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扬天下李丽质

第259章 瑞蚨祥店

沈歌在网上搜索了下戏服定制买卖相关的字词,屏幕上立刻跳出一片花花绿绿的图片,看起来十分华丽,却让人心里直摇头。/k·s′j?x-s!w·.^c!o/m?这些戏服虽然看起来五花八门,各种造型都有,但实际上核心设计统一的不能再统一了,一股浓浓的网红风扑面而来,光亮的面料上绣几只蝴蝶,头上的纱帽缀着璎珞,这就是戏服了?甚至连汉服都算不上。

让人难以言喻。

虽然他本身就没有寄希望于在网上买,但这种现象也足以说明京剧在大众眼中的认知。

在京城没什么熟人和人脉,还是得请白绍礼来帮忙。

沈歌从床底下的箱子里取出一个泛黄的本子,随后出门买了两瓶好酒,打车直奔恭王府。

这次再来这里,有白绍礼打过了招呼,他不用再像上次来时那样进来还得花钱买票了,工作人员直接将他放了进去。

沈歌迈步走在恭王府中,这景点实在冷清,和上次来时没什么区别,院内几乎看不到任何一个乘客,对白绍礼来说,既能在恭王府大戏楼中追思,还是个退休养老的清闲地儿。

前几天刚到燕京时他在恭王府中只逛了一些景点,和在大戏楼中遇见白绍礼,两人合作唱了几段戏,至于其他的地方,还真没去。

不过十年前的记忆仍在,这恭王府内也没什么大的变化,沈歌穿过廊道,径直向白绍礼的办公室走去。

人还没到,远远的便听到有几声尖尖的唱戏声传来:

“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

“梳一个油头什么花香?”

“脸上擦的是什么花粉?”

“口点的胭脂是什么花红......”

只是这道声音不是唱出来的,而是快速说出来的。

且落在沈歌的耳中,很是古怪。

待他走近一看,发现说出这几句戏词的竟是挂在白绍礼房门前的鹦鹉。

沈歌看着这只鹦鹉道:“鹦鹉学舌。”

“鹦鹉学舌。”

这只鹦鹉立刻予以回应。

沈歌笑了笑,推门走进房间。

此刻白灵溪也在,见他来到恭王府,有些诧异,一旁练习书法的白绍礼起身相迎,“沈歌,我正打算给你打个电话呢,燕京这几个戏曲学院我都找那些老朋友跑了一遍,挑几个人给你搭戏还是够的。我听说你也去燕京戏曲学院了,那首京歌《梨花颂》还是一如既往的好哇。虽说跟京戏相比少了很多老派的风范,但依旧是梅韵十足!”

白绍礼这刚一见面就给他好一顿夸,让沈歌挺不好意思的,他抬起手中提着的两瓶酒,开口说道:“白老师,这个是给你的。?a.b\c_w+x·w+..c¢o_m*”

“你......”

“你这是?”

白绍礼先是一愣,随即立刻反应过来,连连摆手,“你这是干什么,老朋友了还跟我客气什么,那回去那回去,再说了我也不怎么喝酒。”

“这几天你帮了我这么大忙,应该的,”沈歌笑道,“如果没有你我一时间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两瓶酒特意给你买的,白老师你就拿着吧。”

“哎呀,”白绍礼叹了口气,“我都跟你说了,帮你忙一方面是咱爷俩是老相识了,我不帮你帮谁?另一方面也是老头子我有私心呐,这么多年了没再听过像以前那样的京戏,帮你忙也是想再领略一下当年‘京城双绝’的风采。”

“一码归一码,这礼你还是要收下的,因为今天还要麻烦白老师你帮个忙。”

沈歌笑着将手里的酒塞到了一旁白灵溪的手中。

“什么忙?”

