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侃侃而谈
苏定方虽然战功卓著,但官阶品秩却不高,所以座位较远,听到太子点将后,急忙从座位出列上前行礼作答。,白`马~书-院¢ /耕¨薪¨醉\筷-
“定方不必着急,坐着说话”,太子见苏定方起身仓促,忙微笑着安抚。
“谢太子殿下”,苏定方行个礼后才说道“回太子殿下,如果突厥大军果真从幽州犯境,末将以为派轻骑随军袭扰,阻其快进,只要轻骑一接触突厥大军便故意不敌让开道路,突厥人反倒怕中了埋伏不敢快进。山道两边再多布疑阵,沿途坚壁清野,让突厥大军无法获取粮食补给,沿途城镇据险而守,突厥骑兵仰仗的是机动,难以短时间攻城拔坚,只要各城镇坚守不出,给大军集结争取时间,而后调集大军围而歼之,臣以为是可以阻住突厥大军的”。
“嗯!此法和朝廷部署不谋而合,苏将军谋略深远,请落座”。
“喏”,苏定方应喏后回归本座。
“那,其他各位重臣呢?”太子又看向了各个宗室。
“太子殿下,我等皆和行军总管李靖一样听令于陛下和太子,奉大唐朝廷调令行事,如遇突厥来袭,必坚守防区,听候朝廷调遣”,那些宗室们各自对望了一眼后说道。
“嗯”,太子点点头,对着李渊和裴寂说道“父皇、裴相,看来诸将和宗室们意见都颇为统一,唯大唐朝廷调令行事”。
李渊看了一眼裴寂,沉思一会,冲着裴寂微微点了点头。
裴寂沉吟之后说道“如果是战时调度,统兵将领可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授’,但在战略布置阶段,为确保战略布局,各宗室和驻外将领还需严格听从朝廷调度,不得擅自改变防区,御敌之时方可以随战局而动,这是战略与战术的区别,诸公统兵日久,自不需我多言。”
太子听完裴寂的话一时沉呤不语,历来外放将领如果长期驻外带兵,都是容易形成藩镇效果,到时兵只知将而不知朝廷,牙兵骄横,势必会危及到朝廷,如不用调兵虎符控制,确实容易生变,这哈小维的话也不无道理,如果突厥引兵来犯,而诸将没有统一调度,一窝蜂来勤王,确实犯了兵家大忌,大概率会打不过突厥人。`丸~夲!鰰`戦· ·追¢蕞?辛^蟑.截!
于是太子与唐皇李渊还有裴寂等宰辅又细细商议了许久,最终敲定了过渡时期领兵将领的调兵细节,明确军规非朝廷调令,驻外将领不得擅自调兵驶离防区,违令者立斩不赦。
哈小维与秦王对视了一眼,好了,这些领兵将领和宗室全部被动中立了,没有朝廷的调令,这些领兵将领和宗室全部被中立在所驻防区,就算长安有变,他们也鞭长莫及,不能轻举妄动。
太子不再轻视哈小维,但也没太放在心上,此人久在秦王府,这等韬略都没有,二郞怎会养在府中,当下努嘴示意王珪继续向哈小维发问。
王珪当然明白太子的意思,便起身拱手向着哈小维问道“哈先生,方才言论足见先生大才,只是先生领南客家人士,世外沃土,应当与世无争,想不到对军略也是如此精通,在下斗胆再行讨教一番。”
“不敢不敢,先生请说”,哈小维面子上虽然淡定,但心里面其实己经对王珪的讨教二字异常反感,狂喷了一句“扑街了你,没事讨教什么,大家得闲一起饮番啖茶好过”。
王珪顿了顿说道“所谓军令如山,朝廷此番预对突厥用兵,做为朝廷应当提前做何安排?以备战时之需。”
“这...”,哈小维心想我怎么知道大唐朝廷要干嘛?我又不会打仗,又不管后勤,但既然王珪问了,如果不答好像下不了台面,便胡诌道“大战当前,首要朝廷稳定,中原朝廷从古到今使用的都是外儒内法,外表披着儒家的仁义,但实际朝廷却是法家作派,以儒家为教义教导国民,以法家论道治国,三省六部其实和三权分立也没多大区别,只要各司其责,必能稳定外忧内患...”
“等等,哈大人,什么三权分立?”众人一下子听的都有些懵圈。~咸·鱼^墈*书?蛧~ ·嶵_欣^漳^踕,埂`新?快,
“哦”,哈小维知道自己一不小心胡乱说漏了嘴,便搪塞道“三权分立和三省六部差不多,三权就是朝廷的立法权,皇帝陛下的行政权,还有司法衙门的司法权,这三个权力互相分开,互相制约,互相制衡,形成有效的治国方式。”
众人这才明白了一点,虽说这三权分立和三省有些相似,但仅是相似而己,皇帝陛下才是最高权力机关,中书出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和那个三权分立相差甚远,只是这个领南客家人氏能想出这种学说倒也令人刮目相看,看起来是有点真本事的。
王珪愣了少许才说道“敢问哈先生,你这说法和对突厥用兵有什么关联?”
