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大隋

大隋帝国,疆域万里,带甲百万,雄踞神州西方,其版图之辽阔,国力之鼎盛,与宋、明、蒙元三大帝国相较,亦是伯仲之间,分庭抗礼!

然,自新帝杨广登临大宝,这煌煌帝国便似陷入了一个难以挣脱的泥淖漩涡!

杨广此人,雄才大略不假,胸有沟壑亦真,却难掩其骨子里的好大喜功与穷奢极欲!

三征高丽,兴兵百万,民夫征发如蚁,粮秣转运似山,最终却只落得个尸横遍野、铩羽而归!

连年穷兵黩武,早已掏空了帝国的根基,耗尽了大隋的元气!

苛捐杂税、徭役繁重,如同沉重的枷锁,勒得天下百姓喘不过气。数年间,义旗烽火,如同燎原星火,在帝国各处此起彼伏!

令人心悸的是,这艘看似千疮百孔、摇摇欲坠的帝国巨舰,在杨广那铁腕集权与冷酷高效的统治下,竟始终未曾彻底倾覆!

他如同一个技艺高超的操舟者,在惊涛骇浪中左支右绌,硬生生维系着这庞然大物,未曾彻底分崩离析。

这份能力与手腕,更显其人之复杂与可怖!

也不愧后人将其列为网庙十哲之一!

庙堂之上风雨飘摇,大隋的江湖之中更是波谲云诡!

正道魁首慈航静斋,持剑卫道,以天下苍生为念;魔门巨擘阴癸派,行事诡谲,奉强者为尊。

这两大擎天巨擘,如同冰火两极,在这大隋江湖缠斗厮杀已逾百年!

其争斗之惨烈,波及之广,早已将整个大隋武林卷入其中,双方门人弟子相遇,往往便是你死我活,只差没将彼此的脑浆子都打出来了!

原本,双方势力尚在伯仲之间,维持着一种脆弱的平衡。

然,数月前,一个沉寂已久、足以令整个江湖为之颤栗的名字——血手厉工,悍然重出江湖!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传言此魔头一身修为已臻化境,直逼那传说中的第十二境门槛!

甚至有秘闻称,其在大宋边境重镇幽州,以邪法血祭二十万生灵,汲取无边怨煞,修为已至当世绝巅,睥睨天下!

厉工虽暂未回归阴癸派坐镇,只是如同幽灵般游弋在宋、明、元三国的血腥战场之上。

但,所有大隋正道中人心中都压着一块沉甸甸的巨石!

谁都清楚,一旦这位盖世魔君厌倦了战场杀伐,或是阴癸派遭遇倾覆之危……

慈航静斋,若不能寻得一位足以匹敌厉工的擎天巨柱……

其山门被踏为齑粉,道统彻底断绝,恐怕……只是时间问题!

---

洛阳城,深秋。

肃杀的秋风卷起金黄的落叶,掠过这座千年古都恢弘的城墙与繁华的街巷。

林平之与云萝郡主,踏入这大隋帝国的腹心之地已有近四个月的光景。

初时,二人仗剑天涯,行侠仗义,扶危济困,日子倒也快意潇洒。

然而,两个月前,一名风尘仆仆、气息精悍的不良人密使,带着一封由沈诺亲笔书写、加盖天一门秘印的手书,悄然寻到了他们。

手书之上,墨迹如铁钩银划,内容却简洁得令人窒息:

“引大隋入局,乱天下烽火!”

寥寥数字,重逾千钧!

这绝非易事!

此乃搅动一国风云,将亿万黎民卷入战火的泼天手笔!

然,林平之接过手书时,眼中却无半分犹疑,唯有一片冰寒彻骨的坚定!

于他而言,师尊沈诺之命,便是他此生奉行的至高圭臬!

无论前方是刀山火海,还是万丈深渊,他想的,永远是如何不折不扣地完成!

行程立改!

林平之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原本的游历计划,带着云萝,如同两支离弦的利箭,昼夜兼程,直指大隋东都——洛阳!

洛阳!

天下枢纽,财富汇聚之地!

其繁华鼎盛,冠绝大隋,便是那帝都大兴城,亦要逊色数分!

高楼广厦,鳞次栉比;车水马龙,摩肩接踵;丝竹管弦,昼夜不息。

这里是帝国的钱袋,亦是欲望的渊薮,更是……风暴酝酿的中心!

林平之之所以星夜奔赴此地,只因一个足以牵动天下目光的人物,已于数日前驾临洛阳——慈航静斋当代圣女,师妃暄!

此女,年纪虽轻,却已名动江湖,被无数正道人士奉为仙子,寄予厚望。

她此行洛阳,绝非游山玩水这般简单!

她的身上,携带着一件足以令四大帝国帝王都为之疯狂、令无数枭雄垂涎三尺的旷世奇珍!

传说中由和氏璧雕琢而成、象征着天命所归、皇权正统的——传国玉玺!

她携玺入世,昭告天下,言称要“代天选帝”,为这纷乱的苍生择一位“明主”!

“代天选帝?呵……”

当林平之听闻此讯时,嘴角只勾起一抹冰冷而讥诮的弧度。

一介江湖中人,纵是圣地圣女,竟敢妄言代天行事,执掌神器归属?

何其可笑!

何其狂妄!

无论此女是心怀“济世”宏愿,还是练那静斋《慈航剑典》练得走火入魔、神志不清,林平之都毫不在意。

他在意的,只有那方玉玺本身!

那方玉玺,便是搅动大隋这潭浑水,将其彻底拖入天下乱局的最佳引信!

他要以这和氏璧为饵,布下一局滔天杀棋!

至于此举会掀起多少腥风血雨,葬送多少无辜性命……

林平之的眼神,平静得如同万载玄冰。

他的心中,唯有一个信念在燃烧:

“师尊之命,便是天命!”

“为此,纵使背负滔天罪孽,化身修罗,亦在所不惜!”

---

洛阳城中心,摘星楼。

楼高九重,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直欲刺破苍穹!

此等巍峨气派,放眼天下亦属罕见。非家财万贯、身份显赫者,连踏入其门槛的底气都欠奉。

此刻,在这摘星楼最顶层,一间可俯瞰半个洛阳城的雅致静室之内。

师妃暄,正端坐于一方紫檀矮几前,与一位气度不凡的男子相对品茗。

在她身后半步,侍立着一位手持折扇、面如冠玉的俊俏青年,眼神温润,气息内敛。

不得不承认,慈航静斋遴选弟子的眼光,确是独到。

师妃暄,并非那种艳光四射、倾国倾城的绝色,她的美,在于一种超凡脱俗的“静”与“净”。

一袭素白衣裙,不染尘埃;青丝如瀑,仅以一根简单的木簪绾住。肌肤胜雪,眉目如画,尤其是那双眸子,清澈得如同山涧幽泉,却又深邃似蕴含了星河流转,仿佛能洞彻人心。

她端坐那里,便如一朵自九天谪落、不沾凡俗烟火的净世白莲,于这繁华喧嚣的浊世之中,静静绽放着属于自己的清辉。