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从养猪开始最爱吃苕皮

第158章 年关忙碌

分红大会后,家家户户开始置办年货。

集镇上,扯布做新衣的、称糖打酒的、请香烛买鞭炮的,络绎不绝,大多都是李家沟的面孔,】。

孩子们穿着臃肿的棉袄,在村子里追逐打闹,口袋里揣着几毛钱的“巨款”,计划着买哪种鞭炮更响。

王建安家更是如此。

尹祥平和婆婆张玉清、大嫂冯彬蓉成了最忙碌的人。

大锅里煮着肉,院子里搭起的简易灶台上熏着腊肉、香肠。

空气中弥漫着柏树枝和橘皮混合的独特烟香,夹杂着肉类的咸香,引得大黄天天往家跑,大棚都不回了。

王刚穿着崭新的棉猴,像个小尾巴似的跟在妈妈和奶奶身后,好奇地看着挂满檐下、油光发亮的腊味,时不时踮起脚想摸一摸。

王建安抽空去了几趟乡信用社,跟进贷款的审批进度。

刘主任那边反馈说,材料已上报,县联社正在审核,让耐心等待,估计年后再有确切消息。

同时,他也让张泽安持续关注着县里关于保镇屠宰场协议转让的公示情况。

这天,王建安正在家里帮着劈柴,尹彬开着那辆风尘仆仆的货车回来了。

车斗里装满了从蓉城捎回来的年货,还有给王刚买的新玩具。

王建安接过尹彬递来的烟:“三哥,辛苦你了,这大过年的还跑一趟。”

尹彬咧嘴一笑:“辛苦啥,最后一趟了,送完就安心过年。

蓉城那边你放心,小英和英华把店打理得井井有条,年前生意火爆得很,存货都卖得差不多了。

他们年二十八关店,初八开门,我都安排好了。”

王建安点点头:“那就好。”

到时候妹妹也能回来了,说起来她也一年没回来过来了。

年三十这天,一大早,王建安就带着王刚,在大门框上贴上了春联和福字。

新房的瓷砖墙面和玻璃窗,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亮堂。

堂屋里,新买的彩电开着,虽然信号时好时坏,咿咿呀呀地唱着戏曲,却也给家里带来了热闹的背景音。

这可是附近乡里的第一台彩电,开机当天全村的人都来观看了,大家都对这个玩意儿啧啧称奇。

尹祥平和张玉清在厨房里忙得团团转,准备着一年中最丰盛的年夜饭。

冯彬蓉打着下手,王刚则在几个大人腿边钻来钻去,不时被塞一口刚出锅的炸酥肉或香肠。

下午,王小英回来了,二十八闭店之后她又去了周英华的家里,今天才回来。

两人上半年已经在蓉城定下了婚约,当时王太平和张玉清专门跑去蓉城见了周英华的父母。

傍晚时分,王建安在院子外挂起了大红灯笼。

堂屋的八仙桌上,碗碟层层叠叠地摆满了菜,琳琅满目,香气四溢。

一家人围桌坐下,王太平作为家长,露出了开怀的笑容,端起酒杯,说了几句吉祥话:“今年在建安的带领下,又是收获的一年。希望来年,一家人平平安安,继续赚大钱!”

“都好!都好!”众人纷纷举杯附和,连王刚也学着样子,举起自己的小碗,里面是甜甜的米酒,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窗外,零星的鞭炮声开始响起,远处传来孩子们嬉闹的声音。

屋内,暖意融融,笑语喧哗。

王建安看着众人脸上的笑容,这一年的艰辛与拼搏,在这一刻都化为了沉甸甸的幸福。

年夜饭过后,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

大家一直守岁到午夜,王建安带着王刚到院子里,点燃了一挂长长的鞭炮。

王刚又怕又喜,捂着耳朵,躲在王建安身后,只露出两只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

“过年喽!”不知谁家孩子喊了一嗓子,紧接着,整个李家沟仿佛被点燃了,鞭炮声此起彼伏,连绵不绝,宣告着新年的正式来临。

大年初一,天刚蒙蒙亮,王建安一家就起来了。

穿上新衣,先给王太平和张玉清拜年,王刚也像模像样地跟着学,乐得老两口合不拢嘴,塞给他一个大红包。

接着合作社的社员们开始互相串门拜年。

家家户户桌上都摆着瓜子、花生、糖果,人们互相道着“新年好”、“恭喜发财”,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孩子们则是最高兴的,口袋里的糖果和压岁钱渐渐鼓胀起来。

