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草莓分株
保镇分厂工地的那场风波,来得快,去得也快。
朱老五得了王建安帮忙修墙通管道的承诺,又惦记着将来厂子里招工可能有的机会,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非但不再闹事,偶尔路过工地,还会背着手,以“老邻居”的姿态跟周建军搭几句话,甚至呵斥那些想凑近了偷拿点小物件的顽皮孩子。
周建军心里觉得好笑,但面上还是客客气气,施工进度因此再没受到干扰,地基开挖、砌筑,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
自从邹建军被委任为保镇屠宰场负责人后,干活格外卖力。
每天天不亮就到工地,晚上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他不仅跟着请来的建筑老师傅学看图纸,还自己弄了个小本子,把每天的工作进度、材料用量、工人安排都记得清清楚楚。
张福德提着个大茶壶走过来,给周建军倒了碗凉茶:“建军,歇会吧,喝口水。
你这孩子,也太拼了,建安把工地交给你,是对你放心,以后还有更重要的管理工作给你,你可别把自己累垮了。“
周建军接过碗喝了几大口,用袖子抹了把嘴:“福德叔,我没事。建安哥这么信任我,我得对得起这份信任。
再说了,早点把厂子建起来,我们公司就能早点赚钱。“
张福德点点头:“话是这么说,不过该休息还得休息。
早上我过来的时候建安让我告诉你,说他明天要过来看看进度,还要跟你商量一下内部布局的事。“
周建军眼睛一亮:“真的?我正好有几个想法要跟建安哥汇报。“
工地上的工人们也都喜欢这个年轻负责人。
周建军不像别的包工头那样动不动就骂人,而是有什么问题都耐心解释。
在王建安的支持下,工钱也是每天结一半,压一半,其他工地都是工程完结后才结算。
这样一来,大家干活更加卖力,工程进度比预期快了不少。
自从朱老五事件后王建安中间又抽空去保镇看过两回。
见一切井井有条,进度甚至比预期还快了点,便把主要精力收回来,扑在李家沟大本营这一摊子事上。
今年没有出现倒春寒,开春后的太阳,一天比一天热,晒在人身上暖洋洋的。
大棚里,年前那批火红的草莓也到了罢园的时候。
只剩几个果子稀稀拉拉的挂在枝桠上。
这天上午,王建安带着父母和大哥大嫂钻进了1号大棚。
王建安用手指蘸了点桶里的粪水,搓了搓,对正在挑粪的王太平说道:“爸,这粪水还得再兑稀点,直接浇怕烧根。”
今天主要是指导父母和大哥给这些草莓母株追施“月子肥”,好让它们缓过劲儿来,为马上要进行的分株繁殖做准备。
“哦,那我再去兑点水。”王太平放下扁担,提起桶就往大棚角落的大水缸走去。
张玉清和王建平按照王建安的安排拿着小锄头,仔细地清理着草莓垄间的杂草,避免跟母株争养分。
王建安看着大棚里这些已经开始抽出新叶的草莓植株。
按照他的设想,今年至少要将整个1号大棚都扩种上草莓,如果分株繁殖顺利,可能还能在2号大棚也种一些。
这两个大棚都已经完成了升级,使用立体分层种植方式,2亩大棚实际使用面积能达到4亩左右。
这还是因为现在没有好的补光办法,得预留出空间透光。
如果有补光灯的话,2亩大棚实际使用面积能达到6亩左右。
到了下午,几人都在大棚里忙碌时,技术员小刘提着他的旧帆布包,走了进来。
几天前他说要回蓉城开会,汇报上一季的实验报告,今天终于回来了。
一进大棚小刘便兴奋地喊了起来:“建安哥,建安哥,天大的好消息!”
王建安直起腰,拍了拍手上的泥灰,笑着问道:“啥子好消息,实验数据非常好?”
