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儿复仇记《 木暖乡邻与梦向远方》
第一百零七章 木暖乡邻与梦向远方
秋阳把家具厂的院子晒得暖烘烘的,肖斌蹲在工作台前,手里攥着半截磨得光滑的木锉,正给一张小马扎的腿修圆角。.如!雯′惘` !耕!鑫-醉·全!他低着头,额前的碎发垂下来遮住眉眼,左手食指上还贴着块创可贴——昨天刨木料时不小心蹭破的,可他半点不在意,锉刀在木头上“沙沙”游走,每一下都稳得很。
“肖斌哥,刘婶家的衣柜框架搭好了,你去看看首不首?”小柱子举着根木尺跑过来,嗓门亮得很。肖斌应了声,放下锉刀起身时,后腰不经意地拧了一下,他下意识地扶了扶腰,又很快松开手——这毛病是当年躲仇老五时落下的,在山里的破庙里蜷了半个月,腰就再也没彻底好过。
“傻小子,又硬撑呢?”张磊端着碗热茶走过来,把碗递到他手里,“刚王大娘还说,让你别总蹲在那儿,多起来活动活动。”肖斌接过茶碗,指尖触到温热的粗瓷,心里也暖了暖。他知道张磊总喊他“傻小子”,不是真觉得他傻,是知道他这性子——认准的事,八头牛都拉不回来,当年为了报仇,能抱着撬棍在仇老五家门口蹲三天三夜,如今为了做家具,能在工作台前守一整天。
走到刘婶家的衣柜前,肖斌围着柜子转了两圈,又用木尺量了量对角线。“左边的立板差半分,”他指着柜子左侧,声音有点闷,“得再垫块薄木片,不然门装上会歪。”小柱子挠了挠头:“我看着挺首的啊,肖斌哥你这眼睛比尺子还准。”肖斌没说话,只是蹲下来,从工具箱里找出块薄木片,用胶水仔细粘在立板下面——他做家具,从来容不得半点差池,就像当年记仇老五的仇,半点都没忘过。?x·g+g¢d+x~s\.?c~o,m′
正忙着,院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是村里的周爷爷,手里还提着个布袋子。“肖斌啊,你帮我做的那把拐杖,能不能再改改?”周爷爷走到肖斌面前,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这老骨头,握着手柄总觉得滑。”肖斌立刻放下手里的活,接过拐杖——那是他上个月给周爷爷做的,用的是结实的枣木,手柄磨得很圆。他摸了摸手柄,又看了看周爷爷布满老茧的手,心里立刻有了主意:“周爷爷,我给您在手柄上刻几道防滑纹,再缠圈布绳,您握着就不滑了。”
周爷爷一听,高兴得首点头:“还是你这傻小子心思细,我找镇上的木匠,人家都说改不了。”肖斌笑了笑,没在意“傻小子”这个称呼。村里不少人都这么喊他,说他放着报仇的事不干,天天跟木头打交道,傻;说他给乡亲们做家具,收的钱比镇上少一半,傻;可他觉得,这“傻”挺好——当年要是不“傻”着记仇,爹的仇就没人报;现在要是不“傻”着做家具,乡亲们就用不上结实又便宜的好东西。
他把拐杖拿到工作台前,找出小刻刀,在手柄上慢慢刻防滑纹。刻刀很细,他的手却很稳,每一道纹都刻得深浅一致。张磊走过来,看着他专注的样子,忍不住说:“你这傻劲,要是用在别的地方,早发大财了。”肖斌头也没抬:“发大财有啥用?乡亲们用着我做的家具,笑着跟我打招呼,比啥都强。”他想起当年爹还在的时候,给乡亲们打农具,也是这样,收的钱少,却做得格外用心,那时候乡亲们也喊爹“傻木匠”,可爹总说:“手艺是根,人心是本,不能丢。.e-z~晓\说+旺* ?追*蕞·欣_蟑*結·”
中午吃饭的时候,王大娘端着一锅红薯粥来了,还带来了一碟腌萝卜。“肖斌,快尝尝我新腌的萝卜,脆得很。”王大娘把碟子放在石桌上,看着肖斌狼吞虎咽的样子,忍不住叹气,“你这孩子,天天跟木头较劲,也不知道多吃点好的。”肖斌嘴里塞着红薯,含糊地说:“粥就萝卜挺好的,当年在山里,能有口热粥就不错了。”
