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从养猪开始最爱吃苕皮

第165章 目标山城与罐头厂

周建军没有辜负王建安的信任,将分厂管理得井井有条。

生产出的猪肉品质稳定,很快赢得了保镇及周边乡上肉贩们的信赖。

甚至一些原本观望的和靠近县城那边的肉贩也纷纷转向李家沟的保镇分厂。

分厂门口每天清晨都排起了等候送货的板车、三轮车,场面颇为热闹。

张福德作为驻厂协调员,充分发挥了他为人活络的优势,将对外联络、工人生活安排等琐碎事务处理得妥妥帖帖。

让周建军可以全身心投入到生产管理中。

两人一主内,一主外,配合日渐默契。

看到分厂运转顺利,王建安悬着的心放下大半,便将更多精力转回李家沟大本营和蓉城棚鲜生的发展上。

棚鲜生这边,夏季“外采优品”的策略取得了预期效果。

虽然利润率远不如反季大棚蔬菜时期,但整个棚鲜生的销售额基本维持住了,没有出现断崖式下滑。

更重要的是,“棚鲜生夏天菜也好”的口碑逐渐树立起来,稳定了一批忠实的顾客群体。

王建平对采购蔬菜的品质把关越来越严,也越来越有经验,偶尔还能指出供应商种植上的一些小问题,让对方心服口服。

尹彬则继续在蓉城周边开拓着新的优质货源,并留意着彭县那边竞争对手的动向。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合作社内部士气高涨。

这天下午,王建安正在合作社办公室和张家安、老会计一起核算上个月保镇分厂的收支情况。

分厂第一个完整运营月实现了小幅盈利,虽然数额不大,但意义重大,证明了这个分厂设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张泽安看着报表,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看来建军那边干得确实不错,成本控制得挺好,第一个月就能打平还有盈余,比我们预想的要快。”

王建安叮嘱道:“嗯,建军是用了心的,不过,这刚起步,还不能松懈。

泽安舅舅,你跟福德舅舅说一声,让他提醒建军,一定要稳住质量,尤其是卫生和安全,千万不能出任何纰漏。”

张泽安点头应下:“晓得,我回头就打电话跟他说。”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推开,尹彬走了进来,脸色不像往常那样轻松,眉宇间带着一丝凝重。

今天送完菜他竟然直接来了李家沟,看来是有什么重大的事情。

果然尹彬进门就开口道:“彭县那边,又有新动静了。”

“哦?”王建安和张泽安对视一眼,都放下了手中的账本,“啥子新动静?”

尹彬拉过一把椅子坐下说道:“我今天在批发市场,和一个主要跑彭县线的批发商老陈聊天。

他偷偷告诉我,彭县那个‘大棚蔬菜协会’,最近搞了个‘统一育苗、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模式。

协会从外地引进了几个新的黄瓜、番茄品种,说是抗病性强、产量更高。

还组织了几次培训,请来的还真是山东那边的技术员,教他们怎么标准化施肥、用药。”

王建安眉头微蹙:“他们效果怎么样?”

尹彬摇摇头:“具体效果还不好说,毕竟才刚开始搞。而且现在都是露天蔬菜,没种大棚蔬菜,要下半年才晓得情况。”

王建安沉默了片刻,他没有急于发表看法,而是问尹彬:“三哥,除了这些,你还观察到彭县那边有啥子问题吗?任何细节都可以。”

尹彬仔细回想了一下,说道:“问题……硬要说的话,我觉得他们可能有点‘贪多嚼不烂’。

老陈说,他们现在露天菜主攻的就是黄瓜、番茄、辣椒这几样大宗菜,但因为追求产量,品种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单一。

而且,为了赶上市时间,有些农户可能用药还是有点猛,虽然协会要求统一,但底下人执行起来难免有偏差。

估计二天大棚也会出现相同的情况。”

王建安眼中闪过一丝亮光:“还有呢?他们有没有像我们棚鲜生这样打品牌的?”

