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孩子出生
巴黎的产房:跨越时差的守护
塞纳河的晚风带着初夏的暖意,吹进公寓的落地窗时,孙颖莎正对着战术本上的胎儿发育图发呆。\b!i·q¢i¨z*w¨w?.*c^o!m¨铅笔勾勒的小人儿己经有了清晰的轮廓,像颗攥紧的小拳头,旁边标注着“39周+2天”。玄关的电子钟跳成20:00,屏幕上北京的时间是凌晨2:00,她摸出手机,通讯录里“王曼昱”三个字被指尖摩挲得发亮。
紧急来电:跨越八个时区的机票
“喂?”王曼昱的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背景音里有球拍撞击球台的闷响——显然是在加练。孙颖莎握着手机的掌心沁出薄汗,听见自己的声音在晚风里发颤:“曼昱,我在巴黎。”
电话那头沉默了三秒,接着是球拍落地的哐当声。“孙颖莎你疯了?!”王曼昱的声音突然拔高,像在训练馆里喊暂停,“你在哪家医院?我现在就订机票!”
孙颖莎报出医院名字时,小腹突然传来一阵发紧的坠痛。她扶着餐桌慢慢坐下,呼吸越来越急:“别告诉王楚钦……他下周有世乒赛选拔赛。”
“你还替他着想?”王曼昱的声音带着哭腔,“去年混双决赛你崴了脚,是谁背着你跑了三公里找医院?是谁把你的战术板当成宝贝天天擦?孙颖莎你告诉我,这九个月你一个人怎么熬过来的?”
阵痛过去的间隙,孙颖莎望着窗外的埃菲尔铁塔。铁塔的灯光在夜空中闪烁,像训练馆天花板上的应急灯。她想起孕早期的孕吐,凌晨三点抱着马桶吐到胆汁都出来,只能攥着红色球拍缓解恶心;想起五个月时半夜腿抽筋,疼得在地板上打滚,最后抱着王楚钦送的贝壳手链才睡着;想起上周去医院做最后一次产检,医生指着B超单说“胎儿入盆了,随时可能发动”,她站在医院走廊里,第一次觉得巴黎的阳光那么冷。
“我没事。”她对着手机笑了笑,指尖划过战术本上“王楚钦”的名字——这是她每天必做的事,用铅笔写满他的名字,再用橡皮擦掉,像在和他对话,“就是……医院说进产房需要家属签字,我身边没别人。+小`说c~m¨s· ′更.新¨最^全.”
王曼昱的抽泣声透过听筒传来,混着匆忙的脚步声。“地址发我微信,”她的声音突然变得坚定,像要上场比赛,“最晚明天中午到,你给我老实待着,不许乱动!”
挂了电话,孙颖莎摸了摸隆起的小腹。小家伙在里面踢了踢,像在回应。她从抽屉里翻出个小小的红色襁褓,上面绣着个歪歪扭扭的乒乓球拍——这是她一针一线缝的,每天缝两针,正好缝到预产期。阳光好的时候,她会把襁褓铺在简易球台上,想象王楚钦看到时的表情,嘴角肯定会扬得老高,说“不愧是我闺女,从娘胎里就带球拍”。
公寓里的秘密:九个月的孤军奋战
王曼昱推开公寓门时,首先闻到的是草莓酱的甜香。厨房的灶台上摆着个玻璃罐,里面的酱己经见底,标签上是孙颖莎的笔迹:“第47罐,给小家伙补维生素”。客厅的简易球台上,铺着块瑜伽垫,旁边散落着几本孕期运动指南,书页边缘卷得像被反复翻过的战术本。
“你怎么瘦成这样?”王曼昱冲过去抱住孙颖莎,手指触到她凸起的小腹时,眼泪突然决堤。她记得去年离开北京时,孙颖莎还能轻松完成正手快带衔接,现在手腕细得能一把攥住,红色卫衣套在身上晃荡,像挂在衣架上。
孙颖莎拍着她的背笑,眼角却湿了:“孕期糖尿病,医生不让多吃。”她拉着王曼昱看冰箱,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孕妇餐:水煮蛋、清蒸鱼、无糖酸奶,“你看,我把自己照顾得很好。”
王曼昱打开床头柜的抽屉,突然停住了。里面全是孕检单,按日期排得整整齐齐,每张背面都用红笔写着胎儿的变化:“16周,会踢腿了,像王楚钦的侧拧”“28周,听力发育了,每天给她放混双比赛录像”“36周,头位了,准备好迎接世界”。最底下压着张B超单,胎儿的小手正攥着脐带,像在握球拍,旁边画着个小小的草莓。
“你就嘴硬吧。”王曼昱抹了把眼泪,拿起桌上的胎心监护仪。/l!k′y^u/e·d`u¨.^c~o?m+仪器里传来规律的“咚咚”声,像极了训练馆里的球落地声,“昨天是不是又宫缩了?”
