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大

这些下乡的知青们,都是十几岁的年纪,胆小得很,被胡长平这么一吓唬,都赶紧点头表示知道了,一定会乖乖的听话,服从大队和大队长的指示安排。′咸,鱼/看¨书- ?追!最~芯′璋_踕?

见知青们人都到齐了,胡长平便让郑洪开着拖拉机出发。

坐着胡家湾生产队的拖拉机,这些下乡知青都很好奇,为什么这个拖拉机比他们平时见的更先进?

黑烟更少,动力更足,而且速度也更快。

明明只是一辆拖拉机,但这速度,一点都不比汽车慢。

见这些下乡知青把话题说到拖拉机上面,胡长平便滔滔不绝的说起了林子阳。

他们大队的拖拉机,和普通拖拉机不一样,是因为林子阳出手改装的。

林子阳可不止会改进拖拉机,把这小子的成就全部说出来,胡长平能说三天三夜。

面对这些下乡知青,胡长平就将林子阳做出的一些重大成就说了起来。

包括大队的养猪场和榨油厂能办起来,也全都是林子阳的手笔。

这些下乡知青听到林子阳的事迹,都觉得胡长平说的太夸张了,肯定有很大的水分在里面。

按胡长平说的,林子阳和他们一样,都是下乡知青,而且是去年才下乡的。^暁,税?C,m?s? ?勉\费-越~犊-

这就说明林子阳的年纪也不是多大。

既然年纪不大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做出这样了不起的成就?

见这些知青似乎不信他的话,胡长平也不恼火,能理解他们为什么不信。

林子阳做出的那些成就,确实太过于逆天,如果不是他亲眼见证,多半也不会相信。

胡长平意味深长的笑了笑,冲知青们道,“你们别觉得我夸大其词,我说的每句都是实话。

我说的话有没有水分,等你们到了大队,住上一段时间,就能慢慢的知晓了。”

听了胡长平的话,知青们也觉得他说的有道理。

到底是不是真的,等他们去到胡家湾生产队,慢慢了解就是,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不过他们心里始终觉得这事玄乎的很,可信度不高。

可能是路上聊的比较热乎,胡长平和知青们都觉得只过了一会儿功夫,拖拉机便到了胡家湾生产队。

进入到生产队内部,知青们看到在田地里耕种的机器,顿时生出浓厚的兴趣。

“大队长,咱们田里的那是啥?像是机器啊。^1^5~1/t/x/t`.~c?o^m+”

胡长平解释道,“那是小型农业耕种机,是帮大队耕田犁地的,这样就不用咱们人力去辛苦了。

往年都是耕牛和人力一起的,今年用上了机器,队员们轻松了很多。

你们下乡后,不用参与田地里的劳作,跟咱们大队的这些机器有首接关系。

如果没有机器,干活就只能靠人力,效率会低很多,你们这些知青,肯定也要下地帮忙的。”

知青们听了胡长平的话,一个个都感到很震惊。

没想到他们下乡的生产队,竟然己经实现了机械化种地。

也难怪他们不用下地干活。

在有机械的情况下,大大的节省了人力支出。

胡长平在知青们的震惊中又补了一句,“说起来,你们不用下地干活儿,同样是沾了林会计的光。

这种小型农业耕种机,也是他发明的,委托县机械厂制造的,机械厂给咱们胡家湾生产队免费送了五台。

他还发明了小型农业收割机,秋收的时候,也不用人力收割稻谷子了。”

这些下乡知青听了胡长平的话,整个人都麻了。

同样是人,咋人和人之间的差距能这么大呢?

如果大队长胡长平说的都是真话,那么在林子阳的对比衬托下,他们这些人真的像一群废物,啥都不会。

胡长平招呼惊呆了的知青们去往大队部。

这些知青们刚下乡,得给他们先弄点儿粮食,不然他们连吃的口粮都没有。

对比去年,今年大队的条件好了很多,给知青们预支的细粮也多了些。

预支完粮食,胡长平又向他们介绍起大队部的基本情况,“咱们大队部安装了电话,你们平时如果想和家里联系,可以用咱们本大队的电话。不过电话费你们得自己承担!”

知青们听胡长平说,胡家湾生产队竟然还通了电话,再次惊掉一地下巴。

即便在城里,他们想要打电话,也只能去邮局,万万没想到,乡下的一个生产队,竟然自己通了电话。

这条件配置,哪里有乡下的样子?简首比城里还城里啊。

胡长平说完,又冲知青们问道,“你们现在有没有想打电话给家里报平安的?要是有的话,现在就可以打了,要是没有,我现在带你们去知青点。”

这些下乡知青,大多数都是条件不咋样的,这要是家里有钱,或者有关系的,早就在城里帮他们安排工作了,不至于走到下乡这一步。

虽然胡家湾生产队有电

话,但也没人想打电话回去,毕竟打电话要钱,口袋空空的,谁打得起呢?

见知青们没人要打电话,胡长平便道,“那行,没人打电话,我就带你们去知青点了。”

听胡长平说要领他们去知青点,知青们都暗自期待起来。

既然胡家湾生产队的条件这么好,大队部都通了电话,想必知青点的条件也不会差到哪里吧?

他们的要求也不高,只要比他们下乡之前听说的条件好,那就知足了。

下乡之前,他们听说乡下住的都是土坯房,知青点可能七八人,甚至十几个人挤在一间小屋里。

人一多,自然是又脏又乱。

而且人多了挤在一起,根本就没有隐私空间了,住起来很不适应。

知青们跟着胡长平去到知青点,发现这边的条件确实没让他们失望。

虽然知青点住的确实是土坯房,但土坯房好像是新建的,看上去不是很破旧,也不是很脏乱。

另外这边竟然还通了电。

要知道,只有城里才有条件通电,下乡前,他们听说农村都是不通电的,还想着下乡后各种不方便呢,没想到用电的问题也不用愁了,真是意外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