尹彬摇摇头:“那倒没听说。他们现在主要还是靠价格和量取胜,菜拉过来都是混在一起批,没啥子品牌概念。最多就是说这是‘彭县蔬菜’。”

王建安点了点头:“我们还是需要开发更大的市场,三哥,你安排几个人去山城探探路,那边也是一个大城市,蔬菜需求量也很大。

今年下半年高速就会通车了,到时候运输也不是问题。”

之前棚鲜生没有向山城扩展的原因主要就是两个,一个是蔬菜产量不够,另一个就是运输不方便。

不过今年开始这两个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已经又有几个村和王建安签订了合作协议,由王建安安排人员教导他们建设大棚和种植蔬菜。

而且高速公路9月份也会全面开通,到时去山城也非常方便。

就在王建安为合作社蔬菜业务寻找新出路的同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悄然找上了门。

这天下午,王建安正在草莓母本圃里观察匍匐茎的生长情况,张泽安急匆匆地找来,脸上带着一种奇怪的表情,像是疑惑,又像是兴奋。

“建安,快回办公室,有客人来了,是县罐头厂的人。”

建安一愣:“县罐头厂?”

县罐头厂是本地的一家老牌国营企业,主要生产水果罐头和蔬菜罐头,在计划经济时代曾经风光无限,但近几年随着市场放开,经营状况大不如前。

他们来找合作社做什么?

张泽安解释道:“来了两个人,一个是供销科的科长,姓孙,另一个是技术员。说是想跟我们谈谈合作。”

王建安带着满腹疑问,跟着张泽安回到了合作社办公室。

只见办公室里坐着两个中年男人,一个微胖,穿着略显陈旧的中山装,是孙科长,另一个戴着眼镜,比较瘦削,是技术员。

见到王建安进来,两人连忙起身。

孙科长热情地伸出手:“这位就是王经理吧?久仰大名啊!我是县罐头厂的孙有福。”

“孙科长,你好你好,欢迎欢迎。”王建安笑着和他握手,请大家坐下。

寒暄几句后,孙科长说明了来意:“王经理,我们这次冒昧来访,是想看看,贵合作社生产的高品质草莓,有没有可能供应给我们厂,作为生产高端草莓罐头的原料。”

“草莓罐头?”王建安更加意外了。

合作社的草莓主要供应蓉城的零售市场,因为产量有限,一直是供不应求的状态,他还真没想过走加工的路子。

孙科长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苦涩,“不瞒王经理,我们厂这几年日子不好过。

老百姓现在选择多了,对我们那种传统的、糖水多果肉少的罐头不太买账了。

厂里想转型,开发点新产品,比如用真正好水果做的高端罐头,看能不能打开销路。

我们尝过你们合作社的草莓,味道确实好,比我们平时收的原料强太多了。

所以就想来问问,有没有合作的可能。”

王建安没有立刻回答,心里快速盘算着。

将草莓卖给罐头厂,好处是销售稳定,可以消化掉一部分产量,特别是那些品相稍次但口感不影响的水果。

但缺点是,罐头厂的收购价,肯定远低于零售价。

而且,一旦签订了供应合同,就可能影响到对零售市场的灵活供应。

王建安斟酌着词句:“孙科长,感谢你对我们草莓品质的认可。不过,我们的草莓目前产量还有限,主要供应蓉城的零售店,价格方面……也可能比罐头厂能接受的原料成本要高一些。”

孙科长似乎早有准备,连忙说道:“价格可以谈!王经理,我们既然来找你,就是抱着诚意来的。

我们了解过你们零售的价格,确实不低。

但我们厂这次是打算做高端产品,定位不一样,对原料的品质要求高,自然也愿意付出相应的成本。

只要品质稳定,价格我们可以比照你们批发价,甚至略高一点,都可以商量!”

