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亭亭如盖(五)
温瑾潼的目光扫过那些面面相觑的官兵,眸中的寒意几乎要将空气冻结。她知道这些人不过是周显的爪牙,平日里仗着知府的权势作威作福,此刻见主心骨倒了,便成了没头的苍蝇。但她更清楚,若今日不彻底镇住这些人,江州的乱象便难以根除。
“怎么?周显的命令你们听,朝廷的法度你们也敢违抗?”温瑾潼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方才你们挥鞭抽打百姓时的狠劲去哪了?如今让你们捉拿贪官,反倒畏缩不前了?”
那些官兵被她说得面红耳赤,有几个胆小的已经开始瑟瑟发抖。老李适时地上前,将腰间的兵符高高举起,阳光透过兵符上的纹路,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也照亮了兵符上“镇北将军府”五个烫金大字。
“都看清楚了!这是镇北将军亲授的兵符,见符如见将军本人!”老李的声音洪亮如钟,“周显贪墨赈灾粮,草菅人命,已是罪无可赦。你们若敢包庇,便是与朝廷为敌,与镇北将军为敌,后果自行掂量!”
这话如同惊雷,炸得那些官兵再也不敢犹豫。其中一个看起来像是小队长的官兵咬了咬牙,对着其他人使了个眼色,众人便一拥而上,拿出绳索将还在哭喊挣扎的周显牢牢捆住。周显嘴里塞着布团,只能发出“呜呜”的声音,眼中满是恐惧和不甘。
温瑾潼冷冷地看着这一切,心中没有丝毫波澜。她扶起那位被打伤的老婆婆,又吩咐老李:“先将这些流民安置到附近的空屋里,再派人去清点粮仓里的精米,全部登记造册,稍后按人头分发。”
“是,将军。”老李恭敬地应道,随即开始有条不紊地安排起来。
温瑾潼安顿好老婆婆,又走到那些流民面前。她看着一张张面黄肌瘦的脸,心中一阵刺痛。这些人本该是安居乐业的百姓,却因为天灾人祸,沦落到如此地步。而周显这样的贪官,竟然还在中饱私囊,将百姓的生死置之不顾,实在是令人发指。她记得爹和她说过,一辈子的亏欠是临仙城的五万户百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她还是懂的,大魏是自己的爹,娘,以及众多长辈的大魏,她不能容忍这种蛀虫腐蚀大魏的基层。
“大家都起来吧。”温瑾潼的声音柔和了许多,“朝廷的赈灾粮很快就会发到大家手中,以后不会再有人敢欺负你们了。”
流民们抬起头,眼中充满了疑惑和不敢置信。他们被欺压惯了,早已对官府失去了信心。但看着温瑾潼真诚的眼神,又看了看被捆起来的周显,心中似乎又燃起了一丝希望。
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试探着问道:“姑娘,你说的是真的吗?我们真的能领到粮食?”
“当然是真的。”温瑾潼点了点头,“我是奉镇北将军之命前来巡查灾情的,一定会为大家做主。”
就在这时,一个中年男子突然跪倒在地,对着瑾潼连连磕头:“大人,您一定要为我们做主啊!周显这个狗官,不仅贪墨我们的救命粮,还强占了我们的土地,逼得我们有家不能回啊!”
他这一跪,其他流民也纷纷效仿,一时间哭喊声此起彼伏。瑾潼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的怒火再次升腾。她没想到周显的罪行竟然如此累累。
“大家放心,”瑾潼高声说道,“只要是周显犯下的罪行,我一定会彻查到底,还大家一个公道。你们先好好休息,等领到粮食,恢复了体力,再一一向我诉说你们的冤屈。我是温北君的女儿,我以温北君的名号向你们保证。”
流民们这才渐渐安静下来,虞王温北君,大魏的定心石,国之支柱,尽管已经过世多年,但是在大魏人心中,始终是一根定海神针。在老李派来的士兵的引导下,朝着附近的空屋走去。瑾潼看着他们瘦弱的背影,暗暗握紧了拳头。她知道,这只是开始,江州的问题远比她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瑾潼转身走进粮仓,仔细查看那些精米。这些精米颗粒饱满,洁白如玉,显然是上等的好米,绝非普通百姓能够享用的。而上面印着的“军粮”字样,更是让她心头一沉。军粮是供给军队的,周显竟然敢挪用军粮,这可是杀头的大罪。
“老李,”瑾潼说道,“你派人将这些精米妥善保管,同时立刻给镇北将军写一封信,将这里的情况详细汇报上去,尤其是周显挪用军粮一事,必须如实禀报。”
“是,将军。”老李应道,随即匆匆离去。
瑾潼走出粮仓,看着萧条的云安镇,心中思绪万千。她知道,要想彻底改变这里的面貌,仅仅惩治一个周显是远远不够的。她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就在这时,一个士兵匆匆跑来,对着瑾潼行了个礼:“将军,我们在周显的府衙里发现了一些东西,似乎是账本之类的,请您过去看看。”
瑾潼眼前一亮,连忙说道:“快带我去。”
周显的府衙位于镇子的中心,虽然不算豪华,但也十分气派。与镇上的萧条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瑾潼走进府衙,只见院子里堆满了各种财物,有金银珠宝,有绫罗绸缎,还有不少古董字画。显然,这些都是周显搜刮来的民脂民膏。
士兵将瑾潼带到书房,只见书桌上放着几本厚厚的账本。瑾潼拿起一本翻开,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收支情况。她仔细一看,发现上面不仅记录了周显贪墨赈灾粮的数量和去向,还记录了他向当地百姓征收各种苛捐杂税的明细。
“简直是无法无天!”瑾潼气得将账本狠狠摔在桌上,“这些税款名目繁多,简直是把百姓往死路上逼!”
她又拿起其他几本账本翻看,越看越是心惊。周显不仅贪墨赈灾粮、挪用军粮、征收苛捐杂税,还与当地的一些土豪劣绅相互勾结,欺压百姓,草菅人命。其中一本账册上,甚至记录了几起命案的处理过程,显然是周显收了贿赂,包庇了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