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 失故国者所感(二)
“保留民俗吗?挺特别的关注点……”听了杨羽耀的回答的贺乾清露出了些许诧异后笑道。
和城里的本地人和外来者之间确实没有显示出明显的相互嫌弃厌恶的情况,这点贺乾清也注意到了。
不管这个“本地人”指的是他故国的遗民后裔还是此地被夏国吞并后早期进入此地再次扎根的夏国人,他们对于来到此地的其他地方的人表现出了友善和热情,而非嫌弃和厌恶。他们甚至很乐意和外来者坐一块儿聊聊天,谈谈自己的经历,听听外来者的故事。
不仅如此,那些遗民后裔和早期来到此处的夏国人的后裔之间,关系也表现得相当的融洽。以至于在一些食物的吃法上出现了混搭的吃法。
要知道,这种做法,对于一些地方的人来说是绝对不能忍的,就像披萨里面放菠萝,麻婆豆腐里面放草莓一般,被视为邪道的吃法。但如今的这些和城人会说,“哎呀我知道夏国的这种饼子有专门的馅料,但配那个国家流传下来的馅料也相当好吃的,不信你试试?”
“嗯,民俗。”杨羽耀轻轻颔首,说道。
“许多国家去征服其他国家,为了让被打下的国家的民众接纳自己成为这个国家的人的事实,不是常常会进行移风易俗嘛?通过强行改变语言使用习惯,衣着风格,教育等方面。让这些民众渐渐失去对原本国家的认同感,从而达到让这些百姓彻底融入这个国家的目的。”
“这种方式无疑是有效的,但这些当地的传统习俗,很多是为适应当地的状况而衍生出来的,对当地环境的一种适应力。那些入侵的统治者不会去考虑保留,或是结合这些民俗的好处,致使一些地方原本的民俗消亡。然后被傲慢反噬。”
“确实,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贺乾清赞同道,“当这些过去的经验丢失,若是要重新积累,便需要付出相当多的代价来换取。”
贺乾清曾记得,曾有一个国家吞并了这个国家北方的另一个国家,并且采用了移风易俗的方法来防止当地的百姓继续抵抗,为此,甚至将那地的房屋进行了拆除重建。
然而那年的冬天特别特别的冷,新建的这些房屋不是这地方原本的形制,无法抵御那么冷的天气,大量的百姓,甚至驻守在此的将士,都因此被冻死在了那个冬天。
“小耀你的语气,听起来并不喜欢谈关于国与国的争夺的吞并之事,即便胜利方是夏国,也觉得这不是好事?”敏锐地察觉到杨羽耀的情绪的贺乾清问道。
“嗯,我不喜欢。或许是因为那个没有灵气的世界的生活经历的缘故,我讨厌这种做法。在那个世界,太多的国家打着冠冕堂皇的理由去侵略别的国家,做出惨无人道的举动出来。”
“我所在的那个国家,曾经便是因为弱小,因为当时的统治者的软弱无能自私自利和不作为,遭遇了他国的入侵,那些狼豺虎豹侵占土地,摧毁民众,屠杀虐杀百姓。”
“其恶行,哪怕像我们这种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人只是了解相关记载,观看图片和影像,都会感到触目惊心和无比的愤怒。致使我会同情其他被入侵的国家,却也会怒其不争。”
“夏国出兵吞并了师尊你的故国,虽然其过程对于夏国的官兵,对于那些百姓而已和平得像是童话,但它的本质仍是入侵。或许也会有很多不甘亡国之人,只是我不知晓罢了。尤其是一开始,谁也不知道夏国会如何对待他们这些亡国之人。”
杨羽耀停下嘴里的话语,挪动了下自己的位子,虽然贺乾清还没有开口,但一个眼神,足以让杨羽耀知道他打算也进浴缸来泡澡了。这浴缸的尺寸做得足够大,容纳他们两个个头不算小的男子绰绰有余。
杨羽耀肯定贺乾清在定做这个浴缸时就考虑了可以让他们二人共浴故意订制那么大的,因为杨羽耀之前给贺乾清展示浴缸的模样时,用灵力凝聚出来的绝对是单人浴缸的模样,但这个浴缸被有意的做得加宽加长了。
宽敞的浴缸杨羽耀当然更加喜欢,就是不知道接下订单制作这个浴缸的工匠是否会感到压力巨大,毕竟要做的是这么巨大的一件陶瓷制品,这甚至可能是这个世界上目前单体体积最大的陶瓷制品。
“我有想过,”在贺乾清也进入到浴缸里,并拉着他的手腕让杨羽耀靠到贺乾清的怀里时,杨羽耀再次开口说道,“如果那个世界我所在的那个国家被入侵的早期,那些入侵者虚伪地假装对普通百姓好一些,是否就不会激起那么强烈的反抗和持久的抗争,就像……”
“那个世界的另一个国家,那个国家的百姓视他们之前的统治者为暴君,认为自己的不幸是当时的统治者造成了,故而接受了其他国家势力的洗脑,协助这些外国势力将他们本来的统治者给赶下台,欢天喜地地引狼入室。”
“那这个国家的百姓后面一定很惨吧?”贺乾清问道,杨羽耀点了点头。
“这个国家原本的统治者,当然也不是纯粹的,只属于那个国家的统治者,他背后有着另一个外国势力的支持。而他背后的势力,与将他赶跑,后面入侵这个国家的外国势力正好是敌对势力。”
