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兽道

“师父,你给讲讲呗。”


梁仓看着栓柱脑门子上,和后脖颈子上的两个大红鼓包,哀求着苏浩。


“还疼吗?”


苏浩则是问着栓柱。


栓柱倒是去了,在这条路的尽头,大约距离这里二三里外的地方,看到了满地的红蚁和一些树杈上挂着的野蜂窝。


这栓柱你说他胆小吧,手还欠,于是又想弄块蜂蜡。


结果被野蜂追赶,蜇了两个大包。


只蜇了两个,还算是幸运。


不过也终归是明白了,苏浩说得对。这条路的前面,确实有野兽们害怕的东西。


也好在,苏浩备有“*万红软膏”。


这是他那几个急救包里的东西,主要是治疗战场烧伤用的,对于被野蜂蜇了这等小毛病,也有效。


抹上之后,倒是有所缓解。


不过,受罪那是肯定的。


“没事儿!”


也毕竟是山里长大的孩子,没那么娇气,栓柱答着。事实上,这年代的孩子,娇气的很少。


“小浩,给讲讲吧。”


被蜇了俩大包,也倒是变得谦虚了起来,也在恳求着苏浩。


“呵呵!”


苏浩一笑,“还是不叫‘师父’吗?还是欠收拾啊!”但也暂时不去管他,“在大山里下夹子,不同于在山外、或者是山边缘下套子。


在山外,按理说也需要掐踪,寻找到野兽的踪迹,然后再下夹套。


可我敢肯定,你们根本没有去这样做!


你们下的夹套,是在撞大运。


不然你也不会天天地把这些铸铁大兽夹也下上。


还有,你们这几天,肯定是瞅准一面山坡,估摸着应该有野兽,那就下好多的套子,希望总有不长眼的小兽踩上。


认为只要是夹子、套子的数量足够多,每天收获几只野鸡、野兔的,并不难。


也不是不行,瞎猫还有碰上死耗子的时候嘛。


但在大山里这种做法就行不通了。


必须得找到兽道、找准兽道!”


对于苏浩这话,梁仓和栓柱二人一起点头。


也不由二人不点头。苏浩说的,正是他们这几天做的。况且,还有事实在面前摆着,大包在脑袋上叮着,也不容他二人不服。


“我要说的是,夏天寻找兽道和冬天还有所不同。”


苏浩在前面走着,一边手中“打蛇棍”一指,一边对二人说着,“树高草密之下,先要远看,从高处看。


寻找那些被多次踏踩,蒿草稀疏的山间小道。


这叫‘看大势’!


刚才在山顶,我就让你们这么做了。


估计你们也没当回事儿。”


苏浩很是不满地瞥了二人一眼,“可进入林间,那就要看具体了。”


技能这种东西,教一次不行,那得反复教;用一次还不行,那得反复用,形成“肌肉记忆”,刻进骨髓里,那才能掌握。


有时候,还得吃几次亏。


就像一些小孩儿,你告诉他炉子烫手,别摸。可他不被烫一次,就不会信你的话。


这是他前世教学生的心得。


所以苏浩结合着他前世今生的实践,以及老爷子曾经教给他的,又统统地教给了梁仓和栓柱他们——


“冬天的大山里,除了光秃秃的树干,那就是一片白雪。


掐踪也比较的容易。


基本上来讲,到了地方,找到野兽的踪迹,跟着脚印走就是了。


而夏天,山高林密不说,大部分的地方还都生长着灌木,蒿草、苔藓等,又是经常地被雨水冲刷,情况就不一样了。


兽道会被遮掩起来,野兽的踪迹也容易遭到遮掩、破坏。


那就不好辨别了。”


“所以要知道:野兽走路,不是瞎走。”


“它们也向来都不瞎走!”


苏浩虽然对栓柱有意见,但教起来,还是苦口婆心——


“特么的,带徒弟,真不容易!”


他虽然前世做过武术学校的带班老师,也算是带过徒弟。但那带的是什么徒弟?是一毕业,就根本不认你这个师父的徒弟。


见了面,不给你一拳,那就是好徒弟了。


所以,差不多就行。


把人家说急了,还真会揍你。


这一世,带的是什么徒弟?希望他们能真正地掌握一门生存技能的徒弟!


“长达上百里、几千里的兽道,就是鱼的洄游路线、候鸟、动物的迁徙路线。


已经刻印在了它们的基因里。


这个,我们不用去管,也用不上。


我们所说的‘兽道’很简单,是生活在这大山里,一辈辈的,多次往返、走出来的,通往觅食地,和巢穴之间的道路!”


动物的生活其实也很简单,和大学里的那些“学生党”一样,几乎也是“两点一线”,在觅食地与巢穴之间往返。


饿了,它们会出去觅食。


觅食地,基本上是固定的。到什么季节去什么地方,那也都是固定的。


除非食物没了,或不够,它们才会寻找新的觅食地。


遇到危险,它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往巢穴里跑。


躲避危险,重新聚集、抱团取暖!


除非“家”没了,或者是不再安全了,它们才会寻找、建立新的巢穴。


这“两点一线”的路,就是兽道!


它们一辈辈的走过,也一辈辈的在这条道路上留下自己的气味。


“那么,怎么发现动物留下的气味呢?或者说,怎么发现兽道呢?靠人的鼻子,显然是不行的。”


从动物留下的脚印、粪便、毛发,以及尿液等踪迹中发现。


就找这些东西!


这些东西连成一条线,那就是兽道!


其中也必然留有动物的气味。


夹子、套子,甚至是陷阱,就要下在这上面,挖在这上面。


这样才准确。


“搞清楚了吗?”


来到沟底,苏浩问栓柱和梁仓。


二人点头。


“这里要防止一个错误认识:认为人能走的道路,兽就一定会走。也就是不要用人的想法,去判断野兽的行为。”


“人认为能走的路,大部分兽也认为能走,这个不假。


但有的地方,就不一样了。”


“就像这条路——”


苏浩指着刚才栓柱挨蛰的那条路,耐心讲解:“这条道儿上,没草,没灌木,全是裸露的山石,一直向前延伸,看上去很好走。


但这是按照人的思维去判断兽的行为。


我为什么看一眼就知道,它不是兽道呢?


那是因为,在这条路上,我没有看到什么动物的粪便,也不见动物的脚印。想必你二人现在也已经清楚了。


野兽为什么不走这条道?


它们很聪明,感知也要比人灵敏,甚至是上过当、吃过亏;所以知道这条路不能走。当然,被追的急了,已经惊慌失措了,那就不一定了。


但那是例外。”


苏浩讲的很长,也很耐心,“你要是把夹子下在这里,那就白瞎了。”


说完,又是将栓柱拉到了离此不远的一条小窄道上,“这条道,虽窄,却是真正的兽道!”


用手一指,“你看这里的猪粪,都还新鲜着呢。”


“所以,寻找兽道,要站在山巅先看大概,心里有个数。然后再深入沟底、或山腰,根据野兽留下的踪迹,做具体辨别。


明白吗?”


又是给栓柱二人总结着。


“找到了兽道,我们就可以下夹子了。”


“刚才,我们在山顶,看得清清楚楚,这条沟有两个方向通向外面。我们先在这里下一些夹子,再去另一个方向!


如此,就把出入山谷的兽道两头,都堵住了。


中间再放置几个,也就形成了一个夹子阵!”


说着,便是看栓柱和梁仓分别下兽夹。


然而,苏浩和栓柱3人都不知道的是,此时,在刘家庄,却是发生了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


老爷子苏大壮,正带着刘家庄的民兵,赶往村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