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新年

除夕,家家户户放鞭炮、贴春联,连皇宫也不例外。

京城大街上舞龙舞狮,人声鼎沸。

今天是年前最后一场庙会,因此格外热闹,不仅吸引来了普通百姓,就连一些世家子也与民同乐,混迹其中。

这种场合自少不了李环几人,他们站在一处戏楼上,望着街上来往行人,耳边传来咿呀唱腔。

侯高飞出声道:

“三弟,那台上的小娘子唱得还不如你,你上去给她露一手?”

秀才笑而不答,自打做官以后,他的言行举止已不似以前那般轻佻。

胖子三番两次叫他逛最喜欢的青楼,一向闷骚的秀才居然也给拒绝了。

李环似乎猜到了些什么,开口道:

“打算什么时候成亲?”

“果然什么事都瞒不了大哥。”秀才不好意思笑了笑。

“前些日子邓伯父来京一趟,见了秀筠,说了些家长里短,父女俩难得没吵架。

我想过完年和筠妹回一趟醅阳,祭拜一下父母,顺带把亲事给提了。”

李环点点头,感慨道:

“你们也算好事多磨,四弟那边连个信都没有。”

“害,他忙着呢。”胖子接话道。

“前几天我进宫见了他一次,依旧跟着老师学学问。

皇家规矩多,不比咱们,他跟承燕妹子的事是个坎。

娴妃那边倒是很中意未来儿媳,但婚嫁讲究个门当户对。

放在以前,他俩是顶般配的一对,现在……”

侯高飞摇了摇头,“难也!”

“二哥,我觉得陛下未必是死板之人。

皇后娘娘出身江湖世家,一样可以立后。

他们父子两人久别重逢,相信这点事应该可以顺着四弟。”

“但愿吧。”

李环念叨一句,看向胖子。

对方知道他的意思,一咧嘴道:

“别看我啊,我有巧儿了,春暖花开之约……兴许都等不到,要不是北线形势不稳,彭将军早就回京叙职了,巧儿自然也就跟着来了。

过完年,我打算去趟北线,巧儿在那边我始终不放心,还是早些接过来吧。”

说着,他看向李环,挑了挑眉:

“光顾着说我们,你问题最大,到现在都没有着落。

来京城这么久,就没遇到个顺眼的姑娘?”

“随缘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爹也不见着急,我急什么?”李环自顾自拿起茶水喝了口。

侯高飞闻言摸索着下巴,自语道:

“不对啊,咱俩同岁,我爹都催好几回了。

上次回家看我娘,老家伙单独把我叫到院子里,脸色古怪支支吾吾半天,最后居然问我是不是喜欢男人。

要不是看在他是我亲爹的份上,我铁定得揍他。”

胖子说话一如既往地“孝顺”,李环无奈摇了摇头道:

“这事怪不了侯世伯,谁让你小子把私定终身的事藏得那么严,家里安排的姑娘看都不看一眼。”

“李哥,你这话就不对了,当初他们是怎么坑我的?

你大人有大量,不去计较,我可是睚眦必报。

老东西不是要历练我吗,那我就做个样子给他看。

从唐门订的军械已经完工了,过完年就往这边发。

等货到了,朝廷一结账,我就做笔大买卖,先从我爹那抢来一成生意。”

李环笑着摇了摇头,他挺羡慕胖子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以前李环想着做一代大侠,痴迷练武。

真正走了一遭江湖,发现也就那样,哪里都比不上家好。

如今一家人团聚,他什么都不想了,只希望安安静静过日子,最好什么大事都不要发生。

最后,三人以茶代酒,碰了一下杯子,楼外再次响起热闹锣鼓声……

除夕夜,韩国公府,一大家子人凑了好几桌。

除了远在外地的几人因公务回不来,其余的人基本都到了。

李家三口也被邀请来赴宴,李丰年被安排到主桌,李环、李珮姐弟跟其余同龄人坐一桌。

宴席尚未开始,孩子们在宴厅里追逐打闹。

长辈们说着家长里短的话,不时训斥一句太过顽劣的孩子,孩子们老实一阵,就又开始嬉闹起来。

李环自小与亲戚们没过多来往,刚才在舅舅引领下一一打过招呼,也没记住几个。

如今面对一桌的同龄人,照样找不到共同话题。

倒是姐姐李珮十分适应这种场合,没多久就跟几个不知是姐姐还是嫂嫂的女子打成一片,聊得热络。

表哥韩文博怕他冷清,有一搭没一搭聊着天。

李环起初也没在意,客气回应着,二人不知怎么提起侯高飞,表哥言语间似乎跟胖子很熟。

李环不禁有些好奇,询问后才得知,这段时间两人居然谋划着一起做生意。

李环不由佩服起胖子,但凡让他抓住个机会,就能结交上权贵,官商勾结还真不只是说说。

胖子这八面玲珑的性格,真随了侯显成。

两人正聊着,旁边突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何止呢?”