“我也不认为他是一个好的领导者,但起码,他确实有借助他背后的势力让那个国家的人可以活下来。他为他们国家的人提供可以以极其低廉的价格购买食物的机会,却被民众视为苛待人们,剥削了他们的钱财来自己享受。”
“直到他们将他赶走,迎来了新的统治者,他们才发现,他们连原来那些便宜的食物也没有了。”
“一群如此愚昧可笑,而又自以为是的人。”听完这个故事的贺乾清忍不住如此评价那个国家的民众。
“这恐怕是绝大多数普通人难以避免的状态,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目光狭隘,加上确实不那么聪明。使得很多人都容易被错误的信息所蒙蔽。但如果国家有着有本事的领导者,能够正确引导民众和屏蔽有害信息,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事情发酵到这种程度的。”
杨羽耀不否认贺乾清的评价,但也给出了自己认为的,会导致普通百姓如此的原因。
“那么,小耀,你觉得你所在的那个国家曾经遭遇入侵时,那些入侵者用花言巧语哄骗那时的百姓,让当时也被自己的统治者折磨得痛苦百姓看到希望,是否也会落得和你后面提到的那个国家的结局?”贺乾清注视着道侣美丽的脸,问道。
“我认为不会,至少最终不会,诚然,即便那些入侵者一开始就表现出了对百姓们的剧烈恶意,依然会有抱有幻想觉得一味地退让妥协可行之人,有着贪生怕死立刻倒戈做入侵者走狗之人,也有贪婪得企图与虎谋皮不惜出卖亲友之人。”杨羽耀垂着眼眸答道。
“但这个国家悠久流传的文化刻在骨髓里的骄傲,让这个国家的人是不可能接受外来的统治者的。抗争必然会发生,只是……”
“只是这抗争能否成功,只是难断这抗争究竟要持续多久?”忍不住伸出手指刷了一下杨羽耀纤长的睫毛的贺乾清问道。杨羽耀再次点了点头。
“就像这个世界的人族抵抗鬼族,当人们彻底意识到对方根本不会给自己活路,必然会以死抗争。但就像小耀你说的,很多国家的百姓,他们所能接触到的东西有限,目光狭隘,是没有这样刻在骨子里的骄傲的。我故国的百姓便是如此。”
贺乾清的话语里,夹着一声不易察觉的叹息。
“他们也没有能生出骄傲的机会,弱小的国家更迭总是很快,一个小国能够快速崛起,往往都是因为拥有一群强大且骁勇善战的人们,可以将那些富饶的土地给纳入手中。然后是不断地战争。”
“扩张的战争,抵御外敌的战争。如果无法给这个国家带来较长时间的安宁,让百姓可以休养生息。那么只能用高压统治和暴力,威慑百姓产生足够供给战争的粮草,还有前线作战的士兵和劳工。”
“夏国的军队,强大到能够将周边虎视眈眈的国家给彻底打怕,打到老实很长一段时间。特别是那位淑帝,亲自带领将士打下了当今夏国近八成的国土。”
“以至于将他国震慑到一听说夏国军队要来,不管消息真假,都闻风丧胆弃国土逃亡。而足够广袤的耕地,又能在百姓不那么辛苦的保障了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物资的供应。”
“我的故国,自建立以来,战争不断,好在虽毗邻夏国,但当时的夏国以不热衷扩张领土,因此倒也容忍了当时不曾得罪过夏国的我故国的存在。只是,即便夏国容忍了它的存在,我故国仍需要不断地和周边其他国家不断地争夺土地。”
“我国的军队虽在那一片算是强的,但又不够强,因此土地不断地夺来又失去,能够供百姓稳定种植的土地少之又少。这使得产出难以有充足的量供给军队,国库里也没有足够的钱。因此不得不用越来越重的税赋去维持。”
“这样的情况,从建国之初,一直持续到了我祖父那辈。那之后,周边的除了夏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因为各种原因,都纷纷削弱消亡,不再是严峻的威胁了。”
“按理来说,这种情况,应当抓住机会好好休养生息一番,可君王,朝野,军队却迅速地堕落,尽情地挥霍放纵起来了。”
“所以师尊你之前说,你年少时的那位君王,已经是靠着先辈们留下的财富挥霍了。”杨羽耀听出了一些没有被贺乾清明说的信息,“师尊你的故国虽然国内本身的产出不足以供给军队。于是国家还靠以战养战,从其他国家掠夺了许多的资源来补充。”
“只是这样资源进一步强大了军队,富了国库,却始终没能惠及百姓。百姓依然背着高昂的税赋艰难谋生。只是恰好还没有到百姓们忍耐的极限,直到……”
“直到国库被挥霍殆尽,于是这些人,又重新将目光落在了百姓身上,想着如何进一步的敲骨吸髓。”贺乾清接着杨羽耀的话,说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