之前王建安一直在忙保镇和蓉城棚鲜生的事,没怎么管理实验大棚。
只是偶尔听小刘说实验数据很好,但具体情况不清楚。
小刘从帆布包里掏出几个牛皮纸袋,还有一份盖着鲜红大印的通知文件:“不是实验数据,是批文下来了。
我们院里的黄瓜新品种'翠玉一号',还有辣椒新品种'川椒早丰',正式通过省里审定了。
这是红头文件,院里开了会讨论,第一批种子,优先供应你们李家沟合作社。”
王建安接过那份批文和种子袋:“太好了,小刘,这真是雪中送炭,我正琢磨下一季换啥种子好呢。
虽然去年种的也是县里从山东调来的种子,但明显和前年尹彬亲自去带回来的有区别,在抗病害方面,还差那么点意思。”
小刘扶了扶滑到鼻梁上的眼镜:“还有呢,建安哥,杨老师为了你们的事,专门在院务会上做了汇报。
院里最终特批了,考虑到你们合作社技术基础扎实,示范带动作用强。
允许你们在自用的基础上,可以繁育'翠玉一号'和'川椒早丰'的种苗,对外销售。
也就是说,你们以后不仅可以卖菜,还可以名正言顺地卖种子,卖秧苗了。“
“真的?”王建安也是有点诧异,虽然这个年代种子产权相关的法律还不太完善,一般私下倒卖种子都没什么事。
但这种倒卖的种子大部分都是植物留种,非常容易出现退化现象。
所以有授权还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正大光明的售卖,还能拿到原种,不用担心退化问题。
“对,千真万确!“小刘点点头,不过随即又正色道,“但是有条件的哈。
一是必须保证种子和幼苗的质量,不能砸了农科院的牌子,院里会不定期抽检。
二是销售范围暂时只能限制在本县境内,而且要登记买家信息,方便追踪。
三是售价要参照院里的指导价,不能胡乱涨价坑农。
不过,这已经是破天荒的优待了,好多正儿八经的种子公司都没拿到这个许可呢!“
王建安捏着那份盖着大红印章的批文,心里跟明镜似的。
这不仅仅是多了一条来钱的渠道,更是把李家沟合作社的技术水平和品牌形象,硬生生拔高了一大截。
以后棚鲜生的宣传更加有力了。
“杨教授和院里对我们真是没话说,小刘,你回去一定代我们合作社全体社员,好好谢谢杨教授!”
小刘嘿嘿一笑:“杨老师说了,这是你们自己挣来的。
你们把试验点搞得那么规范,数据记录都非常好,为这两个新品种顺利通过审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哦,对了,这是'翠玉一号'和'川椒早丰'最详细的栽培技术要点。
比上次我带来的初稿又补充了很多内容,特别是病虫害防治这块。
你们严格照着这个来,产量和品质肯定还能再上一个台阶!“
王建安如获至宝,赶紧接过资料,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
王太平蹲在一旁,虽然识字不多,但也凑过头去,下意识地就往腰间摸烟,刚掏出来,想起这是在大棚里,又讪讪地塞了回去。
两周后王建安一家人又来到1号大棚。
另外几个约好的社员也前后脚到了,都是合作社里公认的大棚种植的好的人。
大家互相打着招呼,脸上都带着好奇和期待。
去年看着王建安的草莓售卖价格高,今年他们也想要学着种植。
立体种植架上,度过寒冬的草莓母株已经焕发出新的活力,叶片墨绿厚实。
一条条红褐色的匍匐茎,从母株基部伸出来,顺着架子边缘垂落。
有的匍匐茎上已经长出了小巧玲珑的新植株,带着几片嫩叶,
王建安站在一架草莓前,招呼大家靠过来。
他轻轻捏起一根匍匐茎,顺着藤蔓指给大家看:“草莓扩种,主要就靠这个藤藤。