白绍礼问道。

此刻他也不再关注沈歌送不送礼的事了。

沈歌解释道:“我需要定制一批行头,而且量挺大,这是个大活,网上的东西没眼看,肯定还是线下专门做这一行的更专业。但是我在京城没什么认识的人,所以想请白老师你帮忙联系一下,看看有没有这方面的门路。”

“这倒是。”

白绍礼点点头。

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两天他一直想着在戏校挑人给他搭戏这件事了,戏服的事儿反而没有优先考虑,他想的是,如果找到合适的学生,届时直接向戏校借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

不过既然现在沈歌这么说了,那这京戏的戏服自然是全新的好。国家剧团或者戏校这些用戏服多的地方,都有各自专门负责行头盔甲的部门,其他民间剧团或者曲艺社只能在民间定制。燕京作为京戏的摇篮,自是不缺专业做戏服的百年老店。

“燕京做戏服的有,像瑞蚨祥、燕京剧装厂、春艺轩剧装店这三家店都有年头了,手艺也不错,可以去这里。”

白绍礼说完,从兜里拿出手机来,随后拨通了一个号码。

“喂,老周啊,在店里吗?还干嘛、干嘛,跟你介绍生意啊,干嘛!”

白绍礼对电话那头的人道:“大单、大

单,好我马上过去。”

说完,他挂了电话,抬头对沈歌说道:“瑞蚨祥的老周,我跟他说好了,咱们现在过去吧?”

看他的样子,似乎比沈歌还要急。!第_一`看-书-枉! \耕′歆+最/筷¢

沈歌答应道:“好。”

“爷爷我也去。”

一旁的白灵溪赶紧说道。

“走吧。”

随即三人出了恭王府,打车直奔瑞蚨祥。

瑞蚨祥始创于1862年,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下了车后,便看到刻有“瑞蚨祥”三字的建筑伫立在那里,经历百年历史积淀,这座建筑也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广场上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就是瑞蚨祥这家店提供的。

“我还是第一次来这里。”

白灵溪好奇地瞪大眼睛四面八方地看着。

沈歌抬眼看向门头,瑞蚨祥三个大字上刻着这家老店的商标——一对子母蚨。

“蚨”是一种形似蝉的昆虫。

晋代《搜神记》中有记载,青蚨“生子必依草叶......取其子,母必飞回,不以远近......以母血涂钱八十一文,以子血涂钱八十一文,每市物或先用母钱或先用子钱,皆复飞归,轮转无已。”

意思是说青蚨这种昆虫子母相依,把母虫血和子虫血分别涂在铜钱上,花出去钱还会回来,因为这个“青蚨还钱”的典故,青蚨也成了金钱的代称。

想来当年这瑞蚨祥老板取店名时,大概就是希望吉利祥瑞、财源滚滚的寓意。

三人刚跨进瑞蚨祥的门槛,一股古朴的陈年木香混合着染料的香味扑面而来,放眼望去,店内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绸缎布匹。与京戏行不同,梨园现在是逐渐没落了,但曾经为四大名旦做过戏服的布匹绸缎庄生意却是依旧不减当年,甚至还愈发的红火。

衣食住行,是人生活中的不可或缺。

经过百年的历史沉淀,成熟的技术工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非遗品牌效应,都是如今瑞蚨祥生意红火的原因。

见三人走近,立刻有一名女店员面带微笑地迎了上来,“三位里面请,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我找老周。”

白绍礼直接开口说道。

老周?

店员愣了下,显然没明白他口中的老周是谁。

“这里、这里!”

就在愣神之际,一人一边招手一边喊着向他们这里走来。

“那就是老周,走吧。”

白绍礼说完,带着两人径直向老周所在的方向走去。

店员回过神来,随后继续到门口迎客人去了。

“上次给你改的那件衣服可还满意?”

老周将三人带到自己办公室,对白绍礼说道:“俗话说得好,无事不登三宝殿。咱俩这都多长时间没联系了,咋的,今天这是吹的什么风,让你白绍礼一开口就是大单。你这把年纪了,还能做几件衣服,大单?”

“还不是你们瑞蚨祥的手艺太好了,衣服不坏,肯定用不着找你,”白绍礼开口,“不过这次来是真的给你瑞蚨祥带来一笔大单。”

“哦?”

