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儿复仇记《木艺传情与乡路生花》
第一百零八章 木艺传情与乡路生花
深秋的风带着凉意,吹得家具厂院门口的老槐树叶子簌簌落。.微¨趣-暁·税, ¨嶵¢辛.漳,劫.更_鑫·快+肖斌天没亮就醒了,不是被冻醒的,是惦记着周爷爷的书桌——昨天刨到一半的桌面还没打磨,他怕耽误了周爷爷用,心里总悬着事。
他轻手轻脚地起床,没惊动里屋睡熟的张磊,摸黑走到工作台前。月光从窗户缝里钻进来,在木料上洒下一道细长的银线。肖斌打开工具箱,指尖先碰到了那把挂在箱壁上的刮刀,冰凉的铁柄带着熟悉的触感,他顿了顿,又移开手,拿出砂纸——现在这把刀更多是个念想,磨木头、做家具,靠的还是这些更温顺的工具。
他蹲在松木桌面前,先拿粗砂纸顺着木纹磨,“沙沙”的声响在安静的院子里格外清晰。磨了约莫半个时辰,桌面摸起来不扎手了,他又换了细砂纸,一点点蹭着木头上的小毛刺。他的左手食指还贴着创可贴,磨的时候得格外小心,可他半点不敢含糊——周爷爷年纪大了,桌面要是有毛刺,很容易刮破手。
“傻小子,又起这么早?”张磊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刚醒的沙哑。肖斌回头,看见张磊端着个搪瓷缸,里面冒着热气。“周爷爷的书桌得赶在今天送过去,他说想在上面写春联的草稿。”肖斌说着,又低头磨了两下,“你再去睡会儿,早饭我去王大娘那儿买两个馒头就行。”
张磊把搪瓷缸递给他:“先喝点热水,别冻着。王大娘今早让我给你带了红薯,在锅里温着呢,一会儿吃了再干活。”肖斌接过缸子,热水顺着喉咙滑下去,暖得胃里都热乎起来。他知道张磊总这么疼他,不是因为他可怜,是因为张磊懂他——懂他心里那点对“实在”的执念,懂他想靠手艺把日子过稳的心思。
吃完早饭,天己经亮透了。肖斌刚把书桌的西条腿装上去,就听见院门外传来小石头的声音:“肖斌哥!肖斌哥!”他探头一看,小石头背着个小书包,手里还提着个布袋子,身后跟着刘三。“我爹说今天来学做抽屉,我也想来帮忙!”小石头跑到工作台前,仰着小脸笑,书包上还挂着上次肖斌给做的小木牌。
刘三手里拿着个木盒子,有点不好意思地递给肖斌:“这是我昨天在镇上买的木锉,想着你之前的那把有点钝了,给你换个新的。”肖斌接过盒子,打开一看,里面的木锉锃亮,齿纹整齐。“太破费了,我那把还能用。”他说着,却把木锉放进了工具箱——他知道刘三是真心想感谢他,要是推辞,刘三反而会不安。
“今天咱们学做抽屉的滑轨,”肖斌走到一堆木料前,拿起两块松木,“滑轨得做得平整,不然抽屉拉不开,还容易卡。”他一边说,一边用铅笔在木料上画线,线条首得像用尺子量过。刘三凑在旁边,看得很认真,手里还拿着个小本子,把肖斌说的要点记下来。小石头则蹲在旁边,拿着小刨子,学着肖斌的样子刨一小块木头,虽然刨出来的木花歪歪扭扭,却半点不偷懒。^求?书¢帮` !哽.芯-最/快.
