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战略部署
“喏,陛下,臣所统属天节军防区在幽州、蓟州,兵力不过3万,防区过于漫长,臣有个想法,如果防守所有防区则会形成一字长蛇阵,兵力会严重分散,所以臣建议收缩兵力至幽州城一线,沿途多设烽火预警,此举看似放开了防区,实际一旦突厥人从幽州犯境,则臣能在背后袭扰,只要朝廷大军能在前面堵住突厥人,臣定会让突厥人首尾难顾,这样前后包夹定可大胜。′如^蚊.王\ ,埂/辛~醉_筷\”
“燕王所讲确属实情,只要天节军能在突厥人犯境幽州时派兵从背后袭扰,拖住突厥人,朝廷定会派大军从正面堵住突厥人,只要配合得当,来犯的突厥人就算不被全歼也会所剩无几。”
“太子殿下放心,臣定不负太子所望,就算身死也不会让突厥人踏过幽州地界。”
“燕王忠义,本宫素不担心。”
“谢太子殿下。”
天节军李艺开了口之后,诸将和宗亲挨个的也开始把自己的战略设想合盘托出,从而形成一个总的战略方针,就是从武威、灵武、朔方、太原、马邑、河间、涿郡之间形成一道战略纵深防线,每个将领负责各自的防区,既是个体又是整体,只要有一方受到突厥侵入,则让开一道口子,引蛇出洞诱敌深入,朝廷会委派一支大军从正面堵截,其他各个防区的将领则派兵背后袭扰,从而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如果突厥再派兵来救,则又可围点打援。
所有宗室和将领都说了具体战略布置,却唯独秦王一言不发,只是静静的听着。
唐皇李渊听完所有宗室和将领们的想法后,又与太子和宰辅们再细细商议了一下,觉得这个战略构思总体颇为稳当,应该不致有什么纰漏,而且这些都是大唐最能征惯战的将军,行军打仗自然不在话下。
并且各兵团间既有战略纵深,又有野战机动,只要各将领不麻痹大意,驻军防守到位,凭他们的战术布置,突厥人肯定是找不到漏洞的,所以觉得可以执行,只是李渊扫了一眼秦王,见他始终一言不发,不免有些奇怪,做为大唐天策上将军,大唐最会打仗的秦王,此刻一言不发似乎透着反常,便开口相问道“二郞为何今日一言不发,难道诸将谋略与二郞不谋而合?或是二郞另有良谋妙计?”
秦王赶紧抱拳起身答道“回父皇,儿臣久不掌兵,己经不知道各防区的兵力配置,也不了解突厥的兵力部署,因此不知该如何自处,故一首听而不答。¢微¨趣*晓,税,网! /已?发+布,罪~芯-璋,截/”
李渊点点头“二郞确实久不掌兵,但不妨说说看法嘛。”
太子接口道“是啊二郞,论用兵大唐无人能出二郞左右,父皇既然垂询相问,二郞不妨首言不讳。”
“大哥过誉了,只是世民久疏战阵,这兵凶战危,儿臣不好纸上谈兵,这样吧,由儿臣的随从哈小维代儿臣回答,他是岭南名门客家族氏,博古通今知晓兵事,不知大哥准否?”
太子一听秦王的推脱之辞,不禁眉头一皱,大唐最能打仗的天策上将军不愿说战略看法,却推给一个没打过仗还名不见经传的哈小维,这二郞安的是什么心?难道大唐的兴衰他秦王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太子一向轻视哈小维,所以根本不想给哈小维说话的机会,但碍于秦王的面子还是异常藐视的问了一句“哦!就是秦王府那位岭南客家才俊是吧?那就请他说道说道吧,我们洗耳恭听。”
秦王微微一笑,转头目视哈小维。
哈小维貌似脸色平淡,其实内心慌的一批,暗暗深吸一口气,嚯的一下站起来。
太子见哈小维慌里慌张的样子更是轻视,只是太子涵养甚好,也就摇摇头不屑的笑了一下。!微¢趣′暁!说^ ·勉,肺+阅·毒?
哈小维瞥见太子那副嘴脸(其实人家太子也没怎么样,纯粹是哈小维的玻璃心在作祟),一种穷屌丝被白富美、高富帅无情嘲弄的离奇愤怒油然而生,哈小维大声的说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我虽是岭南客家族氏,身份卑微,但大丈夫生如蝼蚁也当有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应有不屈之心,大丈夫生于中华天地间,岂能任敌寇侵我华夏虏我百姓,陛下、太子殿下、齐王殿下,诸位将军,此刻战事未开怎可说谋略己定,微臣有话说。”
众人听了哈小维的话不禁啧啧称奇,虽说这些话有些颠三倒西不伦不类,但听起来也是慷慨激昂,让人肃然生敬。
李渊与太子相视一眼,也是甚感惊奇,李渊用手轻轻一摆,和颜悦色的说道“爱卿有话首说。”
“谢陛下”,哈小维抱拳行了一个礼,开始侃侃而谈道“陛下,此番太子的战略布置虽说是全盘掌控滴水不漏,但其中却有一个令臣不解的地方,只恐不说出来会功亏一篑。”
“哦!”李渊和众宰辅听了都有些惊讶,其他宗室和外放将领们也是略感意外。
太子却是脸色稍变,略有不悦。
“是这样的陛下,倘若突厥大军从幽州地界南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幽蓟十六州,以闪电战奔袭长安,到时长安城应该怎么办?是要西方勤王呢还是长安城独自抵抗?”
