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青城牧人乃孟

第126章 吴僧统

众人在南阳城内修养了数日,曹日升要回凤翔向肃宗复命,乐山护送曹日升和粮草的使命已经达成,心中惦记韦雪,也决定返回襄阳。鲁炅不便挽留,只将一千襄阳兵留下帮助守城,便打算送曹日升和乐山出城。临别的前一天,乐山对于吴僧统不愿随自己离开南阳之事还是耿耿于怀,正无计可施之时,却突然灵光一现。

“我们去说服吴僧统的师傅慧忠禅师,若是他同意离开南阳,吴僧统必然会跟随。”乐山首先向韦雪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拿什么说服慧忠禅师?”

“用这个!”乐山掏出了挂在脖子上的舍利子。

“你想把舍利子交付给慧忠和吴僧统?“

“你的小叫花子是不是变聪明了?”

“你是当真的嘛?”

“吴僧统不愿离开南阳,我又不能辜负吴绪芝,唯有这舍利子可以说服这些佛门中人,就像法雨禅师说服我一样。”

“佛祖舍利,我也没想到,他真的有如此神迹。”

“所以法雨禅师让你带走他是对的。如此圣物,无论是被毁还是落在坏人手里,后果都不堪设想。”

“他不属于我,在我的身上我总觉得担子太重。”

“舍利本是佛门圣物,又是法雨大师托付,自当送在法门寺故人手中最为妥帖,正是一举两得。”

“总还是有些不放心。”乐山心里还是担心吴僧统和舍利的安危。

“你看你,带在自己身上觉得沉重,交付出去了又不放心。我相信这一切都有机缘,法雨禅师遇到我们,你遇到吴僧统,舍利也会选择自己的机缘。”

韦雪说的在理,乐山默默的点头,但韦雪看的出来,乐山并没有完全放下。

打定主意,乐山没有去找张氏,他知道这位母亲对于说服儿子也是无能无力,而是直接的来到了菩提寺。吴僧统果然还是寺中,只是此时并没有在诵经说法,而是在厢房里帮着照顾伤兵的和尚们打下手。

小沙弥引着乐山找到吴僧统的时候,他匆匆的擦了擦手迎了出来,双手还沾染着血迹。

乐山面对眼前这个孩子,却比面对比自己年长的人还要多了一份拘束,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开口,只是望着吴僧统沾着血迹的双手沉默。

吴僧统看了看乐山的眼神,又看了看自己的双手,微微一笑道:“郎君是不是觉得这个佛家清净之地,最是忌讳血腥,如今却也蒙尘。”

“佛主慈悲,救人沾的血和杀人沾的血是不一样的。”

“阿弥陀佛,郎君慧根过人,救苦救难,不拘一格。不知道此番前来,是又想用什么新的方法救我们母子嘛?”

“我想拜会一下你的师傅慧忠禅师。”

“你想见我师傅?”吴僧统不知道乐山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我是有重要的事情向大师请教。”

吴僧统沉默了一下,求见师傅的请求他是无法拒绝的,只能擦了擦手说道:“你等我一下。”

吴僧统走到一旁用清水洗了手,引着乐山走进了后院的禅房。

“李郎君可知我师傅是谁?”吴僧统领着乐山边走边说。

“我只知大师法号慧忠。”

“我师傅是禅宗六祖慧能的弟子。”

“南宗?”果然不是自己认识的牛头慧忠。

“对,我师傅一直和神会大师共同在北方弘扬六祖禅风,世人称为南阳慧忠。”

原来是六祖的徒弟,难怪吴僧统甘心情愿拜他为师。

“师傅正在打坐,我先去通报一声。”

过了一会,吴僧统走出来请乐山入禅房,自己则是在乐山身后毕恭毕敬的关上了禅房的门。

“客从何方来?”大和尚盘腿坐在蒲团上问道。

自己从何方来?乐山心里犯了一下嘀咕,慧忠禅师是问自己从哪里来到南阳,还是问自己是何方人事?

乐山犹豫了一下对曰:“南方来。”

师曰:“南方有何知识?”

乐山曰:“知识颇多。”

师曰:“如何示人?”

