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蔬菜谣言被破,张二河得毒计!

晚饭后,苏建国和苏建军两兄弟坐在院子里乘凉。

夏夜的微风带着田野的清香,远处传来阵阵蛙鸣。

“哥,有件事我得跟你说。“

苏建军突然压低声音,神色凝重。

苏建国挑了挑眉.

“什么事这么神神秘秘的?“

“赵老四这事,恐怕只是冰山一角。“

苏建军凑近了些.

“村里现在对咱们家意见大着呢!“

“哦?“

苏建国坐直了身子.

“具体说说。“

苏建军叹了口气.

“自从咱们家蔬菜基地做大后,村里就有人说闲话。什么'苏家吃独食'、'发财忘了本',难听的话多了去了。“

“都有谁在说?“

苏建国的眉头皱了起来。

“多了去了!“

苏建军掰着手指数道。

“王寡妇说她家地挨着水库却浇不上水,张家老二抱怨招工不要他,就连老支书家,表面上客客气气,背地里也没少嘀咕...“

苏建国沉默地抽着烟,烟头在黑暗中忽明忽暗。

他没想到情况已经这么严重了。

难怪赵老四会做出那种事。

在很多人眼里,苏家已经成了“为富不仁“的代表。

“哥,咱们得想个办法。“

苏建军忧心忡忡地说。

“这次是放虫卵,下次指不定干出什么事来。“

苏建国深吸一口烟,缓缓吐出。

一个想法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形。

“建军,你说...如果让村里人都能从蔬菜基地受益,情况会不会好转?“

苏建军一愣。

“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

苏建国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成立一个'村民合作社',让大家以土地或者劳力入股,年底按股分红。“

“这...“

苏建军瞪大了眼睛。

“这不等于把咱们家的产业分给大家吗?这多吃亏啊!“

苏建国摇摇头。

“不是分产业,是共同发展。你想,现在基地要扩大规模,正需要更多土地和劳力。与其花钱租地雇人,不如让村民以这些入股,大家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苏建军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但很快又提出疑问。

“可要是大家都来入股,管理起来多麻烦啊!万一有人偷奸耍滑怎么办?“

“所以要定规矩。“

苏建国胸有成竹地说。

“入股自愿,但必须遵守合作社章程。干活按劳取酬,年底按股分红。管理上可以成立理事会,大家共同监督。“

两兄弟越聊越兴奋,直到苏老爷子拄着拐杖走过来。

“大半夜的不睡觉,嘀咕什么呢?“

老爷子皱着眉头问道。

苏建国把合作社的想法简单说了一遍。

果然,老爷子一听就炸了。

“胡闹!咱们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凭什么分给别人?“

“爸,不是分产业,是共同发展...“

苏建国试图解释。

“少来这套!“

老爷子用拐杖重重杵地。

“当年闹合作社的教训还不够?最后谁吃亏?老实人吃亏!“

苏建国知道父亲指的是公社时期的惨痛经历,耐心解释道。

“爸,这和以前不一样。现在是自愿入股,按市场规律办事...“

“我不管什么规律!“

老爷子气得胡子直抖。

“咱们苏家的产业,就得苏家人说了算!让外人掺和进来,迟早要乱套!“

眼看父子俩要吵起来,苏建军赶紧打圆场。

“爸,哥就是提个想法,具体怎么办还得从长计议...“

老爷子哼了一声,转身回屋。

夜更深了,但苏建国却毫无睡意。

他站在院子里,望着满天星斗,思绪万千。

父亲的话不无道理,但村里的矛盾也是实实在在的。

如何在家族利益和乡村和谐之间找到平衡点?

合作社真的是解决问题的良方吗?

