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从养猪开始最爱吃苕皮

第177章 草莓采摘

几天后,王建安亲自挑选了第一批达到最佳成熟度的草莓样品。

这些草莓个个色泽鲜红欲滴,果形饱满匀称,散发着浓郁自然的果香。

他小心翼翼地将其封装在特制的保鲜盒中,内部放置了冰袋,然后通过最快的物流方式,按照林老板提供的地址寄往沪城。

随样品寄出的,还有小刘和张老师联合签署的详细检测报告副本。

样品寄出后,便是焦灼的等待,每一天都显得格外漫长。

张春城每天从大棚回来的第一句话就是问:“建安,沪城那边有消息没?”

没等来沪城的消息,山城那边倒是传来了新的动态。

老刘打电话给王建安,语气带着几分轻松:“王老板,江北店的手续终于全部跑下来了。

消防整改完成,执照也变更好了,就等正式开业了。”

王建安闻言,脸上露出了近段时间以来第一个舒心的笑容:“太好了,老刘,辛苦你了!”

老刘呵呵一笑:“是啊,还有个好消息,之前谈的那家机关食堂,合同已经签下来了,下个星期就开始正式供货。

量不小,而且结算周期比预想的快多了。”

王建安精神一振:“这真是个大利好!”

老刘谦虚道:“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哦,对了,鲜品汇那边因为资金链断裂,已经关门歇业了。门口还贴了业主催租的告示。”

王建安沉默了片刻。

市场竞争就是如此残酷,优胜劣汰。

“嗯,老刘,江北店既然手续齐备,那就尽快择日开业吧。

开业方案就按我们之前讨论的来,重点是突出我们的品质和服务,不必刻意搞低价竞争。”

“明白,王老板,我这就去安排。”

山城市场的初步站稳脚跟,机关食堂订单的拿下,以及竞争对手的败退,这些都算是好消息,一定程度上冲淡了等待草莓样品结果的焦虑。

一天后尹彬从蓉城赶了回来。

他负责的蓉城市场今年反季蔬菜供应准备已然就绪,这次回来是向王建安做全面汇报。

办公室里,尹彬详细介绍了蓉城两家店的备货情况与几家机关单位食堂的接洽进展。

“……建安,按照你的意思,我们今年在批发环节不会追求量,而是保价格、保利润。

重点还是放在零售终端和机关采购这些对我们品牌认可度高的渠道上。”

王建安赞许地点点头:“三哥,你做得对,彭县那边规模优势明显,硬碰硬不划算。我们要发挥自己的长处,打好品质和服务这两张牌。”

他顿了顿又问道:“对了,彭县那边最近有啥子新动静没?”

尹彬喝了口茶说道:“动静不小,他们那个大棚蔬菜协会好像改组了,成立了更正规的蔬菜产业公司,听说还引进了外面的资金。

最近在到处打广告,宣传他们的彭县蔬菜品牌,看样子是想在品牌化上也跟我们掰掰手腕。”

王建安目光一凝:“这是必然的趋势。他们意识到光靠低价和量不行了,也开始注重品牌了,这对我们是压力,也是动力。

告诉我们的人,任何时候都不能在品质和服务上掉以轻心。”

“对了,建安,另外两家店我已经物色好位置了,但是现在有个问题是我们没有那么多人去管理了。

是不是需要去外面招人来当店长?”

棚鲜生今年预计在蓉城再开两个新店铺,除了王小英,其他分店的店长都是从老店提拔上来的。

所以现在新店的店长人选倒是成了问题。

王建安:“没关系,就从外面招。以后我们的店铺会越来越多,老家没那么多人输送过去。不过这也算提了个醒,需要把人才贮备提上日程了。”

两人正说着,办公室的电话响了起来:“喂,你好,我是王建安。”

电话那头传来了林老板带着笑意的声音:“王经理,你好啊!样品我们收到了,也连夜进行了检测。”

“哦,林老板,结果怎么样?”

林老板的笑声透过话筒传了过来:“王经理,恭喜你们,送检的草莓样品,各项指标均达到我们的合同标准!

我们公司的技术总监看了都赞不绝口,说在国内能达到这个水准的草莓基地屈指可数!”

王建安激动道:“太好了,林老板,谢谢你们的认可!”

林老板继续说道:“王经理,按照意向书约定,我们将正式与贵合作社签订为期三年的采购协议。

首批订单,我们希望在一个月后,也就是十一月中下旬,能收到五千公斤符合标准的草莓。

预付款我会在这两天安排财务支付到你们合作社账户,详细的合同文本,我会传真过去。”

“没问题!林老板,我们保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交付!”

又客气了几句,约好后续合同细节沟通的时间,王建安才挂断了电话。

很快样品通过检验,将要签订合同的消息便传遍了整个合作社。

所有在合作社办公室的社员听到这个天大的好消息,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合作社大院再次沸腾了,比上次拿到补贴款时更加热烈。

王建安站在办公室门口,看着院子里激动相庆的社员们,内心由衷的感到高兴。

但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后续的大规模采收、分级、包装、运输,每一个环节都是新的挑战。

但他更相信,只要李家沟的人心齐,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当晚王建安在家简单吃了口饭,便又回到了合作社办公室。