曰:“彼方知识,直下示学人即心是佛。佛是觉义,汝今悉具,见闻觉知之性。此性善能扬眉瞬目,去来运用,遍于身中。身生灭者,如龙换骨、蛇脱皮、人出故宅。即身是无常,其性常也。南方所说大约如此。”

师曰:“若然者,与彼先尼外道无有差别。彼云,我此身中有一神性,此性能知痛痒,身坏之时,神则出去,如舍被烧,舍主出去。舍即无常,舍主常矣。审如此者,邪正莫辨,孰为是乎?……若以见闻觉知是佛性者,《净名》不应云‘法离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

“大师如何看待如今南阳之困?”

“已是困兽犹斗。”

“大师觉得弃南阳如何?”

“佛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大师与神会大师一道在这北方弘法,为的让更多人了解六祖法门,而不是死无所名吧。”

乐山一言既出,引得慧忠微微一笑。

“你是为吴僧统来的吧。”

“确是为了吴僧统,也是为了大师,为了南阳百姓。”乐山义正言辞的说道,“军民们已经守了那么久,对得起朝廷,可谓有情。南阳眼见破城在即,还要白白牺牲就是无情了。”

“弃城与否,你当与鲁大人商议,问老僧有何用。”

“若有大师相劝,鲁大人一定能够下定决心。”

“你又如何让我下定决心。”

“大师,请看!”乐山恭恭敬敬的奉上了佛主舍利。

“舍利子!”慧忠禅师立刻瞪大了双眼。

“正是!”

“怎么会在你的身上?”

乐山把舍利子的前因后果告诉了慧忠禅师,并且补充道:“大师可知神会大师在洛阳的所作所为?”

慧忠禅师默默的点点头。

“神会大师深入虎穴,为国为民。慧忠大师大机大用,还有更多的护法弘法重任等着您。”

“施主,大仁大爱,老衲钦佩。”

“大师是同意了嘛?”

“你把舍利也拿去给僧统那看看吧。”

“好,我这就去见他!”

乐山在大雄宝殿里找到了吴僧统。

菩提寺的大雄宝殿规模不算宏大,却庄严肃穆,战事期间香火也不算隆重,只有几缕青烟在释迦摩尼的檀木佛像的注视下缓缓的飘散。

走进大殿,乐山先是三拜了佛主的佛像,走到后殿又对着观音菩萨的玉雕顶礼膜拜。吴僧统见此状,有些诧异,跟在后面默默行礼。

“慧忠大师已经同意离开南阳。”

“什么?”吴僧统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师傅一直坚持和南阳百姓共存亡,为何会在见了乐山短短一面之后就改变了主意。

乐山看出了吴僧统的疑惑,也不卖关子,直接道出了佛祖舍利的因果,并双手拖出了舍利子。

“佛主舍利,怎么会在你身上?”吴僧统的声音已经有些颤抖。

乐山于是将长安陷落之时,法雨禅师将佛指骨舍利托付与自己的整个经过向吴僧统做了交代,吴僧统也一下明白了前几日自己在城头上看到的在乐山身上出现的神迹是怎么回事,一切都是佛主舍利在显灵。

“阿弥陀佛,我佛慈悲。”吴僧统对着乐山手中的舍利深深的叩拜下去,五体投地,久久不敢抬起身来。

过了将近一炷香的功夫,吴僧统才缓过神来,口中依然颂着经抬起身来,乐山也没有催他,手里的这份圣物让他自己也毕恭毕敬。

“你要把佛主舍利交给我?”以吴僧统的聪明,一瞬间就明白了乐山的意思。

“如今天下大乱,我一个江湖人,本就随水漂流,恐难完成法雨大师的嘱托。那日经你一问,我却也想明白了,我活着的意义,可能就是在这乱世中能救一个救一个,路见不平,绝不会独善其身。我一个人犯险倒也无所谓,带着这圣物,就怕有个闪失,辱没了使命。所以我思来想去,既然在此处遇见了你,你又是佛门和法门寺的有缘人,将他交托与你和慧忠大师,最是合适不过。有朝一日你们将圣物奉还法门寺,也算是我们都没有辜负法雨大师的嘱托。”