孙颖莎的耳尖红了。昨晚凌晨两点,阵痛来得又急又密,她摸着墙壁挪到客厅,对着王楚钦的比赛录像深呼吸。屏幕里的他正在打决胜局,10:9时突然对着镜头比了个“7”的手势——那是他们的暗号,代表“我在等你”。她盯着那个手势,首到阵痛过去,晨光漫进房间。
“医生说明天住院,后天催产。”孙颖莎给王曼昱倒了杯温水,“你来得正好,帮我看看待产包还缺什么。”
衣柜的最底层,藏着个蓝色的待产包。王曼昱拉开拉链时,愣住了:里面除了婴儿用品,还有件洗得发白的蓝色运动服,是王楚钦的,领口绣着个小小的“钦”字;旁边叠着双红色的婴儿鞋,鞋底印着乒乓球拍的纹路;最底下压着串贝壳手链,第七片贝壳空着,红绳在末端打了个蝴蝶结。
“他赢了卡塔尔公开赛那天,”孙颖莎的声音很轻,像在说别人的故事,“我收到他的邮件,说‘第七片贝壳等你回来刻’。”她拿起那串手链,红绳在指尖绕了三圈,“我想等他拿到奥运门票,就告诉他一切。”
王曼昱突然抱住她,力道大得像要把这九个月的空白都填满。“傻丫头,”她的眼泪滴在孙颖莎的卫衣上,晕开一小片湿痕,“你以为他为什么非要打封闭参加选拔赛?他说‘赢了就能去巴黎备战,说不定能偶遇某个躲起来的草莓’。”
医院的夜晚:未寄出的短信
住院那天,巴黎下起了小雨。孙颖莎躺在病床上,看着王曼昱在旁边填各种表格,钢笔在“家属关系”一栏犹豫了很久,最终写下“挚友”。护士进来做胎心监护时,笑着说:“宝宝很活泼,心跳像打乒乓球。”
孙颖莎摸了摸肚子,小家伙又踢了踢。她拿出手机,草稿箱里存着条未发送的短信,是三个月前写的:“王楚钦,我们有宝宝了。她的正手肯定像我,反手像你。”每次编辑完又删掉,怕打扰他训练,怕他像上次崴脚那样不顾一切飞来,把来之不易的奥运积分赛资格弄丢。
“在想什么?”王曼昱削着苹果,果皮连成条长长的线,像她们从小一起长大的路。“你还记得吗?”孙颖莎突然笑了,“十岁那年省队选拔赛,我发烧到39度,是你背着我去考场,结果自己迟到被淘汰。”
王曼昱的手顿了顿,苹果皮断了。“你还好意思说,”她把苹果切成小块,摆成草莓的形状,“后来你拿了冠军,把奖牌挂在我脖子上,说‘这是我们俩的’。”她突然红了眼眶,“可这次,我不想再跟你分什么了,孙颖莎,你该让王楚钦知道。”
傍晚时,孙颖莎的手机收到条短信,是肖战指导发来的:“楚钦选拔赛第一,拿到巴黎奥运资格了。他说要去巴黎看你,我没拦着。”后面跟着个球拍的表情。
孙颖莎盯着那条短信,手指悬在回复键上,突然感到一阵强烈的宫缩。她抓住王曼昱的手,疼得说不出话,视线里的输液管渐渐模糊,只剩窗外的雨丝在灯光下晃,像训练馆里飘动的球网。
“别怕,我在呢。”王曼昱握紧她的手,另一只手忙着按呼叫铃,“医生说了你和宝宝都很健康,就像你打比赛时一样,总能赢到最后。”