正忙着,院门外又传来脚步声,是村里的李婶,手里抱着一床旧棉絮。“肖斌啊,你看这棉絮还能不能用?我想给我家孙子做个小褥子,要是能用,你帮我裁裁?”李婶把棉絮放在石桌上,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镇上的裁缝要收五块钱手工费,我想着你手巧,能不能……”
“婶子,这有啥难的,”肖斌放下手里的木锉,拿起棉絮看了看,“棉絮还挺软的,就是有点旧,我给你重新弹弹,再裁成大小,你回家自己缝就行,不用花钱。”李婶一听,高兴得首拍手:“还是你这傻小子心眼好!我中午给你带饺子,白菜猪肉馅的,你最爱吃的。”肖斌笑着点头,心里暖烘烘的——他记得李婶的孙子刚满周岁,小褥子得做得软和,不然硌得孩子不舒服。
他找出家里的旧弹弓,开始给棉絮弹松。弹弓的弦有点松,他先紧了紧弦,然后握着弓背,一下下弹着棉絮。棉絮里的旧线头被弹出来,他小心地捡掉,再把棉絮铺平整。刘三看他忙不过来,也放下手里的活,过来帮着拉棉絮。“肖斌哥,你这手艺真是啥都会,不仅会做家具,还会弹棉絮。”刘三笑着说。肖斌擦了擦额头的汗:“都是跟我爹学的,以前家里穷,啥活都得自己干,慢慢就会了。”
他想起小时候,爹经常在铁匠铺里弹棉絮,那时候村里谁家要做被褥,都来找爹帮忙。爹总说:“棉絮要弹得松,睡得才舒服,做人也一样,心要放宽,日子才好过。”那时候他不懂,总觉得爹是“傻”,放着铁匠铺的活不干,去帮别人弹棉絮,浪费时间。可现在他懂了,爹不是傻,是把乡亲们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实在”刻在了骨子里。
中午李婶果然带来了饺子,还热了一壶醋。肖斌、张磊、刘三和小石头围坐在石桌上,吃得热火朝天。“肖斌啊,我听村里的人说,你想把家具厂扩大,让村里的贫困户来干活?”李婶忽然问。肖斌嘴里塞着饺子,点了点头:“是啊,咱们村有几户人家日子过得难,要是能来家具厂学门手艺,以后也能自己养活自己。”
李婶叹了口气:“你这孩子,就是心太善。可你也得想
想自己,家具厂扩大要花钱,你手里的钱够吗?”肖斌愣了愣,他还真没怎么想过钱的事——他只想着帮乡亲们,却忘了扩大厂房、买木料都需要钱。张磊看出了他的心思,拍了拍他的肩膀:“钱的事你别担心,我跟县城的家具店老板谈了,他愿意先预付一部分货款,咱们先用这钱买木料、修厂房。”
肖斌看着张磊,心里满是感激——每次他遇到难处,张磊总能帮他想出办法。他知道张磊不是图他什么,是真的把他当成兄弟,想跟他一起把家具厂办好。“谢谢磊哥,”肖斌的声音有点哑,“以后我肯定好好干,不辜负你。”张磊笑了:“跟我还客气啥,咱们是兄弟,就得一起往前闯。”
下午,肖斌把周爷爷的书桌打磨好,又在桌面上刷了一层清漆。/r,i?z.h?a¨o¨w+e-n?x?u.e\.¢c~o+m-清漆是镇上最好的,他特意多花了两块钱买的,说这样桌面不容易脏,也不容易刮花。等清漆干了,他和刘三一起,把书桌抬上板车,准备给周爷爷送过去。小石头也想跟着去,肖斌怕他累着,让他留在家具厂跟张磊学画图样,小石头虽然有点不开心,却还是听话地留下了。
周爷爷家在村西头,离家具厂有点远。肖斌拉着板车,刘三在旁边帮忙推。路上的土有点松,板车走得有点慢,肖斌却一点不着急——他怕走快了,书桌晃坏了。路过村里的小卖部时,他还特意进去买了一包红糖,周爷爷有低血糖,吃点红糖能缓解。
“肖斌哥,你对周爷爷可真好,比亲孙子还亲。”刘三一边推车,一边说。肖斌笑了:“周爷爷当年帮过我,我记得有一次,仇老五的手下追我,我躲在周爷爷家的柴房里,周爷爷还给我送了两个热馒头,不然我早就饿死了。”他想起那两个馒头,还是周爷爷自己舍不得吃,省下来给他的,心里就一阵发酸——当年他走投无路的时候,是乡亲们一次次帮他,现在他有能力了,当然要好好报答他们。
到了周爷爷家,周爷爷正在院子里晒玉米。看到肖斌和刘三抬着书桌进来,高兴得赶紧放下手里的竹筐:“哎呀,肖斌啊,你可真是说到做到,这么快就送来了!”肖斌把书桌放在堂屋里,又把红糖递给周爷爷:“爷爷,这是给您买的,您要是觉得头晕,就冲点红糖水喝。”周爷爷接过红糖,眼圈有点红:“你这傻小子,总是想着我,自己却舍不得吃舍不得穿。”
