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从养猪开始最爱吃苕皮

第157章 风波暂息

棚鲜生店铺被打砸的风波,随着刘老四和刀疤两伙人狗咬狗,最终被警方一锅端而告一段落。

消息在翠湖苑周边传开,街坊邻里们议论了小半个月,渐渐被新的谈资所取代。

对于棚鲜生来说,最大的好处是周遭环境一下子清净了许多,再没有那些鬼鬼祟祟的打量和阴阳怪气的闲话。

剩下的几家小商铺,见识了这家新店背后“不好惹”的能量,哪怕心里还有些酸溜溜,面上也客气了不少。

王小英经过这一遭,褪去了不少小姑娘的怯懦,眉宇间添了几分沉稳和干练。

店里重新整饬过后,她听从王建安的建议,真的雇了一个本地下岗的老师傅来值夜班。

老师傅姓郑,为人老实本分,家里条件困难,对这份额外的收入十分珍惜,每晚都尽职尽责地守在店里。

有了这道防线,王小英心里踏实多了,晚上也能睡个安稳觉。

王建安在蓉城又待了几天,确认店铺运营完全恢复正常,后续也没有再起什么波澜,这才准备返回李家沟。

而尹彬早就回去了,他要主持收菜的大局。

他在蓉城这段时间,收菜都是先记账,还等着他回去结款呢。

临走前,王建安特意向王小英又仔细叮嘱了一番:

“小英,经过这次事,你也看到了,做生意不光是进货卖货那么简单。

人心叵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以后处事要更周全,遇到事情首先稳住,别慌,可以随时打电话回来问我。”

王小英点点头:“二哥,我晓得了。以前总觉得把菜卖好就行,现在明白了,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

周英华也接口道:“二哥,你放心回去吧,这边有我照应着,以后晚上没事我也常过来转转,绝不会再让小英和店里吃亏。”

交代完毕,王建安便踏上了归程。

回到李家沟,已是傍晚,院子里飘出饭菜的香味。

尹祥平正端着盆水往外泼,一眼看见丈夫,脸上立刻绽开笑容。

她迎上来接过王建安手里的旧挎包:“回来了?事情都处理好了?”

“嗯,都解决了,小英也没事了,店里的生意比之前还好。”

王建安简单说了结果,省略了其中惊心动魄的算计过程。

有些事,让家人知道结果就好,细节徒增担心。

儿子王刚跌跌撞撞地从屋里跑出来,嘴里含糊地喊着“爸爸”,一把抱住王建安的腿。

王建安心头一软,弯腰将儿子抱起来,用下巴上新冒出的胡茬轻轻蹭了蹭小家伙嫩嫩的脸蛋,逗得王刚咯咯直笑。

张玉清和冯彬蓉也从厨房出来,围着问长问短。

王建安不在这段时间,一大家子都在王家安的新家吃饭,张玉清更是住在这边。

听到王小英安然无恙,店铺生意更胜从前,都念了声“菩萨保佑”。

一家人围坐在堂屋的饭桌旁,吃着热乎乎的饭菜,听着王建安说起蓉城的见闻,当然是经过筛选的版本。

这种平凡的烟火气,让王建安连日来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这就是他奋斗的意义所在。

第二天一早,王建安就恢复了往常的节奏。

他先去了合作社办公室。

张泽安、张华强、吴磨贵等人早就等在那里了,见他进来,都关切地询问蓉城的情况。

王建安把大致经过又说了一遍。

“好,解决了就好,建安你出马,就没有摆不平的事。”

张华强笑道:“你是不知道,你走的这些天,保镇那边天天要货稳定得很。

周建军那小子,还真是个干活的好手,天天泡在屠宰场,跟着老师傅们学咱们的规矩流程,上手快得很。

人也实在,不耍滑头。”

王建安来了兴趣:“哦?他表现怎么样?”

吴磨贵接过话头:“确实不错,杀猪的手艺没得说,比我们一些老手还利落。

关键是态度正,让咋干就咋干,从不嚼舌根子提他幺爸的事。

大家看他是个实在人,也慢慢接纳他了。”

这倒是个好消息。

王建安点点头:“那就好,等保镇那边屠宰场拍卖的事有眉目了,就让他先去那边帮着筹备。”

接着,几人开始对接下来的工作做详细安排。

保镇市场的日常供应已经稳定,需要的是巩固和细化。

草莓的采收旺季已过,但大棚里的其他反季蔬菜长势正好,黄瓜、西红柿、小白菜等每天都有稳定的出货。

养猪场没有出什么病患,屠宰场的产能几乎天天满负荷运转。

张泽安提出忧虑:“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运输。我们就一辆拖拉机和几辆三轮车,要兼顾保镇和附近乡镇,实在周转不过来。

以后保镇那边屠宰场建好之后都没车送猪过去,总不能幺(赶)过去吧。”

王建安深以为然:“这事我早就想过了,公司要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运输队,我打算再买两辆货车,招几个可靠的司机。”

张华强咂舌:“买两辆?那得多少钱啊?一辆货车少说也得四五万吧?”

