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见义勇为

第一百七十六章见义勇为

周金贵攥着衣角,脸肌肉不停抽搐。

一阵犹豫,终于掏出皱巴巴的三元,把票子塞到江安手里。

陈娇玲牙根直咬,翻翻眼,磕磕巴巴挤出两块一毛,张望半天,又掏出零钱凑够!

“三块。”

“李学东,你的呢?”

江安把手一摊。

李学东脑门青筋跳,半晌,从棉袄暗袋里捏出三块钱。

杨大毛笑,一矮身,咔咔两步上去,捡起折好:“谢谢捐款,统统记到修桥公账上。”

“你给我等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李学东捂着脸,恶狠狠地吐下一句,转头就走。

陈娇玲跟上,周金贵阴着脸,拎起麻绳悻悻地回去打扣。

江安冲众人摆手:“别杵着了,趁热喝两口,继续干!咱抢冻前,把桩基全立起来!”

“中!”

人群齐声,吃完了肉汤,热火劲又翻了一层。

直到傍晚,木材终于砍伐完毕。

队伍排成一线,从林子里“吱呀吱呀”往下拖木。

到了半山的汇集口,张卫民披着军大衣,脚下雪靴绳勒得死紧,正站在背风坳里迎着。

“怎么着?”他扯着嗓门,“第一批料顺不顺?”

“顺!”江安走到近前,递了根烟,“队长,料够,斜撑也齐了。夜里咱能把一号墩的模板先支上。”

“好!”张卫民一吸烟,目光往后头一扫,正瞧见周金贵三人绷着脸往这边走,嘴里嘀嘀咕咕。

“张队长!”李学东先发难,“我们要反映问题!江安徇私,骄横,打人,还拿集体的肉私分!他把我们当牛马,侮辱知青!”

陈娇玲也尖着嗓子:“他还说要给我们登报!你们青山村这是欺负外来人!”

周金贵推了推眼镜,沉声:“修桥原是集体工程,他却把权力握在自己手里。我们建议撤掉他的总调度,让更懂技术的人来!”

“闭嘴!”

张卫民往前跨一步,盯着三人,怒斥道:“你们今天干了几捆?八字扣错了几个?斜撑多撑了几道?你们哪只眼睛看见他私分了?那锅肉是他冒雪打的,他请大伙儿喝两口汤,你们也喝到了汤!这叫私分?”

李学东一噎,脸涨得通红:“可他打人!”

“你先挑衅,先动手挑事,差点把麻绳点着,砸死人你赔命?”

张卫民嗓门陡然拔高,道:“我告诉你们,老子只管生产,不管你们这些鸡毛蒜皮!从现在起,滚回去干活!少一句嘴!这几天不算你们仨工分,食堂也没你们一口饭!想吃,自己家带窝窝头!”

“三天不算工分?!”陈娇玲尖叫,“你凭什么!”

“凭我是队长!”张卫民虎目一瞪,“再逼逼赖赖!”

“啪!”

他抬手就是一个干脆的耳刮子,落在李学东脸上。

李学东整个人僵住,半天没回过神。周金贵下意识后退半步。陈娇玲吓得怔在原地。

“滚!”

张卫民指着山路,“看见那一车木头没?一人单独背一根,背不到工地门口,今天谁也别想吃饭!”

三人脸色绿一阵白一阵,终究不敢再吭声,只能背起木头,歪歪扛扛往下走。

“队长有手段!”

杨大毛在旁边咧嘴,道:“刚刚那耳刮子太瓷实了。”

张卫民被逗笑:“少贫。今晚突击一把,先把一号墩立起来。明儿白天,二号墩、三号墩一起开干。后天早上,咱就见桥形了!”

“是。”

江安当即分派,安排起了任务:

“一班开模、二班扎筋、三班拌料,火炉子再添一口。夜里轮换,困了就喝口汤。注意安全,谁也别逞强!”

“中!”

随着指令下达,江安带着人连夜赶工。

白天风里抬料,夜里炉火旁拉线。

木架子在寒风里一点点拔地而起,模板一块块往上合,扎筋如笼,沙石如流。

江安的嗓子喊哑了,却始终把每一道关口盯得死:标高,缝隙,斜撑角度,模板背楞的紧固,浇筑时的坍落度,每一处都抠得严。

接下来几天,经过众人坚持不懈的奋斗。

三孔墩身全立住,横梁架起,桥面铺装跟上,护栏也按图打好。

雪停了,天像洗过,河面结着薄冰,桥身在晨雾里像一条直挺挺的脊梁,横在村口。

“成了!”

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嗓子,人群沸腾。

有人往天空放了一挂鞭,有人当场把手里榔头往地上一敲,“咣当”一声,笑出了眼泪。

张卫民翻着工账,笑得合不拢嘴:

“两天两夜,干出来了!江安!”

“到!”

江安把棉帽一抻。

“你小子,牛逼!”张卫民握住他的胳膊,往上抡了一把,“有本事,有章法,有担当!我张卫民服你!”

江安笑,眼底却有一道疲色:“大家伙儿扛着呢。没他们,图纸是纸,喊破嗓子也立不住。”

“都有,都是好样的!”

