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从养猪开始最爱吃苕皮

第166章 山城行

王建安的话让霍文书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拍了下自己的额头,脸上露出释然的笑容:“你看我,一着急都忘了这茬。

对对对,我们的屠宰场那是按照着最高标准建的,污水池、检疫间、急宰间啥都不缺。

我这是瞎操心了,一听‘整顿’两个字就慌了神。”

王建安递过一支烟,自己也点上一支,烟雾袅袅中,他的眼神却更加深邃:“霍文书,你这消息来得及时,不是瞎操心。

对我们来说,这非但不是麻烦,反而可能是个天大的机会!”

霍支书疑惑地看向王建安:“机会?”

王建安分析道:“你仔细想想,县里这次是动真格的,要提高门槛。

这意味着要关停一大批不合规的小屠宰场、私宰点,特别是那些卫生条件差、环保不过关的。

这些场子关停之后,他们原先占据的市场份额谁来填补?

就像保镇当初周老幺倒台一样,市场一下子空出来了。

到时候,像我们这种手续齐全、条件达标的正规军,机会就来了。

保镇这边我们已经站稳了脚跟,借着这股东风,说不定还能趁机把生意做到更远的乡镇去。

甚至……县城的边缘地带也可以想想办法。”

霍文书恍然大悟,眼睛猛地一亮:“哎呀!建安,还是你脑子转得快,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层呢!

这么说,县里搞整顿,是帮我们扫清障碍、铺路搭桥了?”

他兴奋得搓着手,仿佛已经看到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

王建安笑道:“可以这么理解。所以,我们不仅要积极配合,还要争取成为县里树立的‘规范化示范屠宰企业’。

这块牌子含金量很高,以后就是我们的活招牌。

这样,霍文书,麻烦你再多留意县里的具体政策什么时候正式下文,具体要求有哪些,特别是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

我们好提前准备申请材料,争取第一批把新证办下来,把示范点的牌子抢到手。”

“要得,包在我身上,我明天就去县里找我那个老伙计,让他有啥内部消息第一时间通知我。”

霍文书顿时干劲十足,腰板都挺直了,仿佛已经看到了李家沟屠宰场门口挂上“规范化示范单位”牌匾的景象。

与霍文书分开后,王建安没有立刻回家,而是沿着合作社门前新修的碎石路慢慢走着。

夕阳的余晖洒在他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

县里的整顿风声,加上之前尹彬带来的彭县竞争压力,像两条鞭子,抽打着他必须加快“走出去”的战略。

山城市场,这个在他心里盘算了很久的目标,必须尽快铺展开来。

那里人口密集,码头文化浓厚,消费潜力巨大,一旦打开局面,将是合作社一个质的飞跃。

回到合作社办公室,王建安立刻让张春城去叫张泽安、张华强、吴磨贵等核心骨干过来开会。

王建安告知了他们县里即将整顿屠宰行业以及县罐头厂寻求合作的消息,并详细阐述了他看到的“危机中的机遇”。

听说整顿可能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大家都兴奋起来。

张春城嗓门最大,摩拳擦掌地说:“太好了,这真是想睡觉就有人送枕头。

正好我们保镇分厂刚投产,机器都磨合得差不多了,产能还有富余。

要是周边乡镇、甚至县边上的市场空出来,我们完全可以接得住,到时候就怕猪不够杀哩!”

吴磨贵比较谨慎,抽着旱烟说:“机会是好机会,但也要稳当点,别到时候证没办下来,或者哪个环节出了纰漏,让人抓了把柄,那就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王建安点点头:“磨贵姑父提醒得对,打铁还需自身硬,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我们必须确保自己的证件、手续完全合法合规,每一个环节都挑不出毛病,不能留下任何把柄。

泽安舅舅,这事你来牵头,对照着可能的新的、更严格的要求。

把我们高龙乡和保镇两个屠宰场的所有环节,从生猪进厂检疫、待宰、屠宰、分割、冷藏到污水处理、废弃物无害化处理。

再仔仔细细梳理一遍,该补的材料提前准备好,该完善的制度立刻立起来。

特别是环保和检疫记录,一定要做到天天记、笔笔清,经得起随时抽查。”

