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赏赐都捐了?

蔡二娘勉强站直,根本不敢抬头开第二眼。

这泼天的富贵,莫名其妙到了她头上。姑娘和沈大人的心思她也明白,就苏裳那种模样,如何能见这么多人?

一旦有人生了歹心,这一家子就段青一个男人,还有一个两岁多的娃娃,根本护不住她。

想当初来到荷山县买地种花,多少本地人为难她们。如果有了皇上的赏赐,谁还敢欺负她们?

如果有皇上的匾额,说不定廖家那些事情根本都不会发生。

这匾额,她必须接。

蔡二娘一咬牙,站得笔直。

有人喊:“哪位是蔡二娘?叫咱们见识见识这位大善人。”

“是不是年纪大的那个?”

“应该是,看着一脸善,没错,就应该是她。”

“我见过她在县城卖鸡鸭,每次买她都另外送两个鸭蛋鸡蛋,是个善人。”

“听说这家人不是咱们本地人?”

“你管是不是本地人,人家送了二十车粮食,救了多少人?要不是她,你四姨一家人都被饿死了。”

师爷一按手,那些锣鼓和歌舞都停歇下来。师爷大声说:“刚才我都说了,蔡二娘是咱们荷山县的大善人,皇上赐了匾额,赐了银两和布匹。如今全大周都知道咱们荷山县了。咱们每个荷山县人走出去脸上都有光。来人,上匾额。”

早有当地的乡绅老者过来站在蔡二娘身边,争抢c位。

师爷叫道:“来,扛梯子的,过来。现在吉时已到,赶紧的。”

乌泱泱地上了匾额,揭开匾额上盖着的大红色绸缎,黑得发光的匾额上写着四个金色大字:积善人家。

师爷:“鞭炮,放鞭炮。”

一通鞭炮齐鸣,师爷叫蔡二娘和段青跪下给匾额磕头。

那些老百姓也都跪下给匾额磕头。

老天爷啊,这是皇上他老人家亲手写的字嘞。这可是荷山县城独一份嘞。

段青端了一大筐糖果、点心,这些都是苏裳从怀庆府带来的,他们还没舍得吃,尽管肉疼,他依旧往人群里头撒。小玉和黄莹端了一大筐子花生往人群里头撒,图的就是一个喜庆。

铜锁跑过来扯了扯师爷的衣袖:“爷爷,姨叫你进去。”

师爷赶紧进了大门。

苏裳站在房内:“师爷。”

师爷笑眯眯的:“苏娘子,恭喜恭喜啊,这是大喜事啊。”

苏裳也笑:“都是沈大人的功劳。如果不是沈大人,皇上也不会得知这事儿。如今还有一件事要师爷帮忙。”

“何事?”

“皇上赏赐过多,我们不过做了件小事,实在受之有愧。隔壁鄄城县洪灾之后需要重建,我们也没啥能耐,就把皇上赏赐的布匹和银两转赠给鄄城县的百姓,也算是一点儿绵薄之力吧。”

师爷:“……姑娘大义,在下钦佩。在下替鄄城县百姓感谢姑娘。”

苏裳笑道:“多谢师爷。不过,也请师爷在外头说一说,免得有人眼红,惦记着这些赏赐,徒生事端。”

师爷心头激荡,没想到这苏娘子这么仁义,堪称仁德。人又聪明,这种人将来必定富贵荣华享用不尽。

师爷出了大门站定,和段青耳语一阵,段青点头。

师爷大声说:“安静,都听我一言。段大善人仁德,听说隔壁鄄城县受灾严重,不少人吃不上饭喝不上药,决定把皇上的赏赐全部捐给鄄城县的老百姓。这是何等的大仁大义,这是何等的……”

他的声音被百姓们的议论声遮住,根本啥都听不到了。

“这家人可真行啊,那可是两百两银子。咱们普通人家,一年能挣多少?二十两?”