张卫民一转身,对着大伙儿吼,“今天起集体放假七天!各家回去歇歇,赶年前把屋里屋外拾掇好。工分照计!食堂这七天加两顿肉,给你们把劲儿补回来!”

“好!!”

人群叫得山响。杨大毛把帽子抛上天。

“队长万岁!青山村万岁!”

周金贵、李学东、陈娇玲站在人群背后,脸色比雪还灰。

三天工分没记,食堂也没他们饭,饿着肚子看别人兴高采烈,心里像窝了一把火炭。

可不管他们怎么咬牙,没人再把他们当回事儿。

……

热闹结束,众人也陆续散工。

江安把现场最后一圈转完,交代好看护和养护,才从河滩回了家。

一进门,热气扑脸,屋里炭火咝咝地响,窗上糊的新窗花透着红。

刘蓉正往锅里下手擀的面片儿,江大山坐在炕上抽旱烟,咧着嘴一个劲儿笑。

“回来了?”

刘蓉抬眼,先瞧见他脸上风裂的印,再瞧见他眼角的红丝,心里一酸,“累坏了吧,快坐下,先喝口姜汤。”

“娘,香着呢。”江安接过碗,“队里放了七天假。”

“那敢情好!”刘蓉眉开眼笑,“好好歇歇。”

门帘一掀,伊莉娜披着深色呢子短大衣出来,手里端着一盘切好的腌黄萝卜,眼睛亮亮的:

“我听见脚步声就知道是你。快,坐。”

她把盘子搁在炕桌上,人却一猫腰,俏皮地凑过来,“奖励。”

江安笑着把她揽过来,额头抵一下,又在她唇上亲了一下:“香。”

刘蓉啐了一口:“你俩避一避讳,这白天朗朗的,成什么样儿。”

“娘!”

伊莉娜脸红,偏又忍不住笑。

“咳咳。”

江大山背过脸去,故意装作看窗外,“这窗纸糊得真好,啧,真好……”

“你也不嫌闹!”

刘蓉端着面片儿过来,“行了,都坐下,吃饭吃饭。安子,今晚多喝半小盅。”

“好。”

江安把棉帽丢在椅背上,撸了袖子就要去端碗,“我来我来!”

“叩叩叩!”

院门忽然响起敲门声,短促而急,带着寒风的劲儿,像是有人冻得不行,拳头碰碰地敲得又快又重。

刘蓉和江大山对了一眼。

伊莉娜把碗搁下,疑惑:“这会儿谁来?”

江安眉心一紧,起身披上棉袄,抄起门后的铁锹,示意家里人别出声,侧身过去把门闩一提,拉开一条缝,寒气呼呼地灌了进来!

门缝一拉开,一个耄耋老头儿浑身带着雪沫子,肩上挑着扁担,前后挂着沉甸甸两个筐,胡子都冻出白霜来。

“江娃子?”老头子眯着眼一笑,牙口还利落,“哎哟,这么高了!我那会儿抱你,你还尿我一身呢!”

江安怔了下,立刻把门敞开,赶紧把扁担接下来:“舅老爷?您咋跑来了!外头冷,快屋里坐!”

“是我,是我。”老头子把雪拍了拍,脸上笑纹一层层,“从上河岔子这边过来,四十多里,脚底下利索,天亮就出门了。你娘说你们搬新房,我得来看看。”

刘蓉一听声音,忙从灶台那边探头出来:“哎呀,德顺舅老爷!咋不打个招呼!这大雪地,冻着了可不成!”

江大山也放下旱烟,迎上来就给老头子搀胳膊:“快上炕,快上炕,鞋先烤烤。”

老头子把筐往炕沿一搁:“不空来、不空来,咱农村不阔绰,都是家里攒的。”

他掀开草盖,里面有一块红彤彤的猪肉、两包玉米面、半罐猪油、十几颗红薯干、一袋黄豆、两把苞米糁儿,还有一小缸酸菜。

“有六个鸡蛋,今儿早下的,还是热的。”

“哎呀,舅老爷,这也太多了!”伊莉娜忙接过,手忙脚乱地往灶台那边端,“这肉我立刻汆水,切块炖上。”

老头子一眼就相中她,眯着笑道:“这就是你家里那位?俊俏,利索!听说还选上老师了?有出息,有出息!咱江家娃娃有福喽!”

江安被他前头一句“尿一身”给闹得脸有点红,挠挠头:“您还念叨这个呢,舅老爷!”

屋里一阵笑。

聚宝盆在炕沿下“呜”了一声,摇着尾巴在老头子腿边绕,像打招呼。

老头子笑得合不拢嘴:“这小老虎精气神够,嘿,一看就是跟你上过山的。”

“快烫脚、喝姜汤。”刘蓉把一碗姜糖水端给他,“这屋里暖和。”

老头子捧了碗,咕嘟咕嘟喝了两口,眼角的风霜才慢慢化开。

话头一热,人人都问起岔子那边的亲戚。

江安把筷子一搁,试探着道:“舅老爷,表舅咋没来?按理上次他身子骨硬朗得很。”

老头子笑容一顿,眼皮垂下了一寸,叹了口气:“唉!国梁他……这阵子身上不利落。”

“咋个不利落?”

江大山皱了眉。

“叔,到底发生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