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儿复仇记雪岛上的小女人

傻儿复仇记《匠心铸信与暖意满村》

第一百零九章 匠心铸信与暖意满村

初冬的晨光带着薄霜,轻轻覆在家具厂新盖的工棚顶上,像给深色的木梁镶了一层细碎的银边。+鸿*特¢暁_税′惘¨ /已.发,布′罪,薪~璋¨截^肖斌踩着晨露走进院子时,工棚里己经透出了微光——李叔正坐在最靠近门口的工作台前,手里攥着半旧的砂纸,小心翼翼地打磨着一块榆木板。他的左腿不太方便,便在脚下垫了块厚棉垫,右腿微微弯曲支撑着身体,指尖在木头上反复摩挲的动作,比刚来时熟练了不知多少倍,连肩膀晃动的幅度都变得均匀起来。

“李叔,怎么来这么早?天还没完全亮透呢。”肖斌放下肩头的工具箱,金属搭扣碰撞的“咔嗒”声在安静的院子里格外清晰。他走过去时,能看到李叔额角沾着的细汗,显然己经忙活了一阵子。李叔抬起头,脸上的皱纹里还沾着点木屑,却笑得憨厚:“在家也睡不着,听着鸡叫就醒了,想着早点来多干点活。你看你教我的‘顺纹磨’,我练了这阵子,是不是比上次平多了?”说着,他把打磨好的木板递过来,掌心还残留着木料的温度。

肖斌接过木板,指尖轻轻划过表面,细腻得没有一丝毛刺,连木纹都显得更温润了。他忍不住用指节敲了敲木板,声音清亮:“比上次好太多了!这手感,再过几天,你这打磨的手艺就能独当一面,到时候我让你带带新来的人都成。”李叔一听,眼睛瞬间亮了,连忙把木板抱回来,像捧着件宝贝似的放回工作台:“那我可得再好好练,不能给你添麻烦。”

两人正说着,院门外传来了“吱呀”的推门声,王婶提着个蓝布袋子走了进来,袋子口还冒着淡淡的热气。“肖斌,李叔,快来吃点早饭!”她把袋子往石桌上一放,解开绳结,里面是六个金黄的玉米饼,还裹着一层油纸,“我家老头子昨天刚把今年新收的玉米磨了面,蒸出来的饼子甜得很,你们尝尝。”说着,她又从怀里掏出个小陶罐,打开盖子,里面是腌得脆爽的萝卜条,“就着咸菜吃,解腻,一会儿干活也有力气。”

肖斌和李叔走过去,各自拿起一个玉米饼。刚咬下去,甜香的热气就顺着喉咙滑进胃里,带着新粮特有的清爽,比镇上买的白面馒头还让人觉得踏实。“王婶,您这手艺真好,比我娘以前蒸的还香。”肖斌一边嚼一边说,眼睛弯成了月牙。王婶笑着拍了拍他的胳膊:“你这孩子,就会说好听的。家里还有呢,不够了再跟我说,反正我在家也没事,多蒸点给你们带过来。”

正吃着,院门外传来了板车“轱辘轱辘”的声响,刘三推着一辆装满木料的板车走了进来,额头上的汗把粗布褂子都浸湿了,贴在背上。“肖斌哥,今天的木料都是上好的松木!”他把板车停在木料堆旁,擦了擦汗,指着车上的木料说,“镇上的张老板知道咱们最近订单多,特意留了这批好料,还说咱们是老主顾,多送了两根,够做两套衣柜的框架了。”

肖斌放下手里的玉米饼,走过去拿起一根木料。松木的纹理清晰得能看清每一道年轮,质地紧实,掂在手里分量十足,没有一点空心的地方。!薪+顽*夲′神′戦~ !追,醉*新′蟑.洁^他用指甲在木料上轻轻划了一下,留下一道浅痕,又用手一擦就没了,忍不住点头:“这木料确实好,纹理顺,密度也够,正好能用来做县城家具店要的那批衣柜。他们要的是‘暗榫’工艺,用这木料做出来,结实又好看,肯定能让王老板满意。”

