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李鬼”
赵老四事件暂时没有调查结果,虽然众人都愤愤不平,但也只能暂时不了了之。
新大棚的建设进展神速,第一批二十亩高标准温室在十二月中旬如期完工。
崭新的镀锌钢管骨架在冬日的阳光下闪着银光,覆盖着透光性极佳的全新棚膜,内部预埋的水肥一体化管道井然有序。
这现代化的景象与旁边老旧的竹木结构大棚形成了鲜明对比。
陈逸飞协助策划的正面宣传也开始悄然发力。
县电视台的农业栏目组受邀来到李家沟,拍摄了草莓脱毒组培、精细化种植管理以及新大棚建设的场景,并对王建安进行了专访。
节目播出后,“李家沟草莓”和“棚鲜生”品牌在县内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这种阳光下的曝光,无形中形成了一种保护层,让那些躲在暗处的对手暂时收敛了爪牙。
然而王建安和陈逸飞都清楚,商业竞争的主战场,从来不在田间地头,而在无形的市场与人心。
十二月底,雁县迎来了入冬后的第一场寒潮,北风呼啸,气温骤降。
也正是在这个寒冷的时节,一股来自市场的“寒流”悄然而至。
最先察觉到不对劲的是尹彬。
这天,他从蓉城批发市场回来,脸色不像往常那样轻松。
“建安,批发市场那边,情况有点不对头。”
王建安放下手中的生产报表,示意他坐下细说:“怎么了?是彭县那边又有什么新动作?”
尹彬摇摇头:“不完全是彭县。是市面上突然冒出来一批黄瓜和番茄。
品相看着跟我们棚鲜生的非常像,甚至包装的筐子颜色、样式都差不多,不仔细看根本分不出来。
但价格,比我们的批发价低了将近三成!”
王建安眉头一皱:“三成?品质呢?”
尹彬从随身带的编织袋里拿出几根黄瓜和几个番茄:“我特意买了一些回来。你们看,乍一看,大小均匀,颜色也正。
但仔细看,这黄瓜的刺瘤没那么明显,摸着硬度差一。
番茄看着红,但蒂部有些发青,像是催熟的,闻着香味也淡很多。”
王建安拿起对方的产品,与旁边筐里自家的产品仔细对比。
果然如尹彬所说,外形极具迷惑性,但细节处经不起推敲。
陈逸飞也拿起样品观察,并掰开一小块番茄尝了尝,随即吐出,眉头微蹙:“口感差太多了,汁水少,风味寡淡,酸涩味重。
这应该是用了某些激素催红膨大,追求短期产量和外观,牺牲了品质和风味。”
“对!我问了几个相熟的批发商,他们说这批货也是打着‘无公害’、‘优质大棚菜’的旗号,但来源很杂。
好像是几家小合作社凑起来的,由一个叫什么‘兴农果蔬经销公司’的统一收购、包装和销售。
这个‘兴农公司’听说背景有点复杂,老板是外地人,手段很活络。”
王建安冷哼一声:“李鬼遇到了李逵。这是想鱼目混珠,打价格战,冲击我们的市场。”
陈逸飞放下样品:“这是一种典型的市场跟随和混淆策略。
对方利用了‘棚鲜生’前期建立起来的品质认知和品牌效应。
用低成本、低品质的产品进行仿冒和低价倾销,短期内的确能吸引一部分对价格敏感、辨识能力不强的批发商和消费者,从而挤压我们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空间。”
尹彬有些焦急:“那我们怎么办?总不能也跟着降价吧?”
王建安断然否定:“当然不能降价,降价等于承认我们的品质和他们一样,自毁长城。
我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品牌和口碑,不能毁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上。
他们要打价格战,我们不打,我们要打的是‘品质战’和‘品牌战’!”
他转向陈逸飞:“陈老师,你之前提到的‘溯源体系’,我们能不能加快速度,先在批发市场和我们自己的零售店推出来?
哪怕初期简单一点,比如就给每个包装筐贴上我们合作社独有的标签,上面有批次号,甚至可以印上简单的承诺?”
陈逸飞赞许地点点头:“完全可以!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区隔手段。
我们可以设计一套防伪标签,包含合作社Logo、产品名称、产地、采收批次号,甚至可以加上一句‘品质承诺’的标语。
成本不高,但能立刻将我们的产品与那些仿冒品区分开来。
同时,这也是我们建立完整溯源体系的第一步。”
王建安说道:“好!这件事立刻办!三哥,你负责联系印刷厂,尽快把标签做出来。
同时,在批发市场和我们店里,加大宣传力度,就告诉客户和消费者,如何通过标签和细节辨别真正的‘棚鲜生’产品。
我们可以搞个现场对比,让事实说话!”
尹彬点了点头:“明白了!”
王建安继续部署:“另外零售终端和机关食堂这边要加强沟通,把情况跟他们说明白,强调我们品质的一贯性,防止他们被低价诱惑。”
随后他看向张泽安和张春城:“泽安舅舅,春城,越是有人想搞乱市场,我们越要把品质抓得更紧!
每一批出产的蔬菜,都要严格分级,确保送到客户手里的,都是最好的。
绝不能让一颗烂果子坏了我们一锅汤!”
张泽安和张春城异口同声:“放心,建安!”
