他这句话,白绍礼脸上只剩浓浓
的惊诧了,那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组建梨春楼这个戏班,并不是沈歌他自己的意思,而是因为他跟旧时戏班的传承一样,他是梨春楼的传人?!
梨春楼......
他这个戏痴却从未听说过这个名字。
白绍礼又想到当初霍绍翁这个老生刚到庆春班时的情形,想来他的身份应该也和沈歌口中的这个梨春楼有关系,看似平平无奇的两人身上,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不过好奇归好奇,白绍礼也不会主动开口向沈歌打探什么东西,“那这出戏讲的就是抗倭英雄戚继光的事迹了?”
“是了!”
老周答应了他这句话,开口道:“这件戏服是以藏蓝深灰为主,藏蓝主色调象征沉稳,明黄腰带提亮层次,整体色调符合老生‘青袍素带’的儒雅感,又通过铠甲纹样强化武将身份,符合戚继光的形象。这设计太好了!”
“《横屿破阵》,戚继光抗倭,好戏!”
在看到令他感兴趣的戏服设计后,老周的双眼顿时放着光芒。
继续往后翻了一页,上面绘的图画又是让他眼睛一亮。
“正红缎面绣金线鱼鳞甲纹,靠肚双凤戏珠,凤首上扬,尾羽延伸至腰部,靠腿两侧垂红色排须......”
老周抬头看向沈歌,“这是,女将?!”
沈歌微微点头。
得到肯定答复,老周兴奋继续道:“银线绣战纹的白色素缎衬袍,领口、袖口镶金边,与靠身红金对比。
还有这顶凤翅盔,盔顶立火焰珠,两侧垂红色丝绦,搭配雉鸡翎,舞动时翎子与靠旗呼应......
还有这是......鼓槌?”
在老周纳闷之时,白绍礼惊愕道:
“也没见过,也是一出老戏?”
沈歌淡定点头,转而看向身边的白灵溪,“猜一猜?”
“呃......”
“这个?”
白灵溪眉头一蹙,思索道:“《穆桂英挂帅》?”
“《穆桂英挂帅》怎么会没听说过?爷爷都跟你讲过多少遍了。”白绍礼说道。
“开个玩笑开个玩笑,我当然知道这不是穆桂英,”白灵溪连忙道,“女将,从历史里找,妇好、荀灌、毛皇后、冼夫人、平阳公主、梁红玉、秦良玉、花木兰......”
“女将这么多,到底是谁啊?”
白灵溪一连串说出一大堆历史上有名的女将领,“能不能小小的提示一下?”
“鼓槌。”
沈歌倏地开口提醒她,“刚才老周叔说了一个图画里的东西,鼓槌。”
“女将、鼓槌......”
白灵溪琢磨了两秒,眼睛一亮,她想到了!
“梁红玉!”
“梁红玉擂鼓战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