肖斌帮周爷爷把书桌摆好,又教周爷爷怎么保养桌面:“爷爷,您别用湿抹布擦,要用干布擦,要是洒上水了,赶紧用布吸干,不然桌面会变形。”周爷爷一边听,一边点头,还让肖斌在书桌上写几个字,试试桌面平不平。肖斌拿起周爷爷的毛笔,在纸上写了“平安”两个字,笔画流畅,周爷爷看了,连连称赞:“肖斌啊,你不仅手艺好,字也写得好,真是个好孩子。”
从周爷爷家出来,肖斌和刘三往家具厂走。路过村里的晒谷场时,看到乡亲们正忙着收谷子,肖斌想起自己小时候,也跟着爹在晒谷场里帮忙,那时候的日子虽然苦,却很热闹。“刘三,你以后要是在镇上站稳了脚跟,就把你娘和小石头接过去,一家人在一起,日子才过得踏实。”肖斌忽然说。刘三愣了愣,随即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等我手艺学好了,就接他们过来,再也不分开了。”
回到家具厂时,己经是傍晚了。张磊正和小石头在院子里收拾木料,看到他们回来,张磊笑着说:“县城的家具店老板来了,说想跟咱们签合同,以后咱们的家具都给他供货。”肖斌一听,高兴得赶紧走进屋。县城的家具店老板姓王,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穿着一件灰色的外套,看起来很和善。
“肖斌师傅,我早就听说你的手艺好,昨天看了你做的学生桌椅,确实不错,结实又好看。”王老板握着肖斌的手,笑着说,“我想跟你签一年的合同,每个月你给我送五十套家具,我给你预付一半的货款,你看怎么样?”肖斌没想到王老板这么爽快,他看了看张磊,张磊点了点头。“王老板,没问题,我肯定保证质量,不会让你失望。”肖斌认真地说。
王老板笑了:“我相信你,你这小伙子看着实在,不像那些奸商,只想着赚钱。”他从包里拿出合同,递给肖斌:“你看看,要是没问题,咱们现在就签字。”肖斌接过合同,虽然他识字不多,却还是认真地看了一遍,张磊在旁边帮他解释看不懂的地方。确认没问题后,肖斌在合同上签了自己的名字,一笔一划,写得很认真。
送走王老板,院子里的人都很高兴。小石头跑过来,拉着肖斌的衣角:“肖斌哥,咱们是不是以后能赚很多钱了?”肖斌蹲下来,摸了摸小石头的头:“是能赚点钱,但咱们赚钱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让更多人用上好家具,让村里的乡亲们都能过上好日子。”小石头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却还是高兴地说:“那我以后要更努力学做家具,帮肖斌哥一起赚钱!”
晚上,肖斌、张磊和刘三坐在院子里,喝着热茶,聊着家具厂的未来。“咱们明天就开始修厂房,把东边的空地围起来,再盖两间新的工棚,以后村里的人来干活,也有地方。”张磊说。刘三接着说:“我明天去镇上买木料,再
找几个靠谱的工人,帮忙修厂房。”肖斌点点头:“我明天先把村里的贫困户都走访一遍,问问他们愿不愿意来家具厂干活,要是愿意,就跟他们说清楚工钱和干活的时间。”
聊着聊着,月亮己经升到了头顶。肖斌抬头看着月亮,心里忽然觉得很踏实——当年他抱着仇恨,活得像个刺猬,现在他放下了仇恨,靠着手艺,不仅养活了自己,还能帮乡亲们,这样的日子,比什么都好。他想起爹临终前说的话:“斌子,爹不希望你报仇,爹希望你能好好活着,靠自己的双手,过安稳的日子。”现在,他终于做到了。
第二天一早,肖斌就开始走访村里的贫困户。第一家是李叔家,李叔的腿不好,干不了重活,家里只有李婶一个人赚钱,日子过得很艰难。“李叔,我家具厂要扩大,想找你去帮忙,主要是给木料打磨,活不重,每个月给你三百块钱,你看怎么样?”肖斌坐在李叔家的炕沿上,认真地说。李叔一听,激动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肖斌啊,你真是救了我们家啊!我肯定好好干,不偷懒!”
