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河北风云
“会稽张氏谋逆案结,诛三族“。
“崔公,南边传来的消息恐怕不止这些。“坐在下首的审乐压低声音,从袖中抽出一卷密函,递给对方叹息道:“我安排在襄阳的眼线送来急报,荆州蔡氏、蒯氏已经向朝廷递交了隐户名册。“
密室中顿时一片哗然。几位河北世家的族长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不可置信。
“蔡德珪这个懦夫!“清河崔氏的崔林拍案而起,案几上的茶盏被震得叮当作响,不屑的说道:“当年在荆州何等威风,如今竟向那暴君摇尾乞怜!“
不错,他们现在称呼秦寿为暴君了!
崔进抬手示意众人安静,他五十余岁的面容在烛光下显得格外冷峻。作为北方士族领袖,他深知此刻必须稳住人心。
“诸位不必惊慌。蔡瑁交出的隐户不过八千之数,以荆州蔡氏的根基,这不过是九牛一毛。“崔进缓缓展开密函,目光如刀般扫过每一个字。
“可朝廷已经派赵云进驻江夏,黄氏第一个低头了。“渤海高氏的高闵忧心忡忡的说道:“若朝廷如法炮制,派大军压境“
“所以我们必须先发制人。“崔进突然打断他,从怀中取出一幅地图铺在案上,招呼众人说道:“诸位请看,这是冀州、幽州各郡县的山川地形图。“
烛光下,地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红点。审乐凑近细看,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那些红点全是各地山寨土匪的据点。
“崔公这是.“
“自黄巾之乱以来,河北匪患从未真正平息。“崔进的指尖在地图上划出一道弧线,得意的说道:“黑山张燕虽降,其旧部仍散布太行。只要我们稍加资助,这些草寇足以让朝廷焦头烂额。“
密室中一时寂静无声。几位族长交换着眼色,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犹豫与恐惧。
“这可是谋反大罪啊!张氏灭门之祸就在眼前啊!“高闵声音发颤,声音之中带着恐惧。
崔进冷笑一声,说道:“高公以为我们还有退路吗?'摊丁入亩'一旦全面推行,在座诸位谁家不是要交出上万隐户?到时候田税翻倍,佃户流失,不出十年,我们这些百年望族就会沦为寻常富户!“
他猛地站起身,宽大的衣袖带起一阵风,险些扑灭烛火,大声说道:“诸位可还记得光武皇帝如何得天下?若无河北豪强支持,哪有东汉二百年基业!如今这暴君要断我们根基,难道我们就坐以待毙?“
众人听了脸上都露出异色。
想在前朝的时候,河北世家大族是何等嚣张,许攸等人都敢刺杀天子,皇帝的圣旨根本就不能在河北通行,哪怕是黄巾之乱,对世家的影响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在他们看来,皇帝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的强大,河北的世家大族联合在一起,还是可以抗衡皇权的。
崔进见众人神色动摇,趁热打铁地说道:“诸位,我们并非真要造反。只需让这些山匪闹出些动静,让朝廷知道河北不是好惹的。到时候,那暴君自然会明白,没有我们这些世家的支持,他的新政寸步难行!“
审乐沉吟片刻,缓缓点头道:“崔公所言极是。我们可以暗中资助这些山匪,让他们袭扰官道、劫掠税粮。朝廷若派兵围剿,我们便以协助平叛为名,要求暂缓推行新政。““妙计!“崔林拍案叫绝,道:“如此一来,我们既不用直接对抗朝廷,又能达到目的。即便事情败露,也可推说是匪患猖獗,与我们无关。“
高闵仍有些犹豫:“可那秦寿手段狠辣,若被他察觉.“
“高公多虑了。“崔进冷笑一声,道“河北地广人稀,山高林密,朝廷的耳目伸不到这里。再说,我们各家在地方经营数百年,上下官员哪个不是我们的人?“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称是。密室内的气氛渐渐热络起来,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崔进见时机成熟,从袖中取出一份名单:“这是我拟定的联络人选。张燕旧部王方、杜仲等人,如今仍在太行山活动。他们手下有数千人马,只要许以钱粮,必能为我所用。“
审乐接过名单,仔细查看后补充道:“我认识几个常山郡的游侠,可以负责传递消息。他们都是本地人,熟悉地形,不会引起官府怀疑。“
“好!“崔进满意地点头,“事不宜迟,我们分头行动。崔林负责联络冀州各郡的官员,务必让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高公负责筹措钱粮,以赈济灾民的名义调拨物资。“
众人又商议了一些细节,直到东方泛白才各自散去。崔进站在窗前,望着渐渐亮起的天色,嘴角浮现出一丝阴冷的笑意。
“暴君,你以为靠几道诏令就能动摇我们世家的根基?河北,可不是江南!“
与此同时,长安皇宫内。
秦寿正在御书房批阅奏章,突然打了个喷嚏。
侍立在一旁的贾诩关切地问道:“陛下,可是着凉了?“
秦寿揉了揉鼻子,笑道:“无妨。文和,河北那边可有消息传来?“
贾诩拱手答道:“探子来报,邺城崔氏近日频繁召集各世家密会,恐有不轨之心。“
秦寿放下朱笔,眼中闪过一丝寒光:“果然坐不住了。传令下去,让张辽加强边境巡逻,特别是太行山一带。“
“陛下英明。“贾诩犹豫片刻,又道,“不过,若世家真与山匪勾结,恐怕.“
“怕他们翻不了天。“秦寿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地图前,“朕早就料到会有这一天。河北世家树大根深,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他们是不会乖乖就范的。“
他转身对贾诩说道:“文和,传令李儒即刻秘密前往冀州,暗中调查世家与山匪的往来。记住,不要打草惊蛇。“
“老臣遵旨!“贾诩抱拳领命,深深的吸了口气,李儒可是一个杀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