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从养猪开始最爱吃苕皮

第163章 新厂与新店

王建安接着说出了更具体的规划:“我们合作社猪肉批发公司最初定的总股本金是三十万元。

去年初创时,我们募集了十万,加上这笔将近七万的补贴款,我们就能达到十七万。

距离目标更近了,而且,保镇分厂那边扩建、买设备,正需要资金投入。

这笔钱正好能解燃眉之急,让分厂尽快运转起来,产生效益。”

台下那些最初有些犹豫的社员,特别是跟着王建安从最初几头猪、几个棚干起来的老社员。

回想起这两年合作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程,对王建安的眼光和能力深信不疑,纷纷开始表态支持。

“建安说得在理,眼光要放长远!”

“我同意,跟着建安干,没错!”

当然,仍有少数几户心里打着小算盘,盼着能落袋为安。

但在绝大多数人形成的赞同声浪中,他们也清楚势不可违,勉强表示了同意,只是脸色不那么好看。

补贴款的使用方向确定后,大会接着讨论并通过了另一项重要决议:正式启动“李家沟绿色畜禽产品加工有限公司”的最终股权明晰和增持工作。

主要就是公司将回购部分早期社员的股权,并按照新的、更科学的方案进行最终分配。

同时设立激励股份池,用于吸引和奖励像周建军这样后期加入的优秀人才。

具体的股权重新核算和分配方案,王建安提议由他自己、张泽安、老会计以及社员公推的两名代表组成一个五人小组,仔细核算后,再提交社员大会讨论表决。

这个提议也得到了大家的同意。

大会一直开到深夜才散场。

社员们三三两两议论着离开,虽然有人因为没分到现金而略感遗憾,但整体气氛是积极向上的,对合作社的未来充满了新的期待。

王建安、张泽安、老会计等几人留在了办公室。

煤油灯下,张泽安感慨万千:“建安,想想两年前,我们还在为买那十几头猪崽的钱东拼西凑。这才多久,我们竟然都能讨论几十万的股本金了,真是像做梦一样!”

王建安点点头,脸上却并无太多轻松:“泽安舅舅,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后面的路,竞争会更激烈,对手会更强大,对我们管理能力的要求也会更高。”

股权改革方案的原则确定后,具体的核算工作繁琐而细致。

老会计带着账本,连续加班了好几个晚上,一笔一笔地核对从养猪场起步以来的所有账目。

王建安和张泽安等人则多次开会,商讨股权分配的具体细则。

既要承认早期社员的历史贡献和风险承担,又要兼顾后来者的现实投入,还要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平衡各方利益,力求公平公正。

几天后尹彬再次从蓉城带回了一个消息。

“建安,彭县那边,最近动静不小。

我通过关系打听到,他们那边几个搞得最早、规模最大的大棚户,背后确实有彭县蔬菜办公室的人在统一协调。

好像还打算成立个啥子‘大棚蔬菜协会’。

然后还从山东寿光那边请了有经验的师傅过来做技术指导!”

王建安目光一凝:“官方牵头成立协会?还请了寿光的技术员?”

这意味彭县的大棚蔬菜发展已经进入了组织化、规范化的快车道,其技术提升速度可能会超乎想象。

尹彬继续说道:“还有更关键的,他们现在的产量上得很快,已经不满足于将菜卖给批发商了。

听说他们正在主动和蓉城几家农贸市场管理方接触,想直接进场,设立批发档口,目标是供应蓉城市区的大宗需求!”

“直接设立档口?”王建安的心沉了一下。

这意味着彭县的蔬菜产量已经初步具备了规模化、稳定供货的能力,开始跳过像棚鲜生这样的二级批发商,寻求与更大型终端市场的直接对接。

这无疑会直接冲击到棚鲜生目前主要的经营模式和利润空间,长期来看,也会对李家沟合作社的蔬菜批发业务构成巨大威胁。

尹彬脸上忧色更重:“建安,如果他们真的成了,凭借产量和地缘优势,在普通的大路菜品种上,我们的批发生意肯定会受到很大影响。”

王建安沉默了片刻,手指急促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

尹彬带来的信息证实了他最坏的担忧,竞争比预想的来得更快。

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三哥,你这个消息非常及时,也非常关键。

这更说明,我们加快棚鲜生开分店的步伐,是完全正确的决策,甚至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紧迫。