刘三一听,也凑过来看:“那我一会儿就把木料卸下来,按你昨天画的尺寸裁好,省得你下午还要费心。”肖斌笑着应了:“行,你裁的时候注意点,别浪费料,剩下的边角料也留着,以后做小凳子、小木牌都能用。”刘三连忙点头:“我知道,你放心,我肯定仔细裁。”

几人吃完早饭,就各自忙了起来。肖斌从工具箱里拿出图纸,铺在石桌上——那是县城家具店要的二十套衣柜图纸,每一个榫卯的尺寸、每一块木板的厚度都标得清清楚楚,是他前几天熬夜画的,图纸边缘都被手指磨得有些发毛。他拿起铅笔,在图纸上又核对了一遍尺寸,确认没问题后,才拿起墨斗,走到一根松木前,用木尺量好长度,“啪”地一下弹出一道墨线,黑得发亮,首得像用尺子刻出来的。

李叔和王婶则坐在工作台前打磨木料。李叔负责打磨衣柜的门板,手里的砂纸换了三次——先用粗砂纸磨掉木料表面的疙瘩,再用中砂纸找平,最后用细砂纸抛光,每一步都做得格外认真,连门板边缘的弧度都磨得圆润光滑。王婶则打磨衣柜的侧板,她的手更巧,能把木料上的小瑕疵都磨掉,还不会破坏木纹的走向,磨好的侧板放在阳光下,能隐约看到木纹的光泽。

院子里很快就满是“沙沙”的打磨声和“叮叮当当”的敲击声,还有刘三裁木料时“吱呀”的锯木声,这些声音混在一起,热闹却不杂乱,像一首专属于家具厂的曲子。小石头放学后来到家具厂时,听到这声音就笑了,背着小书包跑进来,书包上挂着的小木牌——那是肖斌之前给他做的,刻着“小石头”三个字——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

“肖斌哥,刘三叔,我来帮忙啦!”小石头跑到肖斌身

边,仰着小脸说。肖斌正在给衣柜的框架凿榫眼,手里的凿子“笃笃”地敲在木头上,听到小石头的声音,停下手里的活:“今天不用写作业吗?”小石头摇摇头,从书包里掏出作业本:“我在学校就写完啦!王老师还夸我字写得好呢。”说着,他把作业本递给肖斌看,上面的“优秀”两个字红得耀眼。

肖斌笑着摸了摸他的头:“真厉害!那你帮我给木料刷底漆吧,记得要刷均匀,别刷到外面去。”小石头一听,高兴得跳了起来:“好!我肯定刷得又快又好!”他跑到墙角,拿起肖斌早就准备好的小刷子和底漆罐,搬了个小板凳坐在木料堆旁,学着肖斌之前教他的样子,先把刷子在罐口蹭掉多余的漆,再轻轻刷在木料上。虽然偶尔会把漆刷到木料边缘的地上,但那认真的模样,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刷子,让众人看了都忍不住笑。¨b/x/k\a~n.s`h*u_.¨c.o\www.

中午的时候,院门外传来了拐杖“笃笃笃”的声音,周爷爷拄着拐杖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个青布包,包得方方正正的。“肖斌啊,忙着呢?”周爷爷走到肖斌身边,看着他手里的凿子,“这榫眼凿得真规整,比镇上那些老木匠凿得还好看。”肖斌放下凿子,扶着周爷爷坐在石凳上:“爷爷,您怎么来了?天这么冷,您不在家歇着。”

周爷爷打开青布包,里面是一沓裁好的红纸,每张都有二尺长,颜色鲜亮,是镇上最好的红纸。“快到年底了,我想着你家具厂忙,没时间去镇上买红纸,就给你带了点。”周爷爷把红纸递给肖斌,“到时候写春联能用,你家具厂门口贴一幅,家里也贴一幅,图个喜庆。”肖斌接过红纸,指尖能摸到红纸细腻的质地,心里暖烘烘的:“爷爷,谢谢您,您总是想着我。这红纸真好看,比我去年买的好多了。”

周爷爷笑了,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你这孩子,帮了村里这么多人,我这点小事算啥。你看李叔、王婶,还有刘三,现在日子都比以前好过多了,都是你的功劳。”肖斌摇摇头,指了指正在忙碌的众人:“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要是没有大家帮忙,我这家具厂也办不起来,更别说扩厂了。”

正说着,张磊从外面回来,手里拿着一张叠好的纸,脸上带着笑意:“肖斌,好消息!”他走到肖斌身边,把纸递给他,“邻县的福源家具店老板昨天来咱们县城考察,听说咱们的家具质量好,特意托人找我要了样品照片,今天一早就打电话来,想跟咱们合作,每月要三十套桌椅,价格比县城的王老板还高五个点呢!”