护士进来检查时,笑着说:“宫口开了两指,可以进产房了。”孙颖莎被推往产房的路上,看见走廊的窗户正对着埃菲尔铁塔,灯光在雨里闪得温柔。她突然想起王楚钦说过的话:“等我们去巴黎打奥运,就站在铁塔上看日出,我给你剥三盒小龙虾。”
产房外的等待:跨越国界的默契
王曼昱在产房外的走廊里来回踱步,手机屏幕亮着和王楚钦的聊天界面。她编辑了又删,删了又写,最后只发了张埃菲尔铁塔的照片,配文:“巴黎在等你。”
凌晨三点,产房里传来婴儿响亮的哭声。王曼昱冲到门口,看见护士抱着个红通通的小家伙出来,笑着说:“是个女孩,六斤八两,很健康。妈妈也很好。”
她看着那个皱巴巴的小婴儿,突然想起小时候的孙颖莎,扎着两个小辫子,在训练馆里追着球跑,喊着“我要当世界冠军”。时光好像在这一刻重叠,那个曾经需要人保护的小女孩,如今己经成了勇敢的妈妈。
孙颖莎被推出来时,脸色苍白,却笑得很亮。“你看,”她虚弱地说,“像不像他?”小家伙在襁褓里攥着拳头,眼睛闭着,睫毛很长,像极了王楚钦睡觉的样子。
王曼昱握住她的手,眼泪又掉了下来:“等你好点,我们就告诉王楚钦。我己经查好了,他明天的航班到巴黎。”
孙颖莎的眼睛突然亮了。她摸出藏在枕头下的手机,草稿箱里的短信终于发了出去,后面加了张照片:刚出生的宝宝攥着她的手指,旁边放着那串贝壳手链,第七片贝壳上,用口红临时画了个小小的“钦”字。
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来时,窗外的雨停了。晨光漫进走廊,在地面上投下道金色的线,像球台的中线。孙颖莎望着窗外,仿佛己经看见那个穿着蓝色运动服的身影,背着球包奔跑在巴黎的街头,脸上带着她最熟悉的、势在必得的笑容。
王曼昱给小家伙换尿布时,发现襁褓里藏着个东西——是片新的贝壳,刻着个歪歪扭扭的“7”,显然是孙颖莎临产前刻的。她把贝壳串进手链,第七片终于填满,红绳绕了三圈,打成个结实的结,像个完成的约定。
“你说,”孙颖莎轻声问,指尖拂过宝宝的脸颊,“他会不会怪我没早点告诉他?”
王曼昱把手链放在宝宝的枕边,七片贝壳在晨光里泛着银:“他只会怪自己来晚了。”她想起王楚钦每次打比赛前,都会摸一摸球包里的草莓挂件,“有些默契,从来不怕时差和距离。”
产房外传来脚步声,越来越近,像训练馆里熟悉的脚步节奏。王曼昱看向孙颖莎,看见她眼里的光,像当年混双夺冠时,两人对视的那个瞬间——所有的等待、委屈、思念,都在这一刻有了归宿。
贝壳手链在晨光里轻轻晃动,七片贝壳碰撞的轻响,
像在说:真正的混双,是无论相隔多少时区,都能精准地接住对方的球;真正的家人,是不管走多远,总有个人带着你的姓氏,等你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