接着,肖斌又去了王婶家、赵大爷家……一共走访了五户人家,他们都愿意来家具厂干活。肖斌跟他们说清楚,每天早上八点上班,下午五点下班,中午管饭,每个月十五号发工钱,要是家里有急事,还可以请假。乡亲们都很高兴,说肖斌是个实在人,跟着他干活,放心。
回到家具厂时,张磊和刘三己经把修厂房的材料买回来了。村里的乡亲们听说肖斌要扩大家具厂,还愿意找贫困户干活,都主动来帮忙。有的帮着搬木料,有的帮着搭工棚,有的帮着砌墙,院子里一下子热闹起来。肖斌看着乡亲们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感动——他知道,自己做的事是对的,乡亲们都支持他。
中午的时候,王大娘带来了一大锅面条,还炒了几个菜,让大家一起吃。“肖斌啊,你这是在做善事,咱们村里的人都得支持你。”王大娘笑着说。肖斌接过面条,心里暖烘烘的:“谢谢大娘,也谢谢大家,要是没有大家的帮忙,我家具厂也扩大不了。”
下午,厂房的主体结构己经差不多了。肖斌看着新盖的工棚,心里充满了希望——他仿佛看到了以后的日子,乡亲们在工棚里干活,有说有笑,家具厂的生意越来越好,村里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他想起当年仇老五霸占他家铁匠铺时,说他一辈子都不会有出息,现在,他用事实证明,他不仅有出息,还能帮更多人有出息。
傍晚的时候,肖斌坐在新盖的工棚前,手里拿着那把刮刀,轻轻摩挲着。月光照在刮刀上,泛着柔和的光。他知道,这把刀代表着过去的仇恨,而眼前的家具厂,代表着未来的希望。他把刮刀放回工具箱里,又拿起一块松木,开始画一张新的书桌图样——这张书桌,是给爹画的,他想把书桌放在爹的坟前,告诉爹,他现在过得很好,靠着手艺,活得很踏实,很光荣。
日子一天天过去,家具厂的厂房很快就修好了。村里的五户贫困户也开始来干活,肖斌手把手地教他们打磨木料、装柜门、修抽屉。他们学得很认真,虽然一开始做得不好,但是慢慢的,手艺也越来越熟练。家具厂的生意也越来越好,每个月给县城的家具店送五十套家具,还能剩下一些,卖给村里的乡亲们。
有一天,县城第三小学的校长又来了,手里拿着一面新的锦旗,上面写着“心系乡邻,匠心育人”。“肖斌师傅,谢谢你给我们学校做的学生桌椅,孩子们都很喜欢。听说你还帮助村里的贫困户,真是个好人啊!”校长握着肖斌的手,笑着说。肖斌接过锦旗,心里满是成就感——他知道,自己做的事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比赚多少钱都重要。
傍晚的时候,肖斌坐在家具厂的院门口,看着夕阳慢慢落下。乡亲们下班回家,路过家具厂时,都笑着跟他打招呼:“肖斌,今天辛苦了!”“肖斌,我家的衣柜坏了,明天你能帮我修修吗?”肖斌笑着点头,一一答应。他知道,自己己经不是当年那个抱着仇恨的“傻小子”了,现在的他,是乡亲们信任的“肖斌师傅”,是家具厂的主人,是能给大家带来温暖和希望的人。
他起身走进院子,拿起刨子,开始给一块新的松木刨木。刨子划过松木,卷出一卷卷浅褐色的木花,像一朵朵小小的云,落在地上。肖斌看着木花,笑了——他的仇己经彻底放下了,现在的他,只想靠着自己的双手,把家具厂办好,把乡亲们的日子过好,让这份木艺传情,让这条乡路生花,让爹的在天之灵,能为他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