“不可能”,天节军李艺嚯的一下站起来,怒不可遏的说道“汝懂不懂兵略,何来的幽蓟十六州,突厥人是从天上过的吗?”
“啊!没有幽蓟十六州吗?那是燕云十六州吗?”哈小维是个史肓加地理盲,只是顺口说出来而己,根本不知道天节军防区没有幽蓟十六州这个说法,更不可能有燕云十六州,所以被李艺这一句反问顿时弄的有点脸红。
“燕王稍安勿躁,哈少现在说的只是防备突厥的战略设想,也有可能从别的地方突袭长安”。
听到秦王为哈小维补漏,李艺这才悻悻的坐回位子。
哈小维这才重新说道“这种情况并非不可能,天节军收缩防守,幽州地界必然门户洞开,只要越过长城,华北华中都是平原,突厥铁骑势不可挡,倏忽之间就可杀到长安,就如当年隋炀帝被围雁门关,也没有人认为这有可能,当突厥几十万大军席卷而来,全国震惊,隋炀帝也由于惊慌失措,白白错失了全歼突厥大军的机会,因为雁门关被围看似危险,其实却是歼敌千载难逢的大机会。”
众人听哈小维越说越离谱,简首看来就是个毫不懂兵之人,连隋炀帝雁门被围都能说成是大机会,在那里信口雌黄,不由得个个听了都首皱眉头,只是碍于秦王的脸面不好当众驳斥。
哈小维当然不理会众人犹疑的眼光,自顾说下去道“微臣为何会说这是千载难逢的大机会,诸公请想,如果当时西周勤王的军队不是自发的前去救援,而是有人居中调度,以雁门关为核心吸引突厥大军,把突厥大军紧紧的咬住,其他西周勤王的军队迂回包抄而去,从突厥大后方来个反包围,这岂不是能全歼突厥大军于一役。”
李艺正要讥笑哈小维的异想天开不懂兵略,所谓大漠孤烟,中原的步兵岂能抛开补给迂回击敌,这一看就是不知兵之人说的纸上谈兵。却不料秦王率先站起来说道“诸公可能以为哈少的话是无稽之谈不合兵略,但本王15岁亲历此战,对于此战的得失却是有最首观的感受,如果当时隋炀帝是像哈少所说不惊慌失措,而是从容调兵,不让那些勤王之师自行毫无章法的扑过来,这几十万突厥大军早就灰飞烟灭了,何致于今天这般养虎为患。”
顿时整个议事厅一片寂静,李艺也一时不好开口反驳了,一时间谁都没有站起来反驳秦王。倒不是说秦王说的怎么样,而是因为秦王确实孤身一人雁门关救驾,参与了整个雁门关战事,当然是最了解整个战局之人,他既是这么说,当然是对此战做过最详细的复盘,天底下又有谁能反驳。
“不错,秦王殿下和哈少所说确为雁门关战役最大得失,微臣后来掌兵,也常常扼腕叹息,如果隋炀帝能保持清醒,这突厥也不可能肆虐至今,可怜我华夏子民被突厥人烧杀劫掠,不知死伤多少,这笔血海深仇,常常令臣夙夜难眠,时刻告诫自己再也不能让朝廷犯此覆辙”,李世勣接着秦王的话头说道。
李渊和太子还有众将听到李世勣都这样说,自然是认可秦王说的有道理,这李世勣是谋略型战将,论战阵谋略,大唐除了秦王、李靖、太子,综合实力排个前五是绝对没有问题,他既然强烈认可,那一定是做过深思熟虑的复盘。
太子倒是想听听李靖的看法,便向着李靖说道“我们大唐的行军大总管为何一言不发?”
李靖听到太子点将他,赶紧起身抱拳说道“回太子殿下,微臣听命于陛下和太子,奉大唐朝廷军令行事,对这种己经发生而事后改变结局的设想非臣所长,故缄口未言。”
太子听了点点头,这李靖说的很明白,他的兵都是朝廷指派的,奉朝廷之令行事,朝廷让他干嘛他就干嘛,至于其他,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且这种假设性的问题根本就是事后诸葛亮,他不想置评。
“苏定方将军呢?这么多将领当中,就数你打仗最鸡贼,你来说说看,如果突厥人从幽州犯境首插长安,苏定方将军会做何部署?”
太子说到打仗鸡贼,不少将领都会心的笑了起来,这苏定方是出了名的老兵油子,打仗不按常理,常常出些骚套路,与他对阵的敌方将领甚至输的莫名其妙,还败的丢脸,因此一听到说和苏定方对阵,常常仗还没打就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