张泽安郑重地应下:“放心,建安,这事我亲自抓,拉上几个细心的年轻人,成立个专门小组,保证不出任何纰漏。

我们的底子好,稍微整理一下,肯定能达标。”

几天后尹彬找到了王建安:“建安,我托人在打听了一下,山城那边的情况确实有点意思。”

尹彬摊开一张画得歪歪扭扭的地图,上面标注着几个批发市场的位置:“他们的蔬菜,很大一部分是靠周边区县供应,比如江津的青菜头、永川的豆芽、璧山的儿菜,都很有名。

当然,也有不少是从湖北、贵州那边通过水路运过来的。

几个大批发市场,像盘溪、菜园坝,规模都大得吓人,天不亮就人山人海,吞吐量惊人。

价格方面,确实如我所料,同等品质的蔬菜,比蓉城批发价普遍高5%到10%左右。

那边的人,特别是城里人,似乎更舍得在吃上花钱,喜欢味道浓、品相好的东西。”

王建安仔细听着,手指在地图上轻轻划过:“有没有了解到,那边对像我们这种有品牌、品质有保证的蔬菜,接受度怎么样?有没有类似的生鲜店?”

尹彬摇摇头:“这个暂时还打听不到那么细,普通的批发市场里,还是老样子,菜堆在一起卖,认人的多过认牌子的。

不过,据我那个熟人说,山城那边这几年变化快,盖了不少新楼,有些小区修得挺气派,估计跟蓉城一样,会有对高品质蔬菜的需求,就是不知道有没有人做起来。”

“嗯,”王建安点点头,心里有了底,“看来有必要亲自去一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这样,三哥,你安排一下,下周我们两个,再把李兵喊上。

我们三个人一起去山城待两三天,实地考察一下批发市场和几个主要居民区。”

尹彬应道:“要得,我这就去联系车,订住处。”

就在这时,张泽安也拿着几页还带着油墨味的文件兴冲冲地走了进来:“建安,好消息,县里关于屠宰行业整顿的征求意见稿正式下达了。

我仔细读了三遍,我们的两个屠宰场,硬件设施完全超标达标,甚至比他们要求的最高标准还好。”

王建安接过文件,快速但认真地浏览着关键条款,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好,硬件是基础,硬件没问题就好办。

我们要争取成为全县第一批拿到新证的,到时候,这就是我们最好的广告,比花钱登报还有用!”

一周后,一大早,尹彬和李兵两人便坐着车来李家沟接王建安了。

尹彬联系了一辆跑长途的顺风面包车,比坐班车灵活。

面包车颠簸在崎岖的国道上,窗外是连绵的丘陵和稻田。

下午三点多,车子正式进入山城主城区。

一下车,一股与蓉城迥异的热浪夹杂着江水潮气瞬间将三人淹没。

王建安看着高低起伏的房屋,心中也有些激荡。

这就是他未来想要开拓的市场,看起来充满挑战,也蕴含着无限商机。

山城特有的立体交通初现端倪,远处有缆车在楼宇间缓慢移动,近处是爬坡上坎的台阶路,公交车在陡峭的坡道上轰鸣着起步。

尹彬提前托人订了离盘溪批发市场不远的一家小旅馆。

旅馆在一条陡峭的石阶小巷里,门口挂着简单的招牌,条件比较简陋,但还算干净,关键是价格便宜,离市场近。

放下简单的行李,三人顾不上休息,灌了几口凉水,便决定去菜市场先摸个底。

王建安没有急于找人搭讪,他示意尹彬和李兵分头行动,约定两小时后在市场门口碰头。

他自己则像一个最普通的买家,慢悠悠地在各个摊位前转悠,眼神扫过每一堆蔬菜。

他仔细的留意着买卖双方的交谈方式和内容,试图捕捉这里的商业习惯。

李兵来到一个卖番茄的大摊位前,拿起一个番茄,并不急于问价,而是仔细端详它的果形、色泽,用手指轻轻捏了捏感受硬度,又凑近闻了闻气味。

摊主是个中年妇女,见李兵看得仔细,便招呼道:“小兄弟,买番茄嘛?我这番茄好,沙瓤的,味道浓!”

