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真相大白2
第二天上午,王建安和尹彬早早地就来到了辖区卫生局大门外。
他们甚至没心思吃早饭,只是在小摊上买了几个馒头胡乱啃了几口。
卫生局门口人来人往,每一个进出的人,都让他们下意识地紧张一下。
尹彬不停地看手表,在原地来回踱步,嘴里喃喃自语:“怎么还没出来……怎么这么慢……”
王建安则靠墙站着,双手插在裤兜里,看似平静,但紧抿的嘴唇和微微颤抖的手指,暴露了他的紧张。
快到中午十一点时,一位穿着白大褂、戴着眼镜中年工作人员,手里拿着一个牛皮纸文件夹,从大楼里走了出来,目光在门口扫视了一圈。
“哪位是‘棚鲜生’南坪新村店的负责人?”工作人员扬声问道。
“我是,我是负责人!”王建安立刻一个箭步冲上前,尹彬也立刻围了过来。
工作人员推了推眼镜,仔细打量了王建安一番,似乎在确认他的身份,然后才将手里的文件夹递了过来,语气平淡无波:
“这是我们对你们店取样封存的番茄、黄瓜样本进行的实验室检测报告,经过我们的检测。
送检的番茄、黄瓜样本中,包括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在内的共计二十三项常见农药残留指标,均低于国家《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规定的检出限和限量值,判定为符合国家标准。
同时,样本中也未检出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微生物。”
王建安一把接过那份还带着油墨味的报告。
他悬了整整一天一夜心,终于放了下来。
“太好了!太好了!我们是清白的!”尹彬激动得差点跳起来,声音带着哽咽。
王建安激动的向工作人员感谢道:“谢谢,太感谢你们了,谢谢你们还我们清白!”
工作人员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只是公事公办地交代:“报告拿好,这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文件。
后续如何处理,你们自行与相关部门和当事人沟通。”
说完,便转身回了大楼。
店里,小赵和两名店员也正望眼欲穿,看到王建安三人跑回来,手里还拿着一个文件夹,立刻围了上来,眼神里充满了期盼和紧张。
小赵的声音都有些发抖:“建安哥!结果怎么样?”
王建安没拿出检测报告:“所有检测都是合格的。”
小赵重重地一拳砸在旁边的货架上,哈哈大笑:“我就晓得!我就晓得不是我们的问题!这下好了!这下好了!”
店内的气氛瞬间从压抑绝望变成了激动和狂喜。
王建安压下了众人的兴奋:“这说明问题不是在我们这儿,我们必须立刻行动,挽回声誉!”
他立刻开始部署:“小赵,你立刻把这份检测报告去复印店,复印至少二十份,原件要妥善保管!”
“三哥,你拿着报告复印件,立刻去两家最主要的报社,特别是《山城晚报》!
找到他们的社会新闻部主编或者负责报道此事的记者,当面递交报告。
要求他们本着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必须刊登澄清报道。”
尹彬那边遇到了一点小波折。
《山城晚报》的记者起初还有些推诿。
但在尹彬出示了盖有卫生局检测中心红章的正式报告复印件,并义正词严地指出如果拒不澄清将保留追究其不实报道法律责任的权利后,对方的态度才软化了,答应向领导汇报。
与此同时,王建安再次尝试联系患者家属。
这一次,他亲自出马,带着检测报告的复印件和准备好的慰问金及营养品,来到了市人民医院儿科病房。
在病房外,他们遇到了依旧愁容满面、眼神戒备的张先生夫妇。
王建安没有急于辩解,而是首先再次表达了诚挚的慰问,关切地询问了孩子的恢复情况。
然后才双手奉上那份检测报告。
“张先生,张太太,这是我们店涉事批次蔬菜的官方检测报告,今天刚出来的。
结果显示,所有项目都是合格的,符合国家安全标准。
我们理解你们两位和孩子遭受的痛苦和惊吓,也一直在积极配合调查。
现在报告证明了我们产品的清白,但我们依然愿意基于人道主义精神,承担孩子此次的全部医疗费用。
希望能表达我们的一点心意,也希望能稍稍缓解你二位的焦虑和负担。”
张先生夫妇起初还有些不信,接过报告仔细看了半天,尤其是那个清晰的“合格”结论和官方印章。
两人的脸色从最初的愤怒、怀疑,逐渐转变为困惑和一丝尴尬。
张先生迟疑了一下,看了看病房里睡着的孩子,又看了看王建安诚恳的眼神,叹了口气:
“王老板……这……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孩子确实是在吃了从你们店买的菜之后病的……但这报告……”
王建安立刻表示:“我们绝对相信你二位的陈述和孩子生病的事实。
现在蔬菜源头和我们店内环节经过官方检测排除了,我们也在协助相关部门调查其他可能的环节。
无论如何,孩子的健康是第一位的,医疗费请你务必收下。”
最终张先生夫妇收下了医疗费,态度明显缓和了许多,虽然疑惑未解,但至少不再对“棚鲜生”抱有强烈的敌意了。
王建安刚返回店里,刘大山便打来了电话:
“王老板,有消息了,我手下兄弟打听到点东西,电话里说不方便,你来我仓库一趟!”
王建安精神一振,立刻让尹彬继续跟进媒体和官方通报的事情,自己则火速赶往刘大山的仓库。
还是在那个小客厅,刘大山脸色严肃地的说道:“王老板,事情有点眉目了,我几个兄弟分头打听,绕了不少圈子,最后有一个在‘宏鑫’超市干活的老乡,偷偷传出来点风声。”
“宏鑫超市?”王建安眉头一皱,这是南坪片区一家规模不小的本地连锁超市,离“棚鲜生”南坪新村店大概就隔了两条街。
刘大山点点头:“我那老乡说,就在你们‘棚鲜生’开业后没多久,他们超市生鲜部的经理,就在内部开会的时候发过脾气。
说被你们抢了不少生意,尤其是那些注重品质的顾客流失严重。
还暗示
王建安的眼神锐利起来:“怎么个治法?”
