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也是,谁有那么多功夫,天天钻山里采蘑菇,还得保证天天有货往外卖?

就像菜市场常见的那些,细细长长的金针菇,白白净净海鲜菇。

还有蟹味菇,胖乎乎的杏鲍菇和香菇啥的。

十有八九都是大棚,或者专门的培育房里长出来的。

规规矩矩,一茬接一茬地收。

就连这黄金菇,他也有印象。

在市场上的黄金菇,有标着“野生”的,价格贵得很。

也有人工种植培育的,便宜不少,买的人也多。

他记得清楚,这黄金菇的人工培育,跟别的蘑菇还不太一样。

不是那种搭个大棚,里头密密麻麻摆着架子的搞法。

反倒是往树林子里一钻,借着现成的树荫就能种。

他是土生土长的长白山人,对这林下种植的路数门儿清。

先是挑地方,得是杨树林、榆树林这种阔叶树多的地方。

树得长得密点,能遮着太阳,又不能太密,不然蘑菇不爱长。

然后就是配“养料”。

把那些碎木头渣子、麦麸子和玉米芯子,混到一块儿。

再抓点石膏、石灰进去,说是能调调酸碱度,让蘑菇长得更欢实。

拌匀了就往塑料袋里装,装得紧实些,扎好口。

搁大锅里头蒸,蒸得透透的,把那些杂菌啥的全杀死。

等这包玩意儿凉透了,就把黄金菇的菌种撒进去。

然后把袋子搁在凉快遮光的地方,等着里头长出白白的菌丝来。

那菌丝得长得满满当当,把整个袋子都“吃”透了。

摸着硬邦邦的,才算是“喂饱”了,能往树林里挪了。

到了林子里,就把塑料袋的口解开,或者用刀在边上划几个小口子。

让蘑菇能顺着口子,往外钻出来。

再把这些袋子,一排排摆在树底下。

地上最好铺点腐叶土或者碎木屑,潮乎乎的能保水。

说到底,就是借树林子的天然条件,给蘑菇搭个舒服的窝。

不用费钱搭大棚,省了不少事。

还跟山里长的似的,新鲜得很。

周安低头瞅了瞅,手里的黄金菇。

又抬眼望了望,四周密密匝匝的树林。

心里头那股想试试种蘑菇的念头,像野草似的疯长起来。

这法子在脑子里转来转去,越想越觉得靠谱。

要是真能自己种出来,往后哪还用得着钻山找蘑菇?

可这念头刚冒头,就被一盆冷水浇了下来。

他啧了声,眉头也跟着皱起来。

“菌种呢?这玩意儿哪弄去?这玩意儿在这年头,好像买不到吧?”

更别说,眼瞅着长白山一天比一天凉。

过不了一个月,山里就得下霜。

到时候天寒地冻的,啥蘑菇也长不出来,就算有菌种也白搭。

脚步没停,他顺着路往营地走。

走着走着,他忽然顿住脚,眼神一亮。

怎么把系统给忘了?

意念一动,淡蓝色的系统面板在眼前展开。

手指在虚拟屏幕上飞快滑动,搜索框里敲下“榆黄蘑菌种”几个字。

点下确认的瞬间,周安甚是期待。

“还真有!”

他低呼一声,眼睛瞪得溜圆。

屏幕上不光有单独的菌种,底下还整整齐齐列着,“榆黄蘑菌包”的选项。

点进去一看,详情里写得明明白白。

菌包里混合了木屑、麦麸、玉米芯,早就过了高温灭菌。

拆开就能用,连调配养料的功夫都省了。

最让他心动的是价格,100个菌包,才要2000积分。

周安咂咂嘴,这价格是真便宜,一个菌包才卖20积分,妥妥的良心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