李兵笑嘻嘻的问道:“大姐,你这番茄是哪里产的嘛?啥子品种哦?”

妇女回答道:“璧山过来的,好品种嘞,你放心买嘛!”

两个小时后,三人在市场门口碰头,脸上都带着疲惫,但眼神充满了收获的兴奋。

李兵先开口:“我看了,这边的蔬菜品质整体上不如我们棚鲜生。

番茄个头不均匀,有些明显用了催红,;黄瓜口感不够脆嫩,叶菜损耗看起来比较大,不够新鲜。”

尹彬补充道:“我打听了一下,这边做批发生意,讲究个抱团和地盘。

几个大摊位背后都有点关系,或者跟产地有固定合作。

零散小户比较难做,结账方式有现结,也有压几天款的,看关系。

他们都说明年旁边要建更现代化的市场了。”

王建安综合着两人的信息,缓缓说道:“看来,山城市场确实有搞头。

高端品质的蔬菜在这里有空间,竞争不如蓉城那么激烈,或者说,竞争的方式不一样。

不过,水也挺深,人际关系和地盘意识比较强。

我们如果直接进来摆摊,难度不小。”

第二天,三人又起了个大早,凌晨四点就赶到批发市场,想看看早市的高峰期是什么样子。

眼前的景象更让他们震撼:成捆的蔬菜像不要钱似的被搬上搬下,价格波动也非常迅速。

他们亲眼看到一个批发商因为几分钟的犹豫,错失了一车好货,懊悔得直拍大腿。

看完早市,三人又按照计划,重点走访了几个新建的、看起来档次不错的居民小区周边。

他们发现,这些小区附近的菜市场或零散生鲜店,环境比批发市场好很多,蔬菜品质也普遍好一些,价格自然更高。

但依然缺乏像“棚鲜生”这样有鲜明品牌标识的标准化店铺,大多还是传统的摊贩模式,靠熟人生意。

在一个看起来挺高档的小区门口,他们甚至假装顾客,进了一家相对干净的生鲜店问了问价。

随后尹彬说出了自己的意见:“建安,我觉得可行。

我们要是能在这边找个合适的门面,把棚鲜生的模式复制过来,就冲这环境和品质,肯定能吸引那些讲究的住户。

价格哪怕比这里低一点,我们都有得赚。”

李兵也点头附和:“这边的菜,好多看着还不如我们棚鲜生的二级品,我们的优势很明显,就是这租金估计不便宜。”

王建安没有立刻下结论,而是说:“先别急下结论,优势是有,但困难也不少。

租金、水电、人工成本这些需要再详细摸底。

证照办理是个麻烦,之前我们进入蓉城的时候办证卡了半年多,不晓得这边会不会也这么麻烦。”

接下来的两天,三人分工合作。

尹彬继续深入打听商业信息,甚至通过关系,去拜访了一个在盘溪市场做了十几年批发生意的老板,虽然对方口风很紧,但还是透露出一些行业内的门道。

李兵则专注于品控方面的观察,跑了几个不同类型的菜市场,甚至买了些样品带回旅馆仔细研究。

王建安则通过几人打听到的消息,综合判断着进入山城市场的可能模式、切入点和风险。

返回的路上三人都还在交流着此行的见闻和想法。

王建安没有直接返回李家沟,而是直接去了县里的棚鲜生总部。

他们需要好好的讨论一下棚鲜生在山城的推进。

最后决定先派3个先遣人员过去,由尹彬领队,先过去负责办理相关的手续和物色零售店。

如果批发市场的证件不好办,至少要争取在下半年大棚蔬菜出棚之前把零售店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