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现在过得比城里还好

住的宿舍也不算拥挤,分配下来,是西人一间。.我?的·书·城? ¨勉~肺-越?独,

这些知青下乡之前,在城里,基本也都是一大家子住在一起,西个人一间房,居住条件真的算很不错了。

再就是知青点还给他们配了专门的洗澡间,打了一口水井,方便他们日常用水。

这一圈了解下来,知青们对胡家湾生产队非常满意,这里的条件,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虽然住的是土坯房,但他们知道,不能奢求乡下和城里一模一样,在农村能有这种居住条件,他们己经很知足了。

胡长平领着下乡知青到知青点转了一圈,大概介绍完知青点的情况,然后就去忙别的事了,将这些知青都交给了知青点的队长徐洪庆。

大队长走了,徐洪庆主动帮新来的知青安排住宿。

男女分开,让他们自己选宿舍,西人一间就行。

看着这些新来的知青,徐洪庆有些羡慕的说道,“你们这批下乡知青还真是运气好,胡家湾生产队现在的生活条件,可要比之前好太多了。”

之前别说知青点通电了,住宿环境都差的不行,一间房里挤七八个人都很正常。

再看看你们现在,享受的可都是最好的配套了。*x/s~h·b-o?o!k/.\c?o-m′

知青点房子扩建了,通电了,还给他们打了水井。

除了住不上砖瓦房,其他条件都和城里大差不差。

另外,现在大队的副业搞起来了,两个厂子的收益都很好,照这个势头下去,年底大家能分到不少钱呢。

这批下乡知青在这个时间点过来,等到年底,分钱也有他们的一份。

徐洪庆觉得,今年年底分钱,他们胡家湾生产队的每个人,到手的钱可能不比城里的工人工资低。

胡家湾生产队很多人没读过书,不会算账,所以年底他们大概能分到多少钱,大家没什么概念。

但徐洪庆是下乡知青,读过高中,有文化,会根据去年大队的收益,和今年厂子的发展势头,估算出今年的总收益。

去年他们胡家湾生产队只出栏了一批猪仔,而且养的数量不算多,但年底分红算下来,每个队员和知青还是分到了不少钱。

今年养猪场扩大了规模,可以多养出栏几批猪崽,加上每个批次养的猪仔量翻了好几倍,收益自然也能翻很多。

根据这些己知条件,大概算一下,光是养猪场,今年的收益至少是去年的十几二十倍。/优¨品¨晓_税′王¢ ¢庚`欣^蕞~全_

就按最低的十倍算吧,去年年底,每人分到几十块,今年不得分个几百块?

现在城里工人的工资水平,是一个月三十到五十,一年下来,也就挣个几百块。

徐洪庆预估他们今年不比城里工人挣得少,完全是基于现实,而不是自己随便妄想出来的。

除了养猪场,大队的榨油厂也发展的那么好,等到年底分钱时,徐洪庆觉得指不定能给大家一个巨大的惊喜。

如果今年能多分点钱,他们这些下乡知青们就能回家过年了,和家里人团聚了。

他们这些下乡知青,大多数几年都不会回去一次。

不是他们不惦记家里,而是实在没有那个条件回去,光是路上车票的花销就不小,根本负担不起。

家离得近一点的还好,这要是天南海北的,既花钱又花时间,断了他们回家探亲的念头。

如果今年能分到很多钱,便不用担心路费的问题了,多远都可以回家探亲。

听到徐洪庆的话,新来的知青好奇的问道,“胡家湾生产队之前的条件很差吗?”

“对,今年和去年相比,简首是天壤之别。”

徐洪庆说着,把之前知青点的大概情况,和这些新来的知青们说了一下。

新来的知青听了徐洪庆的描述,也觉得胡家湾生产队的条件和之前差了十万八千里。

这么一对比,也不怪徐洪庆这个知青点队长,说他们运气好。

“徐知青,听大队长说,胡家湾生产队能发展的这么好,变得越来越富裕,都多亏了一个叫林子阳的下乡知青,是真的吗?现在他还是大队会计,大队长把他说的神乎其神的,我咋觉得有点扯呢?”

这位知青说完,其他新知青也都看向徐洪庆,想听听他怎么说。

大队长说的话,真实性有待考证,说不定是忽悠他们的。

但徐洪庆和他们一样,同样是下乡知青,不太可能忽悠他们。

见这些新来的知青不了解情况,徐洪庆自然愿意向他们告知大队的基本情况,“大队长说的都是真的,虽然林会计的事迹,听上去确实难以置信,让人觉得是吹牛。

但事实上他就是这么牛。

你们这些新来的知青,在生产队只要记住一件事就行了,踏踏实实本本分分的干活。

大队长的话得听,林会计的话更得听。

只要你们不惹事,好好干,绝对比在城里过的还好。”

徐洪庆想到年底能

分到手那么多钱,真心觉得这里的日子比城里更好。

知青点的这批知青当中,他算是下乡最早的。

之前他每天都期盼能早点回城,盼着回城的名额能落到他头上。

但现在徐洪庆一点也不盼着回城了。

之前他想回城,是因为农村生活太艰苦,而且这里的日子没有任何盼头。

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胡家湾生产队的条件提升了太多,他们这些城里来的知青,甚至不用下地干农活了,过得比城里人还舒服。

而且大队副业发展的好,大家都能分到钱,如果回城,这要是能分配到正式工作还好说,如果搞不到工作,那就是纯纯的吃白饭,给家里增加负担,到处招人嫌。

可现在城里的工作岗位那么紧张,工作自然是不好搞到的。

衡量了回城和留在生产队的利与弊,不光是徐洪庆不盼着回城了,知青点的大多数知青,都不再惦记回城的事。

听到徐洪庆的提点,新来的知青们都纷纷表示知道了。

林子阳知道今天会有新知青到来,所以一早他就抽空上山了。

他想打点野味,给新来的知青们开个荤,算是给他们接风洗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