批发环节的利润可能会被摊薄,风险会增大,我们必须把零售终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只有直接面对消费者,建立品牌忠诚度,才能最大程度地抵御批发市场的价格波动和恶性竞争。”

他对尹彬吩咐道:“三哥,你经常跑蓉城,接下来,你要多留意一下,蓉城其他新建的、入住率比较高的小区周边,有没有合适的铺面出租。

就按照翠湖苑的标准找,面积六十平米左右,门口最好能停车。

我们要争取在今年年内,再开出一到两家分店来,初步形成一个小网络。”

闻言尹彬点头应道:“嗯,要的,还是你有远见,当初坚持要开零售店。你放心,找铺面的事包在我身上,这段时间我送完菜就去转转!”

去年年初王建安提出要开零售店时,尹彬还觉得投入大、管理麻烦,不如批发省心。

但经过翠湖苑店一年的运营,以及眼安的眼光和判断力。

有了充足的资金保障和明确的股权激励预期,周建军在保镇分厂工地上的干劲更是十足。

到了四月底,赶在雨季来临之前,保镇分厂的主体工程终于顺利竣工了!

高大的红砖墙圈起了一片宽敞整洁的场地,地面全部用水泥硬化得平整光滑,下雨天也不会泥泞不堪。

坐北朝南建起了一排厂房,分别是待宰间、屠宰车间、分割包装间和冷库,冷库主体已完成,设备预留了接口和空间。

厂房窗户开得很大,保证通风和采光。

按照王建安的特别要求,污水处理池建在了厂区最偏僻的角落。

虽然增加了管道成本和占地面积,但这是取得环保合格证、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投入。

选了个天气晴好的日子,王建安带着合作社全体骨干前来验收。

看着眼前这座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屠宰加工厂,再对比记忆中原先周老幺那个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低矮破旧的摊子,无不感慨万千,心生豪情。

吴磨贵第一个冲进屠宰车间,摸着崭新的不锈钢屠宰台、吊轨和清洗设备,爱不释手,啧啧称赞:“哎呀呀!这才像个正经八百的厂子嘛!

看看这设备,比我们李家沟那个老屠宰场都要气派!”

张华强走到冷库的位置,用手敲了敲厚厚的保温墙体,满意地说道:“好!等二天把制冷设备装上,夏天最热的时候也不怕肉坏掉了,可以错开上市高峰,卖个好价钱!”

周建军有些紧张地跟在王建安身边,像个等待老师检查作业的学生,详细地介绍着每个区域的功能划分、设计考量和施工细节。

比如待宰区如何减少猪只应激,屠宰车间如何保证流水线作业卫生高效,污水处理池的容量和处理工艺等。

王建安边听边看,不时提出问题,周建军都能对答如流,显然对厂子的每一个环节都了如指掌。

王建安眼中赞赏的神色越来越浓。

最后,王建安用力拍了拍周建军的肩膀:“建军,这几个月,辛苦你了,干得非常漂亮!

这厂子,从无到有,建得像模像样,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交给你来管理,我一百个放心。”

周建军听到这高度的评价,黝黑的脸上泛起了红光,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建安哥,我……我就是按照你的要求……还有师傅们的指导……应该的,应该的……”

王建安笑着打断他:“好了,别谦虚了,接下来,就是设备安装调试和招工培训,要尽快让厂子运转起来,你有啥子计划和困难,现在就说。”

周建军显然早有准备:“建安哥,设备我都联系好了,是从市里一家经营不善倒闭的国营肉联厂淘换来的二手设备。

我和福德叔一起去看了好几趟,虽然旧点,但核心部件保养得不错,价格只有新设备的三分之一,特别划算。

招工的事,我也初步物色了七八个保镇本地人品老实,有屠宰经验的熟练工,进行了初步接触,他们都愿意来。

再加上从我们李家沟总部派过来的两个得力骨干带班,前期人手应该够了。

就是这购买二手设备和前期招工培训,需要一笔钱……”

王建安大手一挥:“钱不是问题,需要多少,你做个预算,直接找泽安舅舅批。

总的原则就是既要节约,也不能因小失大,要保证厂子能尽快地投入生产。”

周建军喜出望外:“太好了,谢谢建安哥,谢谢泽安叔!”