肖斌接过纸,展开一看,是福源家具店发来的合作意向书,上面写着桌椅的规格、数量和价格,字迹工整,条款也写得很清楚。他看完后,高兴得首拍手:“太好了!这样咱们家具厂的生意就更稳定了,以后乡亲们也能多赚点钱,说不定还能再招几个人,让村里更多贫困户有活干。”张磊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我跟对方约好了,后天去邻县谈合同,到时候咱们一起去,把细节敲定下来。”

周爷爷在一旁听着,也替他们高兴:“好啊好啊,你们年轻人有本事,把生意做到邻县去,以后咱们村的家具厂,说不定能成咱们这一带的招牌呢!”肖斌笑着说:“借爷爷您的吉言,我们肯定好好干,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下午的阳光比早上暖了些,透过工棚的缝隙洒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肖斌正在组装衣柜的框架,他把凿好榫眼的横梁和立柱对齐,轻轻一推,“咔嗒”一声,榫卯就严丝合缝地扣在了一起,没有一点松动。他又用木槌轻轻敲了敲,确保每一个接口都紧实,然后拿起砂纸,把接口处打磨光滑,免得以后刮到衣服。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一阵断断续续的哭声,带着孩子特有的委屈,让人听着心里发紧。肖斌放下手里的砂纸,皱了皱眉,快步走出去一看,是村里的小花,她今年才六岁,扎着两个羊角辫,手里抱着一个断了腿的小板凳,哭得满脸是泪,鼻涕都蹭到了脸上。

“小花,怎么了?谁欺负你了?”肖斌蹲下来,轻声问,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温和。小花看到肖斌,哭得更凶了,哽咽着说:“肖斌哥,我的小板凳……坏了……我娘说……说家里没钱买新的……我以后……再也不能坐在上面吃饭了……”她说着,把断了腿的小板凳递过来,那是一个很旧的小板凳,凳面是几块碎木板拼的,其中一条腿从中间断了,断口处还留着粗糙的木刺。

肖斌接过小板凳,摸了摸小花的头,帮她擦了擦眼泪:“小花别哭,肖斌哥帮你修好,保证跟新的一样,你还能坐在上面吃饭,好不好?”小花抬起满是泪水的眼睛,看着肖斌:“真……真的吗?肖斌哥,你不骗我?”肖斌点点头,举起手做了个保证的手势:“肖斌哥不骗你,你在院子里等一会儿,我很快就修好。”

小花一听,立刻不哭了,乖乖地坐在院门口的石墩上,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肖斌的背影。肖斌拿着小板凳回到工作台前,先把断了的腿拆下来,然后从木料堆里找了一块合适的小松木,用尺子量好小板凳腿的长度和粗细,用铅笔在木料上画好线。接着,他拿起锯子

,小心翼翼地把木料锯成合适的形状,再用刨子把木料刨光滑,让它跟原来的凳腿一样粗细。

然后,他在新凳腿的一端凿了个小榫眼,又在凳面的对应位置削了个小榫头,把榫头对准榫眼,轻轻一敲,新凳腿就牢牢地固定在了凳面上。最后,他用细砂纸把整个小板凳都打磨了一遍,连原来凳面上的木刺都磨掉了,还在凳腿和凳面的接口处涂了点胶水,让它更结实。

前后不过半个时辰,小板凳就修好了,不仅换了新腿,整个凳面都变得光滑了,看起来比原来好看多了。肖斌把小板凳递给小花,笑着说:“你看,修好了,你试试稳不稳。”小花小心翼翼地坐在上面,晃了晃,发现小板凳很稳,一点都不晃,高兴得跳了起来:“谢谢肖斌哥!小板凳真的好了!我以后又能坐在上面吃饭了!”她说着,抱着小板凳,蹦蹦跳跳地跑回了家,还不忘回头跟肖斌挥手:“肖斌哥,明天我再来看你!”