老周闻言来了兴致。

说着,白绍礼一侧身,向他介绍道:“沈歌,我的老朋友,打算过些日子搭台唱一出戏,所以在你这里定几身行头。”

“老朋友?”

老周好奇地打量了沈歌两眼,不明白白绍礼都一把年纪了,这个年轻人看起来最多才十八九岁,两人怎么就成老朋友了呢?

而且现在年轻人会唱戏的更是不多,都在戏校里。

可如果在戏校里上学的话,学校都有戏服提供,哪里用得着跑到这儿来专门定做......

奇怪。

不过虽然想不通,但老周也没有多问,只是向沈歌道:“都需要哪些?”

“梅尚程荀,《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昭君出塞》、《锁麟囊》、《小红娘》、《空城计》、《长坂坡》......”

沈歌张口宛如报菜名一般,说出了一大串京剧剧目,听得不止是老周,连跟他一同过来的白绍礼、白灵溪都有些发懵,这......这也太多了吧!

虽然白绍礼张口闭口对老周说大单大单,但就连他自己都没想到,沈歌要做的是这么大的单子呐!

老周听得是一愣一愣的,沈歌的声音好似化作了鲁提辖的声音——“要十斤精肉、十斤肥肉、十斤金软骨......”

几个愣神过后,老周才反应过来,他微微皱起眉头,开口道:“这么多剧这么多行头,这是要开京剧博物馆吗?还是说京剧院剧团那边又要成新团了?我还没接到他们剧团负责人的消息呐。”

说着他再次看向沈歌,把他当成了京剧院剧团里的人了,不然的话,谁需要一下子定这么多剧的行头。

此刻别说是他了,就连把沈歌带来的白绍礼都还没反应过来,虽然他

一直帮忙张罗着为沈歌搭台唱戏的事情,但他一直以为的是沈歌只是正式地在戏台上唱一出戏而已,需要的人不会太多,戏服也不会太多。

可现在看来......

就跟老周说的一样,这是要组建一支新剧团了?

“这么多。”

白灵溪惊愕道。

老周点点头,认真地算了下,“梅尚程荀四大名旦的经典戏,再加上文武老生戏,这里面的戏服可就不止几十套了,我们瑞蚨祥的师父加班加点连轴转,短时间内都做不出来。”

老周扶了扶眼镜,继续道:“如果剧团急用的话,我们只能说是尽最快的速度来完成。”

一旁的白绍礼知道老周将其误会成了国家京剧院剧团采购戏服的人了,他不解地看向沈歌,“沈歌,你这是......”

沈歌点头应道:“没错,我是需要这么多行头来拉起一个戏班。”

戏班子?!

这个词汇出现在老周和白绍礼的耳中,让两人不由得为之一振,众所周知现在京戏都在各省和国家京剧院中,要么就是在燕京几所戏曲学院,戏班子的叫法怕是多数指活跃在农村红事白事上的那些流动戏班了。

在沈歌这个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口中听到,令人诧异。

组建一支戏班子?

白绍礼已然明白过来,他没想到沈歌的想法竟然这么大,他一直以为他只是想站在恭王府大戏楼上,正式登台演出一次呢,从来不曾想过他的目的原来是这个。

戏班?

庆春班?

白绍礼在心中想到,沈歌不仅学了他师父霍绍翁的一身本领,更是在所有人不知道的情况下,把张钰鹤的梅派大青衣也学了去,生旦两门抱!曾经的京城双绝如今集中在了一个人身上,这说出去都没人信,叶文轩的反应就是很好的例子,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事实。

这庆春班,或许真能复现?

“组建戏班的七行七科先不说,小兄弟你知不知道如果做完刚才你说的这些剧的戏服需要多少钱?”

老周开口说道:“蟒袍、宫装、盔头、赵云的旗靠、诸葛亮的八卦衣,每一件的制作过程可都不简单哦,上面的金线、缂丝、上色......更别说其他大小配角的行头了,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如果不是国家京剧院要组建新的剧团的话,定制这些戏服所需的数字不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年轻人能承担得起的。还是说白绍礼带来的这个年轻人是富二代,又喜欢京剧,带着玩票性质来下场组戏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