王建安心中一动。

如果价格合适,这倒不失为一条拓宽销路、平抑风险的好路子。

尤其是考虑到草莓保鲜期短,遇到天气不好或者运输不畅的时候,容易造成损失。

有个保底的加工渠道,能增加不少抗风险能力。

旁边的技术员推了推眼镜,补充道:“如果合作顺利,我们厂对其他优质农产品也有需求,比如黄桃、蘑菇等等。未来合作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这句话,真正打动了王建安。

合作社的未来,必然是多元化发展。

如果能借助县罐头厂这个渠道,将更多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无疑具有战略意义。

王建安露出了笑容:“孙科长,刘技术员,合作的可能性当然是有的。

不过,我们需要更具体地谈一谈,比如贵厂具体的品质标准、需求量、收购价格、交付方式等等。

你看这样行不行,过两天,我带上几个人去贵厂拜访,到时候我们当面详细磋商?”

孙科长一听有门,顿时喜出望外:“太好了,王经理真是爽快人,那我们就在厂里恭候大驾!”

送走县罐头厂的客人后,张泽安忍不住问道:“建安,你真打算把草莓卖给他们啊?那你们的零售店那边会不会不够卖?”

“泽安舅舅,这事要看怎么谈。如果价格合适,我们可以将一部分品相达不到最高零售标准、但口感无碍的草莓供给他们。

这样既避免了浪费,又多了一条稳定的收入来源。

而且,你没听他们说吗,他们还需要其他农产品。

这是个机会,我们不能只看眼前这一点草莓。”

他顿了顿,眼神中透出深思:“或许我们合作社下一步,也该考虑一下农产品深加工的问题了。

总卖原材料,附加值还是太低。

不过这是后话,眼下先和罐头厂把合作谈下来再说。”

随后王建安找到尹彬,和他谈论了县罐头厂的事情。

尹彬得知后也表示了相同的担忧:“老孙之前来找过我,被我回绝了,我们现在的草莓差不多只够供应蓉城市场,哪儿有多的可以给他们嘛。”

王建安则表示问题不大,其他几个村的合作协议已经签订完了,下半年可以扩大种植面积。

几天后,王建安带着合作社的介绍材料,如约来到了县罐头厂。

罐头厂位于县城边缘,厂房显得有些老旧,但厂区内还算整洁。

孙科长和技术员早早就在门口等候,热情地将王建安迎了进去。

在厂的会议室里,双方进行了深入的谈判。

最终,双方达成了一个初步的合作意向:

棚鲜生将根据当年草莓产量情况,优先保证棚鲜生零售需求后,将剩余部分,主要是二级果,以略高于市场批发均价的价格供给县罐头厂。

罐头厂则承诺现金结算,并派员上门验收、运输。

合作先试行一年。

这个结果,双方都比较满意。

对罐头厂来说,获得了稳定可靠的优质原料来源。

对棚鲜生来说,开辟了一条新的销售渠道,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从罐头厂出来,王建安心情不错。

这次意外的合作,让他看到了在激烈市场竞争之外的另一条路径——与本地加工企业联动,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然而,就在他返回李家沟的路上,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前方路口,似乎是专门在等他,是霍文书。

霍文书迎了上来,语气急促:“建安,你可回来了。”

“霍文书,咋了?出啥事了?”

霍文书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说:“我刚从镇上开会回来,听到个消息,可能是个麻烦事。”

“啥子消息?”

“县里可能要全面整顿和规范屠宰行业了,据说要提高屠宰场的准入门槛。

所有屠宰场必须办理新的《屠宰许可证》,还有《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环保评估批复》等一系列手续。

达不到标准的,一律关停。”

听到这个消息,王建安舒了一口气,他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呢,原来就这:

“霍支书,这个问题你不用担心,乡上和保镇的屠宰场我本来就是按照超前规格修建的,肯定能满足县上的新要求,到时候去办证就行了。”

不只是屠宰场,就连养猪场一样,排污能力都是王建安按照未来的规格设计的,肯定能过审核。

主要就是看会不会有人使绊子,不过现在李家沟有刘副镇长关注,想来应该没什么问题。

不过这个消息还是给王建安提了醒:他们李家沟没问题,不代表其他地方也没问题,到时候其他屠宰场被关停,空出来的市场那就是天上天下来的馅儿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