“好家伙,这家人可真行啊。我听说蔡嫂子捐光了家业,如今只能吃糠咽菜。一家人每天挖茭白去镇上卖。”

“这家人天天捞螺蛳抓泥鳅去县里卖,夜里还在捞鱼,日子苦啊。好家伙,一次全捐了。”

“可叹,可叹啊。佩服啊佩服。”

“你看这家人穿的,衣裙都是旧的。人家不舍得吃喝,把家产都捐光了,真是大善人啊,世间少有。”

蔡二娘、小玉和黄莹已经傻在那里了。

什么,赏赐都捐了?

黄莹心疼得紧紧掐住蔡二娘的手心,而蔡二娘心疼得心头似乎被砍了一刀,有人拿着刀子戳她的心肝脾肺肾也没这时候疼。有人拉住她的手:“二娘,你是大善人啊。”

蔡二娘脸色煞白,又变红,肌肉僵硬:“呵呵。”

忽然有人冲了过来,“噗通”给蔡二娘跪下:“善人,要不是善人给咱们粮食,咱们一家人都被饿死了。善人,咱们给你磕头了。”

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她这么一哭,后面呼啦啦冲过来几十个人,他们接二连三跪下跟着老太太给蔡二娘和段青磕头。

磕头的人越来越多,都是在这次洪水当中受灾的穷苦百姓。

蔡二娘和段青吓得赶紧躲在师爷后头。

哎嘛,总算理解了沈大人和姑娘为啥把捐粮的名头放在他们两口子名下了。要是姑娘站在这儿,那还得了。

来磕头的人越来越多,师爷一看这情况,大声喊:“行了,大家心意到了即可。今日我做主,从皇上赏赐的那二百两银子当中拿出来二十两,买几头猪,摆流水席,大家庆祝庆祝。奏乐,奏乐。”

几个乡绅拉着段青跟着师爷商量怎么摆流水席面,怎么花钱最划算,怎么请人杀猪做菜等等,热热闹闹的弄了大半个时辰后,衙役才开始驱赶看热闹的百姓。

师爷又交代了蔡二娘几句话,这才带着衙役走了。

蔡二娘关了大门,两腿一软,顺着门板滑下去。

黄莹和小玉扶着她进了苏裳的屋子,苏裳给蔡二娘倒茶:“蔡嫂,辛苦你了。”

蔡二娘迷迷糊糊的:“姑娘,咱家已经没钱过年了。你还把那些银子都捐出去了。你可真是……”

苏裳笑着说:“就知道你们想不通。我就和你们说道说道。皇上给了咱家匾额,积善人家,这不是摆明了叫咱们行善积德吗。他给了两百两,师爷又是个大嘴巴,把这两百两赏赐说了出去。整个县城的人都知道咱有了银子。那些流氓、恶棍,那些歹徒,能放过咱们?那些心怀不轨的人,能放过咱们?还有些人过来借钱,咱是借还是不借?他们能来借一次,咱们给。来借两次,咱们给,如果成群结队来借钱,咱们怎么办?”

蔡二娘:“……”

小玉:“……”

黄莹:“……”

“这世道,咱们不能不防着。咱家里就段大哥一个男人,沈大人又不在县城。一旦出事,咱们都不知道要去找谁帮忙。索性全部捐了,那些人知道咱们家里穷,就不会盯着咱们了。”

小玉问:“那明年咱们再挣了钱呢?”

“那就多请几个家丁护着,再说了那是咱们的辛苦钱,用着安心。”

黄莹说道:“捐了也好,这样人家不眼红咱们。花钱买个心安。和钱相比,命更重要。”

几个人这么一说,蔡二娘的脸色才渐渐好了起来:“不行,我得留下几匹棉布,好歹也是皇上给的,哪怕留一匹也好,给咱们每人做一套中衣。”

苏裳其实也心疼,毕竟是二两百白花花的银子,不是二两。

她索性不去想这些事情,低头看账本。

。。。

流水席摆了三天,师爷就在这里盯了三天。

沈怀成交代他,一定要震慑周围的宵小,让觊觎这笔财富的人望而却步。如今洪水刚刚过去,很多人家里无粮,很容易就盯上苏家这块肥肉。而苏家只有段青这么一个男人,根本护不住这块肥肉。

他们都没料到苏娘子竟然如此聪明,捐光了赏赐,也断了那些宵小的念头。

师爷心里叹息,沈大人当初为啥就休了苏娘子,莫非他瞎了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