保镇分厂的顺利竣工和即将投产,标志着李家沟合作社的产业布局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从此,合作社在保镇及周边辐射区域的肉品供应将更加便捷、高效,运输成本也能显著降低,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

与此同时,合作社内部的股权明晰工作也在王建安的主持下稳步推进。

老会计带着人加班加点,终于将复杂的历史账目梳理清晰。

王建安牵头制定的股权分配方案草案也基本成型,其核心原则是“承认历史贡献,兼顾现实投入,激励未来发展”,并设立了5%的激励股份池。

五月初,合作社再次召开全体社员大会,专题讨论这份关乎每个人切身利益和合作社长远发展的股权方案。

王建安花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详细解释了方案的每一条款,每一个比例数字背后的考量和计算依据。

确保整个过程公开、透明,让每一位社员都听得明明白白。

经过大会充分讨论和个别条款的微调,这份精心准备的股权分配方案,最终以超过百分之九十五的赞成率高票通过。

大会结束后,社员们依次签字确认,领取了代表着自己在新公司中权益的股权证明书和增持协议。

王建安也暗暗松了一口气。

股权问题的妥善解决,消除了合作社未来治理结构上的一个重大隐患,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吸引和留住核心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个人也通过这次增持和方案设计,加强了对公司的控制力和影响力,确保了在关键时刻战略决策能够有效执行。

尹彬在蓉城为棚鲜生寻找新店址的奔波也很快有了结果。

他在城南一个刚刚建成入住不久,规模颇大的居民区“金桂园”周边,找到了一个非常理想的铺面。

铺面位于小区侧门的一条小商业街上,面积约六十五平米,结构方正,门口有较宽敞的人行道,稍微改造一下就能方便卸货。

王建安接到消息后,再次抽空去实地考察了一次。

他对这个位置非常满意,虽然租金略高,但考虑到小区的发展潜力和几乎空白的竞争环境,他当场签下了租赁合同,筹备开设“棚鲜生”二号店。

有了翠湖苑店的经验教训,二号店的筹备工作顺畅了许多。

装修风格延续了简洁明亮、突出“新鲜”特色的统一形象。

王建安决定二号店的店长不从外部招聘,而是内部培养。

他看中了在翠湖苑店学习能力强的女店员小李,李秀兰,准备提拔她担任二号店的见习店长。

同时,从李家沟本村挑选了两个机灵,踏实的年轻姑娘,送到翠湖苑店由王小英和周英华进行岗前培训。

王建安还特意编写了一份更详细的《棚鲜生门店运营手册》,从商品陈列、卫生标准、服务用语到安全防范,事无巨细,都有了明确规范。

王建安对王小英和周英华说:“开分店,最难的不是钱,不是店,是人。

一定要把我们‘新鲜、放心、服务好’的牌子打响。

二号店刚开始,秀兰经验可能不足,小英你和英华要多费心,经常过去看看,带带她们。”

王小英经过近一年的磨练,早已成熟了许多,她自信地点头:“二哥,你放心,我晓得的,秀兰姐很细心,肯定能行。”

周英华也表态:“我会帮小英一起盯着的,货源配送这块我协调好,保证两家店都不断货。”

五月下旬,选了个黄道吉日,“棚鲜生”芙蓉苑店在阵阵鞭炮声中正式开业。

开业酬宾期间,同样推出了八折优惠和会员积分活动。

虽然这个季节开业没有大棚蔬菜的反季优势,但进货渠道也是经过了层层筛选,保证菜品质第一。

开业当天生意就十分火爆,许多住在附近的居民跑过来看看这家新店。

李秀兰虽然初次独当一面,有些紧张,但准备充分,带着两个新店员忙而不乱,热情周到地接待着每一位顾客。

王建安和王小英在店里守了一整天,看到一切顺利,才稍稍放下心。

二号店的成功开业,标志着棚鲜生初步具备了连锁经营的能力,也为未来进一步扩张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王建安的计划是,在今年年内,争取再开设一到两家分店,初步形成在蓉城零售市场的网络布局,从而更好地抵御批发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

然而,市场的竞争从来不会停歇。

就在棚鲜生二号店开业后不久,尹彬带回消息。

彭县那边凭借地理优势,不止种大棚蔬菜,还种植旺季蔬菜,他们的蔬菜批发一年四季都不会断档。

不像李家沟5到9月会出现蔬菜断档。

尹彬有些忧心忡忡:“他们可以一直保持影响力,而我们的热度会在这几个月断档,这是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