他需要静下心来,仔细规划接下来一个月的生产和交付工作。

首先是生产保障。二十亩试验田的草莓必须进行最精细化的管理,确保产量和品质的稳定。

其次是采收与分级。必须制定极其严格的采收标准和时间,确保每一颗草莓都在最佳状态被采摘。

采摘后,需要立即在田头进行初步筛选,淘汰掉任何有瑕疵的果子。

然后运回合作社专门清理出来的预处理车间,进行更精细的分级。

要按照林老板提供的标准,分出特级、一级,可能还会有少量二级。

第三是包装与冷链。林老板负责包装和运输,但合作社需要提供符合要求的初级产品,并协调好交货地点和时间。

虽然林老板会派专业的冷链车来接货,但合作社这边的短途运输和临时储存也必须保证低温环境。

需要检查现有的冷藏设备,必要时租赁或购买额外的移动冷柜。

第四是人员调配与培训。大规模采收和分级需要大量人手,可以从其他大棚暂时抽调一部分社员,同时也可以在其他村里招募一些临时工。

但无论内部抽调还是外部招募,都必须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重点是品质标准意识和卫生规范。

第五,……

王建安一条一条地罗列着,直到深夜尹祥平提着手电筒找来办公室心疼地催促他回去休息,王建安才放下笔,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就走,就走。”他笑着应道,将写满字的稿纸仔细收好。

第二天,合作社召开了全体社员大会。

王建安站在前面,向所有社员宣布了与沪城客商正式签订采购协议的喜讯,以及首批五千公斤订单的任务。

台下先是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待掌声稍歇,王建安提高了声音:“乡亲们!人家相信我们,给我们这么高的价格,我们就必须拿出对得起这份价格和信任的产品。

接下来这一个月,将是对我们李家沟合作社真正的考验!”

他详细讲解了接下来需要做的各项工作,特别是采收分级环节的严格标准和需要的大量人手。

“……所以,我们需要大家齐心协力!种植组的社员们要继续辛苦,守好最后一道关。

其他组的社员,包括养猪场、屠宰场,在保证本职工作的情况下,也要随时准备支援。

我们还要在村里招募一批临时工,负责采收后的分级挑选工作,这部分需要细心、耐心的人,工钱当天结算!”

王建安的话调动了所有人的积极性。

“建安,你就分配任务吧!我们保证指哪儿打哪儿!”

“对!好不容易拿到的大订单,说啥子也不能搞砸了!”

“我家婆娘手巧心细,我让她报名参加分级!”

看到社员们群情激昂,斗志昂扬,王建安心中大定。

随后的一段时间内,张春城带着种植组的人,几乎寸步不离地守在二十亩试验田,像呵护婴儿一样呵护着每一株草莓。

小刘和张老师的技术指导更加频繁,每天数次监测棚内环境和果实数据。

张泽安和老会计负责资金调度和物资保障,确保农资、人工费用等能及时到位。

王建安开始协调物流,与林老板那边确认最终的交接流程和地点。

期间,林老板承诺的三十万预付款如期到账,这笔巨款极大地缓解了合作社近期的资金压力,也让社员们更加安心。

采收的前一天晚上,王建安再次召集所有参与此次任务的核心人员开会,做最后的动员和部署。

“各位,明天就是见证我们李家沟合作社真正实力的时刻!”

王建安目光扫过在场每一张熟悉而坚定的面孔:“我只强调三点:第一,品质!任何一颗不合格的果子,都绝不能流出去!

第二,效率!采收、运输、分级、装车,各个环节必须衔接流畅,确保草莓的新鲜度。

第三,安全!注意操作安全,特别是夜间工作和运输安全。”

他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大家有没有信心,打赢这第一仗?”

“有!”异口同声的回答,在夜晚的合作社大院里回荡。

第二天凌晨四点,天还漆黑一片,李家沟后边湾的二十亩草莓大棚却已是灯火通明。

王建安、张泽安等所有骨干全部到场。

张春城带着种植组的社员,以及经过培训的临时女工们,头戴照明灯,手戴薄棉手套,提着特制的采摘篮,安静而有序地进入各自指定的大棚。

采收正式开始。

人们小心翼翼地俯下身,借助头灯的光亮,仔细甄别着每一颗草莓的成熟度,用专业的手法轻轻掐断果柄,然后轻拿轻放地放入铺着软衬的采摘篮中。

整个过程中,无人喧哗,只有细微的脚步声、小心翼翼的采摘声,以及偶尔传来的对果品标准的低声确认。

王建安也走进一个大棚,默默地加入采收的队伍。

他熟练地动作着,感受着指尖传来的草莓饱满坚实的触感,心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和这些辛勤人们的敬意。

天光渐亮时,第一批满载着鲜红草莓的采摘篮被陆续运出大棚,送往早已打扫干净的预处理车间。

车间里社员们严阵以待,他们按照培训的标准,对草莓进行更加精细的分级。

特级果要求果形完美、色泽均匀、无任何瑕疵。

一级果允许有极其微小的不影响整体品质的差异。

分级好的草莓被分别装入垫有保鲜材料的定制塑料筐中。

每筐都有明确的等级和重量标识,然后立即送入临时搭建的、保证低温的冷库暂存。

运输队的人则守在冷库外,检查着每一筐草莓的包装和标识,核对数量,并与林老板派来的接货人员保持密切联系,确定冷链车到达的具体时间。

整个流程紧张、忙碌,却又井然有序,环环相扣。

王建安穿梭在田间、车间和冷库之间,观察着每一个环节,不时给出细微的调整指示。

他看到社员和临时工们脸上虽然带着疲惫,但眼神中都透着一股认真和自豪。

直到下午三点多,最后一批符合标准的草莓完成分级入库,经过清点,首批五千公斤的订单量,不仅圆满完成,甚至还略有超出。

当林老板派来的、印有某知名冷链物流标志的厢式货车缓缓驶入合作社大院,完成装车交接,并带着满载的李家沟草莓驶向远方时,所有参与今天工作的人,都忍不住发出了由衷的欢呼!

许多人累得直接坐在了地上,但脸上却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王建安站在院子中央看着眼前这些乡亲们,他的心中充满了感动与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