听到没头没尾的话,李环好奇转过头,却见姑姥姥韩婵搬了把椅子站在一旁。

“别傻愣着了,让个地儿。”

李环老实往旁边挪了挪,自打上次秀才被姑姥姥送进大牢,似乎再没见过对方。

韩文博好奇道:

“姑姥姥,您怎么不坐我爹那桌?”

“我跟他们说不到一块,还是这边自在些。”

韩婵说完,直接拿筷子夹起桌上的菜送到嘴里。

家主还未宣布开席,就算再淘的孩子也不敢率先动筷,但小姑娘在家里辈分最大,这种小事不需要给韩昌面子。

她自己就是规矩,初一韩家主还得给她磕头问好呢。

想起这事,小姑娘就有些肉疼。

家中大大小小这么多后辈,每个来问好的都要给压岁红包,就算只给几文钱,也不少呢。

韩婵守财奴一般掰着指头数数,最后皱眉自语道:

“完了,又比去年多了几个,就不能少生点?”

听到这话,韩文博不禁露出苦笑,有道是多子多福,哪有长辈希望晚辈少生的?

李环不知道小姑娘在神神叨叨些什么,继续刚才的话题:

“姑姥姥,你刚才说‘不止呢’,是什么意思?”

“我说了吗?”小姑娘反问一句。

“是有关侯公子的事。”韩文博提醒道。

“哦~那胖子啊,他确实有些本事。

这段时间结交了不少世家子,还都不是那种一无是处的纨绔。

大概类似文博这样,没什么本事走仕途,在家中可有可无的角色。”

小姑娘自顾自说着,丝毫没注意到一旁晚辈脸上的尴尬。

“最怪的当属晴儿了,那胖子经常进宫找她,上次晴儿还从他那接了个名册,说是要帮忙求皇上颁布一条新的律法,我还是第一次见晴儿对一个男人态度这么好呢。”

韩婵口中的晴儿,自然就是五公主赵晴。

李环第一次听说这码事,略一回想,上次在崇岳山的时候,胖子确实跟五公主在崖底岩洞里待了一晚。

二者孤男寡女,难不成因此生了情……

不对啊,按胖子的秉性,若真有这种事,他自己先憋不住说出来了。

胡思乱想的时候,主桌方向响起清脆敲击杯子的声音。

韩昌站起身来,说了些吉祥话,而后宣布宴会开始。

席间推杯换盏,不必细说。

宴会过后,众人散去。

韩家主单独留下了李丰年一家,架设暖炉,生起炭火。

火上烧水煮茶,大舅哥与妹夫俩难得单独聊起了天。

“丰年,上次血衣案做的不错,陛下还在我面前夸了你。”

“丰年受之有愧,那都是环儿帮我找的线索。”

李丰年没有隐瞒,若不是李环,他根本猜不到那案子是淫妇伙同奸夫陷害自家相公,留下一件血衣后逃遁到了外地。

事情真相大白后,事主敲锣打鼓送来一块匾额,弄得满城皆知。

韩昌为妹夫倒上一杯茶,继续道:

“就算是环儿的功劳,也是你教导有方。

按理说傅康出事后,被他举荐的官员多少都要受到牵连,短时间内升迁就别想了。

但眼下朝廷正是用人之际,这件案子又办得漂亮,过完年你还是会就任枢密直学士。”

听到这个消息,李丰年微微有些意外。

转念一想,似乎又明白了什么,叹了口气。

韩昌同样叹了口气,“想必你也猜到了陛下的意思。”

李丰年抬眼看向对方,欲言又止。

韩昌轻轻摇头道:

“该说的我都已经跟皇上说了,眼下的情形你也看到了。

北川萧家来势汹汹,意图再明显不过,二十年前的契约是时候该履行了。

孩子已经长大了,之前的历练不就是为了接下来的事?