王建安:“这笔投资必须花,有了自己的车队,调度灵活,不仅能保证我们自己的产品运输,以后说不定还能承接点别的运输业务,增加收入。”

他看向张泽安:“泽安舅舅,这事还得你多操心。

你去打听打听,县里或者市里,哪有卖新车的,或者靠谱的二手车也行。

司机的人选,优先考虑我们本乡或者附近村里复员退伍的汽车兵,这种人技术过硬,人也相对可靠。”

张泽安应承下来:“要得,这事交给我。”

王建安继续说道:“还有件事,保镇那个屠宰场,县里那边一直没动静。

我寻思着不能干等。

泽安舅舅,这两天你跟我去一趟县里,再找找李科长,探探口风。

顺便也去信用社问问贷款买车的事。”

张泽安:“好,你看哪天方便,我跟你去。”

商量完正事,王建安又去大棚和养猪场转了一圈。

草莓架上还有一些晚熟的果子,红艳艳的点缀在绿叶间,但已不复之前的盛况。

这些将是今年最后一批草莓了。

养猪场里,猪舍干净整洁,现在加强了保暖措施,即使在这寒冬腊月,养猪场里也不是很冷。

看着这一切,从几头猪起家,到现在颇具规模的合作社,王建安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隔了一天,王建安和张泽安一起去了县里。

他们先到了工商局,找到了李科长。

李科长见到他们,很是热情。

寒暄过后,王建安问起周老幺屠宰场的情况。

“哎呀,王经理,你不来我也正想找机会跟你们通个气呢。

周老幺那个案子,基本查清了。

非法经营、卫生严重不合格、偷税漏税,还有指使他人寻衅滋事、故意毁坏财物,数罪并罚,判了七年。

他那几个动手的打手,也分别判了一年半到三年不等。”

王建安和张泽安对视一眼,心里都松了口气。

这个结果,算是彻底消除了后患。

王建安关切地问:“那他的屠宰场……”

李科长喝了口水:“正要跟你们说这个,县里研究了,那个场地和设备,评估价值很低,大概也就万把块钱。

考虑到你们李家沟公司是正规企业,有扩大经营的需要。

而且接手后有利于规范保镇的肉品市场,县里有意向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以比较优惠的价格处理给你们。

当然,程序还是要走的,需要公示一下,如果没有其他竞买人,基本就定给你们了。”

这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协议转让,价格优惠,比公开拍卖竞争小得多。

王建安强压下心中的激动,连忙道谢:“太感谢李科长和县里的支持了,我们一定好好干,绝不辜负领导的信任!”

李科长摆摆手:“别客气,支持你们这样的乡镇企业,也是我们的工作嘛。

你们回去准备一下相关材料,等正式通知,估计年后就能办手续。”

从工商局出来,王建安和张泽安都难掩兴奋。

张泽安满脸红光:“太好了,建安,这下保镇的分厂算是有着落了。”

王建安点点头:“嗯,比预想的还要顺利,接下来就是钱和人的问题了。”

回到乡里两人又去了信用社。

刘主任见到王建安,依然是笑容满面。

听王建安说明了来意,想贷款购买两辆货车以及准备接手保镇屠宰场的部分资金。

刘主任仔细看了王建安带来的公司近期财务报表和经营计划,沉吟了一下:“建安你们公司的发展势头确实很好,信誉也没得说。

这次要扩大规模,购置资产,我们信用社是支持的。

不过,这次金额比较大,我们需要开会研究一下,走个流程。

问题应该不大,但可能需要点时间,也需要你们提供更多的抵押或者担保。”

王建安规划了一下,大概需要十万块,在1995年无疑是一笔巨款:“没问题,刘主任,需要什么材料,我们全力配合。担保的话,大队可以给我们担保。”