一棵优质的母苗,春天暖和了能长出好多根这样的走茎,一根走茎上,隔一段就能长出一棵新苗子。”
他边说边动手,找到一根匍匐茎上已经长出三四片真叶,
“像这种,叶子长开了,根须也冒出来了,就差不多可以分家了。”
说着王建安一只手拿着一把巴掌长的小刀,倒了点带来的白酒擦了擦刀口,算是消毒。
然后他用手托住小苗,捏住小苗下方连接母株的匍匐茎,刀口对准,一下干脆利落地切断。
“看,这就成了一棵能独立生长的幼苗了。”
王建安把带着点泥土的小苗托在手掌心,展示给大家,并补充道:
“分的时候要小心点,别把苗子根须弄断了,也别伤着母株。
要是看到哪棵小苗根还太少,就稍微等几天,让它再吸吸母株的养分,长结实点再分。”
接下来是栽种。
王建安早在前几天就已经在大棚角落里整出了一块长方形的苗床。
他拿起一个小铲子,在苗床上挖出一个小坑,深浅刚好能放下草莓苗的根团。
然后把刚分下来的草莓苗放进坑里,一只手扶着苗,让它的根须自然舒展开,不像团在一起的乱麻。
另一只手用小铲子把周围的细土回填进去,再用手指轻轻地把苗根部周围的土壤按实。
“埋土的时候也注意不能埋得太深,把新叶子埋住了,容易烂掉。
也不能太浅,根露在外面,风一吹就干了。
标准就是,土刚好把根埋住,最中间那个嫩芽尖尖必须露在外面。”
最后王建安拿来一个旧的喷雾器,调到最细的水雾状。
他对着刚栽好的草莓苗根部周围均匀地喷水,让水分慢慢渗透下去,使土壤和根系紧密接触。
这样不会因为水势太大把幼苗冲倒或者让疏松的营养土结块。
王建安事无巨细地交代着:“栽下去的头三五天,得用草帘或者旧薄膜在这苗床上面搭个小棚遮遮阴,别让日头直接晒蔫了。
每天早晚,就像我刚才这样,用细雾喷喷水,保持土皮湿润就行,千万别浇多了形成水凼凼。”
其他人一边看,一边问着。
“建安,这藤藤上的苗,是不是越大棵越好?”
王建安解释道:“那倒不一定,太老的苗子,看着大,活力反而差了,移栽后不肯长。
就像这种,根刚发出来白生生的,最有劲。”
“一棵母苗发这么多藤藤,会不会把母苗累垮了?”
“会的,所以不能光指望结过果的母株来繁殖。
最好专门挑一批长得好,去年没怎么结果或者结果少的,单独养起来做繁殖用的母株。
这些新分出来的幼苗,今年春夏好好养护,等到八九月份,就能移栽到正式的大棚里,年底就可以长草莓了。”
看完问完大家轮流上手实践。
一开始难免笨手笨脚,不是下刀犹豫切不断藤,就是埋土深浅掌握不好。
王建安在旁边看着,随时指点。
通过这种无性繁殖,效率很高,一亩草莓母株,这个春天扩繁出三四亩新苗问题不大。
明年合作社的草莓种植面积将实现飞跃。
随着其他村加入大棚种植行列,王建安不再要求李家沟的人必须种植蔬菜。
去年棚鲜生刚起步,棚鲜生主要的是大棚蔬菜,所以王建安和社员们说过,暂时不会教他们种植草莓。
不过今年年后又有好几个村来找王建安求教,王建安还是按照之前5队7队的情况和他们签订协议。
这样就不缺蔬菜,李家沟其他社员可以种植一些价值更高的水果了。
几天的时间过去了,尹彬照常来收菜。
收菜的间隙尹彬对王建安说道:“建安,这几天我在蓉城发现个情况。”
王建安问道。“哦?啥子情况?”
尹彬缓缓道来:“批发市场那边有商家黄瓜番茄这些也在批发了,比正常时间快了1个多月。
我怀疑他们也修建了大棚基地。
后来我打听了一下,他们是从彭县收的菜,然后我昨天专门去那边看了下。
有好几个地方都搭起了大棚,还有些地方陆续在修建,看样子规模还不小,不是一家一户在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