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校内网存在的意义

第167章校内网存在的意义

留美回来的刘诗语,对网际网路的依赖程度是很高的。

她经常用邮箱与伯克利的导师交流演奏上的心得与问题,导师们也会通过邮箱给她发来一些新的教学资料。

除此之外,她所有的大学同学几乎都是iCQ的用户,大家基于iCQ维持着频繁的联络,就像国内网友习惯用QQ交流一样。

iCQ虽然在十年后就彻底停止服务了,但当下还是国际上最流行的聊天软体,用户量也比msn大一些。

腾讯QQ最早就叫oiCQ,可以算是基于iCQ推出的仿制品,甚至连名字都山寨对方,后来也是迫于侵权压力才改了QQ,结果反倒是因祸得福,无论是iCQ还是oiCQ,对中国用户来说,都是一堆搞不明白意义的字母。

oiCQ的名字可能需要好几次才能记住,但QQ一下就能记得非常清楚。

事实上oiCQ也是改名QQ之后,才一飞冲天的。

刘诗语习惯性的登陆了自己的iCQ,检查了自己的邮箱和未读信件之后,便打开了陈程告诉她的校内网地址。

在注册帐号的时候,她把自己初中丶高中以及大学的学校都填了上去,而且也按照系统建议,填写了自己每一段入学经历的具体时间。

这也是校内精准推送同学的算法逻辑。

如果用户A是江城一中的学生丶也是江城大学的学生,那麽系统给他推的十名可能认识的用户里,排在最前面的,一定是和这位用户一样,具备江城一中丶江城大学双份求学经历的用户。

其次,才是江城大学用户丶江城一中用户。

不过,有一种情况,推荐的权重会超越双学校匹配,那就是入学年限一致。

如果用户B和用户A,都就读于同一所中学丶大学,但他们入学年限差的比较远,那系统会优先匹配某一段求学经历与用户A时间上重迭的用户。

比如,用户C和用户A一样,都在1999年考入江城大学,那一定优先推荐用户C,因为他们现实中认识的可能性更高。

如果,用户d和用户A一样,都在1996年考入江城一中,那用户d的推荐权重,要比用户C还高,原因是陈程觉得,高中的学生数量远远比不上大学,所以用户A和用户d认识的可能性,要比和C认识的可能性更高。

刘诗语看不到系统的算法逻辑,如果这不是陈程的网站,她也不太愿意把自己的详细情况填写上去,但一想到是陈程做的,防备心也就没那麽高了。

她是江城本地人,父母都是搞学术的,小学丶初中丶高中,都在江城最好的学校,父母为了她能获得更好的专业培养,在她高中没毕业,就送去了美国读书。

早些年交流不便,网络也不普及,国际电话更是贵的要死,所以她与绝大部分中学同学都断了联系。

回国之后,她曾经有过跟中学同学重新建立联系的想法,可是因为实在不喜欢父母安排的工作,便一直在筹备应聘爱乐乐团,这件事也就暂时抛到了脑后。

此时的校内网,还真没有她的大学同学。

所以,当她注册完帐号之后,系统匹配不到她的大学校友,就立刻给她推荐了十个中学校友。

刘诗语中学就读于华师一附中,所以这十个华师一附中毕业的校友里,排在最前面的三个,是与她同级的校友。

更让她感觉不可思议的是,这里面竟然有一个就是她高中时的同班同学!

而且对方当初还是自己班里关系最好的两个闺蜜之一!

只不过遗憾的是,后来大家就彼此断了联系,再也找不到对方的联系方式。

所以这一刻的她,几乎惊的目瞪口呆。

原本以为,陈程这个网站初创阶段,自己就当是支持他,过来注册一个帐号,再填写一份资料。

可万没想到,刚注册完,竟然就在这上面看到了自己的高中同学!

而且,高中同学用的是真人照片,时隔这麽多年,她还是一眼认出了对方。

她没注意到的是,对方的头像右上角,有一个绿色的小圆点,这个绿色圆点,代表该用户目前在线。

她更像想不到,校内网的算法逻辑在目前的网际网路产品中,绝对是断代领先的。

当系统为她匹配了这些校友的同时,也给这些,以及没被系统放入推荐列表里的其他校友发去了一条消息。

“您在华师一附中的校友『刘诗语』加入校内网啦!如果您与她认识的话,就跟她打个招呼吧!”

而那位在线的同班同学,也收到了这条消息。

于是,对方也惊喜的发现,失联多年的刘诗语,竟然也加入校内网了。

此时的刘诗语,已经点开了对方的主页,她看到了对方的照片,看到了对方几条简短的说说,最近的一条写的是:“华师一附中玩校内的校友是不是不够多啊?怎麽没看到几个我当年的同学,校内网这麽好的网站,大家一定多宣传丶要让更多已经与我们失联的同学加入进来啊!”