第二天一早,苏建国就去找了老支书。

两个小时后,村委会的大喇叭响起了通知。

“全体村民注意了,今天下午两点在村委会开会,讨论成立蔬菜合作社的事,每家至少来一个代表...“

当苏建国站在村委会门前,看着村民们三三两两走来时,他心中既期待又忐忑。

这个大胆的计划能否实现,将决定苏家屯未来的发展方向。

会议开始后,苏建国详细讲解了合作社的构想。

村民可以以土地、资金或劳力入股,每股一百元。

合作社统一经营,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相结合。

成立理事会监督运作,重大事项民主决策。

“建国啊!“

王寡妇第一个站起来提问。

“我家那三亩地能入多少股?“

“按市场价评估。“

苏建国回答。

“一亩地大概能择三到五股。“

“那我家劳力呢?“

张家老二迫不及待地问。

“一个全劳力算一股,一年下来光工资就能拿一千多,年底还有分红。“

村民们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大多数人脸上都露出兴奋的神色。

倒是老支书,一句话就问道点子上。

“赚钱都好说,可万一赔了呢?“

“风险共担。“

苏建国坦然道。

“赚了大家分,赔了大家扛。不过以目前的市场行情,赔钱的可能性很小。“

会议持续到太阳西斜。

最终,有二十多户村民当场表示愿意加入合作社试点。

这个结果超出了苏建国的预期,他原本以为能有十来户就不错了。

回家的路上,苏建军忍不住问。

“哥,你真打算把咱们家的产业跟这么多人分享?“

苏建国望着远处连绵的大棚,意味深长地说。

“建军,独木不成林。只有大家都富起来,咱们的事业才能真正长久。“

。。。

处理完苏家屯的事情。

苏建国马不停蹄的赶回了四九城。

刚刚苏明超来电话,军方的蔬菜运输火车专线,即将抵达。

苏建国当即让苏建军着急人手,全力采摘蔬菜。

第二天。

清晨的阳光洒在四九城火车站的铁轨上。

站台上早已站满了前来迎接的官员和媒体记者。

苏建国穿着一身崭新的中山装,胸前别着一朵大红花,站在人群的最前方。

他的身后是苏建军和蔬菜基地的几位骨干,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远处传来汽笛的长鸣,一列军绿色的火车缓缓驶入站台。

车身上印着醒目的标志,车厢两侧挂着“军民鱼水情”的红色横幅。

站台上的人群立刻骚动起来,记者们举起相机,闪光灯此起彼伏。

火车停稳后,一位身着军装的中年男子从车厢走出,肩上的两杠三星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苏建国快步迎上前去,两人紧紧握手。

“苏老板,久仰大名!”

军官爽朗地笑道。

“我是军区后勤部的王部长,这次专程来接你们的蔬菜。”

“王部长辛苦了!”

苏建国激动地说、

“我们的蔬菜已经全部准备就绪,就等着装车呢!”

王部长点点头,转身对身后的士兵们下令。

“全体都有,开始装车!”

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分成几组,有的负责搬运,有的负责清点,整个过程井然有序。

苏建军带着士兵们前往站台后方的仓库,那里堆满了刚刚采摘的新鲜蔬菜。

黄瓜翠绿欲滴,西红柿红艳饱满,白菜水灵鲜嫩,每一棵都经过严格筛选,确保品质上乘。

记者们抓住机会,纷纷上前采访。

一位女记者将话筒递到苏建国面前、

“苏老板,请问您是如何与军方达成合作的?这对您的蔬菜基地有什么意义?”

苏建国微微一笑,从容答道。

“我们的蔬菜基地一直坚持绿色无公害的种植理念,品质得到了军方的认可。这次合作不仅是对我们产品的肯定,更是对我们全体员工的鼓励。未来,我们将继续提升品质,为军民共建贡献更多力量。”

他的话音刚落,周围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

与此同时、

士兵们的装车工作进展迅速。

不到两小时,所有的蔬菜都被整齐地码放在军列的车厢内。

王部长满意地点点头,对苏建国说道。

“苏老板,你们的效率真高!这批蔬菜将直接运往东北的几个边防部队,战士们很快就能吃上新鲜蔬菜了。”

苏建国郑重地点头。

“能为边防战士提供后勤保障,是我们的荣幸。”

随着一声汽笛,军列缓缓启动,驶离站台。

站台上的人群目送列车远去,直到它消失在视野中。

记者们抓紧时间拍摄最后的镜头,准备将这一重要新闻发布出去。

当天下午。

《四九城日报》的头版头条刊登了《百亩蔬菜直供部队,军民共建谱新篇》的报道。

并配发了军列进站和苏建国与王部长握手的照片。

报道详细介绍了苏家屯蔬菜基地的发展历程和与军方的合作细节,特别强调了蔬菜的无公害品质和严格的质量把控流程。

报纸一出,立刻在四九城引起了轰动。

市民们纷纷议论

“原来苏家的蔬菜这么好,连军方都认可!”

“之前那些谣言真是胡说八道!”

“以后买菜就认准苏家的!”

