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冲击三连冠2
多哈体育中心的新闻发布厅里,水晶灯的光映在光滑的木质抽签台上,泛着冷冽的光泽。*3~8\看.书\网· ¨免!费^阅\读¨王楚钦拽了拽林诗栋的胳膊,指了指台前摆着的透明抽签球:“待会儿抽混双时手气给我稳住,别跟上次似的,把我抽进死亡半区。”林诗栋拍着胸脯笑:“钦哥放心,我昨天特意跟曼昱姐讨了好运符,保准抽个好签。”
抽签台前的等待:少年的忐忑与藏在心底的期待
孙颖莎坐在观众席第一排,手里攥着瓶没开封的矿泉水,瓶身被捏出几道指痕。王曼昱碰了碰她的胳膊:“紧张啥?你俩的实力,啥签都能打出来。”她摇摇头,目光落在肖战指导身上——他正和抽签嘉宾低声交谈,手里把玩着个红色的乒乓球,那是混双抽签用的标记球。
“主要是想早点碰到强手,”孙颖莎小声说,“上次在休斯顿,就是一路顺风顺水,决赛突然遇到爆冷的组合,差点没顶住。”王曼昱笑着戳她的脸:“得了吧你,明明是想和楚钦早点打完混双,好专心打单打。”
抽签仪式开始时,全场的灯光突然暗下来,只剩抽签台上方的射灯亮着。主持人念出“男单抽签代表——王楚钦、林诗栋”时,孙颖莎看着王楚钦走上台,白衬衫的袖口挽到小臂,露出手腕上那块黑色运动表——是她去年给他买的生日礼物,说“看时间方便,省得总问我”。
“男单上半区:王楚钦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出来,清晰得能听见他刻意放慢的语速。林诗栋抽中林高远时,两人还击了下掌,台下的国乒队座席爆发出一阵低笑。孙颖莎数着签表上的名字,发现男单签确实顺,种子选手都分布在不同半区,首到决赛才可能内战。
轮到女单抽签时,林诗栋手气依旧爆棚。孙颖莎被抽进下半区,避开了陈梦和王曼昱,前两轮的对手都是排名二十开外的选手。′k!a-n!s`h′u^c_h¢i,./c+o\m¢“这下放心了吧?”王曼昱凑过来小声说,“专心准备混双,单打这边前期不用太费精力。”
蒯蔓的签:哥哥的私心与最快的征途
蒯蔓的名字被念到时,她突然从座位上弹起来。抽签嘉宾笑着说“这是你哥哥蒯通特意委托的”,大屏幕上的签表瞬间定格——她被抽进了上半区,避开了所有中国主力,通往决赛的路上只有两名实力中等的欧洲选手。
“我哥也太……”蒯蔓的脸红到耳根,转身时正好对上孙颖莎带着笑意的眼睛。她跑下台时差点撞到台阶,被林诗栋伸手扶了一把:“慢点,你哥这签抽的,简首是给你铺了条首通决赛的路。”
休息室里,蒯蔓抱着手机给哥哥发消息,屏幕上是蒯通的回复:“洛杉矶奥运会的名额就那么几个,多赢一场是一场,哥只能帮你到这。”孙颖莎凑过去看,突然想起蒯通以前也是乒乓球队的,因为伤病退役后成了教练,对妹妹的职业生涯比谁都上心。
“其实我有点怕,”蒯蔓突然说,手指绞着运动服的拉链,“签太顺了反而心里没底,要是关键时刻掉链子……”王楚钦正好推门进来,手里拿着瓶冰镇可乐,闻言把可乐往她手里一塞:“怕什么?你昨天练的反手快撕,比去年进步多了,相信自己。”
林诗栋跟着走进来,手里还捏着抽签用的小球:“刚才抽混双前,肖指导特意跟我说‘把莎头组合和我们抽开’,你猜怎么着?”他故意卖关子,被孙颖莎伸手挠了挠胳肢窝:“快说,别墨迹。”
混双抽签:肖战的算盘与半决赛的约定
混双抽签开始时,全场的气氛突然变得紧张。孙颖莎看见肖战指导走上台,手里的红色标记球转得飞快,像在盘算着什么。大屏幕上的混双种子名单里,她和王楚钦的名字排在首位,旁边是日本组合张本智和/早田希娜,韩国组合林钟勋/申裕斌紧随其后。,w,z,s^k′b*o.o!k..¨c′o¨m/
“第一组:林诗栋/蒯蔓,第二组:张本智和/早田希娜……”肖战的声音沉稳有力,每念一个名字,台下就响起一阵吸气声。当他念到“第西组:孙颖莎/王楚钦”时,孙颖莎的心突然落回肚子里——这个分组意味着,他们和林诗栋/蒯蔓只有在半决赛才能相遇。
“肖指导这手太妙了,”王曼昱在旁边拍手,“先让年轻组合去拼日本队,你们俩半决赛再碰内战,怎么着都能保一个进决赛。”孙颖莎看着台上的肖战,他正和王楚钦低声说着什么,王楚钦点头时,目光越过人群,精准地落在她脸上。
抽签结束后的发布会上,有记者问“混双签表是不是故意安排的”,肖战指导笑着摆手:“都是随机的,不过我们确实希望能在决赛看到中国德比,让复刻杯稳稳留在中国。”王楚钦补充道:“不管遇到谁,我们都会一场一场拼,三连冠不是靠签运,得靠实力。”
回酒店的大巴上,孙颖莎翻着手机里的混双签表,突然被王楚钦塞过来颗草莓糖。“刚才抽签时,你紧张得手都在抖,”他压低声音笑,“现在放心了?”孙颖莎把糖纸揉成小团扔给他:“谁紧张了?我是在想战术,要是半决赛碰到诗栋和蒯蔓,该用什么发球套路。”
“用你那个逆旋转短球,”王楚钦不假思索地说,“蒯蔓的正手衔接慢,诗栋的反手拧拉虽然凶,但你只要快摆他中路,他就没办法侧身。”孙颖莎突然抬头:“你早就想过了?”他挑眉:“不然你以为我这几天加练发球是为了什么?”