看到这里,刘诗语忽然有些伤感。

大多数人出国留学,都是在大学毕业之后,那时候人也相对成熟,对陌生环境的适应力相对更强。

但刘诗语不一样,她还没成年,就到美国求学,寄宿在当地人家里,从当地的中学开始适应,然后再申报和面试大学,其中艰辛只有亲历者才能体会。

忽然看到以前国内高中同学的动态,那种激动的感觉,让她在兴奋之馀,又有些如鲠在喉。

就在刘诗语浏览对方主页的时候,系统忽然弹出消息提示,那个名叫王慧的女孩关注了她,并给她发来一条消息:“诗语?你还记得我吗?”

刘诗语没想到对方竟然给自己发来消息,喜悦不已的回覆:“记得啊小慧!你现在在哪儿呢?”

“我在燕京工作,你呢?还在美国吗?”

刘诗语回覆:“我回国了,在江大教书。”

“妈呀,你回国了?什麽时候回来的?”

“去年。”

王慧迫不及待的发来信息:“快把你电话号码给我,我给你打过去!”

刘诗语把手机号发给对方,电话很快就打了过来。

两个好多年没见的同学,在电话里聊了很久,聊到后来,两人在电话两端又哭又笑。

刘诗语没有隐瞒自己下一步的职业规划,而当对方听说她下周就要进京面试,也立刻表态到时候一定见一面丶好好叙叙旧。

王慧在燕京一家研究所工作,虽然还没结婚,但单位有福利的单身宿舍,于是两人就说好,等刘诗语去燕京,就和她住在一起。

两人聊到很晚才依依不舍的挂了电话,而刘诗语则坐在电脑前,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她万没想到,一个网站,竟然能给人带来如此大的慰藉,帮一个人轻轻松松与失联多年的同学重新建立起联络。

再回想这竟然是陈程搞出来的网站,她心中更是感觉不可思议。

发生在她身上的事,此时此刻也在其他校内网的用户身上发生着。

帮助人们建立丶巩固丶找回同学之间的情谊,这就是校内网存在的意义。

——

翌日早上,校内网的用户已经突破了十五万。

而当车管所开门营业的时候,温城人也把指标价格叫到了六万块钱。

不过,六万块钱的价格并没有持续太久,上午就又涨了两千,叫到了六万二。

整个计程车行业以及关注指标市场的人都有些癫狂,陈程倒淡定得很,眼下的价格,只是他目标出手价的三分之一。

时间相对自由的唐佳凯,上午抽空到川菜馆的二楼,对接了送货的工人和安装调试的师傅。

等陈程结束上午的课程时,川菜馆的二楼已经具备了启用的条件。

陈程赶到川菜馆二楼时,唐佳凯已经带着十个人等在这里。

这十个人,大部分都是大三的学长,还有三个大四的。

唐佳凯早跟他们打过招呼,所以当他们看到老板是个大一新生的时候,心里虽然惊讶,但也没有表露出来。

大家一见面,唐佳凯就挨个把人介绍给了陈程。

不得不说,唐佳凯做事还是靠谱。

这些人里,前端丶后端基本都有了。

更让陈程感到惊喜的是,这里面有一个名叫肖鹏的大四学长。

陈程上辈子与他虽然没什麽交集,但对他印象深刻,因为他是后来网际网路圈很有名的产品经理,被很多网际网路大厂挖过,后来转型做了新能源汽车,虽然没成大老板,但在大公司做的风生水起。

没想到,唐佳凯帮自己搭建的初创团队里,竟然还有这样一个未来的产品大牛。

产品经理,未必是技术最强的那个,但他一定是最有想法丶最了解用户以及最懂如何迎合用户的人。

好的网际网路产品,无论是软体还是硬体,其根本都是产品经理构思产品功能和架构,再由技术团队负责实现。

这样的人才,不可多得。

陈程跟大家相互熟悉之后,便宣布了自己给团队制定的工作计划。

首先,是校内网的产品叠代。

鱼塘的构思已经成熟,就是在校内网里嵌套各个学校的论坛。

于是,他把鱼塘的想法告诉大家,随后说道:“论坛的原始码大把多,我想的是,我们尽快拿一套成熟的原始码过来,二次开发一下,然后再把ui也就是界面优化一下,保持和校内网主页一样乾净清爽的风格,就可以上线测试了。”

鱼塘的产品构思,在成型之初就惊艳了唐佳凯,现如今也惊艳了其他十个人。

他们都是泡BBs泡了至少三年以上的老网民,以往他们对BBs的理解,就像是街边不同的店铺。

饭店丶服装店丶五金店丶杂货铺,各种店铺各有不同,每个店铺都有自己的门脸丶自己的地址,跟其他店铺完全独立。

还从来没有哪一个网站,要把这些论坛全部都揉到一起。

伽洛论坛的成功,一度让他们非常佩服和羡慕。

但现在看,陈程一个鱼塘,就要把全国所有类似伽洛论坛的大学论坛全部取代。

这格局,完全超出他们此前的思维框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