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红星牌!新的风暴!

第一批从全新生产线上诞生的“红星牌特供牛奶”,被装在一只只崭新的、印着红色五角星的木箱里,由军管会的卡车,第一时间送往了中枢机关。

剩下的,则作为对所有参建工人的最高嘉奖,每人分发了两瓶。

孙大海和老张,这两位从头到尾参与了核心设备制造的老师傅,更是被特批,一人提了一小桶,足足有五斤。

孙大海提着那桶沉甸甸的牛奶,手都在抖。

这半个多月,他吃住都在工地上,跟着那个九岁的“小虎师傅”,没日没夜地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

他感觉,自己这辈子学的锻造手艺,都没有这半个月长进得快。

如今,看着亲手打造出来的“神机”生产出如此完美的牛奶,他心里那股子成就感,比当年自己儿子考上大学还要强烈。

“老张,走,咱哥俩喝一个去!”孙大海红光满面,拉着老张就要找地方。

老张也咧着嘴,笑得合不拢嘴:“喝啥酒啊,就喝这个!这玩意儿,可比什么茅台都金贵!”

两人找了个角落,也顾不上找碗,直接就着桶边,一人喝了一大口。

“咕咚!”

醇厚温润的液体滑入喉咙,一股浓郁纯粹的奶香瞬间在口腔里爆炸开来。

那不是普通的牛奶味道,那是一种带着草木清香和丝丝回甘的奇妙滋味,好像把一整个春天都喝进了肚子里。

温热的奶液顺着食道滑入胃中,一股暖流迅速扩散到四肢百骸。

这些天连轴转带来的疲惫,好像瞬间就被洗刷掉了大半。

“好奶!”孙大海咂咂嘴,忍不住爆了句粗口,“他娘的,这辈子没喝过这么好喝的玩意儿!”

老张也是一脸陶醉:“这奶,喝下去,感觉浑身都有劲儿了!怪不得能当特供!小虎师傅,真神人也!”

工人们的赞叹,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

当那些装在玻璃瓶里的“红星牌”牛奶,出现在中央首长、各部委领导以及苏联专家们的餐桌上时,一场真正的风暴,才算正式拉开序幕。

“这是什么牛奶?味道太棒了!”

“我从没喝过如此醇厚的牛奶,比我在莫斯科喝的最好的还要好!”一位苏联专家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思议。

“听说,这是我们自己建的厂子生产的?还是一个九岁的孩子设计的?”

“不可思议!这简直是工业史上的奇迹!”

赞誉,如同雪片一般,飞向了军管会。

周部长的办公室里,电话铃声几乎被打爆了。

所有喝过牛奶的单位,都在询问,都在申请,希望能增加供应量。

周部长放下电话,看着桌上那瓶已经空了的牛奶瓶,脸上露出了与有荣焉的笑容。

他知道,自己当初的决定,是何等的英明。

王小虎那个孩子,给他,给整个四九城,带来了一个天大的惊喜。

李兴华作为项目的直接负责人,这几天更是忙得脚不沾地。

他不仅要协调生产,保证特供的稳定,还要接待一波又一波前来参观、学习的兄弟单位代表。

西山农场,那个崭新的牛奶工厂,瞬间成了整个四九城的工业“圣地”。

每天都有卡车停在外面,一群群穿着各色工装的技术人员,在获得特批后,才能进入厂区,隔着玻璃,瞻仰那条神奇的生产线。

他们看着那不需要电力,仅靠水力和蒸汽就能高效运转的“神机”,一个个都像是被施了定身法,眼神里充满了震撼和狂热。

“原来机械还能这么玩?”

“这个设计思想,领先我们至少二十年!”

“回去得好好写个报告,咱们厂的很多设备,都可以借鉴这个思路来改造!”

“红星牌”牛奶,以及它背后的那座神奇工厂,像一颗重磅炸弹,在百废待兴的中国工业界,炸出了万丈波澜。

而作为这一切的缔造者,王小虎却好像一个局外人。

他把工厂的日常管理,交给了李兴华派来的一个可靠的退伍军官王大力负责。

技术方面,则由孙大海和老张这两个已经被他彻底折服的老师傅,带着一帮徒弟维护。

他自己,则重新回到了那份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中。

他带着弟弟妹妹,在灵草空间里,巡视着他们真正的王国。

百亩良田里,金色的麦浪翻滚,硕大的果实挂满枝头。

牛羊成群,鸡鸭遍地。

远处的海域,更是波光粼粼,充满了无尽的宝藏。

工厂的成功,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声望和最坚固的保护。

现在,他可以更安心,也更有底气地,去进行他下一步的计划了。

“哥哥,牛奶厂建好了,我们接下来要做什么呀?”王小花一边啃着一个灵气苹果,一边好奇地问道。

王小虎摸了摸她的小脑袋,笑着说:“接下来,咱们要让咱们的牛,吃上全世界最好的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