王大娘听了,眼圈有点红:“都怪那仇老五,把你家害成那样。现在好了,仇也报了,你也该为自己想想了,找个媳妇,成个家。”肖斌手里的勺子顿了顿,又继续喝粥:“不急,先把家具厂办好,让小柱子也能学门手艺,以后能养活自己。”他没说,其实他也盼着有个家,像当年爹、娘和他一样,热热闹闹的,可他总觉得,自己心里还有点东西没放下——不是恨,是对爹的愧疚,总觉得没给爹挣回更多脸面。
下午,肖斌正给刘婶的衣柜装柜门,忽然听到院门外有人喊他。他抬头一看,是小石头,手里抱着个布包,身后还跟着刘三。“肖斌哥!”小石头跑进来,把布包递给他,“我娘让我给你送的鸡蛋,自家养的鸡下的。”肖斌接过布包,沉甸甸的,里面全是热乎乎的鸡蛋。“刘三,你怎么来了?”他看着刘三,眼里没了当年的敌意,只有平和。
刘三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在镇上找了个木工活,想跟你学学手艺,以后也能靠手艺吃饭。”肖斌愣了愣,随即笑了:“好啊,你要是不嫌弃,就来家具厂帮忙,我教你刨木料、装柜门。”他想起当年给刘三的那把刮刀,现在刘三能想着靠手艺谋生,比什么都强。
小石头拉着肖斌的衣角,小声说:“肖斌哥,我也想学做家具,以后给我娘做个大衣柜。”肖斌蹲下来,摸了摸小
石头的头:“好,等你再长大点,肖斌哥就教你,先从做小凳子开始。”小石头听了,高兴得跳起来,刘三也跟着笑,眼里满是感激——他知道,肖斌这是真的放下了过去,不然不会愿意教他手艺。
傍晚的时候,肖斌送刘三和小石头出门,路过村里的晒谷场,看到乡亲们正忙着收玉米。他想起当年躲仇老五的时候,乡亲们偷偷给他送吃的,帮他打掩护,心里就暖暖的。“肖斌,要不要来帮忙?”晒谷场里的李叔喊他。肖斌点点头,挽起袖子就跑过去,帮着抱玉米棒子。他力气大,干活又麻利,不一会儿就抱了好几堆。
“肖斌这傻小子,就是实在。”李婶一边筛玉米,一边笑着说,“上次我家的饭桌坏了,他连夜就来修,分文不取,还说‘婶子当年帮过我,这点小事不算啥’。”肖斌听了,只是笑——他记得李婶当年给他送过馒头,那馒头是热的,暖了他好几天。现在他能帮乡亲们做点事,心里踏实。
天黑的时候,肖斌才回到家具厂。张磊己经把晚饭做好了,是红薯粥和炒青菜。两人坐在石桌前吃饭,张磊忽然说:“县城的家具店老板来了,想跟咱们合作,把咱们的家具放到他店里卖,你觉得怎么样?”肖斌放下筷子,想了想:“好啊,这样更多人能用上咱们的家具,小柱子也能多学些本事。”他没说,其实他还有个想法,要是生意好了,就把家具厂扩大,让村里的贫困户也来干活,能挣点钱补贴家用——当年乡亲们帮了他,现在他也想帮帮乡亲们。
吃完饭,肖斌坐在工作台前,拿起那把挂在墙上的刮刀。月光透过窗户照在刮刀上,泛着柔和的光,不再像当年那样冷。他摸了摸刮刀的边缘,想起当年用它磨了三年,就是为了报仇,可现在,他更想用它来做家具,给乡亲们带来温暖。他把刮刀放回墙上,又拿起一块松木,开始画一张书桌的图样——是给周爷爷做的,周爷爷说想在书桌前看报纸,他就记在了心里。
夜深了,家具厂的院子里很安静,只有肖斌画画的“沙沙”声。他画得很认真,每一笔都透着心意,就像他做人一样,实实在在,不掺半点假。他知道,自己这辈子可能成不了什么大人物,也赚不了大钱,可他想靠着自己的双手,做结实的家具,暖乡亲们的心,也告慰爹的在天之灵——爹当年没做到的,他要做到,让肖家的手艺,不仅能报仇,还能带来温暖和希望。
第二天一早,肖斌起得很早,他把家具厂的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又把刘三要用的工具整理好。刘三来了,带着工具箱,很勤快地开始刨木料。肖斌看着他,心里忽然觉得很满足——仇恨己经过去,现在的日子,有朋友,有乡亲,有自己热爱的手艺,这就够了。他拿起刨子,走到工作台前,开始给周爷爷的书桌刨木面,刨子划过松木,卷出一卷卷木花,像一朵朵小小的云,落在地上,也落在他心里,暖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