“关联,额”,哈小维顿时头大,他懂个屁的关联,但如此地步只有硬着头皮胡乱讲下去,便继续胡谄道“这关联可大了,所谓兵贵神速,事权既要做到统一又要做到分工合理,这才能高效行政,这打仗要的是效率,朝廷行政不能拖了军事的后腿,所以三省机制能够很好的解决行政弊端,能让中枢迅速决策。”
这一番言论顿时说到众人心坎里,这些大唐的名臣勇将个个都明白这些道理,除了尉迟敬德,他听不懂早己经呼呼大睡。
“所以朝廷中枢要想打胜仗,必须改革效率。”
“那要怎么改革?”
“所谓改革从来都是一个利益者去取代另外一个利益者,只是看谁代表的能量更大,更具有前瞻性,至于具体方面,小生不才,未在三省任过职,无法表述,还望陛下和太子殿下恕罪。”
哈小维这一番侃侃而谈,可谓把他的五脏六腑搜刮尽了,说的洋洋洒洒好像很了不起,但其实空洞没有一点实说,但立意新颖还是把大唐众臣给唬住了。
太子听在耳里却有一点醍醐灌顶的感觉,此番欲对突厥用兵,却总感觉有些力不从心,自己还思量是否是准备不足之故,却原来是朝廷的行政效率拖了后腿,只是三省六部的官员全都是门阀世族,太子想要快刀斩乱麻却总是卡在这些人手上,这不同于山东用兵,不需调用全国资源,对付突厥人,必须是倾全国之力才能打赢这一仗,所以太子才会有这种力不从心之感。
太子一眨眼,示意魏徵上前问话。
魏徵点头表示明白,上前一步说道“哈先生虽未在三省任职,可在秦王府却也是大学士,久闻秦王府开设有宏文馆,十八学士的名头如雷贯耳,先生是自谦呢还是因为秦王之故不愿意说?”
哈小维一听是魏徵问话,心中早就发毛了,这个假卫道士可不好糊弄,只是此刻骑虎难下,不把和秦王商量好的反间计用完恐难脱身,便打了个哈哈说道“魏大人实在是太抬举我了,小生一个岭南客家后进小生怎配说是大学士,魏大人有话请说吧,不必抬举了小生”。
“欸~耶,先生分明是自谦,先生大才我等岂能不知,请教二字实在是不足以表我魏徵诚意,我魏徵从不打诳语,是诚心诚意请教改革大法,愿洗耳恭听足下高见。”
“好罢,既然魏大人这样说,我便献丑了,既然想要改革,就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不要畏这畏那的,战争岂是儿戏,利益部门牵扯太多必然导致效率低下,如果因为朝廷中枢决策运转影响了战局,这可让前线的战士如何是好,我一介岭南客家小生也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雄心,大唐朝廷人才济济,想要改革一番行政效率又有何难?大不了有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勇气与决心,小人斗胆请命,为万千的前线将士生命谏言,改革中央行政效率势在必行,还望陛下和太子殿下恕臣妄语之罪。”
“哈先生何罪之有”,太子听完哈小维的话后嘉许的说道“好一个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雄心壮志’,哈先生这句话深得我心,父皇以为呢?”
李渊摸着下颌的胡须沉吟一下,其实哈小维的话他又如何听不懂,只是他李家的天下全靠关陇贵族和门阀世家支持而来,想当年从太原起兵用三万兵马便能入鼎关中,靠的可不是大唐的煌煌兵力,而是虚封了3000个虚衔给关陇贵族和门阀世家,这才天下响应,现在李家坐了天下就想卸磨杀驴,这不可能的,所以想要改革谈何容易,所以微微一笑说道“哈先生果然大才,玄奘法师说先生异相,果然名不虚传。”
李渊的这句话其实根本就纯属一句空话,除了表面夸奖一番哈小维,其实是不会去动改革的念头,底下的大臣如何听不出陛下的意思,纷纷拱手行礼说道“陛下圣明。”
“哈爱卿请坐回吧。”
“谢陛下”,哈小维赶紧谢恩坐下,再迟个一分半秒哈小维就会支撑不住腿软倒下了,这一番言论可是他咬着牙胡谄说下去的,再说下去可就词穷无语倒下了,这朝堂可真不是他一个搞it运维的人能搬弄事非的,这可不像配置一条静态路由那么简单,只要把ip地址指向了某个网关或是下一跳地址,数据就只会朝着某个地址走。
哈小维坐好后和秦王相视了一眼,秦王给了哈小维一个超肯定的眼神“好样的哈少,你这离间计用的好,我相信太子很快就有大动作,和那些门阀士族马上就会离心离德了。”
哈小维却如同虚脱一般软在座上,心中甚感安慰,这一番苦心总算没辜负了秦王带他来的本意,看来通关剧情穿越回去指日可待了。
“此事诸公还有没有异议?”太子拔高声音向着所有人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