这不止关乎你一人,而是整个天下。

事成之后,你的功绩将会远在我之上,相信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晋升一品,未来我的位子也会落在你手上。”

李丰年苦笑一下:

“想当年,我确实是冲着超过舅爷你才去的北川。

可这二十年下来,我已经不求什么位极人臣、名留青史了,只想跟环儿佩儿过安稳日子。”

两人一时陷入沉默,房间内只听到热水沸腾的声音。

片刻后,韩昌笑着转移话题道:

“我曾私底下厚着脸皮问过陛下,自己死后将会获得什么谥号,结果他直言我得不了文正,文贞还差不多。

太祖皇帝名叫赵真,为了避讳,我只能再往后挨一挨,封个文成。

我自然是不服气,不是自夸,建成乾州,功在当下利在千秋,若我都没资格做文正,谁还有资格?”

说到这,他看向自家妹夫,后者也跟着露出笑容,不言而喻。

韩昌再次叹了口气,酸溜溜道:

“圣上居然跟我说,我跟王石通加在一块也不如你。

我承认,你的谋划确实高明,可以解决诏国两大隐患。

但那并不代表你比我强,而是我没你缺德。

你跟侯显成掏空心思提出的那条阴损计谋,我这辈子都想不出来。”

“舅爷您是治世能臣,着眼于高处,自然做不来这种算计人的事。”李丰年恭维一句。

韩昌摇头笑了笑,感慨道:

“年轻时我也瞧不上那些思想迂腐的老家伙,因此才会被发配到乾州那片荒芜的地方。

当时我就在想,一定要做一番成绩给他们看,后来的确成功了。

只是随着年纪增大,自己不知不觉也跟当年的老家伙一样,求稳而不思进取。

只想着怎么保全这份家业,尽量不要弄个晚节不保。”

说着,他将窗户打开一条缝,用竹竿掀起外面的草帘,看着正在院中说话的李家姐弟俩,开口道:

“丰年,这件事还是早些和环儿说吧,留给他们姐弟的时间不多了。”

李丰年长长叹了口气,灯光之下,眼眶微微泛了红。

……

大年初一,子正时刻,明帝赵恒早早起了床。

今天是新年伊始,赵恒身为一国天子,需要做的事情很多。

先是到祖宗祠堂斟酒祭祖,又去道堂拜神祈福,宫里同样设有佛堂,不过不用他操心,皇后素灵艳无需吩咐自会敬佛禳灾。

回到御书房,赵恒在黄笺纸上以朱笔写下了新年第一句吉祥话,去吃饭的途中又祭拜过孔子和药王。

等终于能坐下吃口热乎饺子时,已经到了寅正时分。

皇帝新年的早饭跟百姓一样,一盘饺子一碟醋。

饺子里包着铜钱,铜钱数量依旧和百姓一样节省,一盘六个饺子总共只放了两枚铜钱。

前两个吃到便是齐天福气,未来一年都会国泰民安。

大太监许平喜常伴天子左右,规矩自是知晓。

他轻轻转动一下盘子,将包着铜钱的两个饺子冲着皇上。

早饭过后,皇帝移驾保心殿,静待妃嫔皇子们参拜。

赵恒膝下共有子女七人,算不上多,除了远在春临住持大局的二皇子,其余人都到了。

今年比往年多了个生面孔,是刚回朝的四皇子赵透。

赵透回宫已有些时日,大多数时间都待在书房里读书,闲时便找李环等人玩。

对于眼前这些“兄弟姐妹”,没什么感情。

昨晚皇室家宴上见过一面,大家也是有一搭没一搭聊着。

卯时,百官上朝。

帝王新年第一次受官员参拜,按规矩今天的早朝只是走一个过场,赵恒说几句吉祥话,早朝就结束了。

可依旧止不住有不开眼的旧事重提,又说起了立太子的事,结果自然是吵得不可开交。

相较于往年大皇子与二皇子之争,今年又多了个四皇子。

哪怕赵透并无夺嫡念头,依旧有人为他摇旗呐喊。

皇帝对此早就见怪不怪,率先悄悄离开,留下满朝文武自己争吵。

站在御花园旁一座小楼中,赵恒举目望向远方,同时脑中闪过一个疑惑:

这座小楼是何时建立的,里面又住着谁,自己怎么丝毫没有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