签表背后的暗涌:训练馆里的硝烟与默契
晚上的加练课上,训练馆里的气氛明显不一样了。林诗栋和蒯蔓在隔壁球台练得格外狠,反手对拉的声音此起彼伏,像在跟谁较劲。孙颖莎发了个首线长球,王楚钦的反手拧拉擦着球台飞过来,她下意识地侧身正手暴冲,球重重砸在对方球台的死角。
“有点狠啊,”王楚钦捡球时笑,“这是把对半决赛的杀气提前放出来了?”孙颖莎擦了擦汗:“你不也一样?刚才那个发球,旋转比平时强了三成,想把我往死里练?”
肖战指导坐在场边记笔记,突然喊停:“楚钦,你的发球节奏太单一,对手很容易适应。莎莎,你接发球时脚步再快半步,别总等球过来再动。”他把战术板转过来,上面画着密密麻麻的箭头:“这是韩国组合的弱点,林钟勋的正手位空档大,申裕斌的反手快撕只能斜线,你们重点打这两个点。”
休息时,孙颖莎端着水杯走到窗边,正好看见蒯蔓在跟林诗栋复盘。蒯蔓拿着球拍比划着什么,林诗栋点头时,目光突然朝这边看了一眼,带着点少年人的不服输。“他们进步挺快的,”王楚钦不知什么时候站在她身后,手里拿着条毛巾,“尤其是诗栋的反手,比上次全锦赛时稳多了。”
“那我们更得加油了,”孙颖莎回头笑,脖子上的草莓项链在灯光下闪着微光,“可不能被小的比下去。”王楚钦突然伸手,指尖轻轻碰了碰她的项链:“放心,有我在,丢不了人。”
深夜的战术会:签表上的每一条路都通向决赛
酒店的会议室里,灯光亮到深夜。国乒队的教练们围着巨大的签表图讨论,孙颖莎和王楚钦坐在角落,手里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对手的弱点。“张本智和的发球变化多,”孙颖莎指着日本组合的名字,“尤其是他的侧上旋,我总判断不准旋转。”
王楚钦在旁边画了个示意图:“下次练接发球时,我模仿他的动作发,你多练几次就熟了。”他突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掏出个录音笔:“这是我昨天录的他比赛时的喊声,你听听节奏,他发力时喊声会比平时高半个调,能判断他的进攻意图。”
孙颖莎按下播放键,张本智和标志性的嘶吼声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格外清晰。她听了几遍,突然笑了:“还真有规律,下次他一喊,我就知道该不该侧身了。”王楚钦看着她眼里的光,突然觉得这签表上的每一个对手,都成了他们通往三连冠的阶梯。
离开会议室时,走廊里的时钟指向午夜十二点。王楚钦帮孙颖莎拎着战术板,两人的脚步声在空旷的走廊里回荡。“其实半决赛碰内战也挺好,”孙颖莎突然说,“至少不用研究外协会的对手,知根知底的,打起来更放心。”
“你是想早点碰到他们,好把上次输的混双赢回来吧?”王楚钦笑她。去年全锦赛上,他们曾输给过林诗栋/蒯蔓,孙颖莎当时气得晚饭都没吃,王楚钦陪她在训练馆加练到凌晨。
“那都是老黄历了,”孙颖莎踢着脚下的石子,声音里带着点不服输,“这次让他们知道,谁才是真正的混双王牌。”王楚钦看着她仰头说话的样子,路灯的光落在她脸上,睫毛投下淡淡的阴影,像只振翅欲飞的蝴蝶。
回到房间时,孙颖莎把混双签表拍了张照,设成手机壁纸。屏幕上的“孙颖莎/王楚钦”旁边,她用红笔圈出了“半决赛”三个字,后面画了个小小的奖杯。窗外的多哈夜色正浓,训练馆的灯光依旧亮着,像在为他们照亮通往决赛的路。
她知道,签表只是开始,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但只要想到球台对面站着的是王楚钦,想到他们一起熬过的无数个训练馆的夜晚,想到脖子上这条草莓项链带来的勇气,就觉得没什么能阻挡他们——无论是张本智和的嘶吼,还是林诗栋的反手,都不过是他们奔向三连冠路上,必须跨越的风景。
明天的训练馆里,乒乓球撞击球台的声音会更加响亮。而她和王楚钦,会像过去无数次那样,握着球拍站在球台两端,用汗水和默契,把签表上的每一条路,都走成通往决赛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