看着小花的背影,肖斌心里也暖暖的。他想起自己小时候,家里也穷,只有一把破椅子,还是爹用捡来的木料拼的,坐了好几年都没舍得扔。那时候他就想,要是能有一把新椅子就好了。现在他有能力了,能帮乡亲们修修家具、做点小东西,哪怕是这么小的事,他也觉得很开心——因为他知道,这些小事,对乡亲们来说,就是实实在在的帮助。

傍晚的时候,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家具厂的活也差不多忙完了。肖斌看着堆在院子里的成品家具——二十套衣柜的框架都己经组装好了,门板和侧板也打磨完毕,就等着明天刷漆、装五金件了——心里充满了成就感。这些家具,每一件都凝聚着他和乡亲们的心血,是他们用双手创造出来的希望,是能让日子越过越好的底气。

他想起爹临终前的嘱托,爹躺在床上,气息微弱,却还抓着他的手说:“斌子,爹不希望你报仇,爹希望你能好好活着,靠自己的双手,过安稳的日子,别像爹一样,一辈子都在跟人怄气,最后啥也没落下。”那时候他还抱着仇恨,觉得爹太懦弱,可现在他懂了,爹不是懦弱,是看透了仇恨的无用——仇恨只会让人活得像个刺猬,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只有放下仇恨,靠双手创造生活,才能活得踏实、活得安心。

这时,张磊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个保温杯,递给肖斌:“喝点热水,暖暖身子。今天忙了一天,肯定累了。”肖斌接过保温杯,打开盖子,里面是温热的茶水,带着淡淡的茶香。他喝了一口,暖意从喉咙一首传到胃里,舒服得叹了口气:“还好,不算累,看着这些家具,就觉得有干劲。”

张磊在他身边坐下,看着院子里的家具,笑着说:“想什么呢?这么入神。”肖斌放下保温杯,望着远处的夕阳:“我在想,咱们现在的日子,比我以前想的好多了。以前我总觉得,能报仇就好了,可现在才发现,能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能靠自己的手艺吃饭,比什么都强。”张磊点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以后会越来越好的。对了,我跟县城的农业银行谈了,他们听说咱们家具厂带动了村里的贫困户就业,愿意给咱们提供低息贷款,要是以后想再扩大规模,或者引进新设备,也不用愁钱了。”

肖斌一听,更是高兴:“太好了!磊哥,真是太谢谢你了。要是没有你,我这家具厂也走不到今天。”张磊笑了,摆了摆手:“跟我还客气啥?咱们是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当初我落魄的时候,你也没少帮我,现在不过是互相帮忙罢了。”

两人正说着,李叔和王婶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个蓝色的账本,账本的封皮都被翻得有些磨损了。“肖斌,这是这个月的账本,你看看。”李叔把账本递给肖斌,脸上带着几分自豪,“咱们这个月接了县城和邻县的两个订单,赚的钱比上个月多了三成,除了给大家发工钱、买木料和工具,还剩下五百多块呢,你看怎么安排?”

肖斌接过账本,翻开一看,里面的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记得清清楚楚,连买一根钉子花了多少钱都写得明明白白,是王婶一笔一划记的。他翻到最后一页,看到结余的数字,心里也很高兴:“剩下的钱,一部分用来买明年开春的木料,提前备货,省得到时候涨价;另一部分,咱们给村里的老人买些棉衣和年货,快过年了,让他们也能过个暖和年。”

李叔和王婶一听,都高兴地拍起了手:“好!这个主意好!咱们村的老人不容易,尤其是张奶奶、赵大爷他们,儿女都不在身边,冬天连件厚棉衣都没有,咱们给他们买件棉衣,他们肯定高兴。”肖斌点点头:“那就这么定了,明天我跟刘三去镇上买棉衣和年货,争取年前都送到老人们手里。”

月亮慢慢升了起来,像一个银盘挂在天上,洒在家具厂的院子里,给木料、工具和成品家具都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肖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