之前开公司的时候白送了大队集体10%的干股,现在大队能派上用场了。

刘主任爽快地说:“好,有担保就行,你们把详细的贷款申请和用款计划书尽快提交上来,我们抓紧时间开会。”

回到李家沟,王建安立刻召集骨干开会,通报了县里的决定和信用社的初步意见。

大家听到保镇屠宰场能以优惠价格协议转让,都欢呼起来。

对于贷款十万块,社员们虽然觉得数额巨大,有些忐忑。

但经过了几次贷款,特别是今年初贷款30万的经历,现在也算有“抗性”了。

张春城第一个表态:“干!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有了车,有了分厂,我们的生意才能更上一层楼。”

众人纷纷附和:“对,建安,我们都听你的,你说怎么干就怎么干!”

接下来王建安带着人精心准备贷款材料,张泽安负责跟进县里屠宰场转让的手续,张华强和吴磨贵管理着日常的生产和屠宰业务,大家都忙得脚不沾地。

王小英偶尔打电话回来,汇报蓉城店里的情况,生意平稳有序,她也越来越有老板的样子了。

她还提到,周英华厂里似乎要开不下去了,他正在考虑,想来店里帮她一起干。

王建安听了,觉得这是好事,周英华稳重踏实,有他帮着王小英,自己更能放心。

这天,王建安正在合作社办公室核对账目,张福德兴冲冲地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一个年轻人,正是周建军。

张福德笑着说道:“建安,建军有事找你商量。”

周建军比起上次见面,气色好了不少,穿着虽然朴素,但干净整洁,眼神清亮,带着一股干劲。

周建军有些拘谨地打了个招呼:“王老板。”

王建安放下笔,示意他坐下:“建军,来了,坐。在这边干活还习惯吗?”

周建军连忙点头:“习惯,习惯,老师们傅们都挺好,肯教我,这的规矩我差不多都懂了。”

王建安点点头:“那就好,找我有事?”

周建军搓了搓手,似乎有些紧张,但还是鼓起勇气说道:“王老板,我……我听说县里要把我幺爸那个场子处理给我们公司了?”

王建安没有隐瞒:“嗯,是有这个意向,手续还在办。”

周建军抬起头,眼神恳切:“王老板,等盘下来改造的时候,我想去帮忙。

我知道哪里该加固,哪里该重修,下水道怎么改最省事……

我想看着它变个样子,变成像咱们李家沟这样正经八百的好场子。”

王建安静静地看着他,没有立刻回答。

张福德在一旁帮腔:“建安,建军这些天没事就琢磨那个场子咋改造,画了些歪歪扭扭的图,我看还挺像那么回事,他是真上了心。”

看着周建军略带窘迫的样子,王建安笑了出来:“你忘了我招你来的原因了嗦,保镇屠宰场以后本来就是要你负责,这些你肯定要去帮忙撒。”

闻言周建军也笑了:“要的,要的!”

看着他激动的样子,王建安笑了笑,摆摆手:“去吧,先把这边的手艺学扎实。”

周建军千恩万谢地跟着张福德走了,虽然当初王建安找他的时候说是让他负责保镇屠宰场。

但自从他来李家沟学习之后,还一次都没见过王建安,他以为王建安“变心”了。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进入了农历腊月。

年关将近,空气中开始弥漫起节日的氛围。

李家沟合作社也迎来了一年中稍微清闲一些的日子。

农村人开始杀年猪了,猪肉需求量开始减少了。

大棚蔬菜依然是抢手货,价格比平时又涨了一些。

合作社的社员们脸上都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虽然今年初几乎家家户户都背上了超一万的贷款,但现在临近过年,家里的存款早都够还贷款了,还了贷款之后最少的都有1万多的余额。

现在李家沟家家是万元户了。

这天,合作社召开了年终总结大会。

院子里坐满了人,男女老少,个个喜气洋洋。

王建安、张泽安等人轮流发言,总结了一年的成绩,公布了屠宰场的利润和分红。

虽然分红不多,只有几百块,但这只是半年的结果,而且大家卖猪是卖给屠宰场的,卖猪的钱相比去年是没有减少的。

当听到一个个令人咋舌的数字时,台下爆发出阵阵欢呼和掌声。

不少老人抹着眼角,感慨着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王建安看着台下那一张张朴实的笑脸,心中感慨万千。

他提高了声音,大声说道:“今年的好收成,是靠大家勤劳的双手干出来的,明年我们还要接着干,买新车,开分厂,我们的生意会越做越大,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台下群情激昂:“好!跟着建安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