曾经因谣言而犹豫的顾客们重新回到了苏记蔬菜行,店里的生意比之前更加红火。

张美丽和店员们忙得脚不沾地,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容。

“老板,今天的销售额比昨天翻了一倍!”

张美丽兴奋地向苏建国汇报。

苏建国点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军方的认可不仅打破了谣言,更为苏家的品牌树立了权威。

然而,他并没有满足于此。一个更大的计划正在他的脑海中酝酿。

三天后,苏家屯蔬菜基地迎来了一个重要的日子。

基地的大门口挂起了红色的横幅。

上面写着“热烈庆祝军民共建蔬菜基地揭牌仪式”。

基地的空地上搭起了临时主席台,台下整齐地摆放着几十把椅子,周围彩旗飘扬,气氛热烈。

苏建国一大早就来到现场,检查各项准备工作。

苏建军则忙着接待陆续到来的宾客。

县里的领导、镇上的干部、村里的乡亲们,以及特意赶来的媒体记者,将基地挤得水泄不通。

上午九点。

一辆黑色轿车缓缓驶入基地,车门打开,县长李为民走了下来。

他身着深色西装,面带微笑,向周围的人群挥手致意。

苏建国连忙迎上前去。

“李县长,欢迎您莅临指导!”

李县长握住苏建国的手,亲切地说道。

“苏老板,你们为县里争光了!这次军民共建,不仅是你们苏家的荣誉,也是我们全县的骄傲!”

苏建国谦虚地答道。

“这都是上面领导支持的结果,我们只是尽了一点绵薄之力。”

随着嘉宾到齐,揭牌仪式正式开始。主持人高声宣布。

“军民共建蔬菜基地揭牌仪式现在开始!首先,请李县长致辞!”

李县长走上主席台,环视台下众人,声音洪亮地说道、

“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军民共建蔬菜基地的揭牌仪式。这是我县农业发展的一件大事,也是军民融合的典范!苏家屯蔬菜基地以高品质的产品赢得了军方的信任,为全县的农业企业树立了榜样!”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李县长继续说道。

“希望苏家蔬菜基地再接再厉,为军民共建、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接下来,王部长作为军方代表发言。

他高度赞扬了苏家蔬菜的品质和基地的管理水平,并表示将继续深化合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轮到苏建国发言时,他站在话筒前,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

“首先要感谢上面的大力支持,感谢军方的信任,感谢乡亲们的帮助!苏家蔬菜基地能有今天,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绿色种植,提升品质,带动更多乡亲共同致富!”

他的话音刚落,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尤其是村里的乡亲们,个个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曾经对苏家不满的声音,此刻早已烟消云散。