刘大山摇摇头:“具体怎么操作,我那老乡级别低,接触不到核心。
不过,他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线索。
他说,大概在出事前两天,他偶然看到那个胡经理,下班后和一个绰号叫独眼龙的人在超市后门偷偷摸摸说话。
好像还塞给了对方一个信封,看起来挺厚的。
当时他没在意,现在出了这事,他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王建安记住了这个名字,“这个独眼龙是啥子人?”
刘大山解释道:“是这一片有名的混混头子,手下有几个人,专门干些替人平事、收债、看场子的勾当。
心狠手辣,派出所都几进几出了,黑皮跟他比起来,就是小打小闹。”
王建安心中豁然开朗。
所有的线索似乎都串联起来了。
竞争对手因生意被抢而心生怨恨,雇佣本地混混进行栽赃陷害。
这完全符合逻辑,患者家属是无辜的,蔬菜在离开店铺时是没问题的,问题很可能就出在顾客选购之后,到收银台结账之前的短暂时间里。
那个独眼龙手下的人,完全可以冒充顾客,趁店员不备,将事先准备好的致病菌喷洒或涂抹在特定的蔬菜上。
由于细菌感染有一定潜伏期,等顾客回家食用发病,时间上完全对得上,而且神不知鬼不觉!
“刘老板,这个消息太关键了。”
刘大山继续说道:“你先别急,现在这只是我们基于线索的推测,还是没有直接证据。
独眼龙那种人,嘴巴硬得很,没有铁证,他绝不会承认。
而且,就算他承认了,也没有宏鑫胡经理指使的证据,也很难把幕后黑手揪出来,他们完全可以推得一干二净。”
王建安冷静下来,知道刘大山说得对。
光有推测和间接线索,在法律上远远不够。
王建安虚心求教:“那……刘老板,你看接下来该怎么办?”
刘大山沉吟片刻:“这事,硬来报警,估计效果不大,反而可能打草惊蛇。
我倒是有个主意……独眼龙这个人,贪财好色,可以想办法套他一下。”
“怎么套?”
“找个面生的兄弟,假装是外地来的老板,想在这边办点脏活。
出笔钱让他去教训一下宏鑫超市的胡经理,就说是胡经理得罪了人。
在谈价钱和具体细节的时候,故意把话题引到之前让他办棚鲜生的那件事上,看他会不会得意忘形说漏嘴。
如果他能亲口承认,并且提到是胡经理指使的,就偷偷录下来,这就是证据。”
王建安听得眼睛一亮,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之前在蓉城王建安就用了相似的方法。
“刘老板,你看方不方便找人做这个事,需要多少费用,都由我来出,另外我再出一笔辛苦费。”
刘大山自信地笑了笑:“可以,你等我消息,快则一两天,慢则三五天,必有结果!”
几天后刘大山打来电话,告诉王建安拿到录音了。
王建安精神一振,立刻让尹彬继续跟进官方通报和门店声誉恢复的事情,自己则火速赶往刘大山的仓库。
“……录音就在这里,”刘大山将那个微型录音机推到王建安面前,“里面独眼龙亲口承认,是宏鑫超市的胡经理出钱指使他在你们店的蔬菜上撒料,目的就是搞臭你们。”
王建安激动的接过录音:“刘老板,太感谢你了。”
“你先别激动,证据是有了,你打算怎么办?直接找宏鑫那边私了?”他以为王建安会选择施压换取赔偿和私下道歉。
王建安却毫不犹豫地摇头:“他们用这种违法的手段栽赃陷害,企图致我们于死地,他要我们死,那他们也别想活。
而且只有通过官面上的手段才有可能彻底消除之前不实报道带来的恶劣影响。
相较于这些影响,私了的赔偿屁都算不上。”
事不宜迟,王建安立刻开始行动。
首先王建安和尹彬拿着录音证据以及卫生局的合格检测报告、宏鑫超市的相关信息,直接前往辖区派出所正式报案。
在报案材料中,他清晰陈述了棚鲜生被诬陷、声誉受损的事实。
并明确指出宏鑫超市员工胡某有重大作案嫌疑,并雇佣社会人员独眼龙实施犯罪行为,提供了录音作为关键证据,请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随后他们又主动联系媒体,在媒体面前,王建安首先展示了卫生局的合格报告,证明了“棚鲜生”产品的清白。
随后,他出示了报案回执,表明此事已进入法律程序。
最后,他还公布了部分录音内容,直指幕后黑手是竞争对手“宏鑫超市”的相关人员及社会混混。
王建安面对镜头和记者的话筒坚定的说道:“我们棚鲜生在此郑重声明,我们始终坚持品质至上,诚信经营。
对于此次恶意诬陷事件,我们感到极度愤慨,但我们也坚信法律和正义。
我们选择公开一切,不是为了炒作,而是为了彻底澄清事实,挽回我们受损的声誉,更是为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我们呼吁并相信司法机关会公正处理,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王建安的这一系列组合拳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对宏鑫超市的判罚倒是其次,主要是报纸上的报道,瞬间扭转了这个舆论的局势。
棚鲜生迅速恢复营业,也算是塞翁失马。
之前因为不实报道而流失的顾客,基本全部回归,更有大量之前不了解棚鲜生的市民,因为同情其遭遇以及赞赏其对病患的态度,纷纷慕名而来。
店铺的日均销售额和客流量,远超事件发生前的水平,创下了开业以来的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