王建安作为合作社的带头人,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来家里拜年的人络绎不绝,除了本村的,还有5队7队等今年刚开始搞大棚的人,虽然他们才开始半年,但也都是赚得不少。

大家说着恭维话,打听着新一年的计划,言语间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王建安一一招呼,散着烟。

张泽安、张华强、吴磨贵等骨干也陆续来到王建安家,算是合作社核心层的一次非正式团拜。

几人坐在堂屋里,喝着茶,聊着闲话,但话题很快又不由自主地转到了合作社的发展上。

张泽安抿了口茶说道:“建安,过了年,买车和分厂的事就得抓紧了。我听说县里那边公示期快结束了,没啥意外的话,正月十五前后就能签协议。”

王建安点点头:“贷款那边我也问了,刘主任说问题不大,估计正月里就能批下来。泽安舅舅,新车的事,你多上心。

等钱一到,我们就去提车,对了,司机人选,泽安舅舅有眉目了吗?”

张泽安答道:“打听了一下,1大队还真有两个复员兵在部队开过车,技术没问题,人也可靠。

就是不知道人家愿不愿意回来。”

王建安说:“待遇给够,应该没问题。到我们这儿来离家近,还能照顾家里,到时候你去谈谈。”

张泽安应下:“好。”

吴磨贵插话道:“保镇那边,开了春就得动工改造。

建军那小子,过年这几天都没闲着,自己跑去那破场子里转悠了好几趟,又画了些图,我看他比咱们还急。”

王建安笑了笑:“急是好事,等协议一签,就先让他带个小工班进去,把里面的垃圾彻底清出来,该拆的危墙先拆了。

具体的改造方案,等贷款下来,请个懂行的师傅一起定。”

张华强表示赞同:“嗯,这样稳妥。”

几人又商议了些细节,直到晌午才各自散去回家招待客人。

年味在走亲访友和吃喝闲聊中持续了几天。

到了正月初六,年的气氛渐渐淡去,村里开始恢复日常的节奏。

合作社也准备开工了,大棚里的蔬菜需要采收,养猪场要清理,屠宰场要准备恢复生产。

正月十五元宵节,合作社简单聚了个餐,算是正式开工的动员。

王建安在会上明确了新一年的目标:顺利接手并改造保镇分厂,组建自己的运输车队,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争取让社员的收入再上一个新台阶。

大家听了,群情振奋,摩拳擦掌。

节后第一天,王建安就和张泽安再次去了县里。

果然,周老幺屠宰场的协议转让手续已经走完,他们顺利地与县国资办签订了转让合同。

以一万两千元的优惠价格,拿下了那块场地和地上附着物的所有权。

紧接着,信用社的好消息也传来了。

十万块钱的贷款正式批复下来,款项将分两笔拨付,第一笔五万用于购置车辆,第二笔五万待保镇分厂改造方案核定后拨付用于建设。

资金到位,事情立刻加快了步伐。

而那两位司机也同意来屠宰场当司机。

张泽安带着两人到市里的汽车销售公司。

经过一番比较和讨价还价,最终购买了一辆二手的“东风”牌的小型货车和一辆中型货车。

下午两辆东风货车终于开回了李家沟,停在合作社门口,引得全村人都来看热闹。

张春城摸着车门,爱不释手。

有了自己的车队,运输调度立刻灵活了许多,往保镇、施镇等地的货物配送效率大大提高。

另一边,王建安让张福德带着周建军,又从县里请了一个懂建筑的师傅,一起去了保镇屠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和测量,着手制定改造方案。

就在一切有条不紊推进之时,一天下午,王建安正在合作社办公室和会计对账,张春城急匆匆地跑了进来,脸色不太好看。

“建安,有点麻烦事。”

王建安放下笔:“怎么了?”