揭牌环节将仪式推向高潮。

李县长、王部长和苏建国三人共同拉下覆盖在牌匾上的红绸布,露出“军民共建蔬菜基地”几个金色大字。

阳光下,牌匾熠熠生辉,象征着苏家事业的新起点。

仪式结束后,嘉宾们参观了蔬菜基地。

李县长对基地的现代化大棚和科学管理赞不绝口,当场表示县里将给予更多政策支持。

记者们抓住机会,拍摄了大量素材,准备进行后续报道。

当天晚上。

四九城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播出了揭牌仪式的盛况。

《四九城日报》再次在头版刊登了相关报道,标题为《县长亲临剪彩,苏家声誉达顶峰》。

报道详细描述了仪式的整个过程,并配发了多张照片,包括揭牌瞬间、嘉宾参观和群众欢呼的场景。

苏家蔬菜大棚基地的声誉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

曾经困扰他们的谣言彻底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各方的赞誉和支持。

蔬菜基地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苏建军不得不组织工人加班加点,确保供应。

。。。

与此同时。

四九城,一间豪华得四合院内。

张二河正坐在书房的红木太师椅上,手中的报纸被他捏得皱皱巴巴。

报纸头版赫然印着《县长亲临剪彩,苏家声誉达顶峰》的标题,配图是苏建国与县长、军方代表共同揭牌的场面。

“苏建国!“

张二河咬牙切齿,额头上的青筋暴起,将报纸狠狠摔在地上。

书房门被轻轻推开,女儿张美玲端着一杯参茶走了进来。

她三十出头,穿着考究的旗袍,眉眼间与张二河有七分相似,却多了几分刻薄。

“爸,您别生气了,医生说了您血压高...“

张美玲将参茶放在桌上,目光扫过地上的报纸,顿时明白了父亲愤怒的原因。

“不生气?“

张二河猛地拍桌,茶杯里的参茶溅出几滴。

“苏建国害得我两个儿子一个死刑一个无期,现在倒好,他倒成了红人!军方代表?县长剪彩?他算什么东西!“

张美玲咬了咬嘴唇,轻声道、

“爸,现在苏建国背靠军方,风头正盛,咱们...咱们还是避其锋芒吧。“

“避其锋芒?我避他锋芒?“

张二河冷笑一声,独眼中闪过一丝狠毒。

“我张二河在四九城混了四十年,什么时候吃过这种亏?你二哥被枪毙,大哥无期,这笔账,我要让苏建国十倍偿还!“

张美玲看着父亲狰狞的表情,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她知道父亲的手段,当年在教育局长的位置上,不知多少人被他整得家破人亡。

“爸,您打算怎么做?“

张美玲小心翼翼地问。

张二河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起身走到窗前,默默得望着院子。

沉思片刻。

“你丈夫不是第一小学的校长吗?“

张二河突然开口,声音低沉。

张美玲一愣。

“是啊,怎么了?“

“让他明天去苏家蔬菜行下个大单子,就说学校食堂要用。“

张二河转过身,嘴角勾起一抹阴冷的笑意。

张美玲瞪大眼睛。

“爸!您不是要对付苏建国吗?怎么还给他送生意?“

“蠢货!“

张二河厉声呵斥。

“我让你丈夫订菜,自然有我的道理。“

他走近女儿,压低声音。

“如果...苏家供应的蔬菜导致学生集体食物中毒,甚至...死了人,会是什么结果?“

张美玲脸色瞬间煞白,手中的帕子掉在了地上。

她太明白父亲的言外之意了。。

这是要栽赃嫁祸!

“爸...这...这太危险了...“

张美玲声音发抖。

“万一查出来...“

“查出来?“

张二河冷笑。

“谁会查?教育局里一半是我的老部下,卫生局那边也有关系。再说,你丈夫是校长,学校食堂出事,他作为第一责任人,谁会怀疑是他做的局?“

张美玲浑身发抖,她想起丈夫刘校长那张老实巴交的脸。

那个懦弱的男人,恐怕连只鸡都不敢杀,更别说参与这种阴谋了。

“爸,刘志强他...他不会同意的...“

张美玲结结巴巴地说。

张二河眯起眼睛。

“他敢不同意?别忘了,他这个校长是怎么当上的!要不是我当年在教育局的关系,他到现在还是个普通教师!“

他一把抓住女儿的手腕。

“你告诉他,这事办成了,我保他明年升任教育局副局长。要是办不成...“

张二河手上用力,掐得张美玲生疼。

“我就让他连老师都当不成!“

张美玲疼得眼泪都快出来了,却不敢挣脱。

她知道父亲说到做到,当年为了给大哥铺路,父亲甚至设计陷害过一个副局长。

“我...我今晚就跟他说...“

张美玲颤抖着答应。

张二河这才松开手,满意地点点头。

“记住,要订最容易出问题的叶菜,最好是能快速腐烂的那种。让学校组织一场运动会,家长们也可以参加,孩子们运动完吃饭,更容易...出事。“

张美玲低着头不敢看父亲的眼睛,只是机械地点头。

她心里已经开始盘算,如何在丈夫面前说这件事。

那个老实人,恐怕要吓得睡不着觉了。

“爸...这...这会出人命的...“

张美玲鼓起勇气说道。

张二河冷笑。

“就是要出人命!不死几个人,怎么能让苏建国身败名裂?怎么能让他也尝尝失去亲人的滋味?“

他拍了拍女儿的肩膀。

“放心,到时候我会让人控制计量,最多死一两个体弱的孩子。再说了,穷人家的孩子,死了就死了,赔点钱就完事。“

张美玲咬着嘴唇不说话。

她知道父亲已经疯了,自从大哥被枪毙,二哥被判无期后,父亲就彻底疯了。

但她不敢反抗,从小到大,她见识过太多反抗父亲的人的下场。

“行了,回去吧。“

张二河挥挥手。

“记住,下周三之前,一定要把菜订好。我要让苏建国在最高兴的时候,摔得最惨!“

当天晚上,张美玲家中。

刘志强坐在餐桌前,面前摆着几道家常菜,却一口都没动。

他四十出头,戴着黑框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此刻却脸色惨白。

“你爸真是这么说的?“

刘志强声音发抖,眼镜后的眼睛里满是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