几天后,印有“李家沟合作社”Logo、产地信息和“品质保证,放心食用”字样的绿色防伪标签,便贴上了每一筐即将运往市场的“棚鲜生”蔬菜包装上。
尹彬带着人在批发市场摆开了“擂台”,将真假“棚鲜生”蔬菜放在一起,现场讲解辨别方法:看标签、摸硬度、闻香气、观细节(如黄瓜刺瘤、番茄蒂部颜色)。
生动的对比让不少批发商恍然大悟,也更加坚定了与真正棚鲜生合作的信心。
棚鲜生的两家零售店和山城的店铺,也同步加强了宣传,店员们耐心向顾客解释标签的意义和辨别真伪的方法。
王小英和周英华还组织了小型的“品尝对比”活动,让顾客亲身感受品质的差异。
这一系列组合拳打出,效果立竿见影。
那些对品质有要求的批发商和老顾客,更加认准了带有防伪标签的“棚鲜生”产品。
虽然那家“兴农公司”的低价菜依然占据了一部分低端市场,但对棚鲜生核心渠道的冲击被控制在了有限范围内。
然而,市场的风波似乎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就在合作社全力应对“李鬼”蔬菜的同时,草莓这边也传来了不太和谐的声音。
负责与林老板对接的尹彬再次找到王建安,这次带来的消息更让人头疼。
尹彬语气有些无奈:“建安,林老板那边反馈,说我们最近两批特级草莓,有个别批次的口感均匀性似乎不如之前,偶尔会混入一些糖度稍低的果子。
虽然比例很低,远未达到合同规定的违约标准,但他们那边的品控人员提出了疑问。
吴老板那边也隐晦地提过类似的问题。”
王建安的眉头再次锁紧。
草莓的口感均匀性,是高端市场的核心要求之一。
一点细微的波动,都可能影响客户体验和品牌声誉。
他立刻追问:“问题出在哪里?是采收分级不仔细,还是种植管理出了偏差?”
“我找春城、还有刘老师他们咨询过,可能两方面原因都有。
一方面是扩大面积后,新大棚的管理细节还在磨合,不同大棚之间的小环境有细微差异,可能导致果实品质的轻微波动。
另一方面,采收分级的工作量巨大,临时工虽然经过培训,但熟练度和责任心参差不齐,难免有疏漏。”
王建安沉默了片刻。
他知道,这就是快速扩张必然要面对的挑战。
规模上去了,管理的精细度如果不能同步跟上,品质就会出现波动。
王建安站起身:“走,去分级车间看看。”
在临时改建的分级车间里,几十名女工正坐在流水线旁,紧张地进行着草莓分级。
王建安注意到,虽然大部分工人都很认真,但也确实有个别人动作稍显毛躁,或者对标准的把握不够精准,一些边界状态的果子可能就被随意地归入了特级或一级。
他拿起一个被归为特级、但仔细看果形略有不规则的草莓,对身边的人说道:“看到没有?就是这种‘差不多’的心态,最终会影响我们整批货的品质信誉。高端市场,容不得半点‘差不多’!”
张春城脸上有些挂不住:“建安,是我没盯紧……”
王建安摆摆手:“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关键是解决问题。”
他环视车间,提高了声音:“大家都停一下!”
车间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工人都望了过来。
王建安走到车间中央,手里拿着那个有点瑕疵的草莓:“乡亲们,我知道大家这几天都很辛苦,起早贪黑,都是为了把我们李家沟的草莓卖个好价钱,让大家的日子过得更好。”
他顿了顿,举起那颗草莓:“但是,大家要知道,我们卖的不仅仅是草莓,我们卖的是‘李家沟’这块牌子!
是‘信用’!
人家大老板,大老远从沪城、从京城跑来,花几倍的价格买我们的草莓,买的是什么?
买的就是我们这颗‘认真’的心,买的就是我们这份‘可靠’的品质。
一颗不好的果子混进去,砸的不是我王建安一个人的锅,是砸了我们所有李家沟人的饭碗。
今天人家可能只是提个疑问,明天可能就会压价,后天可能就不要我们的货了。
到时候,我们这些新大棚投进去的钱怎么办?
大家指望的好日子怎么办?”
王建安的话,如同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工人们脸上的随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凝重和反思。
“从今天起,分级标准再严格三分!春城,你们重新细化分级细则,尤其是特级果的标准,宁严勿宽!
实行‘组长负责制’,每一条流水线设一个组长,对最终分出的特级果进行二次抽查,发现问题,组长和当事人工人一起承担责任!”
最后他看向陈逸飞:“另外,陈老师,能不能设计一个简单的奖惩机制?
比如,分出的特级果经过客户验收,反馈良好,给予分级工人一定的品质奖金。
如果被客户投诉批次问题,追溯到个人,也要有相应的处罚。”
陈逸飞点头:“可以,这能有效激励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责任心。我马上草拟一个方案。”
王建安又对张春城和小刘、张老师说:“种植端,你们要继续深挖,找出影响口感均匀性的关键因素,是水肥?是温差?还是光照?我们要尽快把新大棚的管理也提升到试验田的水平!”
一场围绕“品质生命线”的内部整顿,悄然展开。
分级车间里的气氛明显变得更加严谨、专注。
张春城和技术员们则一头扎进新旧大棚的对比研究中,寻找着细微的差异和管理漏洞。
几天后,陈逸飞拿出了一个名为“品质之星”的奖惩方案,并在社员大会上公布,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
也就在合作社内部为提升品质而苦练内功的时候,尹彬再次带来了一个与“兴农公司”相关的消息。
“建安,我打听到,那个‘兴农果蔬经销公司’,背后好像有彭县那边资本的影子!
有人看到他们老板和彭县蔬菜产业公司的一个副总一起吃过饭。”
王建安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果然是彭县那边搞得鬼,看来他们在正面品牌化竞争一时难以超越的情况下,开始采取更不择手段的方式来围剿潜在的竞争对手了。
王建安面色平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们搞他们的歪门邪道,我们练我们的内功正法。
我倒要看看,是他们的低价劣质能长久,还是我们的品质口碑能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