张春城喘了口气:“是施镇那边。我们不是一直往施镇几家饭馆和肉摊送猪肉吗?

今天我去送货,听到风声,说施镇本地也有两家去年开始搞养猪场的,联合了几个肉贩子,准备压价跟我们抢客户。”

王建安眉头微皱。

施镇市场是他们除了本乡和青岗乡之外,最早开拓的市场之一,一直比较稳定。

而且他们那边一直没有成熟的养猪人场和屠宰基地。

没想到突然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这倒是给他提了个醒,市场扩张不可能一帆风顺,越往外走,遇到的阻力可能越大。

王建安沉声问:“知道是哪两家吗?具体什么情况?”

“打听了,一家姓胡,一家姓马,都是施镇那边,每家都养了三十头多猪,规模倒是不大。

据说他们准备把猪肉价格每斤压低一两毛钱,跟咱我们抢生意。”

王建安沉吟起来。

价格战是最低级的竞争手段,但往往也最有效,尤其是在信息不透明、消费者对价格敏感的小乡镇。

如果对方铁了心要压价,短期内确实会对合作社在施镇的销量造成冲击。

张春城提议道:“建安,要不我们也降价?反正我们成本低,耗得起!”

王建安摇了摇头:“不能轻易降价,一来,降价容易涨价难,一旦形成低价印象,以后想恢复就难了。

二来,我们成本再低,也要保证合理的利润空间,恶性竞争对谁都没好处。

三来,我们降价,他们可能降得更狠,最后两败俱伤。”

“那咋办?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客户被抢走吧?”

“当然不能,他们想打价格战,我们就换个打法。你刚才说,他们联合的是几家肉摊?”

“对,大概三四家。”

王建安有了主意:“你明天再去施镇,不要直接找那几家被联合的肉摊。

去找另外那些还在我们这里拿货,或者观望的摊主,还有那几家老主顾饭馆。”

“找他们说啥子?”

“明确告诉他们,我们合作社的猪肉品质有保证,检疫严格,货源稳定,这是我们的根本,不会变。

那边之前没有屠宰场,现在办证没那么好办,我估计他们那边还是私宰,都没得检疫章。

我们还可以给他们提供更灵活的服务,比如,根据需要帮忙分割好,送些猪下水之类的副产品做搭头。

另外你再暗示一下,就说过段时间,我们可能会在施镇设一个直销点,价格会更优惠,而且保证是当天最新鲜的肉,欢迎他们到时候来进货。”

张春城眼睛一亮:“直销点?建安,咱们要在施镇也开分店?”

王建安笑了笑:“不一定真开,至少现在没计划,但这不妨碍我们先放点风声出去。

那些肉贩子最怕什么?

最怕的就是我们绕过他们直接卖肉。

我们一说要设直销点,他们心里就得掂量掂量,为了省那一两毛钱,得罪我们。

万一我们真把直销点开起来,他们还有没有生意做?”

“妙啊,我明白了,这就去办!”

王建安叮嘱道:“记住,话不要说得太满,似是而非,让他们自己去琢磨,重点还是要稳住那些相信我们品质的老客户。”

张春城领命而去。

几天后,张春城兴高采烈地汇报:“建安,你那招真管用,消息一放出去,那几家原本动摇的肉摊立马就不提降价的事了。

还主动跟我们套近乎,打听直销点是不是真的。

姓胡和姓马的那两家,听说后也有点傻眼,没之前那么嚣张了。”

王建安点点头,这只是权宜之计。

真正的竞争,靠的还是实力,不过他们最不缺的就是实力。

不论是肉的质量,还是服务的质量,王建安都有足够的自信。

正月末,保镇分厂的改造方案也最终确定下来。

王建安审看了图纸和预算,基本认可。

他决定,由周建军担任改造项目的现场负责人,老师傅做技术指导,张福德负责协调材料和后勤。

开工日期定在了二月初二,龙抬头,讨个好彩头。

二月初二这天,保镇那个废弃的屠宰场前,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开工仪式。

王建安带着合作社的几个骨干都来了。

周建军穿着一身旧工作服,精神抖擞,指挥着请来的施工队开始清理场地,拆除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