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弃子

要命的时候,谁都可以成为弃子。<3+鸿/?*特o>小÷.[说¤网# ;免¨?¢费|>阅°a读,?

包括太后。

包括主子。

包括利益共同体。

所以,要做能够掌握性命的那个人。

因为性命,凌驾于一切。

孙福通毫不犹豫的背叛了太后。

李如月对此毫不意外。

方姑姑尚且有家人可顾虑。

太监,太监有什么?

他只有他自己。

他是个太监。

又不是什么忠肝义胆的英雄、忠臣。

就算他慷慨赴死,也不能名留青史。

何况,出卖了太后,李延不会杀了太后。

但如果让太后和李延当面对质时说出孙福通早知道戚贵人的事。

那孙福通会死的比谁都惨。

因为那将是一个李延更加无法承受的局面。

自己的亲生母亲、最信任的臣子和最信任的太监,瞒着他,共同造就了他心爱之人的死亡。

将会是何等暴怒。

他会被剁成肉酱。

他一定会。

孙福通根本不敢想。

别说是出卖太后了,就是这时候让他去给太后下个砒霜,他都去!

而这一切,都要依赖于李如月给他创造的前提。

今日如果没有李如月让李承泽把戚贵人的事先说出来,孙福通是没有机会去把这件事转嫁出去的,他没有机会演这场戏。&¥o5£_¨4+看?书?` 2更

他既不能去主动跟李延承认他知道,也无法在太后和李延当面对质之后为自己辩解什么,他会成为一个铁共犯被太后拉上那条快要淹了的船。

他其实就己经快要死了。

因为首到他来到瑶光殿见李延的时候,都还没找出自己的生路。

而李如月,给出了这条生路。

所以他的表演慷慨!

澎湃!

发自内心,生于肺腑!

他高歌,他狂舞,声情并茂。

每一滴眼泪,都是劫后余生的庆幸。

他最庆幸,这个秘密可以就此一首隐瞒到死。

除了害怕丢掉小命,孙福通更有一份对李延的心疼。

他无法想象,如果李延知道连他这个跟在他身边三十多年的老太监,都一同背叛了他,没告诉他戚贵人的事,他会不会疯掉?

他真的,是一个孤家寡人。

孤独到连孙福通都会害怕他连他这个大太监都失去。

“陛下……”

这一声呼唤,是真的。

孙福通心疼他。

毕竟是从小婴儿照顾大的主子,至少有十年间,他都是一个口口声声喊他大伴的孩子,说没有真情,那不可能。\w?e\i?q~u\b,o^o-k!.?c,o·m_

人养猫狗,也有情。

何况是这么一个大活人。

孙福通他不是个完美的圣人,所以他会小偷小摸,会欺瞒李延。

但是,他永远不想真的害李延。

也不想看到他伤心。

“陛下……”

李延呆坐在那。

脸上看不出愤怒,看不出难过。

而是像小时候被先帝爽约时一样,自己坐在那,呆呆的,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孙福通知道,这是他最伤心的时候。

伤心到极致,人会成为空白。

所有的思绪、念头,都像戛然而止了一样。

连眼泪都静止在某处。

李如月没这么伤心过。

她从小就是个贼积极的孩子。

母亲脾气怪,母亲不喜欢她,她就努力的去讨她欢心,变着法儿的要得到回应。

昭阳殿没了,人都死了。

她是被一脚踏碎的。

没有伤心的过程。

只有重塑的痛楚。

于是她站在帘外,看着李延低头发呆的模样,忽然很好奇他此刻是什么感受。

是一种比痛,还要更痛的滋味吧?

李如月一动不动,盯着他,神魂游荡在这沉寂下他身上散发的悲伤之中。

每一刹那,都是种享受。

父皇,你可真无能。

怎么会……变成一个孤家寡人呢?

哈哈……

李如月拭去眼角因为笑意而挤出的半滴眼泪,回头间,看到了李承隐。

他无声无息的出现在那,把李如月吓了一跳。

李承隐正盯着李延看,也被李如月的惊觉而吓了一跳,回过神,忙道:“我不是故意不出声,只是不想打扰。”

他的声音压的很低,生怕惊到里面的李延一样。

李如月会意,带着他去了书房。

“如月,父皇怎么了?是因为太后的事吗?因为那些东西?因为瑜宁?”

李承隐还什么都不知道。

他只是帮忙埋了证物,隐

约猜测是和瑜宁的事情有关系。

“是因为戚贵人。”

戚贵人……

这个名字,李承隐并不陌生。

因为当初戚贵人在的时候,太后每一天都睡不好。

太后当时费尽心机的想要梁妃得宠,想要梁妃能做上皇后,能生皇子。

但是李延独宠戚贵人。

太后口头上诅咒戚贵人,那都是家常便饭了。

在寿康宫也不是秘密,因为奴才们都会随着主子,主子讨厌谁,他们大概率也会痛恨谁,闲来无事聊天的时候,也都在诅咒戚贵人。

李承隐居住在寿康宫这么久,这些话听的太多了。

但也就在戚贵人死后,太后的心情便开始愉悦。

寿康宫的气氛,也随着不同了。

奴才们议论的话语,也从‘狐媚子该死’,变成‘该死的人死了,宫里清净了’,

只不过,他是个‘囚犯’。

他不敢想那么多。

方才看到李延那副失魂落魄的神态,又听到李如月说是因为戚贵人。

这些记忆才如泉涌般的一一浮现,然后产生了一种猜测。

而李承隐,不同于李承泽,不同于孙福通。

李如月不需要过多的解释,不需要任何逻辑通顺的引导。

只需要一句话。

“太后嫉恨戚贵人的宠爱,下毒杀了她,又痛恶瑜宁受宠,让人把她诱拐到院子里推下了池塘,又因不满周氏做皇后,所以,火烧了凤栖宫。”

这句话像一句课文一样,轻飘飘的被输入了李承隐的脑中。

李承隐几乎是一遍就记住了。

因为在今日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他每天都要仔仔细细的听李如月说话,背李如月说的话,一字不漏。

第二天辛先生要考。

所以他己经习惯性的,把李如月所说的话,一字不漏的记在脑中。

并且按照李如月所教他的。

“皇兄,一定要相信这就是你自己的想法,才不会被看出来是我教的啊,所以要打心底里相信,我教给你的每一个字,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没有别人。”

没有李如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