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必诛
齐国士民涌出丰收的喜悦,见不远处已入了齐军的奚人不敢噤声,心中更增得意之形,即便如此,也没敢要求齐军对那些奚人继续扬起屠刀——帝王的恩威皆由己施予,他们做臣民的,以礼伏地而观便好。
奚人的头颅被一颗颗垒砌起来,堆成一座小塔,将最后一颗安放好后,高长恭下马,对着高台之上行礼:“请至尊检阅!”
帷帐被玉尺拨开,流出珠玉轻荡声,万民皆欲张目,探查那统治自己的天子有多高贵,但双膝诚实地跪下,将头深深伏低于地。草香青涩,还有着腥膻味。
“嗯。”
至尊之声细不可闻,离得近了才听得到,甚至不太能听清,还是高长恭通过他的动作,判断至尊予以认可。
于是进入下一个步骤,士兵们取来千把长槊,将头颅一个个匹配上去。
槊上的红缨在空中飘荡,像是奚人被染红的长须,又像是细长的领结,任寒风吹拂,一同朝向北方,宛若灵魂欲往北兮,与佛像、仪仗交叠而立,煞是奇异。
士民们被这邪魅的杀景迷了神智,看得呆了,久久不能平静。
“诸邪避散!”
僧众大声念经,百姓从震惊中抽回神绪,这时候他们才发现,士兵们也没浪费那些无头的尸首,将他们堆叠起来,在高台之下铺起一条长道,而后匀开上百匹鲜红的丝绸,将人柱力全部盖住,形成一条血肉之路。
“阿弥陀佛!”
僧众婉婉道出一声,像是在承认至尊的高贵,又像是超度死去的奚人,梵音叹尽了荣华与生死。
高殷伸手,郁蓝笑吟吟地给他挽住,两人起身,从高台上缓步而下。两旁用锻铁打上扶手,扎在血肉里,它们被固定住,下方还有数不清的兵士们四肢抓力,像是传说中的八百罗汉,以各种稳固下盘吃准重心的姿势扶住整座肉梯,端是一副绝画。
“真是妙极……”郁蓝忍不住赞叹,她此生还真没见过这种场景,红绸之下传来的微微反弹的触感,让她新奇、惊讶、有些厌恶,更多的是不断涌出的征服的快感。
大家都是人类,但人与人是不同的,有的人汲取天下养分,为万民世代敬仰,而有的人就只能被掩盖在红毯之下,任上践踏,连名字都留不下。
权力几乎变身为了实体,在郁蓝的眼前凝结,她忍不住看向了高殷,他是善用权柄的神明,需得将他牢牢地抓紧。
端庄华贵的帝后踩着敌人的尸首来到人间,这像极了神话,臣民颤抖着,将这一幕刻在了心里,也会迅速地扩散出去,为月光王的传说添砖加瓦。
高殷携郁蓝登上了车,僧众念诵咒语,士兵护卫,百姓扶老携幼相随,来到不远处的一座山上,山势开阔,足以窥见方圆数百里。
上千杆长槊挑着首级,同样随行着,高殷一指:“就插在这里吧。” 士兵无言应命,将长槊按十步一杆狠狠凿在山上,令他们放眼远眺。
高殷看向士官百姓臣民,他们齐齐跪拜,脸色有欣喜、恐惧、有崇敬,还有茫然无知……
后世会如何评价自己呢?是小高洋,还是天可汗?
高殷思及此,便忍不住道:“鸿雁来归,齐土之提封如故!熊罴振旅,汉家之德威播闻!所获首功,遍立于山,此山便改名为奚望山,永垂凶逆之鉴戒,大泄神人之愤心!”
“噫吁嚱!我大齐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困不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明犯者虽远必诛!”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臣民山呼,敬仰溢至天边,吹起了狂风,摇动了彩云,也不知天上的高王与先帝能否听见。
众人下山,大军已经准备完毕,高殷翻身上马,接着将郁蓝也拉上,搂着她的腰:“咱们得快些回去了,出来了两月,太后与朝臣怕是急不可耐。”
郁蓝大笑着扬起马鞭,娥永乐率禁卫紧随其后,高长恭、延宗等将领吊在后方,统筹着大军。出征时拨发了七万士兵,从中留出一万,再多驻守三个月,剩余的六万人押送着俘虏的奚人,总共十五万的军队浩浩荡荡地朝着邺都行进。
这一万士兵也是有讲究的,士兵多为晋阳与天策府兵混杂,作为二军合流的试验场,而将领则多为高殷根据不良人和军中宪兵队的情记而择出的,晋阳勋贵子弟中不入流者。他们对高殷隐约有着意见,虽然不至于作乱,但总不能继续纵容。
因此高殷多授予了低级军官的职位,一来让他们多少捞到些好处,二来便就此让他们留在辽东继续做贡献,多吃些苦头,磨砺磨砺性子,将来才好大用。
虽然现在已经坐稳了皇位,晋阳的鲜卑势力也不抵触自己了,或者说抵触了也无用,还是要被高殷一支支摆弄。但在进行必要的清理后,高殷还是希望能切实掌控这支军队,为自己所用的,毕竟严格来说,他们才是齐国的根基,是一扫天下的强兵,没有必要把他们全部消灭。
高纬那种情况是晋阳兵团数次暴走参与政变下注所被迫反弹的大力清算,自己已经从源头上就扼住了晋阳军继续暴走的可能,现在地位又愈发稳固,是时候安抚了。
自营州还邺城约有一千四百里的距离,而这个时代的骑兵在兼顾马力和士兵体力的情况下,日行八十里是正常的速度,可以保证抵达目的地后仍留有战斗力。
然而这样就要耗去十七日,此时已经是二十五日,距离乾明二年还有六日,高殷只希望尽量在正月前赶回朝中,处理搁置的大批事务。
因此高殷命百保鲜卑卸去大部分装备,仅留下最低限度的武器和防护,而后带自己与皇后加速前进。
在全速的情况下,精锐骑兵的极限速度是一日一夜行三百里,当初高欢遣窦泰偷袭尔朱兆便是这个速度,百保鲜卑又是比这样的精骑还要强上一档的雄骑,因此即便有皇帝和皇后拖后腿,他们也保持着一日行进三百五十里的高速。
皇帝是最掉链子的,毕竟皇后出身突厥,怎么说也比皇帝的骑术好得多,但百保们不会明说,还是高殷自己发现了这种情况,主动提出和皇后一起坐在娥永乐的身后,用绳索把两人绑在他身上,才解决了拖延的问题。
于是他们感受到了一日行四百里的极高马速,就连皇后都已经受不了这样的奔劳,濒临崩溃了,高殷更是晕厥了数次。
好处就是,他们于腊月三十日抵达了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