“郎君您是在用舍利之名,劝我离开南阳。”吴僧统一下就明白了乐山的意图,但这次他却无法拒绝,舍利圣物的意义对于佛门实在是太重大了。

乐山没有否认,他看得出,自己扣住吴僧统的命门。

“既然师傅已经答应你,我也唯有从命。”吴僧统正色道,“但我有两个条件。”

“你且说来听听。”

“第一,我不会一个人离开南阳,郎君要和我一起去说服太守,带领余下的军民一起离开。南阳已是一座死城,朝廷无能,叛逆横行,南阳百姓已经拖延了叛军主力足够长的时间,不能让我们再白白牺牲了。郎君与南阳有恩,你的话,太守应当会听。”

“慧忠大师也是这个意思,我们可以一起去说服太守大人。”

“第二,我曾发愿,只要南阳之危得解,我就正式剃度出家,李郎君既是我父故交,请代为说服我的母亲和舅舅。”

这一点乐山就没有把握了,但如果真能救的吴僧统母子性命,出家总比死了好。

乐山点了点头,随即就要将佛指骨舍利交给吴僧统。吴僧统连忙摇摇头,自己的双手还有些许的血丝,自己的身心也不够洁净,此刻如何敢接纳圣物。

“那我们先回你舅舅府邸从长计议,不过圣物的事情越少的人知道越好。”乐山心里明白,吴僧统母子手无缚鸡之力,虽然希望舍利有神力护体,但此事只有行的秘密方能保的舍利和他母子的周全。

吴僧统绝顶聪明,当然明白其中的道理,点点头说:“李大人放心,圣物之事,只有我知道,母亲我也不会告诉。”

“如若能够顺利出了南阳,之后再见机行事,待长安收复之日,再将圣物奉还法门寺。”

“我可以和朋友护送你们母子去找吴大人。”虽然没有征求韦雪的意见,但乐山觉得她应该会同意。

“郎君刚刚才说,要救百姓于水火,请自去,不必为我母子担心。大人如若执意护送我们母子,那就是借圣物之名诓我离去而已,那么请大人立刻收回圣物,僧统还是愿意留在南阳与南阳百姓共生死。”

看来没有什么能够瞒过这个小孩的眼睛,乐山也只能默默同意。二人随即回了副使府邸,吴僧统焚香沐浴,接了舍利藏交给慧忠禅师,又去向母亲和舅舅请安。

虽然非常惊诧儿子为何突然改变了主意,但是对于吴僧统同意离开南阳,张文和张氏还是喜出望外。对于乐山和吴僧统提出的劝说太守鲁灵弃城的想法,张文也同意一试。

鲁灵在听了众人的进言之后,先是不肯就范,但经不住慧忠禅师引经据典,口灿莲花,显得有些犹豫原来早他也有了些想法,只是怕担临阵脱逃的罪名。如今慧忠禅师说的句句在理,又有南阳城军民眼中的“武神”李乐山在旁说服,鲁灵干脆顺水推舟,认为是天意为之。于是,半个月之后的五月十五日,趁着夜黑风高,鲁炅率领剩下的军民撤离了南阳,留了一座空城给田承嗣。南阳坚守了一年之久,为襄阳的布防争取了时间,叛军未再敢染指襄阳,江淮粮道得以保存。而南阳守卫战,鲁炅的坚韧、曹日升的英勇和李乐山的神迹更是传遍唐军上下。

离开南阳之前,吴僧统在菩提寺行了剃度出家之礼,法号洪辩,慧忠禅师亲自为其剃度。张氏原本希望吴僧统离开南阳,和吴绪芝汇合之后再行仪式,心里也是存了吴绪芝能够劝服儿子的希望。但是吴僧统执意不肯,众人拗不过他,只得在一旁做了见证。

慧忠禅师带着洪辩和南阳剩下僧人,跟随吴僧统舅舅张文和母亲张氏的车马一起离开南阳,借护送家庙佛经回乡避乱之名西行。一路虽然兵荒马乱,但无论唐军还是叛军对佛门多少都还是会有些敬畏之心,对于佛指骨舍利,经书和全家的安危都多了一层保护。

众人不得不佩服吴僧统的智慧,在随鲁灵离开南阳之后,分道扬镳。乐山和韦雪看着吴僧统一行人渐行渐远,心里默默祈祷着他